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贺普丁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理想的抗病毒药物,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探讨贺普丁与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用贺普丁联合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茂生  李红  王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07-250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58例慢性乙肝病人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及拉米夫定组,联合治疗组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2个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2 U肌肉注射,每2 d/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用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2个月。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HBeAg转阴率及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翟德芳  何杰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1):675-676
应用肝炎灵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8例,结果显示,HBsAg阴转率24.14%,HBeAg阴转率58.62%,血清HBV-DNA阴转率54.35%,分别高于肝炎灵组7.69%,23.08%,20.51%和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组4.35%,32.61%,25.81%(P<0.05或0.01)。提示肝炎灵与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例,单一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40例,并用肌苷片口服24例作为对照,以观察其对血清HBVM的影响。结果抗-HBs,抗-HBe阳转,抗-HBcIgM阴转两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组HBV-DNA阴转率又明显高于单一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组,说明抗乙肝转移因子联合华蟾素治疗慢乙肝对清除和抑制乙肝病毒有较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胸腺肽α-1联合抗乙肝转移因子(HBV-T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胸腺肽穴位注射与干扰素肌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抗乙肝特异转移因子和胸腺肽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用干扰素300万u肌注。结果:治疗组中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2.5%、52.5%,52.5%,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中相应为12%、56%、52.5%,经统计学处理,两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抗乙肝特异性转称因子联合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经拉米呋啶治疗后出现病毒变异,部分病人病毒变异株处于高复制状态,使病人病情出现异常。我们应用氧化苦参碱联合泰来肽(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拉米呋啶治疗后病毒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黎明  褚淑萍 《中原医刊》2006,33(5):84-84
目的观察泰来肽(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或八八乙肝泰)、潘生丁、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6例,使用泰来肽、潘生丁、乙型肝炎疫苗和一般保肝药物;对照组78例,仅使用一般保肝药物,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HBSAg、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9.4%、64.6%和78.1%,与对照组比较,后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泰来肽联合潘生丁、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较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治疗效果。方法:17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而治疗组用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2年;对照组单用贺普丁治疗2年。结果: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1年(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为47.3%,HBsAg血清阴转率20.4%;治疗2年(24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升至72.0%,HBsAg血清阴转率升至29.0%,ALT复常率为65.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法 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联合贺普丁与单纯贺普丁治疗24周后检查HBV-M及肝功能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两药联合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 (3 3例 )和拉米夫定组 (3 2例 )。联合治疗组应用拉米夫定 ,10 0mg/d ,口服 ,疗程 1年 ;转移因子胶囊 6mg ,口服 ,每天 2次 ,疗程 3个月。拉米夫定组应用拉米夫定 ,10 0mg/d ,口服 ,疗程 1年。结果 在治疗 3、6、12个月时 ,HBeAg转阴率和抗 -HBe转阳率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很高,目前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贺普丁以其口服方便、高效、不良反应少而备受欢迎,但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且停药后又会出现反跳和复燃。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论是抗病毒,恢复肝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基于此,我们尝试运用贺普丁联合乙肝扶正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贺普丁联合扶正活血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贺普丁100mg联合中药扶正活血解毒汤2年,每月观察肝功能、症状、体征和腹水等情况.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ALT、AST、总胆红素及血常规恢复正常,A/G大于1,乙肝三系和HBV-DNA检测好转,腹水消失,症状和体征减轻.结论贺普丁联合扶正活血解毒汤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邹恬  杨德成 《攀枝花医药》1999,21(1):19-19,2
近年来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无特异性药物面世,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转阴治疗亦无重大突破。安抗-Ⅰ注射液(抗乙肝转移因子)是一种抗乙肝病毒新药,为探索安抗-Ⅰ注射液(抗乙肝转移因子)对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我们对HBsAg、HReAg和Anti-HBc同时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60例进行了对照一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惭肝特异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例。结果发现抗乙肝特异胎盘转移因子治疗组扔ABeAG,ABV-DNA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在治疗结束时分别为53.6%,50.0%和42.9%,均显著高于正常胎盘转移因子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肝达片、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潘生丁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78例,使用肝达片、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潘生丁和一般保肝药物;对照组68例,仅使用一般护肝药物,3个月为1疗程.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肝达片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潘生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贺普丁(Lamivudine拉米夫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口服贺普丁100 mg/d,疗程1.5 a,监测患者的肝功能,乙肝六项、HBVDNA、YMDD、变异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6、12及18个月时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85.0%,91.7%和71.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0.0%、88.3%和7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0%、10.0%和11.7%,YMDD变异率分别为16.7%、31.7%、36.7%;停药后约30.0%患者病情复发,其中未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患者占66.7%.结论贺普丁是高效HBV逆转录酶抑制剂,能迅速降低HBVDNA.  相似文献   

18.
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亦存在着停药困难、易复发及病毒变异等难题,怎样尽快达到完全应答,以便早期停药,减少复发及病毒发生变异的可能,是临床治疗上的新问题,为此我们用胸腺肽α1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部分应答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7例病例均为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2月的门诊患者。其入选标准为:①贺普丁治疗前ALT(正常值2倍,HBV DNA(+),HBV-M:HBeAg(+)、抗HBc(+)、HBe(+)。②贺普丁治疗1年。③贺普丁治疗后肝功基本正常,HBVDNA(-),HBeAg(+)或(-),抗HBe(-)。根据2:1的比例按入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8例疗效分析戴夫龚云成(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30061)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512.62笔者采用中药乙肝宁颗粒剂联合α干扰素、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小剂量、短疗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朱宇佳 《医学综述》2009,15(22):3507-350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13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恩替卡韦和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对照组68例单用恩替卡韦,疗程均为12个月,每3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其中40例患者(每组20例)进行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BV D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改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CHB的疗效,而其对HBV DNA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