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46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重点于左室长轴及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的数目、形态、活动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在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为两个瓣叶及两个瓣叶附着点,呈"="字型排列.46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中,有44例合并主动脉瓣反流(96%),20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43%),23例合并升主动脉扩张(50%),6例并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1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较好方法,对明确诊断该病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患者随访和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临床资料和复查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比较不同随访时长患者的占比,比较初诊和随访末次的瓣膜功能、主动脉功能变化情况,进一步纳入性别、年龄、形态学分型、主动脉瓣狭窄程度、返流程度、升主动脉内径等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寻找影响BAV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筛1154例BAV,纳入随访资料完整者243位(21.06%),随访逐渐延长,随访患者逐渐减少,而主动脉瓣功能障碍逐渐恶化、升主动脉内径逐渐增宽;初诊时年龄、初诊时AS程度、初诊时AR程度是BAV需要手术干预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且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截断值为36岁,对是否发生手术时间预测的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39.49%;年龄≤36岁组5年内不发生手术事件的概率为92.39%;而年龄>36岁组5年内不发生手术事件的概率仅为52.20%。结论 我国BAV人群随访率低;BAV引起的瓣膜功能障碍和升主动脉增宽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针对36岁以上BAV群体,尤应加强宣传教育,并建议每年连续随访心超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5月以来的4例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中男2例,女2例。年龄4~59岁,平均19岁。1.2仪器与方法采用GEVividFiv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8~5MHz。患者(儿)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左室长轴、心底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及五腔心切面扫查,发现主动脉瓣异常后重点采用胸骨旁心底大动脉短轴及主动脉长轴切面仔细观察主动脉瓣叶数目、形态、启闭、回声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情况。2结果2结果4例中四叶式主动脉瓣呈“十”字形排列1例,2个瓣叶大小均等,另2个瓣叶大小不等(图1);呈“×”形排列3例,1例右下瓣较小,其他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超声心动图观察儿童单纯二叶式主动脉瓣(i-BAV)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i-BAV患儿超声心动图,观察其i-BAV分型;根据有无瓣膜和/或主动脉受累分为并发症组(n=50)与无并发症组(n=29),比较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 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后,并发症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BSA低于、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高于无并发症组(P均<0.05)。79例中,Type 0型22例、以lat亚型最多见(18/22,81.82%),Type Ⅰ型57例、以L-R亚型最多见(39/57,68.42%)。并发症组以Type Ⅰ L-R亚型最多见(31/50,62.00%);瓣膜受累发生率为90.00%(45/50),以轻度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37/45,82.22%);主动脉受累发生率为24.00%(12/50),均表现为Ⅰ、Ⅱ型主动脉增宽。结论 儿童i-BAV最常见分型为Type Ⅰ L-R亚型,以轻度瓣膜损害为主要并发症,可存在左心室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诊断二叶主动脉瓣(BAV)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BAV合并IE患者的超声图像,超声表现包括赘生物、瓣膜穿孔、脓肿和瘘道。以外科手术所见作为金标准,评估TTE和3D-TEE的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3D-TEE检出赘生物、瓣膜穿孔、脓肿和瘘道的敏感度(100% vs.90.20%,96.87% vs.90.62%,92.86% vs.67.86%,94.12% vs.70.59%)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TTE(100% vs.95.83%,100% vs.93.55%,96.30% vs.86.36%,100% vs.85.71%,P均<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BAV合并IE的总体检出率高。3D-TEE的可视性和空间分辨率比TTE更好,诊断BAV合并IE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Sievers分型二叶主动脉瓣(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BAV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Sievers分型分为0型(无嵴)、1型(有一嵴)和2型(有双嵴),其中1型分为3个亚型:1(L-R)亚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1(R-N)亚型(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1(N-L)亚型(左冠瓣与无冠瓣融合)。比较不同Sievers分型BVA患者主动脉内径超声测量值。结果 121例中,3例(3/121,2.48%) Sievers分型为0型;118例(118/121,97.52%)为1型,其中1(L-R)亚型80例(80/121,66.12%),1(R-N)亚型33例(33/121,27.27%),1(N-L)亚型5例(5/121,4.13%);无2型患者。1(R-N)亚型主动脉瓣环及窦部内径均小于1(L-R)亚型(P=0.01、0.02),1(L-R)、1(R-N)及1(N-L)亚型间主动脉瓣环、窦部、窦管结合部及升主动脉近端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ievers分型为1(L-R)亚型在BAV患者中最常见,且超声心动图所见主动脉瓣环及窦部扩张较1(R-N)亚型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保留瓣叶的主动脉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color RT-3DE)检查.