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检出甲状腺内钙化灶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318例,均有完整的CT及临床资料.CT平扫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为35、50 s.甲状腺钙化灶直径≤2 mm者定义为细颗粒钙化;钙化灶直径>2 mm者或呈壳状、大片不规则者定义为粗颗粒钙化;两种钙化兼有者归于混合性钙化.钙化数目为1个的定义为单发;钙化数目>1个的定义为多发.根据钙化在病灶内的分布分为内部钙化和边缘钙化.采用χ~2检验对良、恶性病变中钙化的多少、大小及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8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甲状腺癌48例(乳头状癌26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3例,隐灶癌1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70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甲状腺腺瘤1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38例,腺瘤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6例).共60例(18.9%)病灶发现钙化,包括甲状腺癌21例(43.8%),其中乳头状癌12例,隐灶癌6例,滤泡细胞癌2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39例(14.4%),其中甲状腺肿6例,腺瘤13例,甲状腺肿伴腺瘤19例,桥本甲状腺炎伴腺瘤1例,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甲状腺病灶钙化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43.8%(21/48),特异度为85.6%(231/270).细颗粒钙化37例,其中甲状腺癌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9例;粗颗粒钙化23例,其中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粗颗粒钙化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1.9%(13/21),特异度为74.4%(29/39).单发钙化的病灶31例,其中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8例;多发钙化的病灶29例,其中甲状腺癌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1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中钙化位于病灶内部的15例(71.4%),位于病灶边缘的6例;良性病变中钙化位于病灶内部的有12例(30.8%),位于病灶边缘的2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钙化位于病灶内部作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71.4%(15/21),特异度为69.2%(27/39).结论 CT检查在甲状腺病灶中发现钙化且钙化位于病灶内部,和(或)为粗颗粒钙化时,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大,应进一步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20例做CT平扫,27例做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47例中乳头状癌38例,滤泡状癌5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CT平扫47例共50个病灶,46个病灶显示为低密度,其中病灶混杂低密度30个,边界不清32个。病灶内出现钙化14例,其中有9例呈细颗粒钙化。增强扫描27例共29个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出现瘤周"半岛状"结节,4例出现"强化残圈"征。本组13例出现周围组织器官浸润,1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多排螺旋CT对甲状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癌12例,2例行平扫、40例行平扫及增强CT检查,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灶的数目和钙化有助于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P<0.05),单发病灶及甲状腺沙砾钙化好发于甲状腺癌.而病变增强后密度是否均匀,边界是否规整,颈部是否有淋巴结肿大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变突破包膜及肿大淋巴结位于中央区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结论 MSCT有助于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T表现和特点,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CT影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共16个病灶,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临床证实。同时抽取局限型甲状腺癌65例,就部分征象作对照分析。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局限性3例,弥漫性7例。CT表现分3型:①局限于甲状腺一侧叶的低密度病变,病变甲状腺肿大,峡部可受累,3例;②甲状腺两叶各有一低密度病变,呈不对称肿大,病灶之间有正常甲状腺组织,6例共12个病灶;③甲状腺两叶及岬部均匀肿大,略不对称,1例。CT平扫病变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后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15/16),腺内更低密度结节少见(1/16)。病变处甲状腺边缘模糊(16/16),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15/16),而局限型甲状腺癌病灶与正常甲状腺腺组织分界清楚(62/65),两者极不一样(P<0.01)。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CT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对4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在1.0~2.0 cm的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为单发癌灶,2例为双侧双发癌灶;2例合并对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合并对侧甲状腺腺瘤;(2)边缘光整,包膜完整者8个病灶;边缘不光整,包膜不完整者34个病灶,但未见明显周围软组织及重要器官侵犯;(3)病灶平扫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未见明显出血或坏死囊变区;病灶内伴钙化者30个病灶,钙化形态各异,以砂粒状多见(20个病灶),也可见不规则结节状、蛋壳状或桑椹状钙化;(4)增强后41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CT值在90~140 HU之间),其中38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中央强化明显,边缘可见一环形低密度影,呈镶嵌征;(5)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24例(60.0%),可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增强后可呈均匀明显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或壁结节样强化;8例淋巴结内可见砂粒状、结节状或蛋壳状钙化.结论 砂粒状钙化、甲状腺包膜不完整、强化明显的甲状腺实性结节及伴钙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为小甲状腺癌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甲状腺癌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复习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甲状腺癌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部位以右侧多见,病理上以乳头状癌最常见.