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急诊输液厅是医院对外的窗口,患者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情复杂、核对困难,存在较大的医疗安全隐患[1]。传统输液流程环节多、耗时长,是输液秩序混乱、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依托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从而实现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信息的双重条形码核对功能。  相似文献   

2.
门诊输液室作为临床一线科室,每天接待大量的输液患者及家属,是人群相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由于患者多,护理量大,患者流动快,给护理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2010年初,我院引进门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经过近6个月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移动输液系统是采用条形码技术、智能识别和无线移动技术实现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条形码核对的功能;采用无线呼叫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3.
陈娇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91-2692
我院于2008年11月启用了电子门诊输液移动管理系统以来,给门诊输液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将电子门诊输液系统应用的效果报道如下:1电子输液系统应用1.1接收液体:护士接单,扫描患者注射单上的条形码,护士核对医嘱单与电脑信息确认无误后打印,将患者的输液信息形成附带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使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识。将身份条码交于患者,将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上。1.2呼叫患者准备输液:药物配置好后,护士使用移动终端MC50扫描输液袋上条形码,电子呼叫系统自动呼叫患者的序号及姓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无线网络技术”、“条形码识别技术”和“无线呼叫技术”建立移动输液信息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300例需多日输液(≥2 d)的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采取不同日分别应用传统输液流程和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给予输液护理,通过观察记录和应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输液平均接待受理时间为(137.04±63.87)s,传统流程为(196.87±81.29)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和护士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的满意度和心理安全感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移动信息输液系统的应用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感,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满意度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移动APP在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从医院内部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门诊收治的18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于2016年10月开始将移动APP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流程当中,将入组患者分为移动组与对照组,对比移动APP应用前后的输液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移动组的输液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移动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移动组总计发生6例护理疏漏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例,20.00%,优化前医院门诊输液流程为排队提交物品→护士配药→等待座位→人工核对、排座→入座输液→人工呼叫接瓶→结束;优化后医院的门诊输液流程为取号、入座→护士配药→扫条形码核对、输液→按钮呼叫接瓶→结束。结论将移动APP应用于门诊输液护理流程优化中,能够有效地提升门诊输液护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对患者输液安全与医疗机构长效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宜合理应用于门诊输液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本院门急诊输液患儿320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统计PDCA循环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护士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法施行后,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门急诊输液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边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757-1758
目的 探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应用输液管理系统进行门诊静脉输液30 808例的经验.结果 30 808例接受静脉输液者的满意度测评97.2%;不良反应23例(0.07%).其中护理缺陷0.04%(11/30 808),医患矛盾0.03%(10/30 808),输液差错0.01%(2/30 808);无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医疗事故发生.结论 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实现了“输液管理信息化”.对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防范医疗纠纷,减少输液缺陷、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大型综合医院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门急诊中心注射室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间在门急诊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门急诊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561例,女488例;年龄(41.14±20.61)岁;输液天数(5.69±2.20)d;每日输液量(330.41±137.27)ml。观察组男612例,女600例;年龄(39.61±19.48)岁;输液天数(5.70±2.21)d;每日输液量(341.17±137.60)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除泵注控制血压或血糖的患者外,门急诊输液患者均按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使用头皮针进行输液。观察组为输注2袋及以上液体的患者及经常需要在急门诊输液者,按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渗出发生率、患者的投诉率、患者满意率。采用t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外渗/渗出发生率为2.23%(27/1 212)、患者投诉率为0.17%(2/1 212)、患者满意率为98.43%(1 193/1 212),对照组分别为6.96%(73/1 049)、0.95%(10/1 049)、90.09%(945/1 0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3、6.619、76.152,均P<0.05)。结论 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渗出/外渗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徽省卫计委开展静脉输液专项检查前后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成效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4年(检查前)和2015年(检查后)门急诊静脉输液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静脉输液专项检查后,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率、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比例与同期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卫计委开展静脉输液专项检查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显著提高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6年8月~2007年3月研发了"临床护理信息实时采集处理评价系统"并在临床广泛运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临床护理信息实时采集、处理、评价自动生成.