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已发现并明确的有甲、乙、丙、丁、戊、庚 6种肝炎病毒。 1994年 Deka与 Sharma报道了己型肝炎病毒 ( HFV) ,但HFV的分离检测未获成功。 1995年 L innen及 L ecrg发现庚型肝炎病毒 ( HGV ) ,但未发现 HGV在肝脏中复制的证据。1997年 10月日本学者 Nishizawa等 [1 ] 在 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克隆 N.2 2 ,并证实其来源于DNA病毒基因组 ,该患者名字恰为 TT,TT也是 TransfusionTransm itted(输血传播 )的缩写 ,因此该病毒被命名为 TTV,其后英国、新西兰相继报道 ,我国学者 1998年也在一次暴发性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血清中抗-TTV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 ,已发现的可导致人类肝炎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1〕 ,但仍有 3 .5~ 2 0 %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 1 995年美国学者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 HGV) 〔2〕。新近研究表明 HGV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主要致病因素。提示在非甲~庚型 6种肝炎病毒之外 ,还存在其它尚未被发现的病原体 ,1 997年底日本学者Okamoto等〔3〕从 1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肝炎相关病毒基因 ,命名为 TT病毒 ( trarsfusiontransmitted virus)。为了解肝病患者 TTV感染情况 ,本文对 1 98例肝炎病人和 1 0 0名供血员血清中抗 -T…  相似文献   

3.
李国坚 《临床荟萃》1999,14(7):332-333
由于Choo等于1989年建立起了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使得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仍有病因不明的非A、B、C输血后肝炎、暴发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的发生。1993年国际肝炎会议上不少学者提出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FV),但至今未能克隆出HFV的基因,该病毒是否存在目前尚存争议。1995年Kim等首先克隆成功并宣布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HGV)的cDNA,标志着人类已发现了六种肝炎病毒。但随后的研究发现HGV并非上述未明肝炎的原因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此领域的研究者们不断研究,以期发现新的致病因子。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对1例输血后发生非A、B、C肝炎患者血清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由于该病毒是从一名发生输血后肝炎的日本患者血清中克  相似文献   

4.
TTV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并明确的有甲、乙、丙、丁、戊、庚六种肝炎病毒。1994年Dekan Saharma MD报道了F型肝炎病毒(HFV).但HFV的分离检测未获成功,1995年.Limen及Leerg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但未发现HGV在肝脏中复制的证据,其致病性令人怀疑。1997-10日本学Nishizawa等在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克隆N22,并证实其来源于DNA病毒基因组,该患名字恰为TT.  相似文献   

5.
HBsAg阳性肝病患者血清TTV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传播病毒(TTV)最早由Nishizawa等于1997年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尽管在许多原因不明的重症肝炎和不明原因的ALT升高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能够检测到TTV DNA,但关于TTV的致病性和在其他病毒性肝炎(甲~庚型)中的作用以及TTV是  相似文献   

6.
TTV是 1997年由日本学者真弓忠发现的一种新病毒 ,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 ,称输血传播病毒 ,也称TT病毒。本文介绍了TTV的发现、自然史追踪、病原学、检测、致病性、传播途径、病理表现和在非甲 -庚型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它可能是导致非甲 庚型肝炎的重要病原。有些研究还认为 ,TTV可能是导致肝炎慢性化的病原之一 ,也是导致爆发型肝炎或肝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仍有一些研究者认为 ,TTV感染不一定致病 ,其致病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现已证实 ,TTV还存在非血液传播的途径 ,肠道传播是重要的 ,我国已证实有肠道传播型TTV引起的集体病毒性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7.
1995年美国两所独立的研究单位相继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从非甲 戊型肝炎患者中分离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 ,分别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 (HGV)和GB病毒 C(GBV C) [1,2 ] 。后来证实它们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的变异株。现在常将它们统称为庚型肝炎病毒 (HGV)。因为HGV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且可通过血液传播 ,所以 ,围绕HGV的性质 ,HGV的危害以及输血传播HGV等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就HGV的生物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及与输血安全的关系做一综述。1 HGV的生物学HGV基因结构与HCV相似 ,是黄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直径 5 0~ 10 0…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近来发现一种新的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人DNA病毒,即TT病毒(TTV)。作者试图探明受血者感染TTV的发生率及感染TTV的临床后果。研究设计和方法 应用巢式PCR方法对连续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了TTV DNA检测,作为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结果:150例成人心脏病手术患者中,59例患者的输血后血样为TTV DNA阳性,其中有13例患者的输血前血清标本为TT DNA阳性。因而在137例中有46例(33.6%)以前未感染的患者在输血后发展为TTV病毒血症。在这46例输血TTV感染者中,3例伴随着HCV感染,5例伴随有HGV感染,另外的38例为单纯TTV感染。TTV感染者平均血清ALT活性为311U/1,而38例单纯TTV感染者中有34例的血清ALT活性持续在正常范围之内。在8例以后发展为非A-G的肝炎患者中,3例为TTV阳性(1/8:46/137,P=0.8)。对12例患者进行一年时间以上的随访,12例均表现为持续地TTV病毒血症。结论:在本组心脏病手术患者中,输血传播的TTV感染率大约为30%,大多数感染者为持续感染。TTV感染率高但似乎不引发肝炎。  相似文献   

