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低血压与吻合口瘘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科自1985~1998年手术治疗各类食管癌1143例,发生吻合口瘘63例,占5.5%。在发生术后低血压213例中,发生吻合瘘52例,占24.4%。现就食管癌术后低血压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丽珠得乐、法莫替丁、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等适合基层医院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感染的有效方案。方法通过胃镜观察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后溃疡愈合情况,以组织学及尿素酶法观察Hp根除率。并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进行比较。结果丽珠得乐四联4周溃疡愈合率为91.0%、Hp根除率为88.9%,奥美拉唑三联溃疡愈合率为92.9%,Hp根除率90.7%,两组比较无显性差异。结论丽珠得乐四联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感染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吻合口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屏  任明扬  黄卫 《西部医学》2004,16(3):220-221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否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至 2 0 0 3年我科完成的 13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作结直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结果  132例均未做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3例 (2 .3% )。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增加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消化道吻合技术对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对657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吻合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按手术吻合方式不同比较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技术对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手工吻合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5%,机械吻合的为2.89%,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技术器械吻合技术的应用使吻合口的并发症日益减少,吻合器在消化道吻合技术中的应用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吻合密实等优点,所以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但同样存在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手工吻合技术依旧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5.
6.
丹参对消化道吻合口的愈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使用丹参注射液对消化道吻合愈合的作用。方法:对260例消化道吻合术的病人,术后第1天起给予丹参注射液0.4ml/kg体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14天,观察吻合口瘘与狭窄的发生率、检查甲皱微循环。结果:吻合口瘘与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丹参可通过增加吻合口局部毛细血管开放、扩张管径、增加血流速度、改善组织液循环的作用,促进吻合口愈合并抑制吻合口瘢痕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道癌的诊疗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但显然并非没有并发症.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早期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和预防吻合口瘘经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过去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胸内型吻合口瘘的发生率3.4%,颈部型吻合口瘘为12.4%-26%(2.4.5.6).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危机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其死亡率达50%(2).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有关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及原因、治疗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Hp感染与血氨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roli,Hp)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伴有Hp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根除Hp治疗,可促进溃疡的愈合,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本文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科采用PPI 呋哺唑酮 阿莫西林的1周短程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吻合口溃疡出血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3例吻合口溃疡出血患者为治疗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76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内镜下治疗和常规内科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临床观察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治疗结合抑酸药物可有效治疗吻合口溃疡疗.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春娣  苏林 《上海医学》1999,22(8):466-46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关系,探讨Hp致病性。方法 我们对经胃镜检查证实的24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63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镜取材做Hp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结果 在56例十二指肠溃疡中Hp感染主继83.93%,7例胃溃疡为28.57%,22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49.11%,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0.01%,其中33使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关系。②方法经胃镜活检确诊的976例慢性胃炎患采用W—S嗜银染色法检测HP,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HP的阳性率。③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为59.09%,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组问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较活动性胃炎低,与活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且萎缩程度越重,HP阳性率越低。④结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HP阳性率与胃炎程度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HP已不活跃,提示在活动性胃炎的治疗上根除HP很有意义,而萎缩性胃炎根除HP的治疗相对不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Hp的致病性。方法 我们对经胃镜检查证实的245 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63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镜取材做 Hp 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 Hp Ig G 抗体测定。结果 在56 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 感染率为83 .93 % ,7 例胃溃疡为28 .57 % ,224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49 .11 % ,11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0 .01 % ,其中33 例慢性活动性胃炎为96 .97 % ,轻度胃炎为32 .70 % ,中度胃炎为83 .78 % ,而10 例正常胃粘膜者无1 例发现 Hp 。结论  Hp 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阻断胃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内窥镜和病理活组织(H-E)诊断消化性溃疡129例、慢性胃炎315例、胃癌97例。所有病例的胃窦粘膜活组织经Warthin-Starry银染、粘膜涂片Gram染色、尿毒酶快速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慢性活动性胃炎20例、胃癌2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LSAB)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0.05)。(2)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胃炎病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逐步增高,分别为40.5%、72.7%、86.7%(P<0.05)。(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0.5%、60.9%、57.7%,无显著性差异(P>0.05)。(4)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0.0%, 活动性胃炎组为阴性(P<0.05)。(5)活动性胃炎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85.0%,胃癌组PCNA阳性率高达95.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0位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分别检测胆汁反流、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在胆汁反流阳性61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例。Hp感染阳性患者8例,在胆汁反流阴性239例惠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3例。Hp感染阳性患者83例。胆汁反流阳性患者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胆汁反流阴性惠者。结论胆汁反流可能抑制了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三联和奥美拉唑三联2周疗程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3C尿素呼吸试验和胃镜下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据所采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分为埃索美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比较不同的PPI三联2周疗程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埃索美拉唑组的根除率为95.5%,奥美拉唑组的根除率为86.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2周疗法治疗Hp阳性的患者安全有效,与奥美拉唑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血氨变化的影响以及根除Hp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方法5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检测两组的血氨浓度。对Hp阳性组进行抗Hp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结果Hp阳性组的血氨浓度和阴性组的血氨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肝硬化的血氨升高有密切关系。根除Hp可以使血氨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及C14呼气实验三种不同方法检测365例胃黏膜病变,183例慢性胃炎,87例消化性溃疡,56例不典型增生及39例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分析不同胃黏膜病变Hp感染率的差异。结果: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两者低。结论: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Hp在胃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9.
胃术后吻合口溃疡的预防和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术后吻合口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4年我院收治的24例吻合口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获再次手术切除原吻合口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中发现首次手术的存在问题。结论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是发生吻合口溃疡的主要原因。原吻合口切除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是治疗吻合口溃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100例十二指肠溃疡并慢性胃炎病人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分别用雷尼替丁及三钾二橼络合铋治疗6周。结果为两组溃疡愈合率相似(P>0.05),但三钾二橼络铋治疗组幽门弯曲菌阴转率及慢性胃炎好转率高于雷尼替丁组(P<0.05),提示幽门弯曲菌与慢性胃炎有关,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