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V-DNA检测与母乳喂养安全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HBs—Ag、HbeAg双阳性患者母亲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感染状况,探讨Hbe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检测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HBV—DNA和乳汁HBV—DNA,乳汁HBV—DNA阳性产妇所产婴儿以自愿为原则分别采用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所有新生儿均在生后4~6h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结果血清HBV—DNA为10^3~10^5、10^6--10^8、〉10^8组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9.23%、50.00%、83.33%。乳汁阳性产妇中,母乳喂养组婴儿HBs-Ag阳性率为14.29%,人工喂养组婴儿HBs-Ag阳性率为12.00%。结论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与产妇血清HBV-DNA定量呈正相关。经联合免疫阻断母婴HBV传播后,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复制指标阳性产妇哺乳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复制指标阳性产妇哺乳对幼儿乙肝病毒携带的影响。方法 对乙肝病毒携带HBeAg(+ )产妇所生婴儿进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注射后 ,进行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配对研究 ,观察 1岁幼儿乙肝病毒携带状况。结果 新生儿检测HBsAg(+ )共 17例 (2 0 5 %) ,HBV DNA(+ )检出共 11例 (13 3%) ,本组乙肝复制指标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率为 13 3%(11/83) ,两组乳汁HBV DNA(+ )检出 33例 (39 8%) ;母乳喂养组 1岁时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5 9 3%,人工喂养组阳性率为 6 5 4 %;1岁时儿童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母乳喂养组为 7%(2 /2 7) ,人工喂养组为 4%(1/2 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HBeAg(+ )产妇纯母乳喂养 4个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血清HBV—DNA阳性产妇所产的新生儿90例,通过检测母亲乳汁HBVDNA和血清HBVDNA滴度及婴儿9~12个月血清HBs—Ag、HBs—Ab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随产妇血清HBV—DNA滴度增高,其乳汁HBV—DNA滴度随之增高,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以及母乳喂养组不同血清HBV-DNA滴度情况下婴儿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规范免疫预防后,血清HBV.DNA阳性产妇仍可行安全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对145例静脉血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孕产妇进行脐血及母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同时对52例单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静脉血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 145例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136例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乙肝宫内感染率为94%;有32例母乳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其中母血HBsAg阳性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母血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者或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者20例,阳性检出率为83%],阳性检出率为22%.单纯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及12个月时静脉血HBV-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生后婴儿必须接受联合免疫;HBeAg阳性的母亲,因传染性强,不适合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阻断HBV哺乳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母亲为无症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436对母婴,按自愿原则分为母乳喂养组195例和人工喂养组241例。两组母亲均自妊娠28周起每隔4周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共3次;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和两周时各注射一针HBIG200IU,0、l、6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ug,并进行了一年的随访。结果 母亲采用HBIG阻断HBV产前、产时传播保护效果为91.3%;婴儿采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保护率、表面抗体阳转率、表面抗原阳性率、HBsAg慢性携带率母乳喂养组分别为95.9%、84.1%、4.1%、1.5%;人工喂养组分别为96.3%、86.7%、3.7%、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联合免疫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阻断HBV在产前、产时、产后哺乳的母婴传播,携带HBV的母亲可以给婴儿哺乳,以克服人工喂养给母婴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且可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后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的阳性率,为指导母乳喂养提供证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婴儿血清中的HBVM,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含量,并分析婴儿血清HBVM与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关系.结果:67例HBsAg抗原阳性(大、小三阳),产妇中,HBV血清‘大三阳'的产妇血液、初乳中HBV-DNA阳性率较高.母亲血清HBVM为‘大三阳'者分别占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的41%和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婴儿在12~18个月时作血清HBVM检测,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和8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只要对HBV携带产妇在孕期进行预防干预及对所产婴儿进行被动和主动免疫防范措施,HBV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HBV-DNA载量的不同状况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方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及婴儿血标本HBV-DNA载量.对母乳和人工两种喂养方式婴儿做追踪观察.结果: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的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49.45%(P<0.01).两种喂养方式婴儿的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无显著性差异;婴儿抗-HBs检测,母乳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HBV携带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明显低于血清.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且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180例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婴儿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所选婴儿均在出生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U,以及在出生后0、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5 μg.