9.
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最早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人于1997年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是一种新的可经输血途径传播的DNA病毒,有明显的嗜肝性,关于其致病性目前尚有争议。为初步了解本市临床用血液的TTV感染情况,笔者对252例合格献血者血液进行抗-TTV IgG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日本学Nishizawa报道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以来,已有资料表明,TTV是一种与ALT升高关系密切的DNA病毒,与输血后肝炎有关,可能是一种新的输血后肝炎的病原体。为了解TTV在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探讨TTV经输血传播的危害性,笔采用ELISA方法对部分有偿和无偿献血进行抗—TT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输血传播病毒(TTV)是日本首次发现的与转氨酶异常升高相关的病毒,是一种可能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分别对其DNA的基因结构、基因分型、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致病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尚存很多争议。本文就TTV的基因结构、传播途径及致病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的传染性肝病。目前认定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共五种。其他如庚型肝炎病毒(HGV)、输血传播病毒(TTV)目前未确定为嗜肝病毒,另外,临床上约有10%的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病因目前尚未确定,暂称之为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相信随着病原学研究的深入,会有新的嗜肝病毒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虽然已经发现了HAV、HBV、HCV、HDV、HEV、HGV六种肝炎病毒,但是仍有部分肝炎病因不明。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首次报道了另一种新型的肝炎病毒TTV。现就近期国内外主要文献,对TTV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的传染性肝病。目前认定的嗜肝病毒有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共五种。其他如庚型肝炎病毒 (HGV)、输血传播病毒 (TTV)目前未确定为嗜肝病毒 ,另外 ,临床上约有 10 %的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病因目前尚未确定 ,暂称之为未分型病毒性肝炎 ,相信随着病原学研究的深入 ,会有新的嗜肝病毒被发现。在这五型肝炎病毒中 ,甲型和戊型肝炎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起病急 ,病程较短 ,能够自愈 ,不会转变为慢性肝炎。乙型、丁型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注射和母婴间传染 ,起病…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一种新发现的DNA病毒,即输血传播病毒(TTV),被认为能导致输血后肝炎。作者调查了英国供血者TTV病毒血症的发病率及其污染如凝血因子Ⅷ和Ⅸ之类的血制品的程度,也调查了在原因不明的爆发型肝衰(FHF)TTV可能的病原作用。疗法:作者从供者和FHF患者的血浆或血液以及从血制品(凝血因子Ⅷ和Ⅸ浓缩物,免疫球蛋白制品)中提取DNA。通过PCR检测TTV,所用引物来自TTV染色体组的保守区。发现:在1000位无报酬常规献血者里有19位(1.9%)被检测患者TTV病毒血症。与感染肝炎病毒和其它肠道传染病毒的供血者  相似文献   

16.
盐城地区不同人群TTV DNA和抗-TTV IgG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人们发现除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外 ,尚有 1 0 %~ 1 5 %的肝炎原因不明。1 997年底日本学者 Nishizawa等 [1 ]报道从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肝炎相关病毒 ,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 ,1 998年 Okamoto报道了 [2 ] TTV全序列 ,我国学者周育森等 [3]证实了我国存在 TTV。笔者应用 PCR-微孔板杂交显色法和 ELISA法对不同人群进行TTV DNA及抗 -TTV Ig G调查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正常人群 1 0 1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 68例 ,女 3 3例 ,年龄 2 2…  相似文献   

17.
输血传播病毒(TTV)是一种单链、无包膜的DNA病毒,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首先从未知病原学输血后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得到。近十年来国内外对TTV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性、流行病学和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对于TTV的研究仍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多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继发现人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之后,又发现了丁肝病毒。之后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为此,表明人类有甲、乙、丙、丁、戊等方型肝炎。近年来又在一些肝炎病人和输血后感染的患者中,发现一些不属上述五型肝炎。此类不明原因的非甲~戊型肝炎,说明可能存在另外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1995年初美国Kin等首先报导发现了一种输血后致肝炎的一种新肝炎病毒,并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缩写为HGV)。同年4月美国…  相似文献   

19.
1997年Nishizawa等[1]从日本一名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克隆到1个500bp的片段(N22),证实其与输血后肝炎高度相关,并把该基因片段可能代表的病毒以病人名字命名为TT病毒(TTvirus,TTV)。同年,日本科学家完成TTV全基因的测定。我国1998年6月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次分离出中国...  相似文献   

20.
TT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97年底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报道发现一种可能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新病毒--TT病毒(TTV)以来,国内外学者对TTV的基因序列、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作了大量的研究,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