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观察硫唑嘌呤 强的松 左旋咪唑(IPL方案)联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对16例先后接受了VP、ITIG、MP和a-IFN等方案治疗的难治性ITP患儿,试用IPL方案治疗,观察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评价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IPL方案治疗总有效率100%,其中显效率68.7%,远期疗效仅3例复发。因此,IPL方案是治疗小儿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确诊为难治性、慢性ITP患儿9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起效时间1~6周,有效率为67%,复发率为33%,2例切脾患儿无效。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慢性ITP起效快、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小,但有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规律、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1.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2~2003年住院ITP病例。分型并记录性别、年龄、血小板数、出血程度、诊断和治疗结果,比较急性与慢性、难治性ITP病例资料。2.对病程达0.5年以上患儿发信随访。3.总结死亡病例资料。结果ITP患儿262例,其中急性ITP 235例(89.7%),慢性24例(9.2%),难治性3例(1.15%)。1.急性组<6岁高发(81%),常有明显诱因,治疗恢复快。2.慢性、难治性组>6岁较多(33%),无明显诱因,治疗有效率低,恢复时间长。3.发病多为血小板重度、极重度减少(83.5%),临床多为轻度出血(70.2%)。4.随访66例:急性ITP18例6个月后确诊为慢性ITP;2例随访时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10%)慢性/难治性ITP病程6~12个月自行缓解。5.死亡1例,为慢性型,长期服用激素造成肾上腺皮质危象死亡。结论1.儿童ITP以急性为主,恢复快,预后好。2.部分慢性、难治性ITP患儿有自愈可能。3.切忌过度治疗。4.疗效不佳者需再评估。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A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孢素A在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难治性ITP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应用环孢素A,对照组应用长春新碱。结果 治疗组良效8例(53.3%),显效4例(26.7%),无效3例(20%)。对照组良效2例(11.1%),显效3例(16.7%),无效13例(72.2%)。结论 环孢素A在儿童难治性ITP的疗效优于长春新碱等其他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们应用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15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收治的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患儿 15例 ,均符合难治性ITP诊断标准[1] 和脾切除指征。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3~ 6年 ;栓塞治疗前末梢血小板 (10~ 2 0 )× 10 9/L 8例 ,(2 1~ 30 )× 10 9/L 7例。对照组 8例为同期收治的难治性ITP脾切除患儿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9~ 14岁 ;病程 5~ 8年 ;术前血小板平均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儿的临床和骨髓细胞学资料。结果小儿ITP以男孩和急性型多见。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占40%,肠炎占6.7%,无明显诱因者占46.7%。患儿均有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计数(15~41)×109/L。150例患儿中,显效70例(46.7%),良效51例(34.0%),进步18例(12.0%),无效11例(7.3%),总有效率为92.7%。显效者中急性型明显多于慢性型(P<0.001);进步者中急性型明显少于慢性型(P<0.001);良效、无效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者疗效明显优于计数正常或减少者(P<0.01)。结论小儿ITP通常起病急,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一定关系,常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前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多少有助于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IT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年龄、诱因、出血情况及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婴幼儿发病多见,其中年龄1个月~1岁者37例(29.6%),~3岁者38例(30.4%),≤3岁占所有病例数的60%;(2)起病诱因不明者67例(53.6%),诱因明确58例(46.4%),12例(9.6%)发病前1个月内有预防接种史;(3)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使出血症状很快消失;治疗后3、7 d的血小板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儿童ITP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期多见;(2)约半数患儿有前驱感染史,疫苗接种后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3)泼尼松、泼尼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以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3种方法治疗儿童ITP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国外报道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取得良好疗效。借鉴其经验 ,本文观察应用干扰素治疗 10例难治性ITP患儿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0例难治性ITP患儿为我院 1999~ 2 0 0 2年住院患儿 ,男 2例 ,女 8例 ;年龄 6~ 13岁 ;平均病程 2 .1年。入院时血小板计数 30~ 4 0× 10 9/L ,治疗前均有皮肤、鼻腔、齿龈出血 ,其中并球结膜下出血 2例 ,血尿、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均曾用泼尼松 >6周 ,4例用长春新碱 ,2例用达那唑 ,6例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血小板无明显提高。均符合《血液病…  相似文献   

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小儿常见血液病,多数属急性型,能自行恢复或经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以下简称IVIG)等治疗后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型,部分经治疗后也能恢复,有些虽经各种治疗如激素、IVIG、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达那唑、环孢菌素A、脾脏切除等,效果均不佳,成为慢性/难治性ITP。慢性/难治性ITP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基于近几年人们应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ITP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因此最近2年陆续也有利妥昔单抗治疗小儿慢性/难治性ITP的报道(经文献检索国外…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观察应用干扰素 (IFNα_2b)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的临床疗效。14例患儿中平均年龄4岁 ,病程>6个月 ,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IFNα治疗后 ,其中血小板恢复正常5例 (占35.7 % ) ,4例好转 (28.6% ) ,总有效率为64.3 %。临床副作用主要有发热、寒战、消化道反应 ,但未发现骨髓抑制。由于该治疗方法有效、简便、副作用轻 ,对于儿童慢性、难治性ITP ,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其中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ITP急性型64%,ITP慢性型12%。