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发生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门脉直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清HA、LN、PCⅢ,同时有效缩小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阻滞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丹参注射液鳖甲软肝丸并用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鳖甲软肝丸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48例酒精性脂肪肝采用丹参注射液、鳖甲软肝丸联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发生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门脉直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鳖甲软肝丸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血清HA、LN、PCⅢ,同时有效缩小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阻滞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明显提高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养肝活血清利法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不良症状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取养肝活血清利法联合西医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路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试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路径的应用入手,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路径的实施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根据ICD编码查阅2005年1月—2009年1月的肝硬化病例,共收集3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相关诊疗信息,对比应用临床路径(观察组)及未用临床路径(对照组)治疗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对肝硬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满意度、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治疗肝硬化,可以有效增进对肝硬化健康知识的了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通补结合的中医方法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HbeAg、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般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8例患者加用中医辨证论,以通补结合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以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补结合法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住院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转氨酶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通补结合的中医方法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HbeAg、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般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8例患者加用中医辨证论,以通补结合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以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补结合法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肝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HBV-DNA、HBeAg阴转率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HBeAg阴转率及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改善肝功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1年期病毒变异率较低,未见严重后果发生.明显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以自拟鼓胀1、2号方为主,配合西药保肝、利尿等疗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65例。[结果]总有效率83.08%。腹水消退率67.6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状态与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男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其中乙肝肝硬化72例,丙肝肝硬化12例;肝功能A级32例,B级42例,C级10例;同时收集男性健康体检人群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孕酮(PROG)、睾酮(TSTO)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O_4)等性激素水平的测定,观察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性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分析肝功能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E_2、FSH和PRL水平逐渐升高,与肝功能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STO和DHEA-SO_4降低,与肝功能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LH和PROG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E_2、FSH、PRL、TSTO、DHEA-S_O4变化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之一,其水平是反应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未发生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的发生与肝功能不全、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延长显著相关。结论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和肝功能不全及继发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掌握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就诊的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干预护理的观察,并随机抽取前期同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34例患者进行观察2个月,与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干预护理的96例患者数字连接试验的复常率为48.3%.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可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苦参素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胸腺五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胸腺五肽注射液联合苦参素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HCV RNA阴转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hild-Pugh分级评分的下降程度以及肝功能、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联合苦参素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行常规护肝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丹参多酚酸盐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来 《中医药导报》2009,15(6):22-2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综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临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T、APTT、TT和FI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临床出血率,提示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LB、AST、TBLL,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HA、LN,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水平,而且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及肝脏纤维化指标,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选择4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都采用综合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口服,10 mg/d,1次/d。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生化学指标、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肾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的ALT和ALB复常率、HBV-DNA应答率、HBeAg转阴率、Child-pugh评分下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肖调军 《中医临床研究》2012,4(7):101+103-101,103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中成药、中药汤剂、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为98%,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56例HBVDNA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给予常规护肝、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1次/天口服,疗程48周。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幅度、肝功能各项指标及Child—Pugh计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护肝药物,疗程12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qd,po.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Child-Pugh评分等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7.8%和50.0%,对照组分别为6.25%和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