结果 1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RT-3DE、color RT-3DE均能立体观察主动脉瓣的形态及对合情况,5例患者术前color RT-3DE能立体观察室间隔缺损部位、形态、大小及空间关系,而且RT-3DE测量主动脉瓣环直径、窦部直径、窦干部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及室间隔缺损大小基本上与手术中的测值呈线性相关.结论 RT-3DE能快速、准确地测量主动脉瓣环、窦部、窦干部及升主动脉的直径,同时能立体显示主动脉瓣的形态和功能及主动脉瓣反流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及其相关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诊断为BAV的患者,共120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及临床特点。选取孤立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35例,依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标准,以平均跨瓣压差为标准分为轻度AS(<20 mmHg)(1 mmHg=0.133 kPa)6例,中度AS(20~39 mmHg)17例,和重度AS(≥40 mmHg)12例,并比较BAV合并轻中度AS患者与合并重度AS患者的临床及超声特征。 结果120例BAV患者年龄为18~82岁,男性75例,平均年龄为(51.11±15.46)岁;女性45例,平均年龄为(55.84±13.81)岁,男女患者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19例(15.8%)患者为单纯BAV而无相关并发症,101例(84.2%)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35例(29.2%)并发AS,平均年龄为(60.17±13.54)岁,16例(13.3%)并发主动脉瓣反流(AR),平均年龄为(46.44±15.28)岁,并发AR者年龄小于并发AS者(t=-3.23,P<0.05)。30例患者(25.0%)并发升主动脉扩张,平均年龄(54.83±10.11)岁;另有20例患者(16.7%)同时合并1种及以上并发症。共有27例患者(22.5%)接受手术治疗;12例合并重度AS的患者中有9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并发重度AS者室间隔厚度[(12.80±2.20)mm]及左室后壁厚度[(11.90±1.97)mm]较轻中度AS者增厚[(9.96±1.40)mm,(9.30±1.02)mm; t=-4.49,Z=-3.39,均P<0.05]。 结论BAV合并各种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合并严重并发症而需接受外科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亦高,超声心动图对这部分患者有极大的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叶主动脉瓣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二叶主动脉瓣(BAV)畸形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RT-3DE对41例BAV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经RT-3DE检查的41例患者与手术结果一致,其中横裂式25例、纵裂式10例、斜裂式6例;经2DE检查的30例患者与手术结果一致。2例患者2DE观察不清晰的赘生物,RT-3DE显示为附着于主动脉瓣叶心室面的赘生物。 结论 RT-3DE能够快速、直观、准确显示瓣膜结构,在BAV的诊断中可获得较2DE更丰富的空间信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3例BAV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按照Sievers等提出的BAV分类方法对儿童BAV进行分型,总结儿童BAV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发症等。结果 143例BAV患儿以Type1,R-L型最多见(74例),其次为Type0,lat型(32例)。BAV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64例,以主动脉弓部异常及其复合畸形最多见(21例);单纯BAV 79例,其中50例出现并发症(40例为Type1型),包括瓣膜损害38例(主动脉瓣狭窄18例),主要表现为轻度狭窄,主动脉脉受累12例。单纯BAV患儿中,有并发症者与无有并发症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前者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增加(58.6±15.4 vs. 51.3±1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BAV最常见的分型为Type1,R-L型,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以主动脉弓部异常及其复合畸形最为常见。单纯BAV在儿童期就可以出现瓣膜功能损害及主动脉扩张等并发症,导致其左室心肌已经发生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前与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TAVR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SAS)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主动脉瓣相关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后壁厚度(PWT)、肺动脉收缩压(PASP)、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AVPG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PGmean)、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AV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根部内径(AORD)、左心房内径(LAD),分析TAVR术前与术后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47例患者的LVESD、IVST、PWT、PASP、AVPGmax、AVPGmean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A和LVEF均明显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合并二尖瓣反流中度及以上或三尖瓣反流中度及以上的患者较术前明显减少(8例vs 3例,7例vs 2例)。 结论TAVR可纠正主动脉瓣狭窄,改善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有助于TAVR术后人工瓣膜及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12.
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病变三维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胸壁和经食管旋转扫描方式获取二维切面数据,利用容积提取显示法(VolumeRenderingDisplay)对21例正常人主动脉瓣及25例不同病变主动脉瓣进行动态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图像能从主动脉瓣上或瓣下动态显示正常主动脉瓣三瓣叶的整体立体形态,其收缩期充分开放,舒张期对合良好。对不同病变的主动脉瓣,动态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其立体解剖形态特征。结论同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较,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断更为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行TAVR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主动脉狭窄患者13例(Ⅰ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6例(Ⅱ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反流患者13例(Ⅲ组)。