甲状腺癌癌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界线不清,密度不均匀,彩超表现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后方回声衰减.CT示甲状腺病灶实性区不均匀的低密度,边缘不光整.增强CT后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病灶境界模糊.结论:甲状腺癌具有某些共同的影像学特征,对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手术范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6例甲状腺癌的MSCT资料,对两者的影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灶的数目、增强后境界、细小钙化、囊变、甲状腺包膜完整性、颈部淋巴结异常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灶钙化、增强后CT值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各自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对两者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与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的螺旋CT (spiral CT, SCT)与高频超声(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US)表现,评价两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同期螺旋CT与高频US检查的甲状腺癌的表现,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9例甲状腺癌,共58个原发病灶,螺旋CT与高频US均显示肿瘤病灶,形状不规则、密度/回声不均匀和边缘不清楚,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螺旋CT显示16个瘤周"半岛状"瘤结节,11个瘤周"残圈"征.螺旋CT检出13个病灶微钙化,高频US检出22个病灶微钙化,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颈部转移淋巴结,螺旋CT显示率84%(31/37),高频US显示率86%(32/37).结论: 高频超声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螺旋CT在评价甲状腺癌的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方面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其良恶性的要点。方法 3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包括甲状腺腺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及甲状腺癌(4例)患者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平扫CT像上,甲状腺腺瘤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其中,实性8例,囊性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边界光整的结节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影;甲状腺癌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结节状或肿块影,边缘模糊或伴邻近结构受侵。在对比增强CT像上,甲状腺腺瘤的实性部分强化,多数病灶边缘有环状低密度影;结节性甲状腺肿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甲状腺癌呈不均匀强化,边缘模糊或伴周围结构受侵。结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随其病理类型而有不同的CT表现和强化型式,然而,病灶边缘模糊或伴邻近结构受侵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征像,可资与良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2004年9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的26例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并对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特征进行研究,探讨CT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4年9月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的26例甲状腺疾病的CT资料,男9例,女17例。甲状腺炎性病变5例(桥本氏病);增生性病变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Graves病1例);甲状腺肿瘤16例(甲状腺瘤10例,甲状腺癌6例)。使用GE Hispeed螺旋CT机检查,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及病灶区全程,层厚、层距5mm。18例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仅做平扫。2结果桥本氏甲状腺炎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低密度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表现的差异,总结出有鉴别诊断价值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7例甲状腺癌、5例甲状腺腺瘤与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三种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结合病理改变,总结三种病变的CT征象及时间密度曲线的差异。结果:甲状腺癌密度不均匀4例,边界不清5例,病变内见钙化1例,囊变坏死3例。注药后不均匀增强,时间密度曲线为慢升慢降型。甲状腺腺瘤密度均匀4例,边界清晰4例,囊变坏死1例。注药后轻度均匀强化,时间密度曲线为平稳型。结节性甲状腺肿密度一般均匀18例,边界欠清晰12例,内见坏死2例。注药后均匀明显强化15例,时间密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对甲状腺低密度结节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PET/CT与MRI对肝脏转移瘤消融疗效评估,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2例共32个转移灶行射频消融的肝脏转移瘤患者,均在1个月行全身PET/CT检查及MRI增强扫描,两种检查的间隔时间<1周,随访及病理证实后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CHISS软件运行X2检验结果及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相关性,P<0.05为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随访及病理证实治疗后活性病灶20个,完全失去活性病灶12个,MRI平扫加增强判断病灶有活性22例,完全失去活性病灶10例,PET/CT判断活性病灶14例,完全失去活性病灶18例.结论 经过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别.在目前临床中对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判断,由于PET/CT对RFA转移病灶摄取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其对病灶活性判断并不优于目前应用较广的MRI平扫加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NG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其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NG患者甲状腺密度低于正常甲状腺密度,单发NG与多发NG甲状腺的密度无统计学差异.病灶多为多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病灶边缘光整(28/34) ,病灶密度低于周围甲状腺组织,大部分病灶内密度较均匀(27/34),中心性坏死常出现在较大病灶(直径>3.0 cm)内(5/34).增强后病灶实体部分CT值增加(47.1±42.2) HU,但强化程度低于周围甲状腺组织.病灶内钙化(6/34)多呈小点状、斑块状或蛋壳状.