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超声测值报告错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每季度为单位,回顾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测值填写错误的报告例数,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小组(CQI)每季度运用PDCA循环法对因测值填写错误的报告进行改进,用χ2检验对PDCA循环管理前、后测值报告错误例数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PDCA循环管理前测值错误报告占比0.22‰(6/27059),连续多个PDCA循环管理后测值错误报告占比0.03‰(1/36378),测值报告错误例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降低超声测值报告错误的发生率,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及其在超声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建立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并应用于超声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探索该模式实施前、后科室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变化。随机抽取超声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内2017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各20份由3年以下住院医师签发的腹部“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报告,由腹部专业组组长进行超声报告盲法评阅;查阅2017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和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的2014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2017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的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科室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后,超声报告评分高于实施前[(93.6±1.5)分vs(87.9±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9);临床满意度得分高于实施前[(93.0±0.6)分vs(90.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8,P=0.007)。 结论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的实施提高了超声科的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是保证并提升超声科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髋关节超声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抽查2017年7至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婴儿150例300髋,进行图像质控评分,以图像评分≥90分为甲类图像标准,针对甲类图像率不达标的情况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髋关节图像质量进行改进,对2018年1月至6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婴儿250例500髋进行图像评分,对PDCA循环前、后的甲类图像占比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PDCA循环实施前髋关节甲类图像占比82%(246/300),实施后髋关节甲类图像占比96%(480/500),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9,P<0.01),检查者对标准切面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DCA循环前、后图像的扣分项目构成比变化反映了检查者规范存图意识的增强。 结论PDCA循环法的运用有效提高了髋关节超声图像质量,值得在质控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循环法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ABVS检查并经病理确诊或临床明确诊断的乳腺疾病患者2070例,根据PDCA循环法应用时间分为2组,PDCA循环法应用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840例,PDCA循环法应用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患者1230例。使用χ2检验分析比较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与PDCA循环法应用前比较,PDCA实施后ABVS诊断符合率提高(87.89% vs 82.74%),误诊率下降(11.47% vs 15.63%),漏诊率下降(14.39% vs 23.20%),患者满意度提升(92.59% vs 87.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6、4.507、3.936、3.922,P=0.010、0.034、0.047、0.048)。 结论PDCA循环法能提升ABVS诊断乳腺疾病过程中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团体体检流程中缩短超声检查高峰耗时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在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改进团体体检流程中超声检查高峰耗时的问题,收集彩超检查60例,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问题,进而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结果 经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超声检查耗时由实施前的(12.05±3.82)min缩短到实施后的(5.72±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缩短团体体检流程中超声检查高峰耗时,有效优化体检流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11月中药房实施PDCA循环法前和2017年12月—2018年05月实施PDCA循环法后各300次有明确登记的中药房处方调剂记录作为研究对象。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发生情况、中药房调剂差错所致不良反应、投诉事件以及患者取药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后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法实施后中药房调剂差错所致不良反应、患者投诉及法律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法实施后患者取药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药房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能够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基层医院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照PDCA循环,随机抽取超声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内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颈动脉超声图文报告(包含图像和文字描述)50份,按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甲类图文报告数占比达95%以上为目标,对报告中图像质量及文字描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于2021年5~6月拟定对策并实施改进。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实施各项改进措施后的50份颈动脉超声图文报告进行评分,比较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后的超声图文报告评分、临床满意度评分变化,通过培训学习、科内讨论、收集临床反馈的问题对颈动脉超声检查流程不断优化。结果 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颈动脉超声图文报告评分为(87.46±5.87)分,临床满意度评分为(84.46±6.48)分,甲类图文报告数占比为58%;实施PDCA流程后,超声图文报告评分提高至(92.74±3.57)分,临床满意度评分提高至(93.06±3.96)分,甲类图文报告数占比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有效地提高了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住院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研究。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住院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住院患者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组建PDCA小组,剖析发生用药错误过程中存在问题,现状调查,多方面制定改进措施、检查、处理、持续改进。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住院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0.03‰,与实施前(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降低护士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及相关护理管理资料,其中2018年1~6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士考核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37‰,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理论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的操作考核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方案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400例,依据PDCA循环法的实施情况,将2020年1~6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2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2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用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预防用药、无适应症用药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用法用量合理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一用药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50.