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组(A组,27例)和醋酸林格液+琥珀酰明胶组(B组,32例),观察两组液体复苏的效果及期间各项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的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B组[6、24h分别为(58±10)、(74±13)s和(48±7)、(54±11)s],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B组[6、24h分别为(3.3±0.8)、(1.6±0.3)g/L和(4.2±1.1)、(2.1±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乳酸、肌酐、钙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有与乳酸林格液联合羟乙基淀粉相似的效果,但对于凝血功能、血清乳酸水平、肾功能的影响更少,可能更适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但更容易发生低钙血症,也没有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改良醋酸林格液与乳酸林格液对围手术期患者结局的影响,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扩容液体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服务平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评价文章质量,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病死率、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pH值、碱剩余(BE)、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浓度(Lac)、碳酸氢根(HCO3-)。结果 检索到265篇文献,最后进入系统评价为12篇文献,共664例患者。改良醋酸林格液与乳酸林格液相比,两组 BE、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改良醋酸林格液组pH值高于乳酸林格液组(SMD=0.25,95% CI=0.08~0.42,P=0.04)。乳酸林格液组PaCO2值高于改良醋酸林格液组(SMD=-0.26,95% CI=-0.47~-0.05,P=0.013)。乳酸林格液组乳酸值高于改良醋酸林格液组(SMD=-0.89,95% CI=-1.05~-0.73,P=0.000)。结论 改良醋酸林格液在减少血液乳酸方面优于乳酸林格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使用6%羟乙基淀粉与乳酸林格氏液对早期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乳酸林格氏液(RL)组和万汶(6%羟乙基淀粉,130/0.4,HES)组,每组15只。Sham组仅动静脉置管。RL组和HES组失血性休克后分别用乳酸林格氏液和6%羟乙基淀粉复苏,复苏2小时后取血测定血浆TNF-α、IL-1及IL-6,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肺W/D比值测定和肺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休克复苏2小时后血浆TNF-α、IL-1、IL-6以及肺W/D比值均较sham组高(p<0.05),光镜下肺病理损害严重;HES组复苏后维持MAP80~90mmHg所需液体较RL组明显减少(p<0.05);HES组血浆TNF-α、IL-1、IL-6水平及肺W/D比值均较RL组低(p<0.05);HES组肺病理损伤较RL组轻。结论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浆TNF-α、IL-1、IL-6水平增高,并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6%羟乙基淀粉复苏较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能部分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不同血浆代用品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机体内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探讨了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聚明胶肽和乳酸林格氏液用于急性超容血液稀释时对机体凝血功能、电解质及血液酸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可较好的起到血液保护的作用,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但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扩容后C l-增加;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和琥珀酰明胶扩容后应适当补钙。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琥珀酰明胶扩容后PT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儿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醋酸林格氏液与生理盐水对血清晶体渗透压、血电解质、血乳酸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颅内占位病变切除的患儿60例,年龄3-6岁,ASAⅠ级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A组患儿在诱导前,按照体重kg×5 m L以较快的速度输注醋酸林格氏液,B组患儿在诱导前,按照体重kg×5 m L以较快的速度输注生理盐水,以补充因术前禁食而存在的轻度或中度低血容量。维持量按4:2:1法则计算,并以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指导6%羟乙基淀粉(130/0.4)的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剪开硬膜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监测动脉血气、电解质、乳酸、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计算血清晶体渗透压。记录各个监测时间点的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总输液量、出血量、尿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血清晶体渗透压、血糖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点,A组血p H值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点,A组血氯离子水平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醋酸林格氏液较生理盐水无明显渗透压降低,不额外升高血糖,不含钙,可以减少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产生,是相对安全的液体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琥珀酰明胶、乳酸钠林格液预扩容对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Ⅱ组采用4%琥珀酰明胶,Ⅲ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液.三组术前均以12.15 ml/min的速度给予250 ml试验液体,分别于入手术室后输试验液体前(T1)、试验液体输入结束即刻(T2)、麻醉平面达T10后(T3)、手术开始(T4)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输试验液体前(扩容前)及手术开始前(扩容后)抽静脉血行Pt及凝血功能测定.结果 三组患者T2时间点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在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及收缩压(SBP)在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组HR在T3时间点明显增快.三组患者T2时间点的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Ⅰ组T2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时间点Ⅲ组下降尤为显著.T2时间点Ⅰ组与Ⅱ组的SI、CI、LCWI等均显著增加;在T3时间点Ⅲ组上述指标则明显下降,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扩容后均有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降低,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扩容前与扩容后比较仅Ⅰ组Pt[(200.35±33.39)×109/L和(178.50±24.06)×109/L]、PT[(11.90±0.75)s和(12.54±0.7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小剂量(250m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预扩容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明显要好于琥珀酰明胶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凝血因子会产生稀释作用,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COPD患者,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后出现血压下降,随机分配到万汶组和林格液组,各20例。