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当前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病毒病原学的状况。方法收集251例HAP的患儿资料,对其中做痰液病毒分离,获得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结果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51例HAP患儿中141例做了痰液病毒检测,其中阳性67例,病毒检出率为47.52%(67/141),其中以RSV肺炎最为多见。67例病毒性HAP均以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不发热或低热,少部分可以表现为高热,血常规、CRP基本正常。67例中22例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使用激素最为多见。67例患儿均治疗有效。结论251例住院患儿中HAP病毒检出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方法423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均作痰液细菌培养、间接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血清IgM抗体、免疫层析法测定常见5种呼吸道病毒血清IgM抗体。结果423例患儿中,检出明确病原者181例(42.79%)。痰细菌培养阳性102例(24.11%),其中肺炎链球菌44例(10.40%)、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3.55%)、肺炎克雷伯氏菌11例(2.60%)、大肠埃希氏菌9例(2.13%)、阴沟肠杆菌7例(1.65%)、铜绿假单孢菌6例(1.42%);真菌阳性7例(1.65%)。MPIgM阳性39例(9.22%);CPIgM阳性0例。病毒IgM检测阳性共45例(10.64%),其中柯萨奇病毒(CBV)23例(5.4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8例(4.26%)、单纯疱疹病毒(HSV)12例(2.84%)、EB病毒(EBV)8例(1。89%)、腺病毒(ADV)27列(0.47%),病毒混合感染18例。结论细菌仍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其中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病毒感染以CBV多见,其次是RSV。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罕见于6岁以上的儿童,MP则是6岁以上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CP感染各年龄段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肺炎病例病原谱构成,为肺炎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300例住院肺炎病例肺泡灌洗液样本,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A组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共19种病原体。结果 300份肺泡灌洗液标本检出阳性病例123份,总阳性率41%,病毒感染以冠状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和腺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各年度病原谱有较大差异,2019年感染病原以肺炎支原体、博卡病毒、冠状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2020年感染病原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鼻病毒为主。各年龄组中,细菌感染均高于病毒感染。混合感染病例中,以细菌和病毒合并感染和细菌间混合感染为主,占97.0%以上。结论 该医院肺炎病例感染以细菌为主、病毒为辅,5岁以下婴幼儿和5~15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严重,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儿童春季下呼吸道感染291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常见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深插气管负压吸取痰液,检测痰液细菌、肺炎支原体(MP)、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或其抗原、核酸。检测血清MP-抗体。结果:291例儿童病原学检测中有明确病原者191例(65.6%)。细菌培养阳性89例(30.6%),病毒阳性62例(21.3%),支原体阳性73例(25.1%),衣原体阳性9例(3.1%),其中混合感染46例。结论:上海地区春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中居首位者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1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进春 《西部医学》2011,23(9):1707-1709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谱差异和耐药强弱。方法分析176例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和药敏测定结果。结果 176例痰培养致病菌分布为:革兰阴性杆菌62株(48.4%),真菌42株(32.8%),革兰阳性球菌24株(18.8%),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CAP和HAP组均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两组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HAP组明显高于CAP组。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CAP与HAP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多见,两组病原谱差异和耐药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临床应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对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06年2月~2008年1月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金标法(PA)做血清肺炎支原抗体(Mp-lgM)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共检测患儿541例,阳性数为148例,阳性率为27.4%。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以小学儿童为较高,1岁以下为较低,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患儿咽拭子及痰液标本肺炎支原体的培养,比较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及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231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2例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急性期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5]或恢复期血清MP-IgG有4倍升高)的患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其中42例年龄及性别与试验组相匹配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急性期血清MP-IgM及恢复期血清MP-IgG阴性)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同时进行咽拭子及痰液标本的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并对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42例患儿中有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阳性率61.9%(26/42例)。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的患儿中,18例患儿为痰液标本阳性,阳性率69.2%(18/26),8例患儿为咽拭子标本阳性,阳性率30.8%(8/26),其中7例患儿的痰液标本和咽拭子培养均阳性。对照组42例患儿中有1例咽拭子MP快速培养阳性。结论痰液标本MP快速培养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与咽拭子相比,痰液标本是诊断支原体肺炎最佳的标本类型。对于ELISA法血清MP阳性的患儿,痰标本MP快速培养检测MP的临床意义远大于ELISA法血清MP阴性的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别应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和痰培养法对银川市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感染病原差异。方法 纳入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515例,按照年龄分为2组,≤3岁为A组,>3岁为B组,于24 h内收集其痰液(含吸取痰)或肺泡灌洗液作为样本,同时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和痰培养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统计芯片法与培养法的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 515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A组阳性193例(56.6%),B组阳性148例(43.4%),A组总阳性检出率高于B组(P<0.05)。A组阳性检出率前5位病原体依次是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支原体。B组阳性检出率前5位病原体依次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其中A组大肠埃希氏菌阳性检出率高于B组(P<0.05),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则低于B组(P<0.05),A组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低于B组(P<0.05)。结论 银川市不同年龄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细菌易感性及病原谱差异较大。将芯片法与不同年龄段儿童下呼...  相似文献   

9.