分析各组术前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主动脉根部结构测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以及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中均经股动脉植入瓣膜,并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其中2例于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穿刺逆行跨主动脉瓣,4例采用瓣中瓣手术。术前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与MSCT测得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周长,以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TEE评估:少至中量瓣周漏4例,少量瓣周漏9例,微量瓣周漏5例,无瓣周漏1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Ⅰ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PGmean)、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AVI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口面积<1.0 cm2,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4 m/s,平均跨瓣压差>40 mmHg(1 mmHg=0.133 kPa)]和1例人工生物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2DTEE、3DTEE),术中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术后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3DTEE与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评价主动脉瓣环最大值、最小值、瓣环面积以及狭窄口面积的相关性及3DTEE、MDCT与连续性方程评价狭窄口面积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人工生物主动脉瓣,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现心脏压塞合并升主动脉夹层分离,经心包穿刺以及升主动脉夹层分离保守治疗3 d后突发心脏压塞死亡。所有患者MDCT与3DTEE评价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瓣环面积及狭窄口面积的相关性均较好(r=0.98、0.97、0.97、0.99,P均<0.01);术前连续性方程测量的主动脉狭窄口面积与MDCT及3DTEE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均很好(r值均为0.99,P均<0.01)。 结论2DTEE、3DTEE能快速、准确地定量主动脉瓣环的大小及评价主动脉的解剖结构,能实时引导和监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室逆重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76例,根据术前主动脉CT图像分为三叶组(161例)和二叶组(11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植入术(TAAVI)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接受TAAVI治疗的1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入选15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平均有效瓣口面积(0.55±0.28)cm2,术前平均跨瓣压差为(58.93±14.96)mm Hg(1 mm Hg=0.133 k Pa)。1例患者术中超声示中量瓣周漏,重新放置瓣膜顺利。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例患者其他原因死亡外,术后超声随访结果示所有患者人工瓣膜位置均正常,7例患者探及瓣周1~2 mm反流。与术前比较,患者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均增加,平均跨瓣压差均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19、7.357、6.401,P均<0.001;t=9.523、9.687、5.932,P均<0.001)。结论术前经过超声心动图严格筛选,TAAVI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术中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瓣化主动脉瓣病理生理进展评价中的应用,分析二瓣化主动脉瓣各年龄瓣膜病变的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二瓣化主动脉瓣患者超声资料及病例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程进展中瓣膜功能的变化.结果 二瓣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本组资料中为68例(50%),单纯狭窄仅19例(14%).狭窄并关闭不全者29例(22%),瓣膜功能正常者19例(14%).各年龄组内主动脉瓣病变均以关闭不全多见.病程晚期的手术患者各年龄组内主动脉病变亦均以关闭不全为主.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主动脉瓣的病变作出早期诊断.二瓣化主动脉瓣最常见的瓣膜病变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病变相关基因与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相关性主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行Bentall手术并检测到主动脉病变相关基因突变的8例BAV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其BAV分型、瓣膜功能及升主动脉内径等指标;收集其外周血并对主动脉疾病相关基因进行筛查,对变异进行致病性预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主动脉最宽处位于升主动脉管部,3例位于主动脉窦部。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表现为主,5例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为主,1例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程度相当。4例患者FBN1基因突变(分别为c.2926C>Tp.Arg976Cys、c.2374T>Cp.Cys792Arg、c.2639G>Ap.Gly880Asp、c.6700G>Ap.Val2234Met),2例COL3A1基因突变(分别为c.2190A>Tp.GLU730Asp、c.2181G>Ap.Met727Ile),1例MYLK基因突变(c.1414C>Tp.Leu472Phe),1例TGFBR1基因突变(c.134A>Gp.Asn45Ser)。8例患者中1例FBN1基因突变患者为Sievers0型BAV,余7例均为SieversⅠ型BAV,其中RL亚型6例,RN亚型1例。3例FBN1基因突变患者(c.2926C>Tp.Arg976Cys,c.2374T>Cp.Cys792Arg,c.2639G>Ap.Gly880Asp)经3个突变评价软件预测均为可能致病性突变,该3例患者胸主动脉最大径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结论基因变异相关的解剖结构异常及主动脉瓣功能改变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共同导致了BAV患者不同类型的主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