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0年来危及生命的产科重症感染已明显减少,有效抗菌药物的发展减少了1/3感染致死病例。产科重症感染见于手感染性流产、产时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胎盘炎)、妊娠合并肾盂肾炎等。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后,非法堕胎的严重后果大为减少。产科感染时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DIC,但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病例的2/3强,过去认为大肠杆菌感染最多,七十年代起发现  相似文献   

2.
产科急性DIC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相似文献   

3.
产科DIC 2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科DIC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将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22例产科DIC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凝血功能障碍发病率虽低 ,但病情凶险 ,抢救成功率低。我院自 1990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共抢救产科原因引发 DIC 17例 ,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 :17例患者中年龄 2 5~ 31岁 ,初产妇 8例 ,经产妇 9例 ;足月妊娠 12例 ,早产 2例 ,过期妊娠 1例 ,延期妊娠 2例。 8例发生在本院 ,8例由基层医院转我院 ,参加外院会诊抢救 1例。因产后出血量无法估计 ,暂以输血量计算 ,输血量在 2 0 0 0~ 82 0 0 ml之间 ,平均 3380 m l,输入血浆在2 0 0~ 12 0 0 m l之间 ,平均 5 30 ml。…  相似文献   

5.
产科DIC常发病急,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早有效地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母儿的预后。现将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9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产科DIC的监测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vascularcoagulopathy ,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是由某些致病因素引起微循环内广泛性微血栓形成 ,消耗性凝血 ,继发纤维蛋白溶解、溶血、渗血、广泛性出血及组织坏死等 ,并可由此发生循环功能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产科DIC的监测由于产科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因此对其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临床上可依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等方面进行监测 ,但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1.1 病因监测 对可能引发产科DIC的疾病早期进行监测 ,可降低产科D…  相似文献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病征,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其特点为在某些发病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中广泛地和弥散地发生微血栓,导致血小板的减少,Ⅴ和Ⅷ等凝血因子的消耗,纤维蛋白原减少,甚而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上常表现出四大症状,包括:休克(其程度与出血量明显不成比例),出血(皮肤,粘膜、创面,便血,尿血,呕血),栓塞(脑、肺、肾、肠),微血管性溶血(红细胞被破坏,出现盔形或星形细胞,黄疸)。DIC的诱发病因很多,机制也不完全相同,但  相似文献   

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血管内广泛凝血的病理过程,促发因素很多,其中以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失血、产后感染等)引起者最常见,并且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来势凶险,极易危及孕产妇的生命。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我们就我院近年来由产科并发症所致DIC9例,结合文献复习,作如下分析, 一、诊断依据 (一)有能诱发DIC的产科并发症。 (二)有DIC的临床表现,如:出血倾向、循环障碍、栓塞症状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对9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均应用肝索给予抗凝治疗。子宫切除6例,剖宫产3例;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时除去病因,早期大胆合理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DI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产科引起DTC的机会及疾病,多于其它临床科。这是因为孕妇血液中的凝固因子增加,血液凝固性亢进,同时血液的纤溶活性低下,这就构成了容易发生DTC的基础;加之胎盘、蜕膜及羊水中促血凝因子的凝血活酶活性高.这些部位的凝血活素类物质进入母血则发展成DIC。有学者认为DIC这一现象的概念,首先是从产科方面发现而建立的。引起产科DIC的典型原因,有以下几种疾病。一、羊水栓塞是羊水成份进入母体静脉所致。羊水中的有形物  相似文献   

11.
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近10余年来收治的21例产科急性DIC作一总结,进一步探讨产科DIC的抢救防治措施。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1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26640例,产科急性DIC21例,其中由外院(乡村诊所)转入4例,发生率0.064%(17/26640),年龄20443岁,平均26.5岁,孕周33%^+4~42^+1周,平均39^+1周,初产妇8例,经产妇13例。21例中产前2例,其中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1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重症胎盘早剥、胎死宫内;  相似文献   

1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中一个严重复杂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以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寒、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流血及产后感染等)引起者最常见。病情急骤、发展迅速。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的沉积、微血栓形成,组织局灶性出血及梗死性坏死。由于DIC对肾脏损伤严重,可引起肾微血管阻塞,肾小管缺血、缺氧,甚至肾皮质急性坏死,因此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  相似文献   