监测复苏时间、复苏液体量、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万汶组和林格液组输液量分别为(1535±380)ml和(2150±427)ml,复苏时间分别为(5.21±1.94)h和(6.48±2.36)h,P<0.05。万汶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林格液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在复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林格液组出现3例下肢水肿加重。结论万汶能快速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更有利于器官灌注和组织氧合,故可首先考虑用于COPD患者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琥珀酰明胶、乳酸钠林格液预扩容对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Ⅱ组采用4%琥珀酰明胶,Ⅲ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液。三组术前均以12~15ml/min的速度给予250ml试验液体,分别于人手术室后输试验液体前(T1)、试验液体输入结束即刻(T2)、麻醉平面达T10后(T3)、手术开始(T4)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输试验液体前(扩容前)及手术开始前(扩容后)抽静脉血行Pt及凝血功能测定。结果三组患者B时间点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在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及收缩压(SBP)在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组HR在B时间点明显增快。三组患者T2时间点的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Ⅰ组T2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时间点Ⅲ组下降尤为显著。T2时间点Ⅰ组与Ⅱ组的SI、CI、LCWI等均显著增加;在T3时间点Ⅲ组上述指标则明显下降,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扩容后均有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降低,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扩容前与扩容后比较仅Ⅰ组Pt[(200.35±33.39)×10^9/L和(178.50±24.06)×10^9/L]、PT[(11.90±0.75)s和(12.54±0.7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剂量(250m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预扩容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明显要好于琥珀酰明胶和乳酸钠林格液,对凝血因子会产生稀释作用,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林格氏液预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乳酸林格氏液500ml预扩容,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ml预扩容。于入室5min后(T0)、扩容后(T1)、注入麻醉后5min(T2)、切皮时(T3)、胎儿剖出时(T4)、手术结束后(T5),测量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黄碱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的MAP、CO、SV、S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的MAP、HR、CO、SV、S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的CO、SV、S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黄碱用量(7.45±1.32)mg,观察组(3.58±1.16)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扩容有助于维持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增加胎盘血流量,减少血管升压药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分为3组:Ⅰ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 ml/kg+乳酸林格10 ml/kg),Ⅱ组(聚明胶肽5 ml/kg+乳酸林格10ml/kg),Ⅲ组(乳酸林格5 ml/kg+乳酸林格10 ml/kg).三组患者于腰硬联合麻醉前后分段行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测定患者对侧上肢静脉血的Hb、Hct,比较三组患者血液稀释前后的Hb、Hct变化及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Ⅰ组MAP,T1与T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 MAP,T01与T1、T3、T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Ⅲ组MAP,T01与T1、T3、T4、T5、T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稀释后:Ⅰ组Hb水平与Ⅱ组差别不大(P>0.05),Ⅲ组水平高于Ⅰ、Ⅱ组(P<0.01);血液稀释后:Ⅰ组Hct水平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Hct水平与Ⅲ组相当(P>0.05),但Ⅲ组Hct水平高于Ⅰ组(P<0.05).结论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老年病人以小剂量(5 ml/kg)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复合乳酸林格(10 ml/kg)行术前血液稀释是安全有效的,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性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将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门诊挂号单号码单双数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56例)和积极性液体复苏组(积极组,64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记录术前输液量和死亡情况.结果 限制组术前输液量明显少于积极组[(1 050±212) ml比(2 120± 1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限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积极组[12.50%(7/56)比28.12%(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术前血乳酸、剩余碱、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积极组[(3.31±0.29) mmol/L比(5.78±0.15) mmol/L、(5.42±1.13) mmol/L比(9.86±1.21) mmol/L、(11.7±1.9)s比(18.1±1.7)s],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积极组[(96±18) g/L比(83±2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轻代谢性酸中毒,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优于积极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调节受损(IGR)和血糖正常(NC)状态下血尿酸(U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94例门诊行空腹胰岛素检测的患者按照糖代谢状态分成T2DM组(45例)、IGR组(20例)、NC组(29例),比较三组血UA和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后,T2DM、IGR组的三酰甘油(TG)、血UA水平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4±8.77)、(1.85±0.67)、(1.26±0.38)mmol/L和(316.71±96.20)、(403.62±76.80)、(325.45±94.43)mmol/L](P<0.01),T2DM组较NC、IGR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05±0.30)、(1.12±0.20)、(1.07±0.21)mmol/L](P<0.01);HOMA-IR在T2DM、IGR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3.84、3.77、2.34)(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在T2DM、IGR组明显低于NC组(分别为-4.52±0.79、-4.44±0.19、-4.03±0.58)(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BMI、T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UA血症和脂质代谢紊乱一样,均是T2DM常见的代谢异常;早在IGR期即已出现包括高UA