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74例,检测血清中SAA和HP的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分)、中度组(5~15分)、重度组(≥16分)。比较SAA、HP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的差异。出院后随访3个月,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预后组(≤2分)和不良预后组( 2分);探讨SAA、HP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脑梗死患者SAA水平有差异,重度组SAA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 0. 05),中度组SAA水平高于轻度组(P 0. 05);但三组的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的年龄、吸烟史及SS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史及H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SAA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 SAA水平、年龄与吸烟史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SAA水平可以考虑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ction,ACI)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头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溶栓药物、溶栓方式等一般资料,按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H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病史阳性率、溶栓药物及溶栓方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病史及脑梗死病史阳性率、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f及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HT的危险因素。结论 Af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现脑HT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对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HT组(90例)及非HT组(87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压、餐后及空腹血糖、胆固醇水平,影像学监测到的梗死面积,心房颤动,溶栓治疗,入院前、后的抗凝治疗,既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史。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HT的危险因素,并对比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中各类型脑梗死HT的发生率。结果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P=0.000,OR=10.519,95%CI:6.600~16.766)、心房颤动(P=0.006,OR=1.913,95%CI:1.206~3.003)、溶栓治疗(P=0.033,OR=2.502,95%CI:1.078~5.805)、抗凝治疗(P=0.000,OR=7.877,95%CI:2.491~25.911)、餐后血糖≥10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P=0.011,OR=0.822,95%CI:1.146~2.897)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高胆固醇(5.98 mmol/L)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史不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②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的HT发生率最高(21.4%,34/159),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HT发生率最低(1.1%,2/18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HT的发生率为8.6%(51/593)。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心房颤动、溶栓、抗凝、高血糖等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是发生HT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67例ACI病人,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病人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0例)。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将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37例),检测病人血清Cys C、hs-CRP、Lp-PLA2水平,分析血清Cys C、hs-CRP、Lp-PLA2水平与AC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ys C、hs-CRP、Lp-PLA2对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CI病人血清Cys C、hs-CRP、Lp-PLA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 C、hs-CRP、Lp-PLA2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ys C、hs-CRP、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 C、hs-CRP、Lp-PLA2预测ACI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834,0.862,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5。结论血清胱抑素C、hs-CRP、Lp-PLA2水平与AC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评估病人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采用CT检查判断是否颅内出血,90 d mRS评价患者预后。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组和无L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L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LA者91例(31.7%),出血转化发生率为20.9%(19/91),预后不良为46.2%(42/91);无LA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者196例(68.3%),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1.7%(23/196),预后不良为20.4%(40/196)。出血转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LA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765,标准误=0.275,Wald值=7.739,OR=2.149,95%CI:1.254~3.684,P=0.012)。90 d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LA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848,标准误=0.357,Wald值=5.642,OR=2.335,95%CI:1.160~4.701,P=0.031)。结论合并中重度LA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比例高,90 d预后差,且中重度LA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出血转化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病例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病人分为轻度组(59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36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出院后90 d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102例)、预后不良组(43例)。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estrin2、PTX3水平,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其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estrin2、PTX3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Sestrin2、PTX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Sestrin2、PTX3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estrin2、PTX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规律,探讨CRP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浊度法对66例ACI病人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ACI病人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病情重型者明显高于轻、中型病人.结论血清CRP在ACI病人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36 h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出血组26例和未出血组160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血清闭合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血清闭合蛋白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价值。随访观察90 d,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AIS溶栓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出血组心房颤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发病至溶栓时间较未出血组长(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5.475,95%CI:1.317~22.758)、发病至溶栓时间(OR=1.040,95%CI:1.016~1.065)、基线NIHSS评分(OR=1.482,95%CI:1.196~1.838)、血清闭合蛋白(OR=3.565,95%CI:1.959~6.488)为AIS患者静...  相似文献   

10.
沈斌 《山东医药》2010,50(48):108-109
C反应蛋白(CRP)目前已经作为医院常规检测的项目,可以在很多疾病诊断上作为辅助判断依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P不仅是炎症标志物,本身直接参与炎症过程。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们通过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变化,探讨CRP对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间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连续对7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3、10天血清中TGF-β1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GF-β1含量有先下降后回升的动态变化;梗死体积与血中TGF-β1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是脑梗死急性期敏感、稳定的实验室指标,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脑梗死急性期血TGF-β1含量对病情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正确评估肺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益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正确制定分级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治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卒中登记库基础上连续性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既往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后72 h复查CT/MRI等结果,将出血转化患者纳入到出血转化组,非出血转化患者按照1∶1比例入选与出血转化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为非出血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用药情况等进行比较。对两组间有差异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出血转化与病前使用抗栓药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6 916例,其中伴有出血转化433例(6.3%,出血转化组),未出血转化组患者433例。(1)两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既往脑梗死病史、入院时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出血转化组使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均高于非出血转化组[抗凝药物:14.1%(61例)比3.9%(17例),P0.01,OR=4.01,95%CI:2.303~6.99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4.3%(62例)比8.3%(36例),P=0.005,OR=1.84,95%CI:1.194~2.84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入院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为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302(1.860~5.862)、2.081(1.281~3.382)、1.047(1.026~1.069)、1.055(1.011~1.100),均P0.05]。结论入院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独立相关,其与急性脑梗死远期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连续注册登记的静脉溶栓患者327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低水平组112例(血清白蛋白26.6~41.5 g/L),中水平组116例(血清白蛋白41.6~45.0 g/L),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出血转化(HT)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临床亟需寻找能有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风险的指标.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存活素水平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营养不良与静脉溶栓(IVT)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70例,根据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分为正常营养组(CONUT 0~1分)180例、轻度营养不良组(CONUT 2~4分)153例和中-重度营养不良组(CONUT 5~12分)3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评估营养不良与IVT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3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中-重度营养不良组SICH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营养组和轻度营养不良组(P<0.05)。多因素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中-重度营养不良与SICH显著相关(OR=4.21,95%CI:1.35~13.07,P=0.013)。结论 中-重度营养不良(CONUT 5~12分)是老年ACI患者IVT治疗后SICH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8例脑梗死病人(ACI组)、3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LCI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病人进行评分。结果ACI组CRP含量、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LCI组CRP含量及CRP异常病人NDS评分的改善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AECOPD病情严重程度与痰中IL-8、TNF-α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AECOPD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痰液中的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ECOPD患者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收集痰液测定痰液中的IL-8、TNF-α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IL-8、TNF-α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与IL-8和TNF-α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气道炎症程度也不同,且从病情的严重程度大致可推断其气道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2014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0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未出血组69例和出血组31例。采用统一的资料收集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吸烟)、既往服用阿司匹林情况、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血钠、血糖、CT低密度病灶情况、心源性脑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3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吸烟)阳性率、既往阿司匹林服用率、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阳性率、溶栓前NIHSS评分、血钠、血糖及CT低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未出血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长于未出血组,溶栓前SSS评分低于未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OR=2.425,95%CI(1.313,4.479)〕、溶栓前SSS评分〔OR=2.670,95%CI(1.358,5.250)〕及溶栓前NIHSS评分〔OR=2.257,95%CI(1.317,3.869)〕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溶栓前SSS评分低、NIHSS评分高及延迟静脉溶栓治疗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