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报道,关键词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1篇,病例23例。其中,涉及脂溶性维生素2个品种,分别是脂溶性维生素(Ⅰ)和脂溶性维生素(Ⅱ);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大,占47.82%,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1.09;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致过敏性休克最常见,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在用药后1~15min内,占56.52%;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结论脂溶性维生素以过敏反应居多(特别是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与年龄、过敏史、用药时间有关。故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用前询问过敏史,在遵照说明书使用的前提下,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用药15分钟内的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统计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药品不良反应(ADR),探讨其所致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ADR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ADR,主要发生在1~3岁儿童,原发疾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55.32%)。47例患儿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其中12例患儿存在超剂量给药,9例有合并用药。47例ADR多发生于30 min内,累及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临床表现为紫绀和皮疹。主要ADR类型为一般,预后良好。结论:为减少ADR发生,临床应合理应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减少药物联用。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临床反应,及时发现ADR并对症处理,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收集我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5年6月使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发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在32例报告中,男20例,女12例。65岁以上患者占多数。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时间多发生在用药1h内。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的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脂溶性维生素(I)为维生素A、D2、E、K1的复方制剂,主要适用于不能经消化道正常进食患者维生素A、D2、E、K1的肠外补充,临床多用于满足儿童每日对多种维生素的生理需要。随着临床用量的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增加,河南省人民医院不久前就发生了一起脂溶性维生素(I)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易丹 《中国药物警戒》2015,(3):172-174,181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过程中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2、E、K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Intersil(ODS-2)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乙醇-水(20∶55∶25∶6)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1,检测波长265nm。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2、E、K1进样量分别在1.19~2.78μg、6.14~14.33ng、10.92~25.48μg、0.19~0.4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RSD=0.48%)、100.13%(RSD=0.88%)、99.74%(RSD=0.69%)、99.97%(RSD=0.59%)。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精确、结果可靠,可控制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义涛 《东南国防医药》2013,15(3):314-314,320
1病例资料例1男,37岁,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纠正期),四肢多发骨折内固定术后。术后第5天,遵医嘱予以5%葡萄糖500ml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595μg/支、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52571,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2支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在与8种临床常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8 h内的稳定性及含量。方法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观察0、4、8 h以及5、25、40℃的溶液外观性状、测量p H值及各维生素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在不同时间、不同放置温度下外观无明显变化,溶液p H值的变化范围≤0.1,配伍8 h后维生素各组分含量均有下降,以维生素K1含量下降最为显著。高温条件下,维生素A与维生素K1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稳定,含量略有下降,应避免高温,在8 h内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4a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约1min后患者突觉不适,头昏,嗜睡,桡动脉脉搏弱,四肢湿冷,皮肤潮红并瘙痒,立即停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3min后出现意识不清,BP60/40mmHg,HR50次·min-1,诊断为药物过敏性休克,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1.5h后,患者意识恢复,皮肤过敏症状消失,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鄂东医疗集团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围手术期肠外营养药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肠外营养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行剖宫产术围手术期使用肠外营养药高龄产妇的临床病历,对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其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6—2018年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围手术期人均药品费用和肠外营养药的费用均逐年下降,但肠外营养药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共涉及10种肠外营养药。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V)的DDDs位于前3位,临床选择性较高;大多数药物的DUI接近于1.0,说明用药基本合理,但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DUI>1.0,可能存在超剂量用药。氨基酸注射液(5%)的DDC最大,患者经济负担较重;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围手术期存在肠外营养药物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无适应症用药、超疗程用药、超剂量用药、维生素类药物用药不规范等,其中以无适应症用药最常见。结论 鄂东医疗集团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围手术期肠外营养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继续加强规范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7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1年半入院治疗,在局麻下行右侧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T 36.2℃,P 68次/min,R 17次/min,BP 118/82mm Hg(1mm Hg=0.133kPa),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1盒(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国药准字H20052572;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国药准字H20059032)静脉  相似文献   

12.
