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与健康儿童感觉领域的差异,明确ASD感觉异常特征及与多种核心症状之间的关联,为开展早期识别和特异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ASD儿童265名作为病例组,哈尔滨市普通幼儿园和学校的22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感觉量表(SSP)评估两组儿童感觉水平,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等评估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等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析ASD组SSP与各临床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SSP得分比较发现,ASD组所有感觉维度得分中位数(触觉=33;味/嗅觉=18;运动敏感=13;低反应/感觉寻求=28;听觉过滤=19;力量低下=22;视/听觉=2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2.73,-4.36,-3.17,-5.09,-11.00,-10.45,-3.43,P值均 < 0.05)。ASD组儿童多感觉总分异常率为55.1%,对照组为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5,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D组SSP得分与SRS全部维度、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量表的非语言交流和社会功能、孤独症继续观察量表(ADOS)交流和社会互动以及ABC和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量表总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多感觉存在异常,其中听觉过滤维度的异常最为显著,且感觉异常水平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关联。在未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增强对ASD儿童感觉症状的识别能力,以实现对AS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感觉特征情况,并探索其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ASD儿童早期诊断、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收集南通市康复机构训练的193名ASD儿童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93名ASD儿童中感觉特征总分异常的儿童有106名,异常率为54.9%,其中可能异常45名(23.3%),明显异常61名(31.6%),7个维度中听觉过滤异常率最高,达到85.0%,其余依次为力量低下/虚弱、运动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低反应/寻求感觉、视觉/听觉敏感、触觉敏感,感觉异常总发生率为93.3%。不同感觉异常程度ASD儿童PSQ得分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8.89,38.90,19.53,46.34,34.54,54.90,P值均 < 0.01),并且随着ASD儿童感觉异常加重,PSQ各维度得分均提高;SSP总分与PSQ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0.50,-0.32,-0.55,-0.43,-0.61,P值均 < 0.01)。  结论  ASD儿童普遍存在感觉异常,且随着感觉异常的加重行为问题表现越明显,ASD儿童感觉异常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要更多关注ASD儿童的感觉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下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并与其感觉行为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 收集34例ASD男童和29例健康对照男童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MRI)分析方法,将初级听觉脑区BA41/42作为种子区域,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采用简易感觉(SSP)量表评估ASD儿童的感觉行为,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ASD儿童大脑rs-fcMRI功能连接强度与感觉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儿童BA41/42与左侧后扣带回正连接减弱,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0.420、-0.415,P<0.05);BA41/42与左内侧和旁扣带回正连接增强,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听觉过滤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0.499、-0.447、-0.541,P<0.05),与SSP量表等级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运动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力量低下/虚弱以及总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3、0.527、0.467、0.471、0.470、0.642,P<0.05);BA41/42与左侧补充运动区正连接增强。结论 静息态下ASD儿童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通性异于健康儿童,并与其异常的感觉行为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通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儿童忽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通市城区9所幼儿园,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对1 141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市城区学龄前忽视率为28.6%,忽视度为40.21±6.67。其中男生与女生的忽视率分别为28.0%和29.2%,忽视度分别为40.29±6.54和40.13±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独生子女(χ2=6.209,t=3.947,P<0.05)。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越低(χ2=28.487,F=25.453),Green评分为中等水平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最低(χ2=11.595,F=17.215),主要照顾人为父母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低于祖父母/外祖父母(χ2=19.269,F=5.402),差异均具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下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并与其感觉行为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 收集34例ASD男童和29例健康对照男童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MRI)分析方法,将初级听觉脑区BA41/42作为种子区域,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水平,并比较两组差异。采用简易感觉(SSP)量表评估ASD儿童的感觉行为,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ASD儿童大脑rs-fcMRI功能连接强度与感觉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儿童BA41/42与左侧后扣带回正连接减弱,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0.420、-0.415,P<0.05);BA41/42与左内侧和旁扣带回正连接增强,与SSP量表中触觉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听觉过滤以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0.499、-0.447、-0.541,P<0.05),与SSP量表等级中触觉敏感、味觉/嗅觉敏感、运动敏感、低反应/寻求刺激、力量低下/虚弱以及总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3、0.527、0.467、0.471、0.470、0.642,P<0.05);BA41/42与左侧补充运动区正连接增强。