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于入院时、治疗有效及治疗无效时动态观察了此50例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并配合病程和动态血小板数的观察,讨论了PAIgG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类、ITP的分型、疗效观察、予后估计及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参附注射液替代或部分替代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31例ITP患儿的疗效,并与同期用激素治疗的27例及对症治疗的31例ITP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在治疗25d时血小板回升和CD4+/ CD8+回升明显高于激素组及对症治疗组(P﹤0.01),且无副作用。结论 应用参附注射液或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ITP优于单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来,随着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研究的深入,本病被命名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P或AITP)。现就有关小儿ITP的免疫机制及难治性ITP近年资料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约 2 0 %~ 2 5 %的急性ITP发展而来 ,其治疗特点呈慢性难治性 ,目前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抗D抗体、α -干扰素治疗、脾脏切除及其它免疫抑制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间歇短程大剂量冲击疗法副作用小、花费低且能获得几乎 5 0 %的有效率 ;静脉免疫球蛋白已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对急危重症其疗效可达83~ 88% ;抗D抗体有效率可达 80 % ,且能持续保持良好反应 ;α -干扰素的治疗可用于延迟小儿脾切除或者脾切除术前提高血小板数 ;抗CD2 0 单抗可尝试用于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ITP。脾切除是治疗慢性ITP的有效方法 ,其完全缓解率可达 70~ 80 % ,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病。部分病例病程迁延 ,对多种药物效果病程长 ,疗效差 ,症状难以控制的患儿称为难治性慢性 ITP。我院从 1991— 1999年共收治 ITP患儿 14 8例 ,其中 18例为难治性 ITP,我们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及疗效标准18例难治性 ITP的诊断符合 1998年山东荣城会议制定的标准。二、对象18例 ,男 4例 ,女 14例、年龄 14月— 10岁 ,病程均在 2年以上 ,最长达 8年、强的松( 2 mg/ kg·日 )口服 ,疗程大于 4周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 3 0 mg/ 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特比澳(rhTPO)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ITP患儿临床资料,分析rhTPO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儿童ITP的疗效。结果全部病例用药前中位血小板计数为4(0~39)×10~9/L,用药后中位血小板计数最高值为116 (5~993)×10~9/L,血小板升至最高值的中位时间为8(1~14)天。疗效完全反应率55%,有效率28%,总有效率83%。治疗前95%患者有皮肤/黏膜出血,治疗第15天降至11%。未观察到与rhTPO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rh TPO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儿童ITP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房(ITP)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有关难治性或慢性ITP的治疗进展很快。根据ITP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脾部分栓塞的方法治疗12例小儿难治性ITP,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1992年10月一1997年10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共53例,其中12例为多次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诊断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标准,并符合脾切除指征。””‘12例患儿女8例,男4例,女男之比为2:1,年龄8一15岁,平均年龄11士2.06岁。发病时间0.5—3年,平均2.2士0.3年。所有病例均首选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法.方法 检测所有血小板减少的住院婴幼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血清细小病毒B19抗体;并将45例难治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照组则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使用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 细小病毒B19抗体检出率在难治性ITP婴幼儿中明显增高;应用干扰素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在激素使用时间、显效率、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应用常规剂量的对照组,而血小板上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幼儿难治性ITP的病因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干扰素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治疗ITP优于常规剂量的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19.
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条件如下:(1)曾经用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2mg/kg·d)治疗无效,(2)血小板计数<30×109/L,(3)ITP病程在6个月以上,(4)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它原因。近年来关于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已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1静脉抗Rh(D)免疫球蛋白Sajid等[1]用静脉抗Rh(D)免疫琢蛋白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ITP并与脾切除治疗进行比较,共23例病人,其中12例用静脉抗Rh(D)免疫球蛋白治疗,平均年龄8.9岁,男女之比为1∶1,11例作了脾切除,平均年龄13岁,男女之比为1∶1.2,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为9×109/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2011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住院ITP患儿142例,常规给予激素治疗。在24例激素治疗无效患者中,16例(治疗组)采用rhTPO+小剂量激素(泼尼松5~10mg/d)治疗,8例(对照组)在小剂量激素基础上分别采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3例)、大剂量激素冲击(2例)、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1例)、脾动脉栓塞(1例)、升血小板胶囊(1例)。rhTPO采用300U/kg,1次/d,连用14d,或血小板计数>50×109/L即停用,继续观察血小板数值1个月,同时观察出血情况。结果男性、有前驱感染患儿对常规激素治疗反应更明显(P<0.01),而是否有伴随症状、皮肤出血情况则无意义。rhTPO治疗组9例血小板>50×109/L,对照组3例血小板>50×109/L,但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出血倾向(P<0.05)。结论对激素无效ITP患儿,rhTPO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出血症状,一定程度上提升血小板计数,但维持时间短。对于激素治疗无效的儿童ITP,尚须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