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患者PDCA循环的管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应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检验报告召回率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召回率,分析检验报告审核后召回修改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及整改目标,进行PDCA循环式持续改进,并逐季度监测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的检验报告召回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改进后,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召回率降低至0.20%以下,检验报告质量较持续改进前显著提高。结论 PDCA循环法可有效地降低检验报告召回率,确保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检验报告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超声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实行PDCA循环后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超声科"危急值"数据进行质量现状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超声科"危急值"的报告率、知晓率、书写合格率及临床处理及时率进行比较,评估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后的效果。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超声科"危急值"报告率分别为96.4%、98.0%、94.5%、96.7%,知晓率分别为63.2%、78.6%、84.8%、92.2%,书写合格率分别为70.4%、77.2%、85.3%、94.0%,临床处理及时率分别为50.9%、71.7%、81.1%、85.5%,超声科"危急值"知晓率、书写合格率及临床处理及时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4、38.184、52.926,P均<0.05)。 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明显改进超声科"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s)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医院发生MDROs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2017年1月起运用PDCA循环法实施管理,对比干预前后MDROs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目标监测的MDROs 1 582株,其中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166株,居前2位的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42.17%)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31.33%);主要分布在ICU和神经外一病区;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千日MDROs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由2016年的0.30‰降至2017年0.20‰。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降低MDROs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赵贵荣 《当代护士》2018,(8):177-17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资料来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及护理管理资料,其中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在岗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士考核合格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的发生率由PDCA循环管理前的0.37‰降为0.18‰;PDCA循环管理后,19名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PDCA循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时引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药学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水平,降低配置时差错率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科"危急值"通报与接收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聊城市人员医院PDCA循环法对"危急值"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干预,统计管理前后的"危急值"通报率、记录合格率、随访成功率、诊断符合率,以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PDCA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效果。 结果PDCA法干预后通报率由80.0%提高至99.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6、0.010、0.148,P均<0.05);随访成功率由98.7%提高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5);记录合格率由89.3%提高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2,P<0.001)。诊断符合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法及时干预可有效提升"危急值"通报率、记录合格率、随访成功率,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的效果进行比较,包括传染病漏报率、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传染病卡片填写完整率、传染病卡片填写准确率.2004~2008年的疫情管理质量各项评价指标资料设为观察组,2001~2003年的设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统计资料经过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观察组的传染病漏报率(χ2=37.665,P<0.05)低于对照组,而传染病报告及时率(χ2=34.838,P<0.05)、传染病卡片填写完整率(χ2=26.231,P<0.05)、传染病卡片填写准确率(χ2=19.964,P<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在降低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放射科行CT增强扫描的15108例患者,其中实施PDCA前的75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降低碘比剂渗漏为目标运用PDCA循环法后的7568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碘对比剂的渗漏率。结果开展PDCA循环法后试验组对碘比剂血管外渗率明显低于实施PDCA前的对照组,渗漏程度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规范护士与技师的操作,降低了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了影像检查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供应部骨科外来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供应部骨科外来器械消毒质量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进行清洗质量管理,比较PDCA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对骨科外来器械的拆卸和清洗知晓情况,清洗、包装、无菌物品抽样的合格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后,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名称、器械的拆卸与安装方法、清洗流程等方面的知晓评分均较实施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外来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抽样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器械损耗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A循环法有利于实现供应部对骨科外来器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是一种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 PDCA 循环法降低临床输血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从而有效保障送检的临床输血检验标本规范化,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 12 月(管理前)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临床送检的 25 534 例输血检验标本为对照组 , 另选取 2019 年 1 月 ~12 月(管理后)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临床送检的 25 865 例输血检验标本为实验组。分别对各组间不合格标本进行归类、分项及统计。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标本 698 例,不合格率为 2.73%;实验组不合格标本 249 例,不合格率为 0.96%。应用 PDCA 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后,实验组临床输血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1, P<0.01)。结论 运用 PDCA 循环管理临床输血检验标本质量后,不合格标本送检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临床输血的质量与效率,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9月未实施PDCA循环的危急值报告5 979份,与实施PDCA循环后的2018年1-3月的5 946份危急值报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危急值发生率[2.71%(5 946/219 296)]明显低于实施前[2.97%(5 979/201 433)],危急值报告时限合格率[55.70%(3 312/5 946)]明显高于实施前[35.61%(2 104/5 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7 8、180.601 0,P=0.0000);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有效报告率[100.00%(5 946/5 946)]高于实施前[98.81%(5 908/5 9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 1,P=0.645 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能发现和纠正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发现新问题,从而促进危急值报告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