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参加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在治与脱失的现状,分析治疗脱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子模块中海南省2005—2022年启动ART治疗的HIV感染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 286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 28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 718例(86.7%),性别比为6.55∶1;未婚者占58.4%;年龄为(39.68±13.17)岁;同性性传播占49.8%;WHO临床分期Ⅰ期占84.3%;治疗方案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方案占71.7%。共随访19 677.44人年,总体脱失率为0.80/100人年,开始抗病毒治疗第1年内脱失率为21.10/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时间为2016—2022年(AHR=2.40,95%CI:1.40~4.10...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0-13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HAART)生存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集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HIV/AIDS HAART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986例HIV/AIDS HAART患者,其中死于HIV/AIDS相关疾病48例(占2.42%),HIV/AIDS HAART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44%、97.84%、97.47%、96.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血感染HIV(HR=3.125)、开始治疗时年龄30~(HR=4.518)、开始治疗时年龄50~(HR=15.897)、有漏服药(HR=5.647)的HIV/AIDS HAART患者死亡的危险较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HR=0.264)、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HR=0.183)的HIV/AIDS HAART患者死亡的危险较小。结论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佳木斯市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率较高,经血感染、HAART时年龄较大、有漏服药是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是HIV/AIDS HAART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选择我县2003年—2014年底累计治疗的69例艾滋病病例中存活满1年以上的51例进行调查,按治疗效果分为2组,其中治疗失败12例为观察组,治疗有效39例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心理因素、家庭支持、漏服次数、药物毒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存在漏服次数多、情绪低落,家庭不支持、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等现象.结论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争取家庭支持、提醒患者服药、及时妥善处理毒副反应引起的痛苦,是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艾滋病患者对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接受度不高的原因,为制订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辖区内33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参加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资料显示,觉得没有必要吃药、害怕过早吃药产生抗药性和无法承担检测费用是艾滋病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沟通,使患者明白药物的利弊。加大对目标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力度,对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人群给予经济支持,持续地对患者提供咨询和关怀支持服务,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实现云南省"3个90%"艾滋病防治目标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选取320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提醒服药的方法(OR=1.24,P<0.05),信任医生(OR=1.10,P<0.05),与父母一起居住(OR=12.52,P<0.05)和有社会支持(OR=1.11,P<0.05)等4个变量是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正性因素,而药物的不良反应(OR=0.001,P<0.05)则是负性影响因素。结论规范治疗管理,降低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加强患者治疗监测和效果评估,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湖北省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存及死亡信息,利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 322例研究对象,观察期内在治的有83.70%,死亡9.96%,停药3.67%。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占47.65%;所有艾滋病患者第1、2、3、4、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77%、95.51%、94.73%、94.24%、9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水平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患者的3.644倍(95%CI:2.376~5.587)、2.58倍(95%CI:1.641~4.064);职业是家政及服务业的艾滋病患者死亡风险是农民患者的1.414倍(95%CI:1.184~1.690);机会性感染数量1~2种、3种及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未患机会性感染患者的0.392倍(95%CI:0.303~0.507)、0.794倍(95%CI:0.620~1.017);WH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艾滋病患者,死亡风险是Ⅰ~Ⅱ期的0.520倍(95%CI:0.443~0.611);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1~500个/μL、 201~350个/μL、≤200个/μL的患者死亡风险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的1.356倍(95%CI:0.493~3.733)、3.419倍(95%CI:1.392~8.396)、11.936倍(95%CI:4.922~28.945);确证—开始治疗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高;开始治疗时年龄越低,死亡风险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替诺福韦的比不含的死亡风险低。结论 湖北省2008—2018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状况较其他省好;文化程度越高、WHO临床分期越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开始治疗时年龄越低、初始治疗方案不含替诺福韦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8例死亡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对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1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有4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治疗前所有患者出现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表现,CD4细胞最小值为4个/μl,最大值为263个/μl,平均为36.4个/μl。接受治疗时间最短1d,最长2年半,其中39例的治疗时间小于3个月。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42例,其中9例系统治疗无效死亡,1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机会性感染,放弃治疗在家中死亡;22例在停药后0.5~8月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自杀4例,死亡原因不明2例。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疾病,依从性困难是患者死亡的另一个原因,经济困难、歧视和药物副作用与病人死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3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北京地区艾滋病社会组织招募765例HIV/AIDS患者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765份,被调查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检出率8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固定工作(OR=5.004,95%CI=1.867~13.410,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1~3年(OR=2.613,95%CI=1.354~5.044,P=0.004)、不按时服药(OR=31.277,95%CI=4.143~236.092,P=0.001)是艾滋病心理痛苦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已婚(OR=0.320,95%CI=0.187~0.550,P<0.001)、坚持使用安全套(OR=0.267,95%CI=0.127~0.563,P=0.001)、确诊时间长(OR=0.115,95%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耐药产生的影响。 方法 对河南省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6个月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基线免疫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350个/mm3)132例、常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1个/mm3~349个/mm3)200例和延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0 个/mm3)329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符合条件的抗病毒治疗患者661例,总耐药率为34.3%(227/661),其中早期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出现耐药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1.2%(28/132)、 35.5%(71/200)和 38.9%(128/3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治疗(OR=0.31, 95%CI 0.19~0.51, P<0.001)、依从性高(OR=0.48, 95%CI 0.30~0.78, P=0.003)和含3TC初始治疗方案(OR=0.20, 95%CI 0.20~0.40, P<0.001)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保护因素,治疗时间长(OR=1.90, 95%CI 1.22~2.95, P=0.004 3)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毒株的产生,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 or AIDS,PLWH)感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基本知识、服药情况、服药依从性、HAART疗效自我感知等信息。