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抚州市流感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情况,为流感防控和提高病毒分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2021年流感样病例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MDCK细胞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红细胞凝集(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进行鉴定分型。结果 3年检测流感样标本4 069份,核酸阳性483份,阳性率为11.87%,2019—2021年分别为19.85%、0.90%、1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01,P<0.05)。2019年出现流感冬春季高峰,2020年阳性数很少,2021年无明显季节性,优势型别随时间变化;5~<15岁组核酸阳性率最高(27.40%)。共分离出流感病毒140株,病毒分离率为28.99%。2019年3月底,市疾控中心对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进行了督导,督导前后病毒分离率分别为4.93%和3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5,P<0.05)。结论 流感优势型别不断变化,5~<15岁年龄组为易感人群,应加强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郑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2021—2022年郑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ll, ILI)特征。对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ILI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选取25株进行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2021—2022年郑州市2 658例ILI病例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376例,阳性率为14.15%。5~<1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3.62%,职员组阳性率最高,为20.19%,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3.241、188.639,P均<0.05);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分布于2021年10月—2022年3月,以及2022年8—10月。流感暴发疫情2021年报告12起,2022年4起,均为学校疫情。阳性标本中,乙型流感Victoria系(Bv系)322份,占85.64%;甲型H3型54份,占14.36%。与当年疫苗株比较,病毒株基因序列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14株B...  相似文献   

3.
2003年湖南省疑似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湖南省流感暴发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方法 对疑似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  2 0 0 3年湖南省报告疑似流感暴发疫情 35起 ,波及 11个市 (州 )、2 8个县 (市、区 ) ,报告流感样病例 36 77例 ,平均罹患率为 10 95 % ;采集其中流感样病例标本 192份 ,分离出流感病毒 37株 ,病毒阳性分离率为 19 2 7% ;分离的毒株中 ,A(H3N2 )亚型 34株 ,B型 3株。结论 湖南省局部地区存在流感的暴发流行 ,流行优势毒株为A(H3N2 )亚型 ,未发现流行毒株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3—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的病原学结果,及时了解流感病毒流行趋势,发现优势病毒株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4 183例ILI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流感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24 183例标本流感病毒总阳性率18.43%,其中构成比最高者为季H3亚型(占37.34%)。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0.701)。不同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626,P<0.001),其中25~5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22.56%)。ILI数量与流感阳性率呈正相关(r=0.592,P<0.001)。不同年份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70.922,P<0.001),2013—2019年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30.559,P<0.001),2020年阳性率最低(0.04%),2021—2022年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304.465,...  相似文献   

5.
了解江门市某中学暴发的一起B型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学校B型流感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流感个案调查表对流感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疫情自2月20日至4月7日,历时48 d,有45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11.15%.采集2份现症病人咽拭子全部检测出B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6 ~ 17岁年龄组罹患率较高,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具有明显的班级和宿舍聚集性.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疫情为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工作和疫情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晃侗族自治县某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的流行特征,查找学校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8月31日-9月5日新晃县某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腹泻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7.0对罹患率进行检验,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此次疫情累计报告病例63人,罹患率9.14%;住校生与非住校生(χ2=8.765,P=0.003)、男生与女生(χ2= 5.344,P=0.021)、饮用学校自备水与未饮用者(χ2=101.861,P<0.001)之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共采集病例粪便标本12份, 4份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其中2份为诺如病毒GⅠ型,2份为诺如病毒GⅡ型。 结论 本次事件是学校水源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流感样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对毒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RespiFinder 2SMART多病原检测试剂盒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筛查致病原,并以qPCR法确认。用Hep-2细胞分离病毒,提取毒株核酸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型别。结果疫情累计发病17例,仅涉及一个班级,班级罹患率43.6%,男女比1.8∶1,疫情持续11d。主要症状为发热(17例,100.0%)、咳嗽(16例,94.1%)等。采集10例病例咽拭子,5份以多病原检测试剂盒进行熔解曲线分析,检出2例为腺病毒(ADV)核酸阳性,其余5份经qPCR检测,3份为ADV核酸阳性。以Hep-2细胞分离5份ADV核酸阳性标本,成功分离4株毒株,对其进行DNA测序,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六邻体保守区核酸与ADV3型核酸同源性为97%。结论该暴发是一起由ADV3型引起的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06~2010年云南省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云南省流感监测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暴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全省哨点医院共报告的ILI%平均为3.56%,流行高峰为9月~次年3月.