病理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实性或实性结节,包膜不连续,部分(5/13)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单发NG,病理表现为多发.CT表现为弥漫性的NG有3例,病理证实均为恶性.结论 NG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判断可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均行CT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分析CT表现.结果 18例共18个病灶,平扫时18个病灶表现为低或稍低密度、混杂密度,少数为均匀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后16例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动脉期14例病灶囊壁、分隔或壁结节早期明显强化.结论 囊性肾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CT增强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肾复杂良性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动态增强C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欢庆  翟健坤   《放射学实践》2010,25(7):743-745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增强后30、60、180和300s时相同兴趣区(选择正常部位、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病灶)的CT值,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甲状腺肿结节与腺癌结节的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有所不同,其中甲状腺肿结节呈"缓升缓降型",在30s时CT值到达峰值后走势平缓;甲状腺癌结节呈"缓升缓降型",在60s时CT值达到峰值后走势较平直;正常甲状腺组织呈"速升速降型",在30s时CT值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曲线较陡。结论:甲状腺肿结节和腺癌结节的强化特点有所不同,在增强扫描30s时两者的CT值差异较大,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TC患者的CT资料.男7例,女13例,年龄22~ 81岁,平均65.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0例患者中,单侧18例,双侧2例,2例峡部同时受累,共22个病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腺瘤性增生1例;肿瘤最大径1.2 ~8.6 cm,平均(5.2±0.7)c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8个,不规则形14个;边缘光整者5个,边缘不光整者17个;6个病灶甲状腺轮廓连线完整,16个病灶出现甲状腺轮廓连线中断,肿瘤呈横向生长,纵横比<1,其中6个侵犯食管,4个侵犯气管,4个侵犯颈前肌群,2个包绕同侧颈总动脉.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7个,等密度5个;密度均匀6个,不均匀16个;5个病灶内见钙化,以细颗粒状钙化多见(3个病灶);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5个,中度强化5个,轻度强化2个.14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结论 侵袭性生长、纵横比<1、钙化少见、易坏死囊变、明显强化的甲状腺区肿块及伴有多区分布、环形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可以提示ATC的诊断,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病理特征相关,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样PCC患者,11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15例共检出病灶19个,直径(2.8±1.4)cm,于肝左、右叶均见分布.CT共检出15个病灶,增强扫描示14个病灶动脉期呈周边强化,门脉期显示8个病灶内对比剂向中央扩散强化,6个病灶未见上述强化方式;1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改变.4个病灶见邻近肝包膜凹陷,2个病灶伴随胆管轻度扩张.6例MRI共检出6个病灶,T2WI示5个病灶呈不规则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相应区域均见强化;另1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有异常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多样,与病灶内各种成分的比例和分布相关,其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能CT碘浓度在定量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双能CT图像,依据病理结果分为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均行双能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Liver VNC软件测量病灶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碘浓度(IC),测得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病灶碘浓度(IC病灶)、病灶与IC甲状腺差值(ICD)及ICD与IC甲状腺比值(ICDNR病灶),两组间各参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分别比较非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IC病灶、ICD病灶、ICDNR病灶的值,平扫及动脉期在两组变量的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IC病灶、ICD病灶、ICDNR病灶的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SCT检查对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样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甲状腺腺瘤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用Stata 10.1软件对两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灶的数目、钙化、间隔线、病灶内乳头状强化结节的边缘与数目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P<0.05),病灶的边缘、形状、乳头状强化结节基底的宽窄、强化结节体积与病灶体积之比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SCT表现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9例HIMT患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特点,其中19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3例同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9例HIMT,18例单发,1例多发,共20个病灶,18个位于肝右叶,2个位于左叶,病灶直径12.8~38.6 mm,平扫CT呈等密度结节或肿块,3例MR共3个病灶,T2WI均呈略高信号显示,T1WI有1例病灶呈略高信号,2个病灶呈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8个病灶呈整瘤不规则强化,4个病灶呈花环、葫芦边缘延时强化,3个病灶呈分隔样强化,3个病灶三期无强化,1个病灶动脉期边缘模糊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等密度显示.1个病灶内可见“血管漂浮征”.全部病灶病理镜下均可见正常肝脏组织结构破坏,不同程度凝固坏死,纤维组织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HIMT的CT及MRI表现充分反映其病理学特点,影像学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HIMT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