徐慧  陈敏  孙永峰  程星  王琦  靳蓉 《广东医学》2020,41(23):2394-2397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支气管肺泡灌液采用支气管镜取出进行细菌培养、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检测。结果(1)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检出阳性716例,阳性率72.40%,细菌、病毒、支原体检出率分别33.27% (329例)、22.45%(222例)、31.45%(311例)。(2)细菌感染中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株(G+);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G-)。培养菌株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第1、2、3代头孢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均无耐药发生。(3)病毒感染检出222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1例,腺病毒检测49例,流感病毒6例(A型2例,B型4例),副流感病毒36例(1型3例、2型4例、3型29例),病毒检出率以0~12月龄组最高,RSV、AD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4)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31.45%(311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以3~5岁组最高。结论贵阳地区重症肺炎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重要的细菌病原。重要病毒为腺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为主,1~12月龄组的病毒感染检出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血性胸腔积液(bloody pleural effusion,BPE)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21例儿童BP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B超、CT、胸水常规、生化及培养、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及治疗情况。结果:21例儿童BPE中,一般性细菌感染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7例,肺吸虫感染3例,结核杆菌感染1例,急性白血病1例,原因不明1例。其中胸水培养仅2例阳性,胸水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3例(37%~61%),支原体PCR阳性4例,骨髓细胞学检查1例阳性(急性白血病),除1例急性白血病及1例原因不明病例预后不详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BPE仍以感染性疾病多见,其中以细菌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恶性肿瘤少见。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辉  张春丽  刘喜 《医学综述》2013,19(13):2456-245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组成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痰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及胸片检测,对于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同时做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对肺泡灌洗液做培养。结果在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有156例患儿混合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52.67%),其中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者80例,占51.28%(80/156),混合病毒感染者46例,占29.49%(46/156),混合细菌感染者30例,占19.23%(30/156),年幼患儿(≤3岁)以混合病毒感染为主,年长患儿(>3岁)以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与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的热程显著长于肺炎支原体非混合感染组,且发生胸腔积液的概率也显著增加(P<0.05)。影像学方面,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较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更容易出现大片状阴影(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较为常见,混合感染率占半数以上,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病毒混合感染率,细菌混合感染率最低。年幼儿童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而年长儿童则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CRP)同时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1061例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其中,对肺炎支原体阳性(支原体肺炎组)121例、肺炎支原体阴性(细菌性肺炎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测定CRP。结果:1061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6.96%。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35例,阳性率为28.93%,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47例,阳性率为94.00%.对照组CRP无一例阳性,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肺炎支原体、CRP同时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变迁。方法:分析286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患者病原学检查痰培养阳性率为23.77﹪,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43.38﹪,支原体阳性53.85﹪。混合感染者居多,其中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34例,支原体合并其他病毒55例,各种病毒混合感染79例。结论:1肺炎链球菌不再是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占重要地位。2混合感染不容忽视,支原体感染可合并EB病毒感染。3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病原不同。  相似文献   

14.
