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 BorrmannⅣ型胃癌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138例胃癌病例术前均经内镜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36例胃镜疑为 BorrmannⅣ型胃癌的病例术前同时做了 EUS 检查,结果与术后外科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胃镜检出的138例胃癌中,Borrmann Ⅰ型、Ⅱ型和Ⅲ型胃癌内镜活检多能明确诊断,第1次活检确诊率达88.5%以上。再次内镜活检取材,97.4%以上的病例能确诊。36例内镜可疑为 BorrmannⅥ型胃癌首次活检14例(38.9%)为粘膜炎症反应,未见癌瘤细胞。虽经再次活检,仍有12例(33.3%)未能获得明确诊断.该型胃癌在 EUS 下声像图常有特征性的变化,表现为大部分或全胃壁弥漫性全层增厚,粘膜下层尤明显,回声减弱。增厚的胃壁并无明显结构紊乱,其层次尚可辨认。根据这一特征,36例内镜疑诊为该型的胃癌病变均行 EUS 检查,均作出了正确的诊断,确诊率达100%。结论:EUS 能显示 BorrmannⅣ型胃癌特征性的变化,用于该型胃癌的诊断,优于内镜及活检检查。  相似文献   

2.
<正>胃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位居第5位[1],新诊断的胃癌病例每年超过100万[2]。目前为止,虽然胃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手术、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其疗效仍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为30%,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高居第3位[1]。胃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要素、多通道共同影响的结果。随着与肿瘤密切相关的免疫组化、基因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基因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 o m p u t e d tomography,CT)多向调整多曲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较常规重建技术在胃癌BorrmannⅡ型和Ⅲ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CT对胃癌术前评估的效能.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溃疡型胃癌且术前均行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患者80例,分别进行常规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和多向调整M P R重建,分别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四格表后经χ2检验计算出两种重建方法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准确性.结果:33例为BorrmannⅡ型,47例为Ⅲ型,多向调整MPR重建对两种类型胃癌的诊断的Kappa值为0.77,准确性为88.8%,均高于常规重建技术诊断的Kappa值和准确性;对Ⅱ型的诊断效能高于Ⅲ型.结论:CT多向调整MPR重建技术较常规的重建技术对BorrmannⅡ型和Ⅲ型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更高,更接近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由于人们对胃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重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近10年间下降约10%[1]。但胃癌仍为世界上第四大肿瘤,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均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性。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  相似文献   

5.
胃癌病死率在世界上恶性肿瘤中排第2,每年有8.5万人被诊断为胃癌,65万人死于此病,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位居前列(平均每1O万个中国老年人中,就有41名胃癌患者)[1]。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吸烟、却感染、家族凶素等有关[2]。  相似文献   

6.
BorrmannⅣ型胃癌超声内镜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BorrmannⅣ型胃癌的诊断效果。材科与方法:138例胃癌病例术前均经内镜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36例胃镜疑为BorrmannⅣ型胃癌的病例术前同时做了EUS检查,结果与术后外科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胃镜检出的138例胃癌中,BorrmannI型、Ⅰ型、Ⅱ型和Ⅲ型胃癌内镜活检多能明确诊断,第1次活检确诊率达88.5%以上。再次内镜活检取材,97.4%以上的病例能确诊。36例内镜可疑为BorrmannⅣ型胃癌首次活检14例(38.9%)为粘膜炎症反应,未见癌瘤细胞。虽经再次活检,仍有12例(33.3%)未能获得明确诊断。该型胃癌在EUS下声像图常有特征性的变化.表现为大部分或全胃壁弥漫性全层增厚,粘膜下层尤明显.回声减弱。增厚的胃壁并无明显结构紊乱.其层次尚可辨认。根据这一特征.36例内镜疑诊为该型的胃癌病变均行EUS检查.均作出了正确的诊断.确诊率达100%.结论:EUS能显示BorrmannⅣ型胃癌特征性的变化.用于该型胃癌的诊断,优于内镜及活检检查。  相似文献   