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有序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21名调查对象的有效信息,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8.16%,最近1年有259例患者开展了HIV病毒载量检测,258例病毒载量<50拷贝/mL,最近1次CD4+T细胞平均为(444.23±178.29)个/μL。70.09%的PLWH感知到治疗效果为"有效",6.23%的PLWH感知到治疗效果"非常有效"。出现不良反应后可否自行停药或者减药(OR=0.337,95%CI=0.178~0.638)、治疗前CD4+T细胞数量(OR=2.931,95%CI=1.479~5.807)和治疗持续时间(OR=...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抽取的河南省3个国有企业的所有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存在差别(P<0.05或0.01).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各维度大部分与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5或0.01).衰竭的预测变量有N量表得分、任务过重、职业环境、任务不适、责任感、理性处事、自我保健;消极怠慢的预测变量有任务不适、P量表得分、任务冲突、任务过重、职业环境、自我保健和文化程度;专业低效能感的预测变量有任务模糊、P量表得分、任务冲突、任务过重、任务不适、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娱乐休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P<0.05或0.01).结论:人格特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变量.减少职业紧张、增加应对资源、同时注意保持适量的工作要求数量和适度的责任感可以减轻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临床效果和伴随的肝脏损伤情况作出评价.方法 将患者按有无HBV合并感染分为HIV单纯感染组75例和HIV/HBV合并感染组69例,应用HAART方案治疗1年,对比观察患者血浆HIV载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HIV载量均值分别为6.31和5.85 log10copies/mL,治疗12个月后,分别降低至2.90 log10 copies/mL(P<0.05)和2.93log10 copies/mL(P<0.05),两组HIV RNA抑制率分别为82.67%和92.75%.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均值由治疗前的77.8个/μL和75.4个/μL,分别上升到221.4个/μL和214.3个/μL(P<0.05).1年内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6.4%和19.7% (P <0.05),但HAART期间无因发生严重肝脏损伤而停止治疗的患者.结论 应用HAART的HIV/HBV合并感染患者,短期内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HBV可能因促进HIV复制而加重肝损伤与免疫损伤,但并不影响HAART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疗急救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504例医疗急救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途径.结果 (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超负荷、工作应激、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满意度和消极应付方式先后进入回归方程(F=90.562,P=0.001);(2)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超负荷是医疗急救人员工作应激的主要来源,工作应激可以直接和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医疗急救人员的职业倦怠;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满意度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中间因素,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消极应付方式是工作应激影响职业倦怠的中间环节.结论 降低医疗急救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变其不良应付方式可能是预防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分层抽取川渝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504名,以自制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MBI-GS)调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总体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1.43%(360/504);上夜班的频率、工作耐受情况、自我调节频率、对疫情的烦扰程度均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P<0.05).结论:新冠疫情期间,人口社会学因素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不显著;自我调节能力、上夜班频率、对疫情烦扰程度是职业倦怠主要影响因素.应鼓励医务人员自我放松调节,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军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情绪劳动3种表现策略、工作角色特征的相关性及情绪劳动和工作角色特征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CMBI问卷、工作角色特征量表和情绪劳动量表,其中CMBI问卷包含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减低3个维度,工作角色特征量表包含角色冲突和角色混淆2个维度,情绪劳动量表包含表面表现、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3个维度,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军队三甲综合医院51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情感衰竭与情绪的表面表现、深层表现、角色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60、0.074、0.285,P<0.05,P <0.01).去个性化与表面表现呈显著正相关(r =0.240,P<0.01),而与深层表现、自然表现呈显著性负相关(r分别为-0.153、-0.181,P<0.01).成就感减低与情绪的深层表现、自然表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47、-0.183,P<0.01),而与角色冲突和角色混淆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094、0.247,P<0.05,P<0.01).角色冲突、表面表现及深层表现3个维度能联合预测情感衰竭12.6%的变异.表面表现、深层表现及自然表现3个维度能联合预测去个性化8%的变异.深层表现、角色混淆及角色冲突3个维度能预测个人成就感减低10.2%的变异.结论 职业倦怠与情绪劳动3种表现策略和工作角色特征相关,情绪劳动3种表现策略和工作角色特征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侯铭  赵洋  许春雁 《重庆医学》2021,50(18):3200-3204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不同单位级别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现况,探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以期提高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06名不同单位级别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运用工作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中,情绪衰竭为(25.29±11.35)分、去人格化为(5.57±5.51)分、个人成就感为(30.99±9.78)分,其中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均处于高水平倦怠,去人格化处于低水平倦怠.工作满意度总分中,地州级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为(30.79±5.41)分,明显高于自治区级[(29.66±6.55)分]和县级及以下[(28.23±6.5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个人平均月收入、是否具有行政职务之间在不同单位级别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情绪衰竭维度的影响因素有单位级别、工作满意度、是否具有行政职务,去人格化维度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和工作满意度,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影响因素是工作满意度(P<0.05).结论 该地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处于高水平,工作满意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尚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以HIV感染者193人为研究对象,按照MS的诊断标准选择诊断为MS的患者为MS组,选对应的非MS患者为非MS组;按照Framingham风险评分筛选心血管病中高危患者为中高危组,低危者为低危组。分别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研究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9.33%,MS各组分中比例最大的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其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更高,BMI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患者,年龄、BMI和吸烟史与初治HIV感染者心血管病风险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组患者HIV RNA载量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与BMI与初治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风险有关,MS患者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者。HAART治疗前需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监测并控制患者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