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全面掌握嘉兴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依据嘉兴市1994年-2005年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及监测系统的疫情报告数据分析。结果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2.06/10万;148名AFP病例中以7月份报告最多(占16.89%),5岁以下病例占大多数(占68.92%);有3次以上免疫史者占84.46%,其中脊灰疫苗相关病例1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2例,未发现野毒株。监测系统其他各项监测指标于1996年起全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无脊髓灰质炎证实要求。结论嘉兴市已具备了敏感、高效的AFP监测系统,今后的监测重点应为小年龄组儿童;全市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虽已较高,但流动儿童的管理还有待加强,对因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VAPP)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五华县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4-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4—2005年报告AFP病例49例。其中1例为非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6/10万;病例大部分为0-4周岁儿童,占总病例教的70.83%;病例多发生于5-8月,占发病总数的47.92%;发病地区无明显聚集趋势;20.83%的病例为零剂次免疫儿童和免疫吏不详儿童;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眷灰野毒株。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报告43例,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5例,占10.40%。结论 五华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镇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分离及相关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海南省1995~2000年报告的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粪便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V)疫苗株的分离情况.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PV型别分布等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试管法分离肠道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法鉴定脊灰病毒,国家脊灰实验室采用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别。结果 海南省1995-2000年报告的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77例及685名密切接触的粪便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的分离率分别为10.80%和2.48%,3岁以内的儿童分别占94,73%、47.10%。19例脊灰病毒疫苗株阳性的AFP病例中,31.58%的儿童无OPV免疫史,21.05%的儿童有1~2次免疫史,仅47.37%完成了三次OPV全程免疫。其中9例病例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结论 我国已进入“无脊灰状态”,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感染的病例,脊灰病毒疫苗株在人群中的循环及其致病性应进一步研究,同时,继续保持儿童高的OPV免疫覆盖率仍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常德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点,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做好无脊灰证实的准备工作。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年的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三年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46例,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1/10万以上,6—11月发病占82.61%,5岁以下儿童占56.52%,男女性别之比为1.7:1,未免疫及未全程免疫的AFP病例占13.04%,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84.78%,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7.39%,其中涂灰病毒2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 常德市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三年达到无脊灰证实标准的要求,但免疫空白依然存在,免疫与监测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吴小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32-432,423
目的 分析高州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的监测情况,以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对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0-2004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22例,确诊为非脊灰AFP病例21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大于1/10万,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五年来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9%,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大于96.5%。结论 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运行高效,OPV继续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全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永刚  曹丽明  方琼  周志峰  蔡琳 《新疆医学》2023,(4):442-445+454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16年-202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及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6年-2020年福田区共报告AFP病例19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21,P <0.001)。所有AFP病例均为非脊灰病例,70%为深圳市其他区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以1岁-5岁散居儿童为主。90.45%的AFP病例服脊灰疫苗3次以及上,不同年份的接种脊灰疫苗种类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 <0.001)。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4 d内双份粪便样本采集率、合格粪便样本采集率、粪便样本7 d内送达率和75 d随访完成率均> 80%。结论 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脊灰免疫策略调整后无疫苗相关病例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和报告意识,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评价禅城区2004~2009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2004~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51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78/10万~9.17/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合格便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诊断的153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0.8%。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42.5%。居住本市的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5.7%(72/84)。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22例(14.4%),无MV免疫史者66例(43.1%),MV免疫史不详者65例(42.5%)。结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尤其要提高接种的及时率和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龙岗区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5。2012年龙岗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2年,龙岗区共计报告麻疹病例3659例,病例主要发生在布吉、龙岗(49.17%)等外来人口集中的街道;4~8月(70.07%)为发病高峰季节;以散居儿童(50.59%)发病为主;免疫人群占报告麻疹病例比重呈年度下降趋势;大部分免疫人群报告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接种史不详,th计占达MV免疫月龄病例报告总数的59.85%。结论麻疹高发病率可能与麻疹疫苗免疫的低覆盖率及人口流动有关,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银川市某社区2004~2005年脊髓灰质炎(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遵照《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于2004年12月5~6日和2005年1月5~6日对银川市某社区12个居委会0~3岁儿童开展两轮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第1轮应服1007人,报告率98.21%,第2轮应服1151人,报告率99.22%;其中零剂次免疫儿童27人,占两轮实服儿童数的1.25%。