结论 静息态下ASD儿童初级听觉脑区与全脑的功能连通性异于健康儿童,并与其异常的感觉行为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现状,为儿童骨强度不足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813名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骨强度不足。 【结果】 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 49.46%) 高于男童( 34.47%),不同性别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1),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2 d(50.91%)、3月龄(62.50%)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月龄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36,P<0.01);不同地区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而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83,P>0.05);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2,P<0.01),以身高评价为上和中上,体重评价为上和中上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而不同体重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结论】 儿童骨强度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12月龄以下儿童骨强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ASD的临床诊断和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121例ASD儿童的孤独症诊断会谈量表(ADI-R)分析感觉异常情况;孤独症教育心理评核(第三版)(PEP-3)评估各方面能力;中国韦氏幼儿智力测试(简称智测)或Gesell量表评估智力或发育商,孤独症儿童进食行为量表(BAMBI)评估喂养问题;并分析感觉异常的相关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结果 无感觉异常组23例(19.0%),轻度感觉异常组(简称轻度组)64例(52.9%),重度感觉异常组(简称重度组)34例(28.1%)。轻度组和重度组感觉异常种类显著多于无感觉异常组(χ2=88.042,P<0.01),重度组感觉异常种类显著多于轻度组(P<0.01)。在ADI-R中,无语言能力儿童重度感觉异常组A部分(社会互动异常)(19.59±4.67)和B部分(沟通异常)(12.36±1.76)均高于无感觉异常组(15.79±1.94、9.86±3.34,F=3.032、5.190,P<0.05),且重度组B部分(沟通异常)高于轻度组(10.79±2.32,P<0.05)。在PEP-3中,轻度组和重度组个人自理百分比得分均低于无感觉异常组(χ2=8.641,P<0.01)。三组间智力测试和Gesell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MBI评估显示,轻度组和重度组食物谱狭窄得分均高于无感觉异常组(χ2=6.806,P<0.05)。无语言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ADI-R的A部分及B部分得分呈正相关(rs=0.260、0.359,P<0.01),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个人自理百分比呈负相关(rs=-0.252,P=0.005),与食物谱狭窄得分呈正相关(rs=0.224,P=0.013)。结论 81.0%的ASD儿童有感觉异常,重度组感觉异常的种类较多。感觉异常程度严重的ASD儿童,社交能力较弱,饮食问题更多。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智力测试和Gesell量表评估结果不相关。感觉异常可能是ASD儿童社交能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贵州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评价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为制定学生营养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根据重点监测县德江、普定和册亨在2012年、2016年及2020年测定的血红蛋白值,计算贫血率。结果 2012年、2016年、2020年血红蛋白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2.01,P<0.01);贫血率逐渐降低(13.8%、10.8%、10.3%),2012年和202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不同性别之间,男生贫血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P<0.05),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不同学段,小学生贫血率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P<0.01),初中生贫血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P>0.05)。不同监测点,除德江外,其余2个县贫血率的改变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觉讯息处理与自我调节能力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中的特征及其对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1日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ASD儿童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多动指数将ASD儿童分为ASD组及ASD合并多动组。由家长完成感觉讯息处理及自我调节功能量表(SPSRC)。以SPSRC量表Z分值,将感觉讯息处理的6个版块(听觉、视觉、触觉、味嗅觉、前庭平衡觉及本体觉)及自我调节能力的3个版块(生理状况、情绪调节及适应能力)分为异常(Z<-1)和正常。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D组纳入35人,ASD合并多动组纳入33人,健康组纳入35人。感觉讯息及自我调节能力所有版块的异常比例在ASD合并多动组最高,其次为ASD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体感觉及情绪调节异常是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危险因素(OR=5.31、7.31,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16—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13个县(市、区)65所中小学346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其中男生1716名,女生1747名;小学生2098名,初中生762名,高中生603名;城市1368名,农村2095名。问卷调查收集对象基本信息、1周内含糖饮料、甜食、膨化食品、水果、蔬菜、早餐等进食情况,每周日常中等或高等强度活动、校内体育锻炼,每天玩电子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日常睡眠情况以及户外活动等。测量身高和体重。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云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8.43%(292/3463),肥胖检出率为6.01%(208/3463)。超重检出率:(1)男生为8.45%(145/1716),女生为8.41%(147/1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2)城市为11.99%(164/1368),农村为6.11%(128/2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  相似文献   

11.
