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验人员在临床中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及策略.方法:针对问题、高度重视,强化教育、健全机制,职业安全、养成习惯.结果:完善规范长效机制,警钟长鸣消除隐患,自觉防护杜绝危害.结论:重在教育,健全机制,自我防护是检验人员的首要基本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产科门诊护士的职业暴露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对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方法:分析我中心妇产科门诊的工作特点及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结果:医院护理人员增强了职业安全意识,使护士所受的危害逐步降低。结论: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3.
李再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103-103,143
目的探讨骨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从生物、化学、物理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骨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性。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论合理应用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可减少骨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4.
对急诊科护士面临的众多职业危害因素,如感染疾病、化学损伤、精神损害、物理损害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增强健康防护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充分的休息及适当的心理调整等防范措施,以减少及预防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罗钰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405-406
总结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职业危害常见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认为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采用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6.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广大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热点。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安全意识,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报告内镜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春霞  方宏 《西部医学》2009,21(10):1820-1821
目的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找出防护对策。方法针对手术室常见职业危害、引起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保护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可有效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结论重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环境中所受的伤害是手术室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加强手术室职业防护意识,做到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年来影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营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危害防护,加强标准预防原则教育和接触特殊感染源控制的预防原则教育,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及防护的培训,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开设护士心理疏导门诊,缓减护士心理压力,稳定工作情绪,增加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减少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护士经常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理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针刺伤和刀割伤、烧伤、烫伤、噪音、粉尘、紫外线)、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职业安全意识淡薄,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包括物理因素的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和方式、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护士对产生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加深了,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大大提升了,不但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维护了护士的安全。结论医院供应室护士产生职业危害的概率很高,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长期处于这种职业环境中护士容易发生思想懈怠,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注意规避产生职业危害的因素,掌握具体的防护措施,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锐利器械刺伤防护和处理。结论: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增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可有效减少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曾燕  吴春燕 《中外医疗》2009,32(10):130-130
目的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现代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加强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方法 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制定规范操作流程.结果 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明显提高,减少职业感染的危害.结论 认真实施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强消毒供应室实习生的自身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培训教育、规范操作、健全制度,使消毒供应室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减少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 加强供应室实习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才能降低职业危害,保障实习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职业危害会损害妊娠期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职业幸福感,甚至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职业、个人及医院管理等。为预防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医院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的伦理化管理,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手术室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合理排班和完善休假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和预防措施;妊娠期护士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预防职业危害的能力,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护士职业危害。方法:通过调查和临床观察分析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结果:发现临床护士每天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护士职业防护力度不够,在防护教育、防护管理、护士自身防护、防护用具、暴露处理等5个方面存在问题。结论:今后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教育、防护管理,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士职业防护能力,充分做好护士自身安全防护,把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因素(感染性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制定一系列防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给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以更好的工作状态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门诊抽血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通过对我院抽血室发生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针对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关的防护对策.结论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规范操作,确保护士的自我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ⅣAS)配置细胞毒性药物(CD)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照相关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完善防护措施。方法:依照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有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对细胞毒性药物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一步安全管理,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细胞毒性药物配制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无1人发生与细胞毒性药物有关的职业伤害,未发生与细胞毒性药物有关的环境污染。结论: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教育,加强职业防护知识专职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毒性药物对药护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了解消毒供应室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存在的诸多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合理有效地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潜在危险,强化全员防护意识,制定规范的操作及防护措施,是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