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 2蛋白( sST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并探究其与 90 d功能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 2022年 1―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院的 AIS病人 181例,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出院后 90 d采用改良 Rankin评分( mRS)评估预后。检测血清中的 sST2水平,分析 sST2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及 90 d功能预后结局中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型卒中组病人 sST2水平高于轻型卒中组病人[ 61.0(40.8,124.2)μg/L比 35.5(26.3,48.1)μg/L](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高 sST2水平仍是中 -重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 OR值为 1.04,95%CI:(0.02,1.05)。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sST2水平与 NIHSS评分(r=0.44,P<0.01)及出院后 90 d mRS(r=0.51,P<0.01)呈正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ST2水平与出院后 90 d功能预后结局密切相关,是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sST2取值为 49.51 μg/L时,预测 90 d功能预后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的灵敏度 74.2%,特异度 84.9%,曲线下面积( AUC)为 0.85,95%CI:(0.79,0.91)P<0.01。结论 sST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90 d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对中 -重型卒中病人及其 90 d功能不良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严重创伤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08例严重创伤患者, 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儿童组(≤ 14岁)47例, 成年人组(> 14~50岁)171例和老年组(> 50岁)90例。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三组患者基于性别的死亡率差异, 非线性回归评估年龄和性别持续增加对预测生存率的双向交互作用。结果交通事故是成年人组男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58.93%, χ2=7.95, P=0.027), 跌倒是老年组男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57.36%, χ2=8.63, P=0.001)。成年人和老年组女性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成年人组:男性(24.39±4.17)分, 女性(26.32±4.31)分, t=2.84, P=0.005)。老年组男性患者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呼吸衰竭:男性28.68%, 女性14.75%, χ2=4.37, P=0.036;循环衰竭:男性27.13%, 女性13.11%, χ2=4.64, P=0.031;神经精神障碍: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非增强CT的5分预测法(BAT)评分、血糖检测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SICH患者102例,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 通过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和采用BAT评分评估患者血肿扩大情况, 并于30 d后利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分析血糖与BAT评分、血糖及BAT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并分析血糖及BAT评分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经GOS评估后102例患者有24例预后不良, 占23.53%, 预后不良患者BAT评分及血糖水平分别为(3.13±0.68)分、(11.58±2.30)mmol/L, 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的(2.40±0.59)分、(8.88±1.71)mmol/L(t=5.10、5.30, 均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ICH患者血糖水平与BAT评分呈正相关(r=0.43, 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SICH患者血糖水平及BAT评分与患者预后情况呈正相关(r=0.42、0.47, P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耐药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 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敏感组(45例)和耐药组(3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两组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χ2=11.73, P=0.001)、糖尿病并发症(χ2=4.94, 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低于平均值、糖尿病患者是否伴并发症为自变量, 是否耐药为因变量, 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OR(95%CI)值为4.909(1.926~12.514), 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耐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耐药患者的危险因素, 临床中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 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月因DILI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DILI临床表现和类型等, 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2组, 比较不同性别患者DILI的临床特征。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DILI患者出现死亡/肝移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DILI患者共616例, 男性139例(22.6%), 女性477例(77.4%);中位年龄56(47, 64)岁, 范围18~80岁;致肝损伤药物为中药和/或保健品者345例(56.0%), 西药者148例(24.0%), 中药和/或保健品+西药者123例(20.0%);42例(6.8%)出现死亡/肝移植, 其中肝移植3例, 以肝病为直接死因者19例, 死因与肝病无关者20例。与女性相比, 男性患者尿色加深和腹胀发生率、重度肝损伤发生率和死亡/肝移植发生率均较高[71.9%(100/139)比60.0%(286/477), 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艾灸、贴敷调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脑外科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胃肠护理):男20例、女20例, 年龄(43.69±7.64)岁。观察组(予以艾灸、穴位贴敷护理):男24例、女16例, 年龄(45.41±9.45)岁。对比入院次日、入院2周后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紊乱情况及生活质量。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1、3.197、3.130, 均P<0.05);入院2周后, 胃肠功能紊乱总分低于入院次日,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91±0.43)分比(2.25±0.47)分, t=3.376, P=0.001];入院2周后症状、情绪、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药物治疗评分均高于入院次日,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6、2.674、2.725、2.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并发肾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以是否并发肾损害分为非肾损害组和肾损害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紫癜并发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感染史、腹痛、关节痛、消化道出血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脂、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肾损害组年龄49.5(25, 65.25)岁, 大于非肾损害组的19(10, 30.75)岁(Z=-4.17, P < 0.05), 既往紫癜发生率为36.2%(21/58), 高于非肾损害组的9.4%(3/32)(χ2=7.59, P < 0.05), 白细胞计数9.66(6.80, 14.21)×109/L, 高于非肾损害组的7.78(6.01, 10.53)×109/L(Z=-2.00, P < 0.05), 血小板计数为222.50(189.75, 291.75)×109/L, 低于非... 相似文献
8.