对某汽车制造企业2021年在岗的796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收集体检数据,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汽车制造企业工人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企业的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必检项目出现异常的工人有392人,异常率49.25%。全体工人和彩超必检工人彩超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为31~35岁工人异常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体工人:χ2=21.08,P<0.01;必检工人:χ2=9.64,P<0.05);总装车间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最高,为27.66%(χ2=9.21,P<0.05);喷漆工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最高,为18.75%(χ2=16.94,P<0.05);接苯作业工人单核细胞值低于非接苯作业工人(t=2.13,P<0.05),油漆车间工人的单核细胞值为四车间最低(F=4.99,P<0.05);血清ALT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年龄>35岁及工龄为6.1~9年的工人异常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χ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哈尔滨市2018—2021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的发生。方法 于2018—2021年连续4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对哈尔滨市2个试点区、县12所学校、幼儿园5 000余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验光检查,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估。结果 共监测儿童青少年19 894人次,总体近视率为56.90%;其中:2020年总体近视率最高,为57.94%;2019年总体近视率最低,为55.90%,各年度近视率监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城区近视率2020年最高,为64.84%,2021年最低,为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56,P<0.01);郊县近视率2021年最高为52.71%,2018年最低为5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4,P>0.05);男性近视率2020年最高,为53.90%,2019年最低,为5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北地区儿童哮喘流行情况及其相关的易感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特点,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地区7 048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哮喘儿童初筛调查问卷,调查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哮喘儿童IL-4 C590T、IL-13 A2044G、FcεRIβ E237G、ADRB2 R16G这4种哮喘易感基因位点SNP分布情况。结果 7 048名儿童中检出哮喘患儿214例,患病率为3.04%(214/7 048),其中男性患病率(3.45%)明显高于女性(2.58%)(χ2=4.574,P<0.05);不同年龄组哮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56.498,P<0.05);不同地区间儿童哮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9,P>0.05);214例患儿哮喘发作时主要集中在夜间44.39%(95/214)和清晨27.57%(59/214),主要症状为咳嗽78.97%(169/214),主要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是否存在明显的触觉异常以及触觉异常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孤独症触觉异常的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265例3.02~10.66岁ASD儿童作为病例组,并依据性别年龄匹配原则,在哈尔滨市幼儿园和小学招募223名3.15~10.99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评估儿童的触觉行为,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等评估ASD儿童的临床表现,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触觉行为与孤独症症状之间的关联。  结果  ASD组儿童SSP触觉得分[33(33, 35)分]低于对照组[34(31, 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5);ASD组触觉异常等级(可能异常、明显异常)比例(19.6%)高于对照组(11.7%)(χ2=5.72,P<0.05)。两组男童SSP触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P<0.05)。ASD组SSP触觉得分与SRS社交认知、社交沟通和量表总分,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临床量表非语言沟通水平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28,-0.28,-0.35,-0.17,-0.27,P值均<0.05)。  结论  孤独症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触觉异常表现,且在男童中更为显著。触觉异常与孤独症社交障碍等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我国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流行现状。方法 检索2000-2016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中收录的有关中国儿童ASD患病率研究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并对性别和城乡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样本量215 700人,患病人数462人,合并患病率为0.24%(95%CI:0.18~0.29)。根据不同性别、城乡进行亚组分析,男性患病率0.35%(95%CI:0.26~0.44),女性患病率为0.07%(95%CI:0.0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6.303,P<0.001)。城市患病率0.17%(95%CI:0.08~0.26),乡村患病率0.09%(95%CI:0.05~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6,P=0.200 4)。