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锡市3~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之间的差异。方法抽取无锡市3个区3~12岁健康儿童2354名和无锡市儿童医院哮喘门诊的3~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300例,分别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8.3%,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3.0%,喉头哽咽1.4%,张口呼吸10.1%,睡眠呼吸暂停1.6%,磨牙0.6%,梦呓1.0%,梦游0.5%,睡眠中肢体抽动1.3%,睡眠不安18.1%。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父母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改善哮喘患儿父母睡眠质量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157例哮喘儿童父母。结果哮喘儿童父母PSQI得分总分为(5.41±2.33)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父母睡眠质量与性别、学历、工作状态、劳动强度及家庭月收入有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儿童睡眠与父母的睡眠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3,P<0.05)。结论哮喘儿童父母睡眠质量不高,患儿的睡眠习惯是潜在的干预切入点,可结合其睡眠质量变化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与分析睡眠呼吸障碍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学龄前期睡眠呼吸障碍儿童45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正常学龄前儿童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等认知功能情况及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认知功能情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t值分别为6.45、5.65、7.45,均P<0.05),且试验组患儿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中知识、图片词汇、算术、图片概况、领悟、动物下蛋、图画填充、迷津、视觉分析、木块图案以及几何图形各项评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t值分别为5.35、6.32、6.28、5.32、5.42、7.53、7.19、7.52、5.42、6.48、5.32,均P<0.05)。结论睡眠呼吸障碍可明显影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并进一步对其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影响儿童的正常智力发育,临床上应早期诊断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以保障儿童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保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良好睡眠牵系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谐与人口素质。”我国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正蓬勃开展。为使儿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其中儿童睡眠与成长发育,睡眠与环境等医学问题;乃至儿童睡眠与社会应予特别关注。深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儿童睡眠及障碍发生情况。[方法]2005年2至5月在我市2城区6街道随机抽取1049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问卷调查。[结果]0~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25.9%,其中夜醒7.7%、入睡困难7.6%、磨牙7.2%、打鼾5.3%、入睡过早4.2%、用口呼吸3.5%。[结论]目前福州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童保健人员及儿童家长重视。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成都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9至10月间在成都市5个城区中抽取2个区的2个小学和2个幼儿园1 6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526份.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2.12 h、10.42 h和9.47 h;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7.88%,其中打鼾为5.57%、喉头哽咽为1.25%、睡眠不安为7.86%、张口呼吸为4.59%、多汗为21.36%、肢体抽动为2.82%、磨牙为8.26%、梦呓为4.02%、梦游为0.2%、遗尿为1.95%、入睡困难为10.75%,部分症状的患病率男童高于女童,幼儿组高于其他组.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为与父母同房睡、患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花粉过敏和父亲打鼾等.结论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睡眠时间普遍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睡眠状况,研究哮喘控制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的200例6~11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根据C-ACT得分将哮喘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75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46例)、未控制组(≤19分,79例),对3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比较,并将SD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ACT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的完全控制率为37.5%,部分控制率为23.0%,未控制率为39.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哮喘儿童SDSC总得分分别为34.21±3.60、38.74±2.86、40.09±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7,P<0.001)。睡眠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未控制组 49.4%、部分控制组40.0%、完全控制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4,P<0.001);哮喘儿童C-ACT得分与SDSC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欠佳;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的检出率较高;完全控制组哮喘儿童睡眠质量明显优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患儿,儿科医护人员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整体治疗时应更加关注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良好的哮喘控制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睡眠状况,研究哮喘控制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的200例6~11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根据C-ACT得分将哮喘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75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46例)、未控制组(≤19分,79例),对3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比较,并将SD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ACT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的完全控制率为37.5%,部分控制率为23.0%,未控制率为39.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哮喘儿童SDSC总得分分别为34.21±3.60、38.74±2.86、40.09±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7,P<0.001)。睡眠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未控制组 49.4%、部分控制组40.0%、完全控制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4,P<0.001);哮喘儿童C-ACT得分与SDSC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欠佳;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的检出率较高;完全控制组哮喘儿童睡眠质量明显优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患儿,儿科医护人员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整体治疗时应更加关注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良好的哮喘控制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生活与健康》2012,(1):30-31
睡眠障碍的判断标准 小龙:睡眠博士.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睡不好”,医生要诊断一个人睡不好,有睡眠障碍,根据什么标准呢?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以便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锡市3个行政区3~12岁健康儿童2 354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3~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6,11.3,10.9,10.5,9.8,9.6,9.4,9.2,9.1,8.9 h。睡眠障碍症总发生率为25.5%,其中睡眠频繁打鼾发生率为7.8%,喉头哽咽为0.63%,张口呼吸为6.06%,睡眠呼吸暂停为6.43%,磨牙7.7%,梦呓4.2%,梦游6.6%,遗尿1.4%,睡眠中肢体抽动3.2%,睡眠不安6.2%。结论无锡市儿童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障碍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自贡市3~6岁儿童睡眠障碍现患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5~7月在自贡市3个地区8所幼儿园随机抽取522名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儿童家长进行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自贡市3~6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69.7%。入睡困难15.32%,磨牙28.73%,张口呼吸4.98%,梦魇9.57%,打鼾18.11%、睡眠不安11.11%、遗尿3.83%、梦游0.76%、肢体抽动8.81%。[结论]目前自贡市地区3~6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12.