该系统依托无线网络技术,集成于移动护士工作站(PDA)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无缝连接;应用腕带标志和条形码技术自动识别患者,保证单一患者的标本采集、医嘱执行准确无误[1].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建立了PDA管理规范,并逐步完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06年8月~2007年3月研发了"临床护理信息实时采集处理评价系统"并在临床广泛运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临床护理信息实时采集、处理、评价自动生成.该系统依托无线网络技术,集成于移动护士工作站(PDA)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无缝连接;应用腕带标志和条形码技术自动识别患者,保证单一患者的标本采集、医嘱执行准确无误[1].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建立了PDA管理规范,并逐步完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模式在改进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应用风险防范模式对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培训管理前、后患者各4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医缘性差错发生率、护缘性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及时发现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风险防范模式对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培训管理后,护士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92.25%,医缘性及护缘性差错发生率分别降至4.00%和3.50%,并发症及时发现率升至10.50%,患者满意度达95.50%,与对照组比较,均取得了及其显著效果(P<0.01).结论 风险防范模式应用于门急诊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能产生极好地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应用移动输液的效果及其对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针对某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之间纳入的80例门急诊输液患儿展开干预,经过患者与家眷应允之后,根据随机序号法把患儿划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输液,观察组采用移动输液,观察两组之间的效果,并以此展开对比。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缺陷事件发生的比例要低许多,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对照组的输液满意率为72.5%,要低于观察组满意率97.5%,两组对比过后具有显著的差别,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输液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输液的成功率,同时降低缺陷事件的发生率,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良好,提高效果明显,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戴超  金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10):1558-1559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人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0—2012年静脉滴注的36 952例次老年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护理措施。结果主要存在的隐患为护士呼叫患者时患者误听而易出差错事故、静脉不易穿刺致穿刺失败、药物外渗、过敏反应、药物不适反应、跌倒、拔针后按压不当、病情突变,发现时已昏迷等危急状况,并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一系列从老年人进输液室到出输液室的相应对策。结论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中存在较多问题,需加强沟通宣教、静脉滴注巡视、相对集中安排老年人静脉滴注座位、调整护理人员资源等,以减少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张潭月 《江西医药》2008,43(1):93-94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输液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窗口"单位,肩负着门急诊病人的各种输液、注射工作,每天接待病人为800 ̄1000多人次,每年以20%的病人数增加。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我院从2000年以来,在门诊输液科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措施,使医院的信誉度和科内的工作面貌大有改观,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疾病治疗的重要途径,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到达人体重要器官,如果输液发生差错,会危及病人生命。门诊输液工作量大,病人多,护理人员缺乏,容易混淆同名或同音的病人;使用的药品繁多,药名更改频繁,护士对新药品了解难度大,从而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为了促进输液安全,我院采用了无线移动管理门急诊输液系统,与传统输液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门急诊中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急诊收治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以对照试验法将其分为各组均为38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灌肠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肠腔清洁度优良率和舒适度优良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急诊中应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快捷、安全的护理服务,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我院在门诊输液区安装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预约输液服务、护士绩效量化管理,形成了现代化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门诊输液环境和秩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现将主要做法和成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缪彩芬  金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27-2828
目的分析婴幼儿门急诊输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以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及提高输液安全性。方法针对婴幼儿门急诊输液中存在易交叉感染、易出差错、穿刺难、易滑脱、输液反应观察困难、家长知识缺乏要求输液等问题,通过加强院感管理和静脉输液技术培训、多渠道和家长沟通、加强巡视和观察技巧等,实现安全输液。结果有效降低了婴幼儿门急诊输液安全隐患,提高了患儿输液的安全性。结论对婴幼儿门急诊输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能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及提高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卢小兰  黄富宏  孙玥  吴云 《中国药业》2011,20(19):66-67
目的 了解医院静脉输液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10年住院、门急诊、全院静脉输液品种、数量、金额.结果 每例住院患者平均输液58瓶,平均每日输液5.68瓶;门诊患者平均每人次0.74瓶.结论 患者接受输液治疗频率太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让患者用药更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