曹香叶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35-1135,1154
目的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蔡县人民医院儿科1996年1月-2007年6月有明确病因的71例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①71例胸腔积液患儿中以感染为首位原因,其中化脓性感染38例(53.5%),结核感染16例(22.5%),支原体感染9例(12.7%);非感染疾病8例,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1例,川崎病2例,肾病综合征5例;②44例行胸腔穿刺抽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渗出液改变41例,符合漏出液3例。胸腔积液细胞培养阳性8例,其中肺炎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支原体-IgM(+)3例;③胸腔积液原因随不同年龄组有所差异;≤3岁组以化脓性最多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胸腔积液呈明显化脓性改变,合并肺炎为特征;结核感染中,〉7岁儿童多见;在支原体感染中,〉3岁儿童较≤3岁儿童多见。结论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而感染以化脓、结核、支原体为三大主因,随年龄不同其病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两种方法检测及分析茂名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确诊为支气管肺炎261例,年龄阶段为1岁至14岁。抽血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同时进行咽拭子采样,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肺炎支原体核酸,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1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59例,阳性率为60.92%,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67例,阳性率为25.67%,二者结合检测阳性率为62.45%。两种方法男女阳性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组检测阳性分布,89%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结果集中在1月至5岁。结论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建议临床上同时进行两种方法检测,对快速提高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方法应用ELISA技术对33例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类微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cM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肺炎支原体(MP)的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B19一IgM阳性,阳性率24.2%,CMV—IgM阳性率为18.2%;对照组中,未见B19一IgM阳性病例,CMV—IgM阳性病例1例。在33例ITP患儿中,2例HBsAg和HBeAg阳性。ITP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17例,阳性率为51.5%;对照组15例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的ITP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关,故对难治性ITP的患儿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及支原体检测,给阳性结果患儿相应的抗病毒、抗支原体治疗是必要、恰当的,这为部分难治性rrP患儿提供了一个非免疫治疗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病原体。方法:取气管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同时检测病毒,并查血中的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痰培养阳性16例,病毒检测阳性13例,MP—IgM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新生儿肺炎以细菌性肺炎为多见,病毒性肺炎亦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儿童医院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构成,并分析HA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深部痰,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并对HAP患儿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HAP患儿以革兰氏阴性菌(90.4%)感染居多,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14/56)、肺炎克雷伯菌21.4%(12/56)、大肠埃希氏菌14.3%(8/56)、鲍曼不动杆菌10.7%(6/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P与住院时间大于7d(P〈0.01)、侵入性操作(P〈0.01)、三代头孢菌素应用(P〈0.05)相关。结论小儿H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是小儿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老院内老年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在养老院内居住的老年性肺炎患者63例,收集痰及发热患者(〉38℃)的静脉血进行培养。抽取患者急性期和间隔2~4周恢复期静脉血,进行肺炎支原体lgMl、gG抗体检查,肺炎衣原体lgMl、gG抗体检查,军团菌lgM抗体和腺病毒lgM抗体检查。病原体阳性临床标准:①合格痰标本培养出优势菌(1株或多株细菌)并呈中度以上生长;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一致;②血培养出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③恢复期血清肺炎支原体lgM和lgG抗体、肺炎衣原体lgM和lgG抗体、军团菌lgM抗体滴度≥4倍增高或降低。结果:63例均进行血清学检测,59例进行痰培养,19例进行血培养。单一病原体感染顺位前3位:肺炎克雷伯杆菌4例(6.3%),流感嗜血杆菌4例(6.3%),肺炎支原体3例(4.8%)及肺炎链球菌3例(4.8%);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顺位前3位: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4例(6.3%),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4.8%),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3.2%)及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3.2%)。结论:养老院内老年性肺炎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因下呼吸道感染首次住院治疗的989例患儿中筛选出198例MP感染的患儿,采集患儿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从季节、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等多方面对MP感染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989例标本中MP占198例,检出率为20.0%;198例MP阳性标本中,MP混合病毒的感染率最高(66.2%)。秋、冬季MP感染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P<0.01)。MP感染多见于6岁以上的患儿。在与MP混合感染的病原体中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3型(PIV3)、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与非MP感染组比,MP单独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降钙素原含量降低(P均<0.05)。结论 MP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和6岁以上患儿,与病毒混合感染最多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MP感染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