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锥形束CT(CBCT)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患者牙槽骨改建规律的作用及美观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3月前来笔者科室就诊的牙周病患者60例(共240颗患牙)。分析治疗前后轴倾度、切缘中点和根尖点的位置变化,牙槽骨高度变化,牙槽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后,唇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BM-La)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舌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G-BM-Li)、轴倾度、切缘中点至PP平面的距离(Cu-PP)、切缘中点至PL平面的距离(Cu-PL)、根尖点至PP平面的距离(Aa-P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根尖点到PL平面的距离(Aa-PL)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唇侧、舌侧、近中、远中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槽嵴顶区舌侧密度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牙槽嵴顶区唇侧、根中区唇侧、根中区舌侧、根尖区唇侧、根尖区舌侧密度值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改建牙周病患者牙槽骨情况,增强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静  何惠明  凌伟  付钊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433-435,i0008
目的:研究下颌前牙正常牙周组织和两侧中切牙三种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作用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21|123及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当修改牙槽骨颈缘部位的形状,分别模拟中切牙牙槽骨2mm、4mm、6mm吸收,建立3种不同牙槽骨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牙体颈缘部位的VoniMses应力。结果:①在轴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极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6.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8Mpa。②在斜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4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9Mpa。结论:无论是轴向加载或是斜向加载,中切牙的应力值都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而增加,侧切牙的应力极值变化不明显,尖牙的应力极值较均匀。通过本实验给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具有指导意义,为下一步联冠修复的优化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愈合期内唇侧骨板吸收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GBR术治疗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记录牙龈厚度、骨质分类、所用屏障膜及牙槽嵴形态特征,利用iCATVision软件对种植体肩台下2mm、体部中点、根尖处的唇侧骨板进行测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患者性别、年龄、牙龈厚度、牙槽骨骨质、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牙槽嵴倒凹深度及所用胶原膜是否为GBR术后愈合期内唇侧骨板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种植体肩台下2mm、体部重点、根尖处的唇侧骨板吸收均值分别为(0.73±0.60)mm、(0.85±0.70)mm、(0.54±0.38)mm,吸收比例分别为23.8%、18.5%、12.3%;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牙龈厚度、牙槽嵴倒凹深度与GBR术后愈合期内唇侧骨板吸收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503,P0.05)、牙龈厚度(β=-0.207,P0.05)、牙槽嵴倒凹深度(β=-0.181,P0.05)是影响GBR术后愈合期内唇侧骨板吸收的相关因素。结论:美学区种植同期应用GBR术后愈合期内唇侧骨板存在吸收现象,其吸收情况与年龄、牙龈厚度及牙槽嵴倒凹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方法:在未做过正畸治疗的11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symphysis height,LH),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患者的下颌牙槽代偿和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结果:下颌联合高度和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Ⅲ类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在骨性安氏Ⅲ错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长面型的趋势导致下颌联合变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上颌中切牙区即刻与延期种植的唇侧骨量情况及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上颌中切牙区单颗牙种植的86例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即刻组(43例)和延期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唇侧骨量、美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即刻组和延期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7.67%、95.35%,两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两组患者种植即刻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根方及冠方骨板厚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两组患者即刻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均降低,但即刻组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后根方、冠方唇侧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种植修复即刻、12个月后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分、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分均显著高于延期组,且满意度均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颌中切牙唇侧和舌侧的力偶距与力的比例(M/F)与牙齿转动中心(Co)的关系,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创建下颌骨及下切牙的三位有限模型,从牙齿唇侧、舌侧是假不同在和求解.结果:产生牙齿整体移动时,唇侧和舌侧所需的M/F值不同,唇侧为-9.31,舌侧为-12.78.结论:舌侧正畸中,内收切牙的同时一定要加足根舌向转矩,而且不能根据唇侧加力的经验来判断.在唇侧或舌侧,不同的M/F加载下,下中切牙的转动中心位于牙长轴上,M/F值和Co位置呈双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CT扫描的方法来描述下颌支骨松质分布和骨皮质厚度变化情况,以此来估计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舌侧骨切开的位置、深度和方向.方法 45例实施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术前进行上下颌骨CT扫描.从下颌小舌平面开始每隔2.5mm为一层面进行测量,向上20 mm,在每一层面测量骨皮质的厚度和骨松质的分布情况.结果 下颌支上部骨松质分开的占37.5%,骨松质在任何一层均未分开的占62.5%.在下颌小舌上5 mm平面,舌侧骨皮质的厚度从前向后逐渐变薄,平均厚度1.55 min,下颌小舌距离升支后部骨皮质融合处的平均距离为9.45mm.结论 舌侧骨切开应位于下颌小舌上5mm以内的区域,在下颌小舌后方9.45 mm以内切开,骨切开线由后向前可轻度向下,切开深度2 mm左右,向前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美学区单颗牙"根膜种植技术"与I型即刻种植术后6个月唇侧牙槽骨尺寸变化。