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中VEGF,IGF-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29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30例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ackgrounddiabeticretinopathy,BDR)和2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血浆中VEGF与血清中IGF-1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VEGF与IGF-1在NDR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DR组和P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BDR两组VEGF与IGF-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371;r =0.364,P<0.05)。结论VEGF和IGF-1是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Ⅱ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增殖性DR组(PDR组)31例、非增殖性DR组(NPDR组)34例和无DR组(NDR组)30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VEGF、ACE、IGF-1水平,分析PDR组和NPDR组VEGF、ACE、IGF-1之间相关性。结果:PDR组VEGF、ACE、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NPDR组和NDR组,NPDR组VEGF、ACE、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DR组与NPDR组间VEGF、ACE、IGF-1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VEGF、ACE、IGF-1水平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IGF-1系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春涛 《重庆医学》2007,36(15):1554-155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引起DR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其病理过程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IGF-1系统具有复杂的生物学效应,随着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 IGF-1)的成功合成及对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IGF-1在DR的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ELLSA法分别测定42例正常对照组(CG组)、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DR组)和57例有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DR组)血清中IGF-1、血浆中VEGF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IGF-1、VEGF含量糖尿病组(DM组)明显高于CG组(P<0.01);IGF-1、VEGF含量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DR2组之间VEGF与IGF-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IGF-1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芪明颗粒联合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HIF-1α以及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本院DN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行控糖基础治疗+利拉鲁肽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明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清 HIF-1α、VEGF 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BUN、Cys-C、Scr、24hUAER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指标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BG、HbAlc水平比治疗前均有下降,联合组指标改善情相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TG、TC、LDL-C水平比治疗前均有下降,HDL-C水平有所上升,联合组指标改善相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HIF-1α、VEGF水平比用药前均有下降,联合组改善相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NA,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降低HIF-1α、VEGF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诊治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接受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视力情况(0.51±0.25)相比于对照组(0.39±0.17)明显更高,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相比于对照组66.0%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血脂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相比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征症状,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按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将120例T2DM患者分为DR组(n=76)和单纯T2DM组(n=44),将DR组分为非增生型DR(NPDR)组(n=45)和增生型D...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新生血管形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眼内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能够调控VEGF的表达,共同促进DR的病程发展。该文就ERS和HIF-1对于VEGF的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循环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人工智能眼底照相筛查情况,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n=41)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59)。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胆红素指标[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循环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循环胆红素与NPDR的风险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循环胆红素对NPDR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HbA1c、尿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TBIL、DBIL、IBIL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IL、DBIL、IBIL均与HbA1c呈负相关(r=0.457、0.420、0.4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发生NP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L、DBIL、IBIL均是发生NPD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BIL、DBIL、IBIL预测NPD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2、0.661、0.825,三者联合预测NPDR发生的AUC为0.913(0.844~0.992)。结论 NPDR患者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下降,其与HbA1c均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NPDR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IGF - 1 )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方法 :2 0例PDR伴不同程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患者为观察组 ,2 0例健康人及无眼病的尸体眼 1 0眼为对照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 - 1及EGF的含量。结果 :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 - 1及E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观察组玻璃体与血清中IGF - 1及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高表达IGF - 1及EGF ,IGF - 1及EGF在P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芪明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索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方法]选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采用简单数字表的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给予口服芪明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胶囊,每次80 mg,每日1次,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炎症因子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在hs-CRP、IL-6、IL-1β、TNF-α方面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hs-CRP、IL-6、IL-1β、TNF-α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24 h UmAlb方面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在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炎症因子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也能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芪明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8-21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微血管瘤数量、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微血管瘤数量、出血斑面积及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微血管瘤数量、出血斑面积及黄斑厚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微血管瘤数量、出血斑点面积、黄斑厚度少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5/32) vs. 12.50%(4/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能够改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77例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干预,治疗组用芪贞降糖颗粒,治疗周期为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视力、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56.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8.68±3.09),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7.35±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小RNA-29c(miR-29c)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NPDR患者及无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各30例?收集血清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miR-29c的相对表达水平?应用PicTar?TargetScan与MiRanda软件综合预测miR-29c的靶基因,取三款软件的交集作为最终靶基因?结果:miR-29c在N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NDR组(P < 0.05),其表达量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379,P < 0.05)?预测miR-29c靶基因集合富集在磷酸肌醇代谢?细胞因子及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作用通路中?结论:NPDR患者血清miR-29c表达显著上调,miR-29c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磷酸肌醇代谢等途径参与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对86例104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82眼(78.5%).其中Ⅳ期~V期62眼(75.6%),Ⅵ期20眼(24.4%);19眼(18.3%)视力不变,其中Ⅳ期~V期2眼(10.5%),Ⅵ期17眼(89.5%);3眼术后视力下降,其中Ⅳ期~V期1眼(33.3%),Ⅵ期2眼(66.7%).视力≥0.1者由术前12只眼(11.5%)增加到术后39眼(37.5%).Ⅳ期、V期患眼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明显好于Ⅵ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但PDR的严重程度不同对术后视力恢复有不同的影响,早期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芪明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芪明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症候、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明确与缬沙坦胶囊治疗效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方法 选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采用简单数字表的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给芪明颗粒1袋/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次,1次/d口服,治疗16周后观察2组中医症候、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5.38%(P<0.05).治疗前后2组在炎症因子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在hs-CRP、IL-6、IL-1β、TNF-α 方面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hs-CRP、IL-6、IL-1β、TNF-α、Cys-C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血清 β2-MG、24 h UmAlb方面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明颗粒在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症候、炎症因子方面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点扫描矩阵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河北省眼科医院诊治的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康柏西普治疗)和联合组(38例,康柏西普联合多点扫描矩阵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字符提高数、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字符提高数及CMT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有差异(P <0.05);(2)两组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有差异(P <0.05),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BCVA字母提高数比较多,相对视力改善效果较好,CMT比较低,相对黄斑区改善效果较好;(3)两组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变化趋势有差别(P <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组注射后一过性眼压升高及局部球结膜下出血各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