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体质学说作为体现治未病理论的一种学说,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潜在感染率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在HR-HPV持续性感染中的应用,通过纠正偏颇体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可以提高对HR-HPV持续性感染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治未病"为纲,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体质及防治思路。从治未病与复感儿体质、应用"治未病"学说指导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体质干预及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具体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治未病"为纲,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体质及防治思路。本文从治未病与复感儿体质、应用"治未病"学说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体质干预及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治未病"可有效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原则,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核心内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文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举隅"治未病"理论在儿科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提出"治未病"理论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当以体质调理、多种途径、阶段养护、培护脾胃和调节情志为要点,并结合当前体质学说及健康管理两大研究热点,展望中医儿科"治未病"理论未来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是中医特色防治理念的体现。针灸疗法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及治未病理论,用"逆针灸"的方法来对原发性痛经进行辨质防治,以期"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广泛在针灸技术中得以应用,为原发性痛经女性防病保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是一种多发于中青年女性颜面部的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医家认识到体质影响着黄褐斑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本文通过概述黄褐斑的研究现状、体质与黄褐斑的相关性,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从中医体质"度-治"黄褐斑,以改善体质的方式防治黄褐斑,对黄褐斑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已经过近30年的蓬勃发展,中医学历来强调"治未病",按照中医体质学说,中医"治未病"可着重从调整体质入手,通过改变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围绕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学说,由治未病-体质-辨体施灸,层层深入,浅谈"辨体施灸"的可行性。从保健灸的发展史中,提取出古今使用艾灸治未病的经验,同时将治未病与体质的关系转化为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即中医体质的分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和纠正体质,分析如何把中医体质学与临床诊疗预防相结合。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艾灸结合中医体质学防治疾病的研究进展,可初步总结出"辨体施灸"的基本取穴方,为扩大艾灸在临床的适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体质学说相关理论出发,对体质因素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体质与哮喘发病病因有密切关系,体质是哮喘证候形成的基础及哮喘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等。提出辨体论治哮喘时治病求本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相结合,并以中医体质为手段增强哮喘防治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0.
体质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中医辨证论证的基础,为临床疾病的诊疗及预防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体质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体质学说运用于冠心病的防治是很值得研究的,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思想是当前中医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导临床防治疾病的先进医学理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骨科临床经验,将"治未病"理念运用于骨科临床,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取得了防患于未然、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的结果。"治未病"理论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收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养生。"治未病"的理论在当前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过程中日益引起重视。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试从"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浅析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五诊十纲理论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首次提出的,是对中医传统四诊八纲的补充和创新。五诊十纲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传统宏观辨证和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加入"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形成了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新体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多变,临证时须结合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早期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不谋而合。针对不同痔瘘疾病高发病人群,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重视一、二级预防、把疾病发展控制在社区工作范围、甚至是自我管理,以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亦是近年来医疗改革提出的新方向。患者对痔瘘疾病知晓率低且缺少保健意识,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定期门诊时进行简单有效的健康指导,并利用好电视、网络等媒体。我国医学的发展已从被动治疗提高到主动预防的水平,中医中药在疾病预防、治疗方面仍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先进理念。随着“治未病”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其社会意义、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治未病”理论基础的中医适宜技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样的技术手段包括功法锻炼、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刺、艾灸、食疗、精神调摄等,可个体化运用于患者,易于实施,收效明显,生命质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境界和精华,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高体现,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早期则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疾病加重、传变,并促进疾病的愈合,病情向愈后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仍有着思维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为体质学说创始人,充分继承和发扬"治未病"思想,提出体质三级预防理论,用于指导临床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过敏性哮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  相似文献   

19.
从"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思想与脾胃理论的关系(未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未变防重、已变防逆、已瘥防复等)论述"治未病"的含义及其中医脾胃理论的关系。指出: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遵循"治未病"原则,务以保胃气,存津液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