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刺血法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又称贝耳(Bell)麻痹是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的范畴,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刺血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同侧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其因病因不同、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我科自2004年起将瞬目反射(BR)广泛应用于面神经麻痹诊断中,现将其应用价值做一总结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山西省大同汽车运输公司卫生所(037005)郭联面神经炎是指面神经管段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足阳明胃经的病变。过去按常规针刺大多数需1~3个月才能好转恢复,甚至更长。笔者从1991年开始,通过...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治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 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牵正膏治疗面瘫46例临床观察朔州市朔城区中医院(038500)王飞,于岗朔州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徐艳萍面瘫临床以一侧眼睑不能闭合,皱眉额纹消失,面部肌肉拘紧或松驰,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鼓腮漏气,漱口流水,唇沟不收等特点。此为西医的面神经麻痹。用牵正膏治...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管内的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诱发因素可为病毒感染、感受风寒或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而致〔1〕。本病发病急,男性多于女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2〕。由于体质及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7.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elkersson -Rosenthal综合征由瑞士Melkersson及德国Rosenthal分别于 192 8年和 193 0年报道以来 ,国内相继报道 2 0余例。现报道 4例如下。  例 1.男 ,2 7岁 ,主因右眼闭合不能、口唇部肿胀 1个月。患者于 1996- 0 5无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及口唇肿胀 ,右眼闭合不全 ,不能皱眉 ,口角歪斜 ,在当地医院按面神经炎治疗效果欠佳 ,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2年前曾有左侧面神经麻痹 ,经治疗后遗留有轻度面瘫。病前无感染和服药史。查体 :神清语利 ,眼球活动自如 ,右侧面部及口唇肿胀 ,双侧额纹消失 ,不能…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一种常见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以往的常规治疗,均见效慢,疗程长,少数病人还留有永久后遗症.1998年-2005年,采用茎乳孔部位注射法,配合中药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局部艾灸,电脑中频治疗仪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1例陵县人民医院(253500)罗淑芬患儿女,8岁,因半月前无诱因低热数日,随后伴咳嗽、流涕、右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左侧歪斜而来本院初诊。拟诊上呼吸道感染并右侧面神经麻痹,给予对症治疗半月效果不佳,于1995年5月14日收入院。体...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即贝尔氏麻痹 ,是一种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 ,临床较多见。但由糖尿病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并不多见。我院近年来诊治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神经炎 36例 ,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患者 3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45~6 4岁 ,平均 5 8.4岁。所有患者均在治疗面神经炎的过程中查出患者有 2型糖尿病 (既往无糖尿病史 ) ,按 1985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 ,其中 2 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 .实验室检查 :36例患者均在治疗面神经炎一个月发现时检测空腹血糖为 7.8~ 11.1mmol/L 31例…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由病毒感染、外伤、颅内外肿瘤、咽部或外耳道炎症引起,亦可见于脑桥或延髓的炎症、缺血或出血导致面神经损伤,但以面神经炎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取穴位施以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面瘫散治疗,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FDIP、FD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等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DIP高于对照组而FDI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毫针穴位针刺和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面肌损伤,消除其症状体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陆雪萍 《内科》2010,5(5):488-489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8例面神经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针灸、中药牵正散加减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42例内服牵正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治疗上目前采用针灸、中药、西药、理疗治疗,且疗效肯定.但单以中药治疗此病的较少.现对检索到的关于单用中药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因为所有文章记载均有较好疗效(有效率87%~100%),故本文对各篇文章疗效部分不做综述.  相似文献   

15.
超短波与氦氖激光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茌平县人民医院(252100)温明娟,刘春兰关承民本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66岁。右侧患病28例,左侧患病32例。临床表现为眼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鼻唇沟消失或偏向健侧,患侧眼流泪,吃饭喝水漏,额纹消失等。发...  相似文献   

16.
刘玉 《山东医药》2009,49(22):108-108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共收治2型糖尿病并颅神经损伤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9例;年龄50~74岁,平均62岁。16例有糖尿病病史2~10a,均有复视,眼球疼痛症状。动眼神经麻痹13例,其中左侧7例,右侧6例,1例有瞳孔缩小、不规则、光反射迟钝、调节反射存在。外展神经麻痹5例,左侧1例、右侧4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1例患者伴患侧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疼痛。面神经麻痹1例,出现患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且流泪、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偏向健侧,无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面神经炎。结果面神经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大多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永茂 《山东医药》2007,47(25):37-37
Bell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加火罐疗法治疗Bell麻痹58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瘫又被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运动无力或瘫痪,如抬眉无力、闭眼困难、流泪或眼干、口角偏斜、示齿不全等,或伴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部分可见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鼓膜上出现疱疹,则称为Ramsay Hunt综合征。本病以20岁~40岁男性偏多~([1])。马云枝教授治疗面瘫注  相似文献   

20.
口僻又有“口眼歪斜”、“歪嘴风”、“面瘫”之称,即面神经麻痹,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的该侧面肌瘫痪而言。其病因为面神经炎,为茎突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称为贝耳(Bell)氏麻痹。其它病因尚有腮腺、颅底肿瘤或骨折、中耳炎、桥脑小脑角的蛛网膜炎和肿瘤以及脑干病变等引起。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为其临床特征。一般起病后1~2周开始恢复。大约75%的病人在几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