FDA已批准Cephalon公司的Treanda(bendamustine hydrochloride,注射用苯达莫司汀)(I)用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一项由301例未经治疗的CLL患者参加的随机、国际多中心、公开标签的临床试验显示接受(I)的患者的临床结果比接受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Ⅱ)的患者好,  相似文献   

13.
潘飞  许东 《中国药师》2012,(12):1776-1777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为肠外静脉营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适用于不能经消化道正常进食的患者,用以满足成人每日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的生理需要。每支含维生素A棕榈酸酯1940μg,维生素D25μg,维生素E 9 100μg,维生索K1 150μg。辅料为聚山梨酯80、甘露醇。文献报道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可引起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寒战、发热,偶见胃肠道反应、严重的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但药品说明书示"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我院产科1例患者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我院I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感染药物预防用药在实施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干预措施前后的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8月、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出院患者120例的病历资料。2011年3—8月的病例为非干预组(60例),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的病例为干预组(60例)。对比2组干预前后使用时机、住院时问、用药时间、预防用药率及药品品种的差异。结果非干预组和干预组术前2h内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6.7%(10/60)和78.3%(47/60),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干预组和干预组I类切口围术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5±1.6)d和(4.6±1.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和干预组I类切口围术期患者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5.6±2.5)d和(3.7±2.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预防用药率前3位为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24例次,占40.0%)、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1例次,占18.3%)、注射用头孢西丁钠(9例次,占15.0%),而干预组前3位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20例次,占33.3%)、注射用头孢唑啉钠(18例次,占30.0%)、注射用头孢呋辛钠(8例次,占13.3%),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和盐酸头孢唑啉钠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应用单种抗感染药物56例次,占93.3%,非干预组使用48例次,占80.0%,干预组单种用药使用率虽高于非干预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能使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感染药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6岁,因支气管肺炎于2011年8月10日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1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90/60mmHg。医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904(Ⅱ)118]1支(维生素A310~450μg,维生素D4.5~6.0μg,维生素K190~102μg,维生素E2.9~3.5mg)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给药约20min后,患者主诉全身发痒、口干发麻,剧烈腹痛,继而出现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体格检查:口唇发紫,血压测不出,脉搏细速。考虑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所致,立即停止使用并给予地塞米松5mg滴斗入壶,约30min后症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6.
胡东梅  梁小丽  孙银华 《安徽医药》2017,21(6):1157-1159
目的 研究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反馈的本地企业全国范围内2014年1月-2016年8月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5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0.96,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30 min内,累及系统-器官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居多.结论 脂溶性维生素(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药品自身因素和临床使用不合理等人为因素.生产企业应提高药品质量;临床医师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遵照说明书用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翟美华  朱琳 《齐鲁药事》2011,30(12):705-706,709
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爯中国药典爲2010年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本文比较了两个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质量标准中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两者均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就对照品的使用及标准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阿奇霉素效价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比较了不同检定菌、不同培养基对阿奇霉素抑菌圈的影响;确立了采用I号培养基(pH7.8)、磷酸盐缓冲液(pH7.8)和短小芽孢杆菌〔CMCC(B)〕为检定菌的阿奇霉素微生物致价测定法;测定了注射用阿奇霉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TOPSIS法建立注射用齐拉西酮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评价其临床使用合理性。方法:以注射用齐拉西酮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注射用齐拉西酮DUE标准,同时采用加权TOPSIS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2022年1—12月使用注射用齐拉西酮的归档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共纳入269份病例,完全符合评价标准仅31例(11.52%),注射用齐拉西酮不合理应用常见于超适应证(46.47%)、禁忌证(0.37%)、用药疗程(9.29%)、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32.71%)、药物相互作用(13.01%)、特殊人群(2.97%)和药物序贯(7.06%)。结论:所建立的注射用齐拉西酮DUE标准可用于注射用齐拉西酮临床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4例患者都是因外伤行营养支持,接受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加500ml液体静脉滴注,用药后5~10min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胸闷、憋喘、面色潮红、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症状,停用该药,症状减退直至消失,高度怀疑不良反应是由脂溶性维生素(Ⅱ)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