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人工机械瓣膜不是人体本身的组织,血液容易在机械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栓塞,因此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华法林是目前最常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一线口服抗凝药,但由于该药安全治疗窗狭窄,有效治疗剂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等可导致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正确掌握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情况,作者对2009年1月~201O年3月我科14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病情迁延较长,心功能损害严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人工瓣膜不是自身组织,血液容易在置换后的瓣膜周围凝固形成血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若是抗凝药物服用不当易引起出血或者形成血栓,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成功后患者的康复出院并非是治疗的完全结束,而是术后心脏功能维护过程的另一个开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出院后良好的自我保健对于保证手术效果、延长术后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保证患者  相似文献   

3.
护理工作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效果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6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就患者心理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和抗凝治疗和护理等问题,提出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护理工作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效果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6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就患者心理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和抗凝治疗和护理等问题,提出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个体化抗凝策略对减少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患者术后按照心肌病理学改变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强度抗凝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抗凝治疗采用统一抗凝强度,观察2组抗凝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个体化的抗凝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抗凝治疗并发症,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房颤病例106例,随机分为低强度抗凝组(INR1.5~2.0)和标准强度抗凝组(INR2.0~3.5),随访2年,记录INR。结果:低强度抗凝组与标准强度抗凝组栓塞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出血事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了24例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加射频消融术后入住本科重症监护病房后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如心电监护和心包、纵膈引流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和心脏临时起搏电极的护理、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及后期入住我科普通病房后的一些护理体会。方法:对24例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采用瓣膜置换及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期间进行特级护理,严密监测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各种引流管效能及电解质平衡,保证右室及无关起搏电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患者的心理、生活护理,等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做好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指导患者继续坚持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锻炼,可适当活动,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测量凝血酶原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院后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通过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严密监测和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及转入普通病房后的精心护理,24例患者中,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ICU综合症等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对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提供严密观察和优质护理,同时加强患者生活及心理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瓣膜置换、消融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之,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了24例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加射频消融术后入住本科重症监护病房后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如心电监护和心包、纵膈引流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和心脏临时起搏电极的护理、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及后期入住我科普通病房后的一些护理体会.方法:对24例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采用瓣膜置换及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期间进行特级护理,严密监测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各种引流管效能及电解质平衡,保证右室及无关起搏电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患者的心理、生活护理,等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做好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指导患者继续坚持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锻炼,可适当活动,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测量凝血酶原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院后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通过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严密监测和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及转入普通病房后的精心护理,24例患者中,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ICU综合症等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对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提供严密观察和优质护理,同时加强患者生活及心理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瓣膜置换、消融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之,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和掌握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住院病人,家属及术后复查病人反复进行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并介绍曾经未按医嘱服药而引起并发症的病例.结论:现在绝大部分病人及家属都知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大大的减少了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卫  王磊  叶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861-2862,287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单纯左心房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分为左房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中进行房颤的左心房射频消融和双心房射频消融治疗。并进行平均12个月随访。结果消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房颤复发率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左心房消融作为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一种治疗手段,操作简便、用时短、并发症少,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人(终止妊娠时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性。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为机械瓣膜置换,心脏术后及妊娠过程中一直服用华法令抗凝。术前1天停用华法令,在负乐吸宫手术当天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门至小于16秒,如PT仍较长可给予维生素K120mg静脉推注,术后24小时开始恢复抗凝。结果: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人工流产者,均顺利渡过围于术期,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选择合理方法调整抗凝,掌握合适的抗凝强度,人丁流产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及常规护理方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抗凝 治疗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治疗的 72 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6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 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抗凝治疗质量、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及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均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抗凝效果良好的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抗凝效果一般、 较差的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的抗凝 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 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使 用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抗凝治疗质量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患者压疮危险性筛查表”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皮肤情况进行筛查,分析筛查结果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运用“患者压疮危险性筛查表”对行心脏瓣膜置挟手术的患者280例进行压疮风险筛查,筛查出具有压疮危险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的不同。结果: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280例中,压疮评分≥10分者90例,压疮评分〈10分者190例,对患者进行术前筛查,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应用“患者压疮危险性筛查表”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分析是有效的,对存在压疮危险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术后皮肤压疮的发生,改善预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研究胺碘酮对华法林初始服药1周内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单独应用华法林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n=200)及合并使用胺碘酮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n=54)中,比较术后前5 d华法林累积剂量,术后第6日能否进入治疗窗及术后首次进入治疗窗时间的差异。结果 合并使用胺碘酮患者术后前5 d华法林累积剂量低于单独服用华法林患者;合并使用胺碘酮不影响术后第6日进入治疗窗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术后首次进入治疗窗的时间。结论 合并使用胺碘酮不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华法林初始服药1周内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机械瓣膜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提出护理中应重视病人住院及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9,(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心脏瓣膜手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组在体外循环前与体外循环转机之间,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于术前(T0)、体外循环转机前(T1)、体外循环停机30 min后(T2)、体外循环停机1 h后(T3)、体外循环停机6 h后(T4)、体外循环停机12 h后(T5),检测两组患者HR、MAP、Sp O2、CK-MB、c Tn I、IMA水平,记录通气恢复时间、术后血管活性物使用时间、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术后HR、MAP明显升高(P 0. 05);在T2至T5时,治疗组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前后Sp O2无明显差异(P0. 05);两组术后CK-MB、c Tn I、IMA明显改变(P0. 05);在T2至T5时,治疗组CK-MB、c Tn I、IM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通气恢复时间、术后血管活性物使用时间、ICU时间、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还能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针药复合麻醉与常规全身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效果,探索针药复合麻醉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160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针麻组80例和全麻组80例。针麻组病人采用双侧中府、尺泽和郄门电针持续刺激,摒弃气管插管,病人在自主呼吸状态下,仅使用少量的麻醉药物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全麻组则按常规麻醉手术。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成功率、麻醉药物使用量、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例数、术后出血量、引流量、肺部感染、声带损伤、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等项目的差别。结果: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采用针药复合麻醉与常规全身麻醉相比,有同样满意的手术成功率,而在麻醉药的使用量、术后输血例数、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肺部感染例数、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麻组优于全麻组。结论:针药复合麻醉下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安全,效果满意。由于术中无气管插管,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可早期进食、早期活动,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术中应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作为心麻痹液的组成成分)进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6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患者术中加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则应用ST.Thomas Ⅱ号冷晶体心停搏液,两组其他条件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术毕时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从转流毕到术后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心脏彩超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左心射血分数(EF)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治疗组CI、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内操作完毕后治疗组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水肿轻,肌纤维完整,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心瓣膜替换术应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2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华法令抗凝治疗观察,其中12例房颤,11例适宜行二尖瓣球囊扩张(PBMV)。所有左心房血栓均由心脏彩超证实,服药期间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11例患者抗凝治疗4周后施行PBMV,另外11例,其中6例左房血栓在6个月消失,5例在12个月后消失,结果表明小剂量华法令的抗凝溶栓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