7.
<正>胃癌是世界上第4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2[1]。胃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伴转移者5年生存率不足10%[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上确诊胃癌的金标准为胃镜活检,该方法不适合作为筛选普查的手段,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由于其简单快捷、经济无创可用于胃癌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原发肿瘤的第2位[1],全世界约有35%的胃癌病例发生于我国[2].由于环境及遗传背景不同[3],胃癌在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青海地区为我国胃癌高发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近30年胃镜检出的少数民族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胃癌在我省少数民族居民中的发病情况.1.资料及方法:选择1979年至2008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活检病理确诊的少数民族胃癌患者.病理诊断根据WHO分类将胃癌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性和印戒细胞癌,并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低分化型及未分化型.对胃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总结分析近30年胃癌发生发展情况,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胃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大概有一百万新发胃癌病例[1-4]。在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每年胃癌的新发病例在逐年上升[4]。而其病死率位居全球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在中国则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5]。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差,平均5年生存率仅15%左右[5],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84%~99%[6]。因此要降低胃  相似文献   

10.
肝癌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全球肝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1],而其中55%的病例发生在中国[2].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其新发病率居各种肿瘤的第四位,在发展中国家则居第二位.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在大、中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位降到第二位,但在城镇和农村仍高居首位[1].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纤维内镜检查可靠性强、准确率高,是目前胃癌临床诊断最有效的手段[2-4],但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和痛苦,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难以接受,所以使得大量亚临床期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从而错过了进行早期治疗的机会.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胃癌早期诊断试剂的研制,先后对几十种配方进行了筛选,从中选出了效果较好的配方2LC,并于1999-08/2000-04进行了临床应用的研究,对172例不同患者的样本进行了初步检测试验,旨在探索该试剂对于胃癌早期检查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其在临床上的规范用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肝癌发病趋势和一级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发病率有特别大的地理变异,约82%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欠发达)国家,特别是东亚、北亚和南亚,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国家;而中亚和西亚,北欧和东欧是肝癌的低发区.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位居癌症发病之第6位(男性第5位,女性第7位),由于肝癌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其死亡率位居癌症死亡之第3位(男性第2位,女性第6位).在发展中国家,男女性肝癌的发病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6位,死亡率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1,2].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尽管近40年来全球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其仍位列常见癌症死亡率第2位。2006年,全球预计新增胃癌病例93万例,其中死亡70万例[1,2]。在我国,胃癌人口调整死亡率男性(40.8/10万)和女性(18.6/10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和3.8~8.0倍[3]。上海地区胃癌男、女年发病率分别为52.24/10万和29.26/10万,分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和第3位[4]。  相似文献   

14.
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虽已大幅降低,但在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仍分别位居第4位和第2位[1-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远端胃(窦)癌的发病率皆因近年来对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根治而大幅下降,但近端胃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却呈上升趋势[2-3].南京市鼓楼医院的胃癌统计结果与之一致[4].提示近端胃贲门癌并非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因近端胃贲门癌的发病机制较食管腺癌和远端胃癌复杂,目前对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尚欠统一,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10%~20%[2,4-5].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并且在恶性肿瘤的死亡原因中高居第2位[1]。胃癌的早期诊断研究已50多年,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胃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首先从提高胃癌识别能力以及降低胃癌漏诊率做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往往是在对进展期胃癌不漏诊的基础上逐渐积累经验后获得的。胃癌漏诊是世界性问题,但在中国尤为突出。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专科医师准入制度,许多尚未接受专  相似文献   

16.
Hp感染形势较为严峻,全球的Hp平均感染率在50%以上,2014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我国Hp感染率已达56.22%[1],某些地区甚至更高,如西藏的感染率达84%。Hp与上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联系,是胃癌持续危险因子之一。根据2018年的调查,全球每年约有70万余人死于胃癌[2],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调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 目前临床对肝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等方法.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为61.5%,且能做手术切除的肝癌不足25%.  相似文献   

18.
梁书菀 《肝脏》2021,26(6):703-705,710
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六名,年均新增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中的50%发生在中国[1].肝癌发病率位居国内恶性肿瘤中第四位,病死率位居第三位.早期肝癌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70%~80%的患者发病时已为进展期,预后欠佳[2].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位居第五位的肿瘤,发病隐匿,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类多效细胞因子,作用于疾病的多种途径中.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IL-6与胃癌的发展相关.本文就IL-6在胃癌诊断、预后中的作用,与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20.
刘玉辉  郭春良 《山东医药》2008,48(27):146-147
产生甲胎蛋白(AFP)的胃癌(AFP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AFPGC多见于BorrmannⅡ、BorrmannⅢ型的进展期胃癌,肝转移是AFPGC最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