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入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行"根膜种植牙技术"(n=15)和对照组行传统不翻瓣即刻种植型即刻种植(n=15),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分析两组美学区单牙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牙唇侧牙槽骨板尺寸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两项指标平均值分别:实验组厚度(1.15±0.27)mm ,对照组厚度(0.83±0.13)mm;实验组高度(2.59±0.21)mm ,对照组高度(1.82±0.18)mm,术后6个月单牙唇侧牙槽骨高度和厚度两组平均尺寸变化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根膜种植牙技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自然愈合中发生的颊侧骨板的吸收,对美学区单颗牙唇侧骨板有相对理想的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利用组合支抗种植体竖直下颌舌倾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5例下颌磨牙严重舌倾患者,在舌倾磨牙同侧前磨牙区植入两枚微型种植体,取1段0.48mm×0.64mm不锈钢方丝,用釉质粘结剂将其固定于种植体头部,使两颗种植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使不锈钢方丝一端位于舌倾磨牙的颊侧根尖水平处,弯折使其形成牵引钩,方便钩挂皮圈。在舌倾磨牙牙合面粘结舌侧扣,用链状皮圈连接舌侧扣和牵引钩,使橡皮圈产生1N力,颊向倾斜和压低舌倾磨牙。结果:所有支抗种植体植入顺利,在治疗过程中能行使支抗功能,未出现松动脱落。经5个月左右的治疗,5例患者舌倾的下颌磨牙均和对合牙形成良好咬合。磨牙舌倾得到矫正,未见明显松动,且颊舌向转矩正常,也未发现明显的牙根吸收与牙髓坏死,牙周状况良好。结论:应用组合支抗种植体能有效地矫正严重下颌舌倾磨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对上颌中切牙美学效果和唇侧骨板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9月来院就诊因单颗上颌中切牙残冠而接受微创拔牙及种植修复来院就诊的10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41例,采用微创拔牙延期种植即刻修复;B组:32例,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延迟修复;C组:35例,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修复完成当天及修复后1年,进行白色美学指数(WES)和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修复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满意度。种植当天和修复后6个月,测量患者唇侧骨板厚度,并计算骨量变化和骨吸收率。结果:三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和修复1年后种植体存留率均达100.00%。修复完成当天和修复后1年,A、B、C三组PES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且修复后1年均显著高于修复完成当天(P0.05)。C组整体美观、附着高度以及咀嚼功能满意度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种植当天和修复后6个月,B、C两组各部位唇侧骨板厚度均显著大于A组(P0.05);与种植当天相比,修复后6个月A组各部位唇侧骨板厚度显著下降(P0.05),B、C两组唇侧骨板骨量降低水平均显著小于A组 (P0.05),A组骨吸收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结论:美学区单颗上颌中切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显著降低唇侧骨板改建中水平方向的骨吸收,促进早期诱导牙龈塑形,提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成人中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唇侧外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1例中度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正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上颌中切牙牙根长度、牙槽骨高度及密度、唇侧功能和美观评分。结果:治疗后牙根长度(12.07±2.11)mm,较治疗前(12.84±2.15)mm降低(P0.05),治疗前后牙根变化差值为(0.77±2.11)mm,吸收率为6.0%;治疗后唇侧、舌侧、远中位点及平均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近中位点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腭侧牙槽嵴顶处(A1)、解剖根尖点冠方1mm处(A3)骨密度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中部位于根颈部和根尖中点处(A2)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后牙咬合、前牙覆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能有效缓解中度牙周炎患者的牙根吸收、保留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可获得较好的唇侧外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螺旋CT测量上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为种植体支抗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进行螺旋CT扫描的44例汉族男女性患者,年龄范围20~50岁,要求扫描范围包括上下颌牙齿、牙槽骨及基骨,应用ADW4.2独立影像诊断工作站在CT横断面图像上确定测量部位(切牙区、尖牙区、双尖牙区、磨牙区)后,然后在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上选取自该区域牙槽嵴顶向根方6 mm处为该区骨密度测量区域,获得其唇(颊)侧、舌(腭)侧皮质骨及松质骨骨密度的CT值。结果 1)上颌骨前磨牙区颊侧皮质骨骨密度高于上颌其他区域颊侧皮质骨,腭侧骨密度最高处为尖牙区,颊侧及腭侧各测量区域之间皮质骨骨密度有统计学差异,松质骨骨密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下颌骨自切牙区至磨牙区颊侧皮质骨骨密度逐渐增加,舌侧皮质骨骨密度亦显示出类似的趋势,松质骨骨密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比较同一区域上下颌骨皮质骨密度,除了切牙区皮质骨密度差异不大,下颌各区域皮质骨骨密度均高于上颌同区域皮质骨骨密度,松质骨骨密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不同区域的骨密度,种植体的设计及植入方式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上颌窦底分型患者CBCT分析,测量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和骨皮质厚度,为临床 上不同上颌窦底分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 属医院就诊成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高组与窦低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 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牙槽嵴顶2 mm、4 mm、6 mm三个位点以 30°、45°、60°角度植入时骨质及骨皮质厚度。结果 两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颧牙槽嵴区不同测量 高度的不同角度骨质厚度、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骨质厚度最大值均 位于距离牙槽嵴顶2 mm与骨表面呈60°,骨皮质厚度最大值均位于距离牙槽嵴顶6 mm与骨表面呈30°。 结论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不同上颌窦底分型下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颧牙槽嵴区骨皮质及骨质厚 度,可为临床上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使用微种植钉支抗和平面导板两种方法压低下前牙打开咬合的矫治效果以及下前牙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正畸科深覆牙合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微种植钉支抗,B组采用平面导板压低下前牙。将A、B两组患者压低前,压低后CBCT图像资料导入Dolphin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评估下前牙的压低效果,并测量两组患者牙根根尖外吸收量。