血症在内的多种代谢紊乱,应该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尿肽(BNP)、血乳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确诊脓毒症休克患者61例,入院后即刻,治疗后6,24h检测血乳酸、BNP、cTnI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61例患者中35例存活(存活组),26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入院后即刻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6h上述指标与入院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入院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治疗后6,24h上述指标均较入院后即刻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后6h也明显降低[BNP:(478.1±95.3) ng/L比(1025.2±263.3) ng/L;cTnI:(0.9±0.1) μg/L比(2.5±0.4)μg/L;血乳酸:(2.4±0.3) mmol/L比(5.4±2.1) mmol/L; APACHEⅡ评分:(11.4±1.8)分比(15.6±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可反映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将168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分为单纯脓毒症组(对照组,142例)和脓毒症诱发肝功能障碍组(观察组,26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浆内皮素(ET)-1、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并分析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脓毒症患者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5% (26/168).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血糖波动范围、动脉血乳酸、血浆ET-1、SOFA、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9 ±9.8)μmol/L比(27.8 ±6.7) μμmol/L、(17.7±8.0)μμ mol/L比(12.3±5.9)μmol/L、(219.6±156.4) μmol/L比(159.4±125.3) μmol/L、(7.6±4.9)mmol/L比(3.0±1.6) mmol/L、(3.8±1.3) mmol/L比(2.0±1.2) mmol/L、(79.6±25.7) μg/L比(60.8±12.6) μμg/L、(8.8±2.6)分比(5.7±1.8)分、38.5%(10/26)比17.6%(2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动脉血乳酸、血浆ET-1和SOFA,且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扑动患者126例(心房扑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6例(心房颤动组)及对照组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房扑动组中,24 h内转复42例(A组),24~48h转复51例(B组),48h内未转复33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 A、B、c组和心房颤动组BNP水平分别为(764.9±123.3)、(857.8±106.2)、(975.3±99.5)、(1137.2±113.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3±4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组中BNP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BNP水平明显高于A、B、C组(P<0.05).A、B、C组和心房颤动组LAD分别为(4.11±0.49)、(3.97±0.50)、(4.19±0.76)、(4.08±0.51)c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0.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组与心房颤动组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都是促进BNP分泌的重要因素,BNP对预测阵发性心房扑动的转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d,疗程12周.观察三组血糖、血脂、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VCAM-1表达.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分别为(5.83±1.02)、(3.48±0.60)、(7.12±0.99) mmol/L]无显著下降(P>0.05),而他汀组治疗后TC、LDL-C、TG[分别为(4.51±0.95)、(3.18±0.47)、(7.02±0.87) mmol/L]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常规组和他汀组UAER[分别为(78.3±31.7)、(53.8±24.9)μ g/min]和hs-CRP[ (2.15±0.48)、( 1.59±0.55) mg/L]均明显下降(P<0.01),且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他汀组患者肾小球细胞质中斑点状分布的VCAM-1阳性信号较常规组明显减少.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下调肾组织VCAM-1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立即进行PCIS,根据PCIS分为极危重组(23例)、危重组(32例)、非危重组(22例),以患儿住院28 d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55例),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比较各组间的乳酸监测指标、PCIS,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极危重组入PICU时血乳酸[(5.28±3.69)mmol/L]、乳酸峰值[(8.54±4.32) mmol/L]明显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P<0.05),而PCIS[ (65.79±2.34)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死亡组PCIS低于存活组(P<0.05),而入PICU时血乳酸水平和乳酸峰值高于存活组(P<0.05或<0.01);PCIS与血乳酸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升高的危重症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PCIS与血乳酸水平存在明显负相关,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反映危重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儿转归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者(发作组)、26例缓解者(缓解组)及1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诱导痰中PAI-1、t-PA、u-PA和u-PAR的含量,同期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并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组和缓解组诱导痰PAI-1、u-PAR 含量[分别为(23.32±21.64)、(0.766±0.272)μg/L和(17.23±9.40)、(0.700±0.271)μg/L]较对照组[(5.99±5.04)、(0.516±0.197)μg/L]均明显升高(P<0.05).而三组诱导痰uPA、t-PA 含量[分别为(0.287±0.235)、(7.68±3.46)μg/L,(0.251±0.276)、(9.88±4.68)μg/L,(0.239±0.322)、(10.35±7.47)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FEV,%pred 呈负相关(r=0.756,P<0.01).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病程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 PAI-1、u-PAR参与了哮喘气道慢性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林格液、高渗盐水、高渗甘露醇在失血性休克初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乳酸林格液组(A组)、乳酸林格液+高渗盐水组(B组)、乳酸林格液+高渗甘露醇组(C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的升血压及降心率效果。结果B、C两组给药后升血压及降心率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C组;C组出现3例甘露醇血管外渗致组织损伤。结论快速输注高渗盐水、高渗甘露醇在失血性休克初期急救时均有显著效果,高渗盐水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副作用少,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