王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06-4107
目的:对哮喘儿童及家属进行哮喘基本防治的宣传教育健康指导,以及有效管理,促进哮喘儿童康复。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446例确诊哮喘儿童中195例皮肤过敏源点刺试验中香烟试验呈阳性反应,占43.72%。对195例哮喘儿童进行调查、随访,将长春市市区内的家庭设定为干预组,长春市市区以外的家庭设定为对照组,采用不同宣教方法,对照组为普通方法,干预组为强化方法,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家庭成员采取干预措施后能够做到在室内或儿童面前不吸烟,吸烟量减少,戒烟率干预组为11.1%,对照组为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哮喘儿童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明显下降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哮喘病的防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哮喘知识教育,使哮喘儿童及家属具有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预防触发因素,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使哮喘儿童及家庭成员均享受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与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中小学生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招募深圳市宝安区124 357名中小学生。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家庭APAGR指数问卷、青少年失眠自评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分别考察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家庭功能、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结果 34.6%的学生存在中度障碍的家庭功能,8.7%存在严重障碍的家庭功能;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0%和13.1%,其中女生的睡眠障碍(14.6%)和抑郁症状检出率(16.8%)高于男生(11.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25,1 269.50,P值均<0.01);抑郁症状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r=0.61),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r=-0.31)(P值均<0.01);家庭功能在睡眠障碍和中小学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调节效应,随着家庭功能水平的增加,睡眠障碍对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效应减小。结论 家庭功能可以缓冲睡眠障碍对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应关注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提升家庭功能,从而更好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医院管理论坛》2005,22(4):5-5
一项涉及全国八城市3万名儿童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较前普遍有所减少,应当引起儿科、儿保工作人员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睡眠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睡眠质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扼要综述关于儿童睡眠障碍的分类,危害,防治和护理,以期更多人关注此问题.  相似文献   

16.
0~5岁儿童睡眠习惯及睡眠障碍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儿童睡眠习惯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现状,以便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我国12个省市14883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国城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0.87%。其中入睡困难、磨牙、打鼾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习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62.48%的儿童与家人或保姆同床睡眠;59.79%睡前需要安慰物;33.08%睡前30min经常看电视;11.22%夜间习惯俯卧位睡姿。【结论】睡眠障碍是当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障碍根源于儿童早期不良的睡眠习惯。因此,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睡眠卫生指导,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保证儿童良好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儿童睡眠障碍会引起儿童身心发育障碍、学习记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很多,且往往多因素共同作用。目前研究发现,遗传与环境是儿童睡眠障碍的两大主要发病因素,另外儿童心理行为不良、器质性疾病等也会诱发儿童睡眠障碍。该文从遗传、环境、儿童心理行为不良等各方面出发,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讨论,旨此为临床提供一定的预防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睡眠障碍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是指与睡眠、睡眠分期或者从睡眠中部分觉醒有关的睡眠功能失调。由于小儿睡眠-觉醒功能未发育成熟,易出现多种睡眠障碍,0.2%~10%的儿童存在睡眠障碍,在幼儿及学龄期儿童中,主要表现为夜惊,梦游和梦魇。现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5年本院临床诊断为睡眠障碍的49例患儿的脑电图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睡眠打鼾现状和对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学龄前睡眠呼吸障碍儿童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同龄儿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打鼾情况,分析影响打鼾的原因,探究打鼾对儿童生活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打鼾率、频繁打鼾率及睡眠呼吸暂停率与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3~6岁儿童的睡眠状况和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5~7月对芜湖市弋江区9所幼儿园的1 91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睡眠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睡眠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儿童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为52.9%,其中入睡困难发生率28.3%,睡眠出汗发生率为28.6%,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10.73±0.90 h,儿童睡眠时间总体呈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父亲学历、每日接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等因素。结论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总发生率偏高,应结合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干预,重点强化家长对儿童睡眠的认识,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