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12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OPCAB和CE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40例;年龄62~72岁(67.2±4.5岁)。均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3例。单侧颈动脉狭窄(≥50%)95例,双侧狭窄(≥50%)26例。术后观察围手术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单侧CEA,其中左侧71例,右侧50例,颈动脉阻断时间20.5±7.0 min。在OPCAB中,每例远端吻合口数为2.9±0.3个。围术期无死亡,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手术前后自觉神经精神症状好转87例,无明显变化32例,加重2例。随访121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7.5±12.5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脑卒中、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和新发生的神经精神症状。结论同期行OPCAB和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是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OPCAB术后脑卒中的发生,而远期疗效尚待积累手术经验、远期随访观察,并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9年19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9岁.手术均采取先CEA后CABG策略,使用传统剥脱法,颈动脉转流管快速建立体外转流.手术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 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 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模糊,1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伤口轻度肿胀,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病人(TIA),经Doppler超声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发现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60%者,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0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24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7.6±7.4)岁,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各15例.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同期手术组术后早期出现轻度脑卒中1例,中度脑卒中1例.分期手术组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各1例.同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术后胸腔引流量(945±260) ml对(764±334)ml,P=0.109;住ICU(87.7±61.6)h对(52.3±80.8)h,P=0.189;呼吸机使用(31.7±27.8)h对(17.9±7.06)h,P=0.073.同期手术组术后住院(9.7±3.3)天,与分期手术组(17.1±6.9)天相比明显减少(P=0.001),平均住院费用降低了16.7%.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2.0±9.6)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绞痛等并发症.结论 慎重选择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效果均满意.中、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4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1999年6月~2000年6月我院共完成OPCAB47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3例,双支病变5例,三支病变39例。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移植血管150支,平均每例3.2支。 结果 平均术后辅助呼吸时间6±2.5小时、平均ICU监护治疗时间36小时,31例患者未输血,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5例,出血、二次手术3例,二次气管内插管2例,术后1个月切口感染2例,胸骨骨不连1例,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14天。 结论 OPCAB术后早期应适时尽早拔出气管内插管,调整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及术前所用药物,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如何更快度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学习曲线。方法 2015年6月至2022年9月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研究,术前完成病情评估和危险因素分析,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补片和转流管,严格血压管控,术后双抗药物维持,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有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例患者术后15个月发现颈内动脉远端吻合口再狭窄。其余患者随访时间内均未发现手术侧出现需要临床干预的再狭窄。围手术期患者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高灌注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最短随访1个月,最长随访7年零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发生,有2例死亡,但均与脑卒中事件无关。结论 完善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严格的术后管理可以让单中心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更快地度过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11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常温、全身麻醉,胸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特殊心表固定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搭桥3.9支,血管桥为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手术时间平均为210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平均为4.8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d,住院费用平均为4.4万元。其中3例术中出现不可逆血压过低、室颤而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老年及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完全替代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9.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 d因脑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未出现持续和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提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术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活动及脑电图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温,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每一手术步骤,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尽最大限度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病人 男 ,5 1岁。反复发作性胸痛 15年。 3年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段局限性偏心性狭窄 70 %、中段不规则狭窄 90 % ,行近中段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1年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狭窄达 95 % ,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轻度狭窄 ,行左前降支PTCA加支架手术。病人有慢性肾炎史 33年 ,高血压史 2 7年。 5年前因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接受同种肾移植手术 ,移植肾功能良好。本次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放支架部位 2 0 %狭窄 ,第一对角支中段 70 %狭窄 ,回旋支远段 95 %狭窄 ,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全闭。超声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1年3月~2002年10月我院共完成OPCAB9例,在进行旁路移植吻合时,冠状动脉的暴露和制动借助于特制胸骨牵开器和配套的冠状动脉固定器。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果:OPCAB安全可行,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脑出血1例,脑梗死2例,轻度伸舌偏移2例.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和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效果。 方法  38例 OPCAB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4例 ,1支血管病变 10例 ,2支 14例 ,3支 10例 ,均经胸骨正中切口行 OPCAB,每例移植血管 1~ 5支 ,平均移植血管 2 .42支。应用左乳内动脉 38支 ,大隐静脉 5 4支。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36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为心肺转流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均在手术后 2~ 12小时 ,平均 4.9± 2 .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1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 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探讨其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5例OP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随访3~4个月,无死亡,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OPCABG安全、经济、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对3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与左前降支进行吻合,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分别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对角支和钝缘支进行吻合。结果每例患者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平均3.4支。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手术损伤小;而积极的术前准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配合、建立一支熟练快速的应急队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选择性病例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OPCABG)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248例50岁以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术前均拟定行OPCABG,全身麻醉,正中开胸,取自身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等,心脏不停跳下对病变冠状动脉进行血管重建。根据患者年龄分为2组:年龄50~70岁为A组(n=164),年龄≥70岁B组(n=84),观察指标包括死亡率、并发症、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移植血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等。结果 A组术后输血量显著少于B组[0 ml(0~6400ml)vs.800 ml(0~2800 ml),Z=-4.606,P=0.000],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短于B组[11 h(3~118 h)vs.14 h(5~189 h),Z=-3.093,P=0.002],乳内动脉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60.4%(99/164)vs.90.5%(76/84),χ2=22.246,P=0.000],桡动脉使用率显著高于B组[60.4%(99/164)vs.11.9%(10/84),χ2=52.957,P=0.000],使用内镜血管取材率显著低于B组[56.7%(93/164)vs.72.6%(60/84),χ2=5.094,P=0.02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5.5%(9/164)vs.13.1%(11/84),χ2=4.336,P=0.037],余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OPCABG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当今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20世纪80~90年代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于内科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不断进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愈发成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正在为一些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证实,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正在挑战着外科内膜剥脱术的"金标准"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在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9月阜外医院采用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治疗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分析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在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至闭塞合并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纳入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7.8±6.0)岁。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1~3年,术后患侧椎动脉V1段的狭窄程度由83.5%±11.8%下降至24.9%±14.3%(P<0.001),术后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由85.6%±11.0%下降至0%(P<0.001)。术后随访显示术前有症状的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年和3年通畅率均为100.0%,未出现周围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死亡、卒中等。结论 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椎动脉转位术能同期处理同侧颈动脉狭窄和椎动脉狭窄病变,改善脑部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