桥本甲状腺炎以甲状腺特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 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急剧增加, 并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这篇文献综述从影响疾病的免疫因素、自噬及凋亡3个方面介绍了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 期望能够更深入了解该疾病, 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1例48岁男性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 服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 血糖水平控制尚可。9个月后患者因牙龈肿痛进食减少, 3 d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喘憋等症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随机血糖15.2 mmol/L, 尿酮体(+++)。停用达格列净及其他口服降糖药, 给予胰岛素、补液、抗感染、止吐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考虑达格列净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可能性大。降糖方案改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2 U、晚16 U皮下注射, 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 血糖控制尚可, 患者未再出现DKA症状。 相似文献
10.
12.
13.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3)
目前已知的浮膝损伤分型如Blake分型、Fraser分型、Letts分型等, 虽对该部分损伤进行了总结, 但或多或少存在着涵盖范围不全面等不足。本期科研课题专栏中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赵冬阳等作者撰写的《基于AO分型的数字化分型在浮膝损伤中的应用》一文, 提出一种基于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分型(AO分型)的新的数字化分型,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资料, 将该分型应用于所纳入病例资料, 意在总结该分型在浮膝损伤中的适用范围及分型分布规律。新的数字化分型不仅涵盖了之前骨折分型所囊括的骨折范围, 同时将同一骨段多段骨折以及合并有股骨近端及胫骨远端干骺端的骨折也纳入其中, 更加符合Blake分型的原始定义及其分型特点, 更加准确全面。另外, 这种新的浮膝损伤的分型将开放性骨折纳入分类范围, 可以用数字化描述来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 用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有利于更好地预测可能潜在的并发症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8)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 对人体无损害, 对治疗后的病灶可重复检查, 动态随访, 其对软组织、实性脏器结构显示清晰, 且价格相对便宜、操作简便, 在甲状腺、乳腺、心脏等多范围中运用。本期医学新进展栏目中, 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韩伟等作者撰写的《超声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外侵犯中的研究进展》一文, 就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被膜外侵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在临床中已广泛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但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被膜外侵犯诊断效能的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单一的超声图像特征、图像参数, 甚至超声检查方式, 对于甲状腺癌被膜外侵犯的诊断准确性不高, 建议联合多种超声技术, 以期提高其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16.
18.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7)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整形美容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虽然我国的现代整形美容医学起步较晚, 但是近20年来, 现代整形美容医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微创和手术方式、材料、组织工程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对于整形美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整形美容的安全性首当其冲地被重视起来, 更多更安全的生物材料甚至自体组织被临床所使用。目前, 自体脂肪移植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整形美容和修复重建技术之一。本期整形美容专栏刊发的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张衡等作者撰写的《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外科中的研究进展》一文, 探讨了自体脂肪移植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面部(面部轮廓、鼻)、乳房、臀部整形及重建手术中的研究进展。自体脂肪是整形外科进行软组织填充和塑形的常用填充材料, 自体脂肪移植的广泛应用归功于脂肪组织的再生能力, 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 可分泌多种创伤修复因子, 并可在生理上分化为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直接促进创面愈合。自体脂肪的处理方法直接影响了脂肪的吸收率和坏死率, 寻找最佳脂肪处理方式来提高脂肪存活率一直是研究自体脂肪移植的重点, 由于整形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学术论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5)
急性肾损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由其引起的高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期泌尿生殖专栏刊发的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病学科陈思奇等作者撰写的《Drp1介导线粒体能量代谢拮抗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一文, 探讨了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介导线粒体能量代谢参与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将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rp1抑制剂组, 每组5只, 每只体质量为0.25~0.30 kg。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 Drp1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20 mg/kg体质量, 其余各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造模24 h留取血清及肾脏组织。研究发现, 选择性抑制Drp1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 有效改善能量代谢障碍, 减少细胞凋亡, 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由深圳市儿童医院肾脏科叶国嫦等作者撰写的《单中心5年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住院构成分析》一文,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诊断为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临床资料, 对其病种构成比及首次入院病因等信息...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10)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对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 尽管全球肺结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全球肺结核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但仍存在很多挑战。本期专题:肺结核栏目中, 由广州市胸科医院肺部疾病研究所龚兰等作者撰写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FN-γ表达水平变化分析》一文, 作者通过分析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得出结论:治疗前肺结核患者血清IFN-γ的浓度与肺部有无空洞有关, 治疗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变化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治疗前患者病原学结果有关;由滨州市中心医院石俊霞等作者撰写的《利奈唑胺联合HRZE抗结核方案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一文, 为了探讨利奈唑胺联合HRZE(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方案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 对8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通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临床指标(病灶吸收缩小时间、空洞闭合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实验室指标(INF-γ、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