按自愿选择的原则,分别实行母乳喂养或奶粉喂养,婴儿7~9个月时抽血查"乙肝两对半",统计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结果 大三阳母亲和血清HBsAg阳性母亲母乳喂养组和奶粉喂养组婴儿7~9个月大时HBsAg阳性率及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在接受被动和主动全程联合免疫的条件下母乳喂养是安全的,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而且不会降低婴儿乙肝免疫力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指导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指导母乳喂养的相关实验室和临床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婴儿(12~18个月)血清中的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含量,并对孕妇和婴儿进行全程免疫防护,然后分析婴儿血清HBVM与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关系.结果:67例HBsag阳性(大、小三阳)产妇中,HBV血清‘大三阳'的产妇血液、初乳中HBV-DN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和26%.母亲血清HBVM为‘大三阳'者分别占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的41%和1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婴儿在12~18个月时作血清HBVM检测,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和8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携带产妇只要在孕期进行预防干预及对所产婴儿进行被动和主动免疫防范措施,当产妇乳汁中HBV-DNA阴性时进行母乳喂养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11例乙肝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2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孕妇105例(新生儿105例)于孕20周、24周、28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B组106例(新生儿106例)孕妇于28周、32周、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组婴儿均在出生0.5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比较两组婴儿出生时脐带静脉血和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静脉血HBsAg、HBsAb、HBV—DNA情况。结果A组婴儿出生时、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V.DNA均为(-)。两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出生时(P〈0.05),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出生时(P〈0.05)。结论孕20—28周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阻断HBV哺乳传播的效果。方法对母亲为无症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436对母婴,按自愿原则分为母乳喂养组195例和人工喂养组241例。两组母亲均自妊娠28周起每隔4周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共3次;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和两周时各注射一针HBIG200IU,0、1、6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ug,并进行了一年的随访。结果母亲采用HBIG阻断HBV产前、产时传播保护效果为91.3%;婴儿采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保护率、表面抗体阳转率、表面抗原阳性率、HBsAg慢性携带率母乳喂养组分别为95.9%、84.1%、4.1%、1.5%;人工喂养组分别为96.3%、86.7%、3.7%、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合免疫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阻断HBV在产前、产时、产后哺乳的母婴传播,携带HBV的母亲可以给婴儿哺乳,以克服人工喂养给母婴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且可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的相关性,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08年6月在门诊或住院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产妇115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结果:35例大三阳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7.1%,42例小三阳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28.6%,38例双抗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剐为39.5%和15.8%。三组间乳汁阳性率比较,大三阳产妇血清HBV—DNA阳性率(77.1%)高于小三阳产妇(28.6%),结论: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低于血液;大三阳产妇经母乳传播HBV的几率高于小三阳产妇。HBsAg阳性产妇应常规检查血液和乳汁中的HBV—DNA,并对母婴采取联合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为指导母乳喂养提供相关实验室和临床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婴儿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含量,并分析婴儿血清HBVM与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HBVAg阳性(大三阳、小三阳)产妇中,HBV血清“大三阳”的产妇血液、初乳中HBV-DNA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4%和26%。母亲血清HBVM为“大三阳”者分别占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的41%和13%,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婴儿在12个月~18个月时作血清HBVM检测,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4%和8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携带产妇只要在孕期进行预防干预及对所产婴儿进行被动和主动免疫防范措施,当产妇乳汁中HBV-DNA阴性时进行母乳喂养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HBV携带产妇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76例HBsAg阳性孕产妇血清、乳汁及其分娩的276例婴儿静脉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孕妇和婴儿的外周血以及产妇乳汁的HBV-DNA滴度,比较母亲血清HBV-M状态与母亲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的关系;选取其中71例母亲乳汁HBsAg阳性,婴儿出生时HBsAg阴性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婴儿HBV感染率.结果 母亲血清HBsAg/HBeAg双阳性时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7.5%和8.8%,母亲血清HBsAg单阳性时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4.0%和2.O%,两组血清、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34例母乳喂养组婴儿有2例感染了HBV,感染率为5.9%;37例人工喂养组婴儿有3例感染了HBV,感染率为8.1%,两组婴儿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婴儿感染HBV可能与喂养方式无关,在婴儿采取适当的免疫措施后,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不同裁量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及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免疫测定(EIA)技术对91例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婴儿24月龄血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和HBVM检测.32例婴儿采用母乳喂养,59例采用人工喂养.对两种喂养方式的婴儿做3(T3)、9(T9)、12(T12)、24(T24)个月追踪检测观察.