采集标本23 618份,分离毒株785株,阳性率3.32%,优势株为B型(288株,36.69%).2009~2010年检出哨点医院核酸阳性标本2 394份,核酸阳性率为14.57%,主要型别为新甲H1N1型(1 599份,66.80%).2006~2010年全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39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暴发疫情高峰发生在3~4月(63起,45.32%)和9月(37起,26.62%).采集标本3 952份,分离病毒314株,阳性率7.95%,优势株为B型(229株,72.93%).2009~2010年检出暴发疫情核酸阳性标本1 408份,核酸阳性率为42.84%,主要型别为新甲H1N1型(869份,61.72%).结论 2006~2010年,云南省哨点医院和暴发疫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出现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不同型别的毒株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田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动态及流感病毒毒株的变异情况,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的鉴定。结果 2007—2009年共监测到流感样病例32 961例,占监测门诊总数的5.61%;分离阳性毒株363份,分离率34.41%。各年度ILI%趋势与病毒分离率一致。发生暴发疫情97宗,主要发生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结论福田区流感流行高峰在6—8月,各亚型交替出现,一般在6月前后出现毒株型别改变。2009年ILI%、分离率及暴发疫情的升高主要是由于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活禽市场外环境监测,评估不同管理措施对控制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效果。 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在深圳市统一休市前后,采集龙岗区8个街道16个活禽市场的外环境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A型、H5亚型、H9亚型、H7亚型和H7N9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深圳市休市后一个月内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情况与广东省其他地区进行比较。 结果 共检测215份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检出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38份(64.19%);其中H9、H5、H7亚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分别为37份(17.21%)、24份(11.16%)和3份(1.40%,含1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不同类型的外环境标本中不同的A型(χ2=23.354,P=0.000)及H5(χ2=10.609,P=0.005)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出率有所不同;统一休市10 d后,深圳市1月内新发病例构成(6.67%)显著低于同期广东其它未休市地区的新发病例构成(46.55%)(χ2=8.018,P=0.005),活禽市场外环境中A型流感(χ2=48.337,P=0.000)和H9亚型(χ2=6.509,P=0.011)污染率显著下降; “活禽零存栏”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活禽市场外环境中A型流感病毒的污染率(χ2=5.465,P=0.019)。 结论 龙岗区活禽市场外环境存在一定的禽流感病毒污染,“禁止活禽过夜和统一休市”作为现阶段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主要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差异,为COVID-19下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COVID-19暴发前(2018、2019年)及暴发后(2020、2021年)的流感样患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采用RT-PCR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COVID-19暴发前后流感病原体流行特征。 结果COVID-19暴发前后共采集标本4 181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5例,阳性率9.69%,前后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P<0.001);COVID-19前后流感均以冬春季流行为主,COVID-19后各季节阳性率均有下降;COVID-19后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COVID-19前后各年龄组除5~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前以各型别流感交替传播,COVID-19后以BV型为主。 结论COVID-19严格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病毒阳性率和型别检出率明显下降,COVID-19流行期间要重点关注BV型别的流感及在校学生的流感传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20—2022年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流感的流行特征发现, 2020—2022年江苏省共采集90 721份流感样病例样本, 其中核酸阳性样本6 732份, 3年平均阳性检出率为7.4%;年度阳性检出率呈现"U"型分布, 各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3.2%、1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 126.00, P<0.001)。2020—2022年流感的季节性高峰时期, 病毒在人群中尚未充分流行时出现季节高峰的2次流感活动强度的大幅降低:第一次出现在2020年1—2月, 流感核酸阳性检出率从第3周的54.4%(317/583)降至第8周的2.1%(12/5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9,P<0.001);第二次出现在2022年的12月, 流感核酸阳性检出率从第49周的14.9%(90/605)降至第52周的1.9%(11/5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8,P<0.001)。2020—2022年江苏省流感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各月份流感病毒阳性病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细胞分离培养法2种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为2种方法各自的实用领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流感高峰季节收集流感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ILI),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狗肾传代细胞培养,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1 025份ILI病例样本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培养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6.63%、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65,P0.05)。273份流感核酸阳性ILI病例样本中,分离病毒株118株,分离率为43.22%;752份阴性样本中,分离病毒株11株,分离率为1.46%。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标本与阴性标本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12,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高度灵敏性,检测速度快,实用于流感疫情应急检测、临床诊断、常规监测;细胞培养可获得毒株,用来开展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流行毒株的变迁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09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流感病毒分离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年,各监测点共上报流感样病例63743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8.02%,2009年的ILI%年平均值显著高于2008年的ILI%年平均值(χ2=256.09,P﹤0.01);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60起,主要集中在3~8月(90.00%),以学校和托幼机构(80.00%)暴发为主;2008~2009年,A、B型季节性流感均引起流感暴发流行,但2008年以B型流感流行为主,而2009年则以A型流感流行为主;不同年度间流感监测点中ILI标本的病毒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P﹤0.01)。