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情绪问题发生率较高,包含多种障碍。儿童的情绪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常呈现行为异常和躯体症状。儿科医生是识别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资源,早期识别和有效应对是降低情绪问题损害儿童发展的关键。需要在观念、意识、预见性和敏锐性方面做好早期识别的准备。重视高风险儿童、特殊家庭中儿童,重视共患病的诊断,了解警示性症状和早期识别的过程。对儿童情绪障碍的应对措施,采取三级干预模式,从预防开始,家庭、校园、咨询和专业化治疗多方面相介入,综合性治疗。最后,举例解释干预模式,包括健康促进、普适性教育、对情绪问题的指导和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蓓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2):1107-1109
幼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问题和障碍确实存在,发生率在10%~20%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预防儿童期行为问题与精神障碍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我国已具备较为成熟的评估工具,并已完成标准化工作。基层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应在儿童保健服务中重视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早期识别,将之作为儿童发育评估的一部分,并及时由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诊断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童年早期的心理创伤对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深远。本文论述早期心理创伤对儿童脑发育、认知发展,以及对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损害。心理创伤可直接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等精神障碍,并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在儿童心理创伤的干预和治疗中,基层的保健医生、儿保医生起关键性作用,建立儿童心理创伤的三级干预体系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4.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生活模式、家庭养育观念、亲子关系以及环境影响的转变,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较过去有明显的提高。本文就常见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类型及其防治作一介绍,包括:儿童离别焦虑症、学校恐怖症、儿童的抑郁症及强迫症等,为预防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SR)是儿童、青少年因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导致上学发生困难,并出现回避上学行为的一种心理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SR不仅干扰了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而且可能扰乱患儿家庭及其社会功能。所以早期预防和干预非常重要。该文综述了SR发生、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为SR的早期预防、干预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淑湘 《家庭健康》2011,(6):16-17
在去年结束的第十九次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会议上,专家公布了一个数字: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检出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痴果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均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儿童精神病性障碍的早期识别能力,本文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期起病精神病性障碍的早期征兆,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的先兆性症状和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特点、鉴别诊断要点,以及一种将列入DSM-V中的新型儿童精神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主要特征。最后,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性障碍的预防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儿童从出生即进入社会人际交往中,逐渐从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其中关键的步骤是情绪的社会化。母婴依恋使婴儿获得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在母亲的支持下与同伴交往,学会了识别他人的表情和情绪,并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了社会化。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都对儿童的成长及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当的教养方式,早期亲子分离,母亲情绪问题等是儿童社会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儿童从出生即进入社会人际交往中,逐渐从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其中关键的步骤是情绪的社会化。母婴依恋使婴儿获得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在母亲的支持下与同伴交往,学会了识别他人的表情和情绪,并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了社会化。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都对儿童的成长及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当的教养方式,早期亲子分离,母亲情绪问题等是儿童社会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早期气质/个性特征(行为抑制、焦虑敏感性、特质焦虑等)可以预测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情绪障碍。气质构成了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感气质的儿童在应激事件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发作病。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具有交互作用,提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出生符合条件的健康儿童随机分为人格培养干预组(n=78)和普通对照组(n=80)。干预组接受全面系统的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早期行为监测及干预。普通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相关指导训练。两组儿童在2.5~3.5岁时均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儿童行为量表、气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幼儿人格发展趋向及社会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干预组家庭养育环境的百分位数经干预后明显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可通过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及亲子互动而有效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建立, 同时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情绪及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早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对国外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出台相关政策早期防控和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多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业水平、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培训是治疗ADHD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对患儿的ADHD症状、外化行为及内化情绪问题、家庭环境均具有改善作用。本文将对ADHD家长培训的常见形式及内容、疗效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ADHD家长培训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晶  孙莹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5):755-759
研究旨在了解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筛查指南的研究进展,为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筛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收集全球多个国家或机构有关儿童青少年抑郁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搜集到的文献证据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全球多个国家与机构建议在12~18岁青少年中,基于合适的筛查工具开展青少年抑郁症的普遍性筛查,确保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发现、治疗及干预;针对12岁以下儿童,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支持普遍性筛查,但建议对高风险儿童开展抑郁症筛查以期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父母养育能力、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本文围绕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从相关概念、理论、影响作用及干预实践等角度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以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小囊泡,内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及物质传递的桥梁,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神经发育、免疫、组织内稳态、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外泌体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儿童神经精神障碍的发展和进展中的作用,外泌体的调控被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的生物特性、生物产生,指出了外泌体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征等儿童常见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机制干预或影响因素,探讨了外泌体在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诊断、治疗及预后生物标志物中的潜在作用,并对未来治疗相关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是困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要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常见病症及其治疗干预作一介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为预防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日趋严重, 患病率逐年增高, 总体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 包括遗传、社会心理、家庭和生命早期的环境等。其中, 母亲孕期视屏暴露是一种值得关注且有实际干预意义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系统评价了母亲孕期手机屏幕时间和儿童内外化行为问题的关联、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以及相关干预措施, 以期为胎儿神经发育营造一个良好宫内环境, 以及进一步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发育水平、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济南市188名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12月龄行《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测评,2岁行《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和《0~6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测评,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水平和情绪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结果 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感知/认知、人际互动/喂养因素和12月龄语言/认知因素与儿童2岁DQ及大部分能区得分呈正相关;12月龄社会适应/自理因素与2岁语言发育呈正相关。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与2岁时外显行为、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12月龄时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及社会适应/自理、忽视/惩罚因素与外显行为域、失调域呈负相关,所有养育环境因素均与社会能力域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对促进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饮食环境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60名1~5岁儿童进行儿童饮食行为干预问卷调查,并收集与儿童相关的社会人口学、饮食行为及喂养行为资料。结果 抚养人不良喂养习惯、焦虑情绪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相关;对于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而言,危险因素包括抚养人不良喂养习惯、焦虑情绪;保护因素包括情感交流;多因素分析表明,对于儿童饮食行为具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儿童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结论 儿童良好饮食行为的塑造是长久而持续的,以家庭为单位,并结合家庭饮食环境的个性化测评指导将是未来儿童饮食行为干预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