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颈肩MPS患者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单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ROM)评分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例数28例(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 d的VAS评分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14,21 d的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病例1例(复发率3.33%),对照组复发病例6例(复发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冲击波治疗颈肩MPS存在一定局限性,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方法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且根据臭氧本身化学性质,可从根本上修复患者组织损伤,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把2014年7月—2015年7月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30例,给予小针刀治疗方法 ),跟踪随访1年,对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例对照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3.3%;30例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3%)。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例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20.0%;30例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7%)。结论对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来说,采用小针刀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复发率低,该治疗方法值得患者的深度信赖,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针刀激痛点(Trigger point,TrPs)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TrPs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RMDQ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75.56%(34/4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TrPs能明显缓解颈肩MPS患者的不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联合贴扎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浮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颈椎肌力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曲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减轻患者颈部神经的压迫,缓解疼痛,改善颈椎肌力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腰经筋温通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两个疗程行病情评估,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颈痛量表(NPQ)评分两组随访时较治疗两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与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与随访时,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NPQ、PRI、VAS、PPI及SF-MPQ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结论:颈腰经筋温通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颈腰经筋温通法起效更迅速,在改善疼痛相关的日常功能障碍、调整疼痛相关的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疗效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董俊球 《新中医》2015,47(3):230-231
目的:研究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银质针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代金豹  黄彩凤  蔡菁 《光明中医》2023,(21):4172-4174
目的 评价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颈型颈椎病伴抑郁症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将62例颈型颈椎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除针刺外,配合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的NPQ、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颈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型颈椎病与抑郁症疗效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颈型颈椎病及抑郁症的疗效卓著、安全性高,2种疾病应同时治疗,该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5颈椎神经阻滞及颈肩部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引发的颈肩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80例颈椎病及肩周炎(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颈神经根阻滞联合颈肩针刀松解术,对照组40例采用颈肩针刀松解术,术后1周、3个月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 murley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最终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完成随访。2组治疗后1周、3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1周VAS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VAS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神经阻滞联合肩背部注射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诊断为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电针颈夹脊穴组(观察组)与颈夹脊穴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配合电针颈夹脊穴与颈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一天,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24分法、改良VAS疼痛评分法等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对所有评分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与疼痛减轻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改善脊髓变性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与上肢疼痛状况;观察组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佳于对照组,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化州市中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5– 羟色胺 (5–HT)、β– 内啡肽(β–ET)水平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氏量表(BI)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 碍指数(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5–HT、β–E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β–E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H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BI 评分以及 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及 N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取 小针刀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颈肩部功能,明显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对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生活宣教以及理筋松解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颈舒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可改善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增大颈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铍针加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晏宏伟 《西部中医药》2013,26(4):100-102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外涂扶他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为50.0%。2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在疼痛、局部压痛、功能障碍方面,治疗组同组间、2组间评分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平刺和直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并筛选出改善颈型颈椎病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更高效的针刺方向。方法将10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平刺组采用平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直刺组采用直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降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平刺组优于直刺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降低;两组治疗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刺组优于直刺组。平刺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直刺组的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刺和直刺均可以消除肌筋膜触发点和治疗颈型颈椎病,但平刺肌筋膜触发点优于直刺肌筋膜触发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每5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1~3次,同时每天配合中医导引治疗3次,连续2周。对照组采用针刺双侧风池、C4~C6颈夹脊穴及肩井穴,配合颈部一指禅推、捏拿、(?)揉、点按、拍打等常规推拿治疗,隔日1次,每次40 min。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维正骨推拿手法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及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edian Freyuency,MF),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NPQ评分、表面肌电MF值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维正骨推拿手法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同时较坐位旋转扳法能更有效的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方法,各临床中心同步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8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采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和牵引、低周波综合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疼痛(MPQ疼痛评估量表)、体征(Greene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2.2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疼痛和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JOA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ee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JOA积分、Green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Gree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临床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心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口服稳心颗粒治疗.结果:两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灸治疗颈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条索状物面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口干、便秘、失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灸法应用在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中疗效可靠,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缩小条索面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关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超微针刀关刺法干预,对照组以针灸针关刺法干预,治疗前后进行麦吉尔疼痛问卷量表及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麦吉尔疼痛问卷量表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针灸针关刺法,能较好地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