[结论]A、B型流感在不同年度以不同强度同时或交替在当地交替流行,学校是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的重点,应加强流行高峰前的流感疫苗接种等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014-2016年惠州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流行规律,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惠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和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惠州市ILI%(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5.41%,2016年ILI%高峰在3-5月。2014-2016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标本3 234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16.54%(535/3 234),分离到117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1.87%(117/535)。2014-2016年不同年份ILI%、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P<0.001;χ~2=31.30,P<0.001)。男、女之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549),不同年龄组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6,P<0.001),15~岁组阳性率最高22.51%,0~岁组阳性率最低10.52%。2014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高峰在1-3月及6-7月,以H3N2为优势毒株,2015年核酸阳性率高峰为6-7月,以H3N2为优势毒株,2016年核酸阳性率高峰为3-4月,以新甲型H1N1为优势毒株。2014-2016年惠州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起,由H3N2(2起)和新甲型H1N1(2起)引起,主要发生在小学。结论惠州市2014-2016年流感病例高发季节在春夏季,3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交替变化,高发人群是适龄儿童和青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处理某市某学校流感暴发疫情,分析暴发原因和规律,为流感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采集病人咽拭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搜索符合症状的流感样病例120例,总罹患率为4.30%(120/2 040)。首例病例在3月6日发病,采集13份咽拭标本,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11-14日。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Victoria型。结论本次疫情由B型Victoria型流感病毒引起。未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疫情报告迟缓是引起本次暴发的原因。建议流感高发季节,加强学校师生培训,发现疫情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镇江市2015年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为今后科学有效地防控流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镇江市国家级流感哨点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标本3 237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ILI报告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 237份咽拭子标本共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64份,总阳性率为14.33%,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3份、季节性H3N2型流感病毒164份、BY型流感病毒297份。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4.10%和14.55%,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流感全年出现,冬季和夏季2个小流行高峰。1月-3月优势流感毒株为BY型,7月-9月优势流感毒株为季节性H3N2型。结论 2015年镇江市共出现3种毒株流行。应进一步加强流感哨点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暴发性疫情监测,警惕新型流感病毒株的出现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哨点监测,掌握流感发病现状,及时发现优势毒株的变化和变异。方法设立哨点,监测流感样病例,每周采集101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48h内送流感检测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哨点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1.81%和1.63%,两个流感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分别为1.36%1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48h内送流感检测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哨点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1.81%和1.63%,两个流感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分别为1.36%2.68%和1.212.68%和1.213.27%,分别呈现春、夏之交和冬、春两季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5岁儿童构成比例较高。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以≥15岁组较高,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分型以乙型B流感病毒所占比例较高。结论新余市2011年和2012年流感流行高峰分别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存在H3N2、未分型和乙型B流感3种流感流行,以H3N2、乙型B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市2010-2013年流感活动状况,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流感及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ILI在冬春和夏季有较明显的就诊高峰。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起,均发生在学校。在3 768份ILI标本核酸阳性率为21.79%;共分离到流感毒株487株,分离率7.62%(487/6 390)。成都市2010-2013年流感毒株亚型为甲型H1N1流感、H3型和B型交替流行,且哨点医院ILI%与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峰时间基本吻合,二者呈正相关(r=0.408,P0.001)。结论提示成都市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且成都市流感防制工作需要在冬春以及夏季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分析流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2006年广州市报告疑似流感暴发疫情145起,波及全市12个区县,报告流感样病例5 350例,罹患率介于0.40%~16.97%。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共发生126起,占总数的86.90%,全部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进行标本采集的124起疫情中72起分离出流感病毒,其中BV型51起,H1N1型13起,未分型8起。结论广州市局部地区存在流感的暴发流行,流行优势毒株为BV型,未发现流行毒株变异情况;针对目前流行特点,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