结论 儿童ASD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建立统一、规范的ASD患病率调查研究方法来进行ASD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加大对儿童ASD防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基本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障碍特点。方法 采用计算机系统对32例ASD儿童和32例ADHD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 以反应时长、正确率为分析指标,三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进行匹配。结果 1)ASD组和ADHD组相比,两组对高兴、愤怒情绪的注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16,P>0.05);ASD组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注视时间均短于对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79 、2.96,P<0.05)。ASD组和ADHD 组对各表情的平均注视时间均短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D组对高兴、愤怒识别正确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0.067,P>0.05 );ASD组的悲伤、惊讶、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0.428、8.532、5.455 ,P<0.05);ADHD组仅对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5.406,P<0.05);ADHD对其他几种情绪的识别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SD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障碍不仅仅源于视觉注意减少;ASD患儿的情绪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情绪的识别中,对高兴、愤怒的识别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行为的孕前及孕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孕期保健的2 102名产妇及其单胎新生儿,随访并评定36月龄幼儿的ASD行为,按诊断结果将其分为ASD组(21例)与非ASD组(2 08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ASD行为孕前及孕期危险因素。结果 在2 102名幼儿中,诊断为ASD者21例;两组产妇文化水平(χ2=8.188,P=0.017)、孕前3个月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χ2=9.198,P=0.002)、孕期吸烟/被动吸烟(χ2=20.974,P<0.001)、孕期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χ2=6.873,P=0.009)、孕期情绪(χ2=24.754,P<0.001)因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3个月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OR=12.195,95%CI:6.412~23.194,P<0.001)、孕期吸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0~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评结果,了解通州区0~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通州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2021年年报数据。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和户籍0~2岁儿童筛查阳性检出率和发育迟缓率的差异,使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各年龄组和户籍的逐年变化趋势。分析762例Gesell测查结果,使用χ2检验比较各能区年龄分布差异。【结果】2017—2021年0~2岁儿童发育迟缓率为0.43%,0~岁组发育迟缓率呈下降趋势(χ2=14.135,P<0.001),1~岁组和<3岁组发育迟缓率均呈上升趋势(χ2=5.375,P=0.020;χ2=5.558,P=0.018)。本市户籍儿童发育迟缓率(0.47%)高于外地(0.37%)(χ2=12.504,P<0.001)。大运动能区发育迟缓率0~岁组最高(61.74%),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骨骼发育与维生素K的关联性,为日后临床及时干预儿童时期异常骨骼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4月到四川省内数家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6 335名0~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维生素K1、K2的水平,同时记录其骨骼发育情况。以是否存在骨骼发育异常分为正常组(n=5 040例)和异常组(n=1 295例),对两组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骨骼发育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维生素K与儿童骨骼发育异常的关联性。结果 骨骼发育正常组和异常组儿童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维生素D、K1、K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Z=14.32、16.35、16.70、8.26、5.70,χ2=13.88,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骨骼发育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6,P<0.05);异常组各年龄段维生素K...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促进学生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共1 496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的调查。采用χ2检验和Mantel-Haenszelχ2检验分别进行率、构成比、趋势分析。结果 2021年,福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和龋患率依次为5.4%、30.5%、60.4%、50.3%。男生超重肥胖率较女生高(χ2=31.90,P<0.001),女生视力不良率较男生高(χ2=8.7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学生超重肥胖率(χ2=4.75,P=0.029)和龋患率(χ2=10.09,P=0.001)均较城区高,城区学生营养不良率(χ2=7.66,P=0.006)和视力不良率(χ2=11.43,P=0.001)均较乡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中学生高(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