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长期搬运货物导致左肩部疼痛3年,加重半年"于2020年7月28日入院.查体:左肩上举、外旋后伸疼痛、无力,上举困难;左肩关节冈×下窝外观轻度塌陷,压痛,肩关节0°位和90°位外旋肌力3级、外展肌力3级,前屈内旋试验(+),Jobe试验(+).左肩关节MRI示冈盂切迹处囊肿形成,压迫肩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28例冈盂切迹囊肿手术和随访资料,其中4例单纯冈盂切迹囊肿,21例合并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LAP)损伤,1例合并后盂唇损伤,2例合并前下盂唇损伤。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冈上肌和冈下肌间隙)完全切除囊肿,并处理合并肩关节病变如SLAP损伤、肩袖损伤等。随访期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和肌力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行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结果 2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48.5±7.0)分vs.(95.6±3.4)分,t=-35.804,P=0.000;(17.0±8.3)分vs.(32.3±3.7)分,t=-9.371,P=0.000],7例冈下肌萎缩者肩外旋肌力较术前显著提高[(5.4±3.5)kg vs.(10.7±2.9)kg,t=-2.937,P=0.026]。术后1年复查MRI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完全切除冈盂切迹囊肿、处理合并肩关节损伤,可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35岁。因右肩胛部酸痛不适5个月,右肩外展无力1个月入院。患者无外伤史,曾被诊断为“肩周炎”、“颈椎病”,对症治疗无改善。查体:右肩外旋、外展能力较左侧明显减弱,冈下肌明显萎缩,冈上窝局部压痛,双上肢伸直前屈90。胸前交叉可诱发右肩胛部不适。肌电图示肩胛上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下降,为20m/s。诱发电位振幅明显下降,冈  相似文献   

4.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并不是少见或罕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自从1989年朱盛修等、卢景和等和陈德松等报告了肩胛上神经卡压后,临床上发现的病例逐渐增多。2001-2003年,我们共诊治了9例肩胛上神经卡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文铭  赵根  李涵  李宝  沈阳  刘欣伟 《骨科》2022,13(5):405-408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通过肩峰下间隙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由于军事训练导致的冈盂切迹囊肿共11例。均为男性,年龄为(32.5±5.2)岁(20~46岁);体重为(74.3±17.7) kg。11例病人的术前肌电图均无异常,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前屈上举或外展上举动作存在疼痛症状,MRI提示存在冈盂切迹囊肿。全部病例采用关节镜下通过肩峰下间隙切除冈盂切迹囊肿,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通过肩关节MRI评估囊肿是否复发。结果 随访(12.2±0.8)个月(12~13个月),手术时间为(58.7±15.7) min(52~67 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全部病例前屈上举或外展上举的疼痛症状减轻,囊肿均无复发。本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2.5±8.7)分、(83.3±6.5)分;VAS评分分别为(6.7±1.6)分、(1.3±0.8)分;术后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通过肩峰下间隙切除冈盂切迹囊肿,安全、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肩胛切迹定位封闭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采用肩胛切迹测量定位封闭,结合理疗,非甾体药物等治疗.结果26例获随访3~12个月,根据VAS评分:优1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肩胛冈上缘及肩峰角走行恒定,部位表浅可作为肩部疾病的诊治定位标志.早期准确封闭可使大...  相似文献   

7.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或冈盂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常被误认为其它肩周疾病而漏诊。自从195 9年Kopell和Thompson[1,2 ] 首先报道并于 196 3年作了详细描述后 ,关于此病的文献已超过百篇。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1 应用解剖肩胛上神经是运动和感觉的混合神经 ,其纤维起源于第5、6颈神经根 ,有时第 4颈神经根也可以参与它的组成[3] 。从臂丛上干分出后沿斜方肌和肩胛舌骨肌深面外侧走行直至肩胛骨上缘的切…  相似文献   