13.
产科急性DIC22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ssem inated intravascu lar coag-u lation,D 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凶险,是引起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我们根据其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在救治中重视了纤维蛋白原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科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产科收治的DIC产妇20例作为试验组以及健康产妇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检查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试验组的血小板指数为(88.70±17.82)×109/L,凝血酶时间为(22.88±4.87)s,凝血酶原时间为(45.08±3.78)s,检验率为40%,由于试验组的血小板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在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检验率的比较中,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DIC患者进行凝血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显性DIC标准(简称ISTH标准)、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简称JMHW标准)和日本危重病协会标准(简称JAAM标准)的DIC诊断评分在产科DIC诊断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产科并发DIC的适用性.方法:对产科中因并发症进行DIC筛查的患者230例进行相关凝血指标的测定,分析凝血指标的变化与3种DIC诊断得分标准间的关系.结果:ISTH标准诊断敏感性4.3%,JMHw标准诊断敏感性5.2%,JAAM标准诊断敏感性12.6%.JAAM、JM-HW、ISTH标准各凝血指标均值异常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DIC时ISTH、JMHW和JAAM标准的各凝血指标的均值分别为:PTR 1.5、1.45、1.3;PLT 59.9× 10~9/L、61.7×10~9/L,71.7 × 10~9/L;FIB 1.558g/L、1.664 g/L、2.262 g/L;FDP 166.6 mg/L、166.2 mg/L、122.9mg/L,与其诊断界值不相符合.结论:J从M标准诊断的敏感性是三者中最高的;现有的3种DIC诊断评分标准对产科DIC的诊断可能不合适;临床需要寻找适合于不同孕周及围生期的各项凝血指标DIC诊断界值,并建立适合产科这一特殊人群的DIC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血管栓塞、出血及肠坏死是分娩期及产褥期少见的并发症 ,术前易误诊。我院收治 2例 ,均经手术证实 ,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  例 1,2 9岁 ,G2 P2 L2 ,39+ 4 周妊娠 ,行会阴侧切及胎头吸引术助娩一男婴 ,分娩后 1minApgar评分 10分。胎盘胎膜完整娩出后阴道出血逐渐增多 ,血压渐下降至 6 0 / 4 0mmHg ,出现失血性休克 ,神志不清 ,呼吸不规律 ,烦躁不安 ,行人工呼吸 ,输血及予以呼吸兴奋剂等抢救 ,血压逐渐回升 ,病情略稳定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阴道仍流出大量不凝血 ,分娩期及子宫切除术后共出血约 6 0 0 0ml,输全血 5 0 0 0m…  相似文献   

17.
DIC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易在孕产期发生,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在临床上,若能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迅速发现早期DIC,并及时给予积极抢救与适当的肝素治疗,则有的死亡并非完全不可避免的。现结合我院对产科DIC的抢救,一例失败及两例成功的病例,提几点在肝素应用中的体会.供同道们参考。例1.住院号57511。初孕40周,临产后宫缩强,产程进展快,宫口开全后自然破水,即刻出现寒战,随即会阴侧切自娩一活婴。继之出现胸闷,但无紫绀。阴道大量出血不止,先有凝块,继而不凝。血压呈80/60→0,呼出气体有严重的酮味。曾一时性昏  相似文献   

18.
死胎与D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Moloney首先报告了死胎并发凝直障碍的病例,当时主要的发现为血纤维蛋白原减少,并称之为死胎综合征。1950年Weiner提出这个综合征与Rh血型不合的同种免疫有关,1955年Pritchard肯定引起凝血障碍的原因是死胎而非免疫,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死胎(包括过期流产)都可能发生凝血障碍。近30年来对其发病机理深入研究的结果,认为主要是弥  相似文献   

19.
<正>例1,34岁。因停经40~(+3)周宫缩8h于1994年9月15日入院。患者系第二胎,孕期检查一切正常。第一胎时曾有产后出血史,本次入院后BP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诊断、治疗及结局,探讨Takao产科DIC评分系统在诊断产科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收治的14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运用评分系统进行动态评分。结果:产科DIC的发病原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6/14),胎盘早剥5例(5/14),羊水栓塞2例(2/14),急性胰腺炎1例(1/14)。运用Takao产科DIC评分系统评分,得分5~22分。达到DIC诊断标准(≥8分)者10例,5例(5/14)在完成第一阶段治疗后DIC得到纠正。运用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ISTH)评分系统评分,得分3~8分,达到DIC诊断标准(≥5分)者10例,11例(11/14)完成第一阶段治疗后DIC得到纠正。根据两种评分系统,完成第二阶段治疗后,均余1例患者DIC未能纠正。根据Takao产科DIC评分系统疗效评估标准,第一阶段治疗结束时疗效为显效2例,良好5例,一般3例,恶化4例;完成第二阶段治疗时显效6例,良好5例,一般3例。1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纠正DIC,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产科DIC病情凶险,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关键。建立完善的评分体系对于尽早准确诊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