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管固定装置在小儿头面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01月-2006年12月将160例头面部烧伤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采用输液管固定装置固定输液针头和对照组80例采用胶布固定输液针头,观察两组固定成功的次数、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和液体外渗情况。结果2种固定方法在固定成功率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固定效果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住院患儿1 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组6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操作者进行.结果 实验组一针成功率93.9%,对照组一针成功率87%,(x=17.098,P=0.002),实验组液体外渗率3.0%,对照组液体外渗率11%(x=29.490,P=0.000);实验组针头脱管率1.0%,对照组针头脱管率8.9%,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 =238.570,P<0.01).结论 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完成输液计划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傅承桦  贺传基 《河北医学》2004,10(2):138-140
目的 :为了预防病人不配合静脉输液时针头脱出导致的输液部位液体外渗、局部肿胀 ,设计了手部静脉输液固定器。方法 :实验组 :30人静脉穿刺成功后用固定器固定相应位置。对照组 :30人静脉穿刺成功后除常规用胶布固定外不采取其它措施。结果 :实验组有 2 9人未发生针头脱出 ;1人针头脱出 1次。对照组有 5人未发生针头脱出 ;15人针头脱出 1次 ;6人针头脱出 2次 ;4人针头脱出 3次。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此固定器可有效防止患者不自主活动而造成的输液部位液体外渗、局部肿胀甚至坏死。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在危急时刻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且构造简单 ,使用方便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欣皮固导管固定装置在临床输液中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行静脉留置针留置输液的病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采用欣皮固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穿刺点红肿渗血、导管折叠或移位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皮固导管固定装置固定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明显优于传统的胶带固定法,减少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增加了患者使用留置针时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李晓燕 《青海医药杂志》2014,(2):F0004-F0004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方法,传统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固定一周,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的体位改变、哭闹、烦躁、易出汗,使胶布不粘,导致针头脱出、液体外渗,同时在取针时胶布易粘连患儿头发造成疼痛。为了避免由于穿刺部位的不易固定而导致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我院采用自着性弹力包带局部固定措施(见图1),以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的安全性.方法 将600例3岁内小儿分为两组,留置针组300例,最多留置4天;对照组300例,用一般静脉穿刺针.对比在院一般穿刺针静脉滴注和留置针带回家,两组发生堵管、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例数.结果 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30例,针头脱出3例,静脉炎1例,堵管1例.留置针组留置4天内未发生液体外渗,1例留置针头脱出,静脉炎1例,堵管2例.发生液体外渗的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针头脱出、堵管、静脉炎发生例数两组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如果能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熟练操作技能,掌握好护理要点,让患儿家属也掌握留置针的维护和护理知识,正确维护和使用留置针,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赵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605-26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外渗后几种针头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对比我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采用两种针头处理方法后病房里发生的针刺伤例数。结果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发生液体外渗后,暂缓拔针可有效减少病房里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用自粘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3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3MTM医用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观察两组患儿之间静脉输液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穿刺部位局部红肿、套管脱出、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绷带的弹性较好,通透性好,舒适、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变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对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对在本中心接受输液而且不合作的小儿150例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肢的浅静脉输液,由专人操作。实验组:选择静脉后,先上夹板固定上下关节,再消毒皮肤,静脉穿刺固定头皮针后,再加强夹板固定。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即选择静脉后,消毒皮肤,穿刺成功后固定头皮针,然后用夹板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 88,P<0.05),改变输液操作程序能明显提高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结论:改变输液操作程序.时采用四肢浅静脉输液的不合作小儿,可以控制关节扭动,避免或减少穿刺时或者固定时针头刺穿静脉致穿刺失败,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以保持输液通畅,液体顺利滴入,保证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患儿4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1例,实验组2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法.结果 传统法成功184例,输液及针头脱落数17例.改进法成功275例,输液及针头脱落数5例.结论 改进法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患儿痛苦,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液管内压力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00名0~1.5岁的患儿200例次的头皮静脉输液按照首日输液和次日输液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输液管内负压的方法进针输液。结果两种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结论返折输液管以头皮针头排出2~3滴液体后进针可以大大地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心理压力,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醇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运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乙醇中毒抢救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皮钢针输液,研究组给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操作,并对两组患者穿刺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后针头脱出占4.50%,液体外渗2.27%,针头堵塞无,心理焦虑占11.26%;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皮钢针后针头脱出占34.09%,液体外渗27.27%。针头堵塞18.18%,心理焦虑47.72%,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输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对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抢救工作,利于降低药液外渗概率,提高治疗质量,赢得抢救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山莨菪碱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湿敷与传统50%硫酸镁湿敷小儿输液外渗的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处理输液外渗提供参考。方法96例因静脉输液所致液体外渗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采用山莨菪碱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处理小儿静脉输液外渗,进行疗效观察,并对其临床资料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比较,P<0.01;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不良反应比较,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山莨菪碱湿敷与硫酸镁湿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具有明显的、多方面的优势,山莨菪碱湿敷处理小儿输液外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邝婧  周丽丽 《当代医学》2011,17(3):18-19
目的探讨利百素软膏涂敷及传统50%硫酸镁湿敷小儿输液外渗的各自优点与缺点,为临床处理输液外渗提供参考。方法 86例因静脉输液所致液体外渗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儿。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利百素软膏涂敷或50%硫酸镁湿敷处理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同时观察记录恢复进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显著缩短[(3.06±0.71)hvs(5.02±0.93),P〈0.05],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93%vs37.2%,P〈0.05)。结论利百素软膏涂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时疗效显著优于硫酸镁湿敷,利百素软膏涂敷处理小儿输液外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余美丽 《九江医学》2003,18(3):167-167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正确的固定方法是输液顺利进行的成功保障。过去我院采取四根胶布将针头和输液管固定在头皮上,因小儿皮下脂肪丰满、血管细、血管的深浅度不同,加之小儿不合作、易哭闹、出汗多,常导致液体外渗,给操作带来许多困难,我院自2002年10月至今,改良传统的头皮针固定法,改变固定位置,共输液52831人次,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儿围手术期两种不同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输液型弹力绷带应用于小儿留置针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所有患儿均于前臂留置24号留置针,观察组使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使用输液型弹力绷带于穿刺点上下方外固定,松紧度以能将一指伸进缠绕的圈内为宜,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贴膜卷边、针头脱出及发生静脉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留置针贴膜卷边率、针头脱出率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围手术期使用输液型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大大降低了贴膜卷边率、针头脱出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输液时哭闹易动,肢体的固定是护士碰到的最困难的问题。笔者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与探索,反复试验,制成经济实用的粘带夹板,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的固定,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96年以来,我科随机对1200例4个月至6岁的输液患儿作粘带夹板与夹板加绷带或胶布固定的对照观察,其中使用粘带夹板固定者900例,无1例因固定问题造成液体漏出或针头脱出等现象;而用夹板加绷带或胶布固定的300例中因固定松紧度不适、患儿恐惧躁动造成针头脱出液体渗出达15%。2 粘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急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9例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输液,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针头脱出、堵塞、皮下渗液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输液过程中,观察组堵管及皮下渗液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输液通畅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是一种理想的输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