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正常覆牙合,A、B组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小了3.4 mm、3.2 mm(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的阻抗中心点分别降低了3.1 mm、2.8 mm(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下切牙分别唇倾了5.2°、6°(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垂直向骨性测量指标MP-SN、FMA值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B组MP-SN、FMA值分别增加了0.7°和0.8°(P<0.05)。B组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吸收分别为(0.98±0.30) mm、(0.94±0.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前牙唇侧骨壁部分缺损即刻种植的疗效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行上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62例。根据唇侧骨壁完整性将患者分为完整组(唇侧骨壁完整)和缺损组(唇侧骨壁有冠方缺损但不超过1/2),各31例,对两组均实施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评价两组的种植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的唇侧骨壁厚度、红色美学指数(Pinkestheticscore,PES)、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score,WES)。结果:两组种植成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冠方、中部、根尖的唇侧骨壁厚度均有所减小(P<0.05),但两组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ES、WE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后即刻(P<0.05),但两组PES、W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唇侧骨壁完整患者即刻种植相比,唇侧骨壁部分缺损患者采取即刻种植同其疗效相当,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美观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成人骨性Ⅱ类错拾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切牙代偿情况及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方法:收集骨性Ⅱ类成人患者共200例,确定13项代表切牙倾斜度和凸度的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将结果与正常糟均值比较,然后依照SN/MP角和FH/MP角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共3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代表上切牙唇倾度的大部分指标测量均值(U1/SN、UI/NA、U1/FH)与正常拾均值基本一致,LI/GoMe、L1/NB(°,mm)明显大于正常牙A均值;3组问比较,除UI/pp、UI/NA(°)及UI/NA(mm)外,其余的10项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糟患者上切牙相对颅部参考平面无明显的倾斜代偿但相对上颌基骨较为直立,下前牙唇向倾斜代偿特别明显;高角组上切牙直立,有一定舌向代偿,内收上前牙时要特别注意转矩控制;低角组下切牙唇倾度大,进一步正畸唇倾代偿的潜力小;随着下颌角平面的增高,上下切牙相对颏部的位置更加靠前,通过牙齿的代偿很难协调后缩的颏部。治疗中应结合Ⅱ类骨骼矢状不调程度和牙齿代偿在不同垂直骨型中的特点,明确牙齿进一步代偿或去代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联合牵引矫治弯曲阻生年轻恒前牙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9年以来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弯曲阻生年轻恒前牙病例,患儿年龄7~10岁,运用外科开窗联合牵引方法,将弯曲阻生年轻恒前牙恢复至正常牙列位置。患牙为观察组,对侧同名牙作为正常对照组,在双侧中切牙均受损的病例中,以同颌侧切牙为对照组,术后随访24个月。CBCT测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牙冠高度和牙根长度,评估预后效果。结果:29例患者共30颗患牙,其中男15例,女14例,失访3例,平均年龄(7.98±0.63)岁,成功率96.3%。利用CBCT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唇侧牙槽骨厚度小于对照组,且牙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牙冠高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外科手术联合正畸牵引适用于年轻弯曲恒前牙的治疗,有利于牙根发育和唇侧牙槽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技术,矫治成人下颌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种植体与下颌侧切牙远中的牵引钩,来内收下前牙关闭间隙。测量下颌中切牙的颊舌向的位置变化、压低量、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切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中切牙向舌侧移动1.6mm,舌侧倾斜4.5°,平均压低0.5mm,无近远中倾斜,疗程3.2个月,平均向舌侧移动速度0.67mm/月;切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牙列的拥挤得到了解除,下颌磨牙位置没有改变,后牙咬合关系无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延期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1年 12月于我院行单牙修复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时间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6例。对照组给予延期种植修复,研究组给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比较两组唇侧骨厚度、牙槽嵴骨吸收高 度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1年唇侧骨厚度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色泽、咀嚼功能、附着高度、整体美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 植即刻修复在提高软组织稳定性、促进咀嚼功能恢复及提高种植牙美观度等方面优于延期种植修复,有利 于减少唇侧骨厚度丢失,降低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代谢变化及其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牙槽骨的代谢状况。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骨胶囊组)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组)各23例,药物治疗前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检测,并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牙槽骨骨密度,药物治疗后6月时重复以上检测和检查,观察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变化情况,分析以上血生化指标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变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变化与牙槽骨骨密度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呈负相关(r=-0.440,P0.05;r=-0.419,P0.05),药物治疗后6月两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亦呈负相关(r=-0.642,P0.05;r=-0.442,P0.05)。结论 (1)血清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BMD呈统计学负相关;(2)强骨胶囊可用以提高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骨密度;(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可作为评估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