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2016年Fang等[1]通过回顾性检测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GFAP免疫球蛋白G(GFAP immunoglobulin G, GFAP-IgG), 重新发现并定义了一种GFAP-IgG可以作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新的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脑膜脑脊髓炎, 该病主要以脑、脑膜、脊髓以及视神经受累为临床表现, 被命名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为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笔者现对1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对糖皮质激素(下文简称“激素”)治疗敏感。GFAP抗体,也称为GFAP免疫球蛋白G(GFAP-IgG),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本文报道1例起病5个多月后影像学仍可见脑膜脊膜强化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此情况临床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脑脊液GFAP阳性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发病年龄21~66岁,平均(40.56±12.04)岁,其中男10例,女6例。主要首发表现为发热(14/16)、头痛(12/16)、尿便障碍(12/16)、恶心呕吐(7/16)、双下肢无力(7/16)、意识障碍(4/16)、记忆力减退(2/16),其中9例患者最初考虑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例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无患者发现肿瘤。14例患者对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2例患者预后不佳。结论 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对激素及免疫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可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可见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和(或)脊髓长节段受累伴中央强化病灶,脑活体组织检查提示小血管周围炎症伴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是分子量为50-52kD的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中间微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 两种形式存在于胶质细胞的胞浆中,是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蛋 白。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受到刺激引起反应时,其表达发生 变化,因此GFAP能够用来特异性地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并被 认为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 内GFAP的增高,可能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 损伤区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轴  相似文献   

6.
<正>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是一组累及脑膜、脑、脊髓及视神经的综合征,其影像学特点为侧脑室旁放射状线样强化病灶[1-2],该病于2016年由梅奥诊所首先报道并命名[3]。近年来,该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诊断的两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X线照射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随时间及剂量的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与放射性脑损伤(RBI)的关系. 方法 以5、10、15、20 Gy剂量的X线照射体外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后继续培养48 h,或以20 Gy剂量照射后分别培养4、12、24、48 h,实验均设正常对照组即未照射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DAPI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GFAP、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照射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增多,变形,胞体肥大肿胀,分支增多,突起增粗,GFAP染色加深,且这种变化随照射剂量和时间增加而表现更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照射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不同剂量组、20Gy剂量照射不同时间组星形胶质细胞GFAP、VEGF蛋白的表达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10、15、20 Gy照射组和20 Gy剂量照射后各时间组GFAP、VEGF的蛋白表达均增高,且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GFAP、VEGF的蛋白表达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Gy剂量照射后4~48 h内GFAP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20 Gy剂量照射后4~24 h内VEGF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 结论 X线能诱导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及VEGF的表达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增高,VEGF异常高表达可能是造成RBI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振荡法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的纯度鉴定;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共培养,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抗体标记阳性,细胞纯度达98%;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加快,NSE阳性细胞及TH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可快速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分化,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支持神经元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后腰脊髓腹角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和Tunnel法,观察坐骨神经切断后1,6,12,24 h及3,7和14 d腰脊髓腹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及运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侧腰脊髓腹角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早于小胶质细胞;后期运动神经元发生凋亡,HE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周围为反应性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切断后切断侧腰脊髓腹角活化的胶质细胞与凋亡的运动神经元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脑出血后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4 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尤以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设计原代培养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方法 取新生第2-3dSD红皮鼠,无菌操作下取大脑皮质,剪碎、胰酶消化结合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网筛过滤,差速粘附处理去除成纤维细胞,将未粘附的细胞悬液接种培养9~12d,置摇床.舍弃含脱落细胞的细胞悬液,以去除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细胞传代,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 功分离培养了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并进行了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比例为95%以上。结论 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总结操作关键,以此为实验材料对于比较学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一种胞内表达的中间丝蛋白,其在星形细胞的表达极其丰富,并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血脑屏障的形成与维护、突触功能的调节、细胞形态的维持等[1]。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近几年新被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介导所产生的GFAP抗体所致的星形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小鼠病灶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OG35-55诱导apo E基因敲除的C57BL/6小鼠(apo E-/-EAE组)及野生型C57BL/6小鼠(普通EAE组),建立EAE模型。取免疫后35 d的EAE小鼠的大脑及脊髓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水通道蛋白4(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apo E-/-EAE组和普通EAE组大脑和脊髓AQP4、GFAP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 E-/-EAE组大脑和脊髓AQP4、GFAP表达量均高于普通EA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E中存在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增生,apo E缺乏可以加重这一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可以在脑缺血急性期引起脑水肿,在缺血恢复期改变胶质瘢痕的形成。本实验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调节。方法脑缺血被诱导通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的阻断1 h,在再灌注即刻给予RIPC。结果 RIPC能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14 d大脑半球的水肿、梗死面积,减少脑萎缩,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率。而且RIPC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比例,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和14 d,RIPC能降低缺血侧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增加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GS)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GFAPα的水平和上调GFAPδ/GFAPα的比例来调节GFAP的亚型。结论RIPC治疗能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提高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性癫痫中的作用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性癫痫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点燃癫痫后海马及颞叶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并测定其细胞数、面积、周长、积分光密度。结果 实验组海马回和颞叶皮层GFAP免疫反应阳性的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相比,数量明显增多、胞体截面积增大、突起及其分支增多、GFAP免疫反应性增强。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的增多是癫痫后脑损伤的代偿结果,另一方面.又可以反过来成为影响癫痫病程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 (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 ,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脑出血后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 4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 ,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 ,尤以 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信号通路在介导星形胶质细胞调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siRNA尾静脉注射干扰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基因表达;利用插线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分析GFAP基因干扰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利用绿色荧光示踪剂渗透实验分析GFAP基因干扰后BBB渗透性改变;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分析GFAP基因干扰后脑微出血改变。在PDGFR-β生后全身性基因敲除鼠(Estrogen-knockout, Esr-KO)诱导脑缺血模型,利用免疫印迹试验分析GDNF的表达水平;脑室泵入外源性GDNF之后分析脑缺血后脑水肿形成、神经功能恢复及内皮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研究Wistar大鼠脑内神经脱髓鞘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对Wistar大鼠经足垫注射豚鼠脊髓匀浆制作EAE模型,并于不同时间点将其处死,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FAP阳性细胞随损伤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于发病后第7天表达最高,第21天恢复正常。其中发病后第7、14天GFAP阳性细胞突起增长、增粗,染色加深。结论EAE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其标志性蛋白GFAP水平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出血后脑水肿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星形细胞在脑出血急性期周围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 30例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标本 ,根据脑出血时间分为三组 ,超早期 (<8小时 ) ,8例 :早期 (8~ 4 8小时 ) ,16例 ;延期(>4 8小时 ) ,6例。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其表达程度。结果 随着脑出血后时间的延长 ,GFAP染色灰度值越低 ,说明星形细胞增生越明显。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水肿的病理过程 ,并对组织修复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全脑标本,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凋亡相关蛋白(Bcl-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人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按照组织损伤程度由内到外分为4个区(0-3区),其中2区为半暗带区,40%以上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基本正常,随缺血时间延长,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形态正常神经元的数量减少;3区神经元形态及数量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GFAP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2区随缺血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多,3区早期即有星形胶质细胞的簇样增生。Bcl-2在0区无表达,1区表达较少,2区于缺血后8h开始出现,23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结论人脑梗死后在半暗带区23h前GFAP和Bcl-2表达呈正相关;23h后呈负相关。2区是临床需要积极抢救的区域,并可应用干预因素上调Bcl-2表达,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