9.
对30具正常成人尸体的肩胛上神经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测。23.33±5.46%(14例)的肩胛上神经被结缔组织包裹,并固定于肩胛上孔中。孔中肩胛上神经多为扁圆形(89.50±4.2%),其宽径为3.3±0.87mm。肩胛上神经关节支多在肩胛上孔前方发出(83.33±4.81%),其中有2例发出皮支分布于臂上外侧部皮肤。对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孔内的位置做了三维定位,并讨论了肩胛上神经综合征的有关病因及临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近10年来收治的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6例于肩胛切迹痛点处作封闭治疗,8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肩胛切迹成形术,6例行神经松解术。结果 保守治疗6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66.7%,其中2例无效后改作手术治疗;手术治疗8例,随访2~3年,症状完全消失,肌力较术前增加Ⅱ~Ⅲ级,未发现有复发,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 颈肩痛患应考虑本病的存在。早期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治愈,如治疗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贾松 《中国骨伤》2003,16(9):555-555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该病以肩胛切迹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症状.临床局封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且易复发.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临床症状典型病人21例,采用神经阻滞水针刀松解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吴道贵  黄挺武  高晖 《中国骨伤》2006,19(5):274-27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32~74岁,平均48岁;右侧29例,左侧12例;病程2个月~2.5年,平均9个月。30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13例采用小针刀松解(其中包括局部封闭无效者7例),8例采用手术松解(其中包括小针刀松解无效3例)。局部封闭应用1%利多卡因5ml加曲安奈德40mg,每周1次,连续2~4次;小针刀采用切断肩胛上或下横韧带,肩胛岗上孔、岗下孔松解;手术在局麻直视下行肩胛上或下横韧带切断、松解肩胛上神经。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3个月~1年,依据疗效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局部封闭组30例中,治愈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小针刀组13例中,治愈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手术松解组8例中,治愈6例,有效2例。结论:病程短、症状轻的患者应首选患者易接受的局部封闭治疗;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小针刀松解或手术直视下神经松解,尤其是伴有肌萎缩者手术直视下松解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技术与疗效.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病例9例,其中肩胛切迹肩胛横韧带卡压4例,肩胛盂切迹囊肿卡压5例,其中“双卡”1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冈上肌或(和)冈下肌弱,或萎缩等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象,术前依据MRI、EMG等初步定位,均采用关节镜下肩胛横韧带松解或囊肿切除术,分别松解肩胛上神经位于肩胛切迹与冈盂切迹的卡压. 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0个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改善,肌力基本恢复. 结论 关节镜下肩胛上神经卡压松解是有效、微创的方法,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最佳人路。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21~53岁。病程6个月~3年。均采用后入路切断肩胛上磺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症状,肌力、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结果8例术后1周颈肩部疼痛均消失,肩外展、外旋及开始30。外展肌力恢复至5级.于术后1、6、12及16个月随访,症状未见复发,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后入路手术方法简便且不影响外形,肩胛£神经卡压只局限在肩胛切迹处应选择后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5.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二例报告尹维田,季守贤,崔树森临床资料:例1男,42岁。主诉肩部牵拉伤后右肩疼痛2月,呈钝痛,夜间和劳累后加重。时而向上臂及肘部放射。左肩无不适。在其它医院按“肩周炎”治疗未见好转。查体:冈上肌、冈下肌萎缩。与健侧比较,右肩外展力弱,...  相似文献   

16.
肩胛下孔内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肩胛下孔内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王震寰,杨其云,王小标,王芳,苗华国内外学者对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和临床研究多集中于肩胛上孔处[1~4]。鉴于肩胛上神经冈下肌支和下关节支在分别进入冈下肌和肩关节囊前,尚穿肩胛下骨纤维孔。本文对冈下肌支和下...  相似文献   

17.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近 6年来收治的 2 4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 ,发现患者在肩外展起始 30°时 ,冈上、下肌肌力明显下降 ;同时双上肢在伸直位、肩关节前屈 90°位 ,交叉于胸前时可诱发肩胛部疼痛 ;此两点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特殊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肩胛上神经慢性损伤。 2 1例于肩胛切迹处痛点作局部封闭治疗。 3例手术治疗 ,切断肩胛横韧带。结果 保守疗法中 7例失访 ,14例获 6个月以上的随访 ,有效率达 5 7.14 % ,其中 3例因无效后期改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6例 ,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 ,症状完全消失 ,但肌萎缩均无明显改善 ,未发现有复发者。结论 颈肩痛患者系肩胛上神经卡压引起并不罕见 ,一旦确诊 ,可先于肩胛切迹处压痛点处作封闭治疗 ;如无显著效果 ,或出现明显肌萎缩者 ,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肩胛上神经卡压征三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如腕管、肘管等已被公认。但肩胛上神经卡压征比较少见 ,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我们曾收治 3例 ,对其解剖、诊断、治疗及疗效作一报道。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3例 ,女 2例 ,男 1例 ;年龄分别为 3 2岁、3 5岁、3 7岁。病程分别为 1年 6个月、2年 3个月和 6个月。右侧 2例 ,左侧 1例。职业 :石油工人、油漆工、渔民各 1例。均无肩部外伤史。2 .诊断 :( 1)症状和体征 :3例均主诉为肩外侧部酸胀、疼痛、呈持续性钝痛 ,影响工作和睡眠 ;持物抬肩无力。局部检查 :3例肩胛区刺痛觉均较对侧迟钝。 2例于肩胛冈中上方两…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平安 《中国骨伤》2004,17(2):100-100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我院骨科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手术治疗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泽良 《颈腰痛杂志》1997,18(4):254-255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是指肩胛上神经在穿越肩胛切迹处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少见,文献报道不多。临床上又常误诊为肩周炎、颈椎病等。肩肥上神经卡压涉及手术治疗者更少。陈德松[1]在其综述中也仅引用了国外资料,且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作者采用臂丛阻滞局部浸润麻醉进行神经松解术,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23~62岁,平均43岁。于部1例,工人4例,农民1例。右侧患病5例,左侧1例,本组无双侧或相继发病。肩部撞击伤2例,上肢活动过度、长期劳累劳损2例;腕部Smith骨折1例,风寒侵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