结果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100%、49.45%(P<0.005),HBV-DNA平均含量(拷贝数/毫升的对数,(-x)±s)为(7.43±1.81)、(4.02±1.01);初乳HBV-DNA的检出率随母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母乳和人工两种方式喂养的婴儿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统计学处理X2=0.022,P>0.05差异无显著性;母乳喂养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发生HBV-DNA感染的13例婴儿T24血标本HBV-DNA载量为(3.24±0.23).结论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HBV-DNA载量大于109cps/mL的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HBV感染的婴儿HBV-DNA水平较低,病毒载量<104cps/mL.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明显低于血清,HBV携带产妇的婴儿接受正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Hbice)全程免疫或Hbice和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实施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1985年至2004年3680例HBsAg(+)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资料,根据不同的阻断方案分成5组:血源疫苗组(第1组)、血源联合组(第2组)、基因疫苗组(第3组)、基因联合组(第4组)、宫内阻断组(第5组)。其中共1269例婴儿随访至12个月龄.观察,比较各组婴儿出生时及1、6、12个月龄时的HBsAg、HBsAb的阳性率。结果第5组4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仅为3.86%,与第1、3组比较,P〈0.01,与第2、4组比较,P〈0.05;保护率达96.14%;与前4组比较,P〈0.05。第4、5组比较,出生时HBsAb检出率分别为8.33%、82.32%,P〈0.01;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1.67%、31.91%,P〈0.05;慢性感染率为26.67%、15.04%,P〈0.05;免疫失败率为19.35%、12.10%,P〈0.05。第5组12月龄时HBsAb平均滴度高于第4组,P〈0.05。第2、4组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低于第1、3组,HBsAb阳性率高于第1、3组,P〈0.05。双阳组、单阳组母亲分娩新生儿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0.10%、7.81%,P〈0.01。结论5种阻断方集中,第5组即宫内阻断组的保护率最高,HBV宫内感染率最低;联合免疫效果优于单疫苗组。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与母亲HBeAg或HBV DNA阳性显著相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减少HBV宫感染。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观察孕期应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免疫球蛋白阻断其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②方法 将8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4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 (HBIG) 3次 ;对照组 4 4例 ,仅随访查体不用药。胎儿娩出后 ,检测所有出生新生儿股静脉血HBsAg、乙肝表面抗体 (HBsAb)及HBV DNA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 ,随访新生儿至生后 8个月时 ,复查上述指标。血HBV DNA含量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③结果 孕期预防性应用HBIG被动免疫组孕妇的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血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 c=7.4 3、6 .5 6 ,P <0 .0 5 ) ,HBsAb阳性率两组无差异 (χ2 c=5 .88,P >0 .0 5 )。随访新生儿至 8个月时 ,两组婴儿HBsAg、HBsAb及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c=9.38、8.81 ,χ2 =4 .36 ,P <0 .0 1、0 .0 5 )。④结论 孕期应用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联合新生儿主被动免疫 ,尚能提高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e抗原(UBeAg)阳性(简称“双阳性”)携带孕妇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产后初乳的影响,及产妇初乳HBsAg阳性时的母乳喂养问题。方法 将双阳性携带孕妇分为HBIG组和非HBIG组,并将初乳双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HBIG组孕妇从28周起肌肉注射HBIG 200 IU/4周,共3次(部分仅注射1~2次),非HBIG组仅常规产检及监护;对两组产妇下乳24h~7d内的初乳和新生儿0,6个月的静脉血作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 HBIG组与非HBIG组比较,产妇初乳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喂养方式0,6个月龄新生儿静脉血的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双阳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对产妇初乳的HBsAg阳性率并无影响;产妇初乳HBsAg阳性时行母乳喂养不影响乙肝病毒(HBV)母儿传播率。  相似文献   

19.
165例母乳喂养与HBV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HBV感染状况,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选择喂养的方式。方法将在产科做定期检查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HBeAg阴性)所分娩的新生婴儿165例分为两组,母乳喂养(组)64例,人工喂养(组)101例。对所有新生儿均在生后4-6小时内注射HBIG200IU,第2日注射乙肝疫苗1支(5μg),生后1、6个月各分别注射1支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婴儿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3%、5.94%(χ^2=0.029,P=0.865),HBeAg阳性率经χ^2Fisher精确检验,P=1.000,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联合免疫阻断母婴HBV传播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可以采用母乳喂养,但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孕妇血清乳汁HBV-DNA载量与母乳喂养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HBV携带孕妇血清、乳汁HBV-DNA载量不同的状况下采用母乳喂养安全性及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免疫测定(EIA)技术对167例HBV携带孕妇血清、乳汁及婴儿24月龄血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和HBVM检测。婴儿分别采用母乳和人工两种喂养方式。对婴儿做3(T(Time)3)、9(T9)、12(T12)、24(T24)个月追踪检测观察,采取婴儿血标本应用Abbott放射免疫测定(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结果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的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为100%、49.45%,P<0.005,HBV-DNA平均含量(拷贝数/mL的对数)为(7.43±1.81)、(4.02±1.03);HBsAg单阳性孕妇的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为77.63%、13.16%,P<0.001,HBV-DNA含量为(5.76±0.82)、(3.42±0.35);初乳HBV-DNA检出率随母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双阳性孕妇的婴儿,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统计学分析χ2=0.028,P>0.05差异无显著性。单阳性孕妇的婴儿,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均未发生HBV感染。167例婴儿抗-HBs检测,母乳喂养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发生HBV-DNA感染的13例婴儿T24血标本HBV-DNA载量为(3.24±0.23)。结论HBV携带孕妇血清HBV-DNA载量大于109cps/mL的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HBV感染婴儿的HBV-DNA载量呈低水平持续感染状态。孕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均明显低于血清。婴儿接受正规乙肝基因疫苗全程免疫或主、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