表明两轮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强化免疫活动的目标,但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人群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广东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2002年报告的AFP病例粪便标本292份,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对2002年AFP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60d随访结果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三种细胞对AEP病例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PV)22株,阳性率为7.53%,均为疫苗株,其中Ⅱ型病毒(PVII)12例,为优势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5株,阳性率为5.1%,低于1994~2001年。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1~2次和完成3次以上(≥3)全程免疫,达30.0%;15例无明确诊断的残留麻痹病例的PV分离率远高于其他病例,为33.3%;应用Hep-2细胞分离阳性率高于RDa与L20B细胞,分别为19.2%、11.3%和7.5%,三种细胞分离率比二种细胞分离率提高11.7%。结论 2002年广东省没有发现由脊灰野生型病毒引起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1-2011年残留麻痹的继续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病特征,提高AFP监测质量。方法对深圳市2001-2011年残留麻痹AFP病例个案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01-2011年共报告残留麻痹AFP病例60例,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3岁的儿童40例,占66.67%;发病高峰为4~8月,男女比例为1.61∶1;麻痹部位以双下肢麻痹较多,其次为四肢肢体麻痹;残留麻痹的AFP病例以疫苗相关病例(VAPP)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主,其次为横贯性脊髓炎、创伤性神经炎等。结论 VAPP的发生是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难以克服的弱点,为减少VAPP病例及防止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发生,应在消灭脊灰后期科学、合理地调整消灭脊灰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做好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4-2010年AFP监测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对该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深圳市2004-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134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09/10万~4.2/10万范围,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监测方案的要求。134例中确诊脊灰野病毒0例、vapp病例0例,分离到Ⅰ型疫苗株1例(0.75%)、Ⅱ型疫苗株7例(5.22%)、Ⅲ型疫苗株2例(1.49%)、非脊灰肠道病毒13例(9.70%)。报告的134例病例中,无免疫史7例,占5.22%,失访2例,占1.49%。结论做好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和AFP病例首诊报告及合格便标本的采集、继续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无脊灰证实阶段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AFP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龙岩市2008年—2011年共报告37例AFP病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97%;男女比例为4.3∶1,无地区差异。每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结论目前龙岩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仍需提高和保持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并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汇集福建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 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的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县21307年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随访,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7年我县15岁以下儿童AFP发病3例发病率为2.64/10万,发病年龄在05岁之间,病例集中在冬春季,发病地区分散在不同的两个乡;脊灰疫苗(以下称OPV)接种均按规定剂次完成,疫苗接种方式为常规及强化免疫;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3例病例初次报告单位均为县级医院,最后确诊单位均为省级医院;结论:逊克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乡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兴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供今后防治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新兴县2004~2007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新兴县2004~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共20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15/10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新城镇、车岗镇等地区,11—1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47.78%,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90.64%,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加强儿童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是流动儿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省2000~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脊髓灰质炎(脊灰)阳性病毒分离情况,了解分析脊灰(PV)病毒阳性分离率与患者年龄、免疫史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0~2009年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从1 19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检出脊灰疫苗类似株病毒(PV)54例,其中PVⅠ型14例,PV Ⅱ型10例,PV Ⅲ型18例,PV 混合型11例,P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类似株病毒.结论 实验室监测质量在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脊灰实验室要提高病毒检出的敏感性,为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9.
黄国  叶秀华  陈成连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4):513-515,521
目的评估江门市各辖市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科学指导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根据输入风险、AFP病例监测、人群免疫情况等指标综合分析评价,评估江门市各市区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的风险。结果2009—2011年报告35例AFP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97.14%;各市区脊灰疫苗接种率和脊灰疫苗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2010年随机抽查56人进行脊灰抗体检测,脊灰I型、Ⅱ型、Ⅲ型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7%、94.64%、92.86%。3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最高的是蓬江区2.21/10万,其他市区均〈1/10万;开平市、江海区风险评估的综合评分为45、42分,为高风险地区。结论江门市存在脊灰野毒株输入的风险,各市区尤其是高风险市区应完善AFP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汕头市2010—2019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为脊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Excel 2007等软件对汕头市2010—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汕头市2010—2019年共报告AFP病例273例,201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60/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19/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22/10万,报告273例均为非脊灰病例,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273例AFP病例分布于全市7个区县,病例地区分布没有明显聚集性;273例AFP病例发病年龄最大14岁,最小3个月龄,以1~<5岁组发病率较高,共有142例,占总病例的52.01%;273例AFP病例中男性170例,女性103例,男女比例为1.65∶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P<0.05);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以5月份发病最多,共31例(占11.36%),发病无明显时间聚集性;27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263例(占96.34%),服苗未达3次者10例(占3.66%);273例AFP病例中有269例AFP病例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8.53%,均未分离到脊灰病毒。结论 汕头市2010—2019年来的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为巩固无脊灰成果,应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强化医务人员报告意识,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