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华盈 《江西医药》2021,56(9):1476-1479
目的 探析球囊扩张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31例采用常规护理+吞咽功能训练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另将同期31例采用球囊扩张+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的效果;比较干预前、干预4周结束时的洼田饮水评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结束时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对比两组干预4周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4周结束时,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结束时,两组VFSS、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VFSS、FO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球囊扩张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减少负性情绪,且不增加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组早期加予吞咽康复训练,训练前后行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还给予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疗效,治疗2周、4周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S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的SSA评分更低(均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科6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早期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前后行洼田氏饮水实验。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有效率76.7%,对照组有效率40.0%(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分到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29/39),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施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缓解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早期介入吞咽功能分级康复训练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干预对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2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早期介入式吞咽功能分级康复训练与r TMS干预。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6.45%(2/31)低于对照组29.03%(9/31)(P <0.05);干预后,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31/31)高于对照组80.66%(25/31)(P <0.05)。结论 早期介入吞咽功能分级康复训练联合rTMS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吞咽障碍,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正性激励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依从性、病耻感及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该院就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单一吞咽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正性激励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吞咽功能及吞咽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慢性病病耻感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康复训练依从率[95.6%(43/45)]高于对照组[80.0%(3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78、12.26,χ2=5.07,P <0.05)。结论 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正性激励护理干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改善患者病耻感、提高康复训练依从度,取得更佳吞咽功能恢复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同质化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1,2]评定吞咽功能。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可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王书秀  王琪  安晓蕾  杨志红  骆莉 《河北医药》2013,(23):3584-358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吞咽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73例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采用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5例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并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评分(8.0±1.9)分和(6.0±1.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4±1.6)分和(4.5±1.5)分,且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变化进行比较,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VS 7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应用针灸与吞咽治疗仪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冲电刺激联合舌肌康复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冲电刺激联合舌肌康复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造影检查(VFSS)总分、表面肌电图的最大波幅值、舌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及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数、吞咽时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刺激联合舌肌康复器可升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sEMG的最大波幅值,缩短吞咽时程,改善舌骨喉活动度,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辅助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7.8%,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够改善脑干损伤后吞咽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影响.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训练,rTMS组病人在此基础上于病侧脑部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超低频(10 mHz)重复经颅磁刺激,每天1次,连续2周共计14次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估吞咽功能;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TMS组洼田饮水实验等级及NSE含量均明显降低(24.40±6.27)μg/mL,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M(P25,P75)]显著提高7.5(7,8)(均P<0.05);rTMS组治疗前、后NSE值与吞咽功能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并降低血清NSE水平,其中降低NSE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7,(10):779-78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3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结果、洼田饮水实验结果及发生并发症例数、平均住院日及费用、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等。结果:SWAL-QOL评定结果、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及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显示,康复组的疗效、吞咽状况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5例,远低于对照组的22例;康复组住院日及费用也低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99.8%,高于对照组的95.7%(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捏脊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配合捏脊疗法,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29例(90.6%);对照组总有效21例(70.0%)。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柠檬酸冰棒行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自制柠檬酸冰棒咽部刺激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棉签蘸取冰水进行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吞咽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90%(45/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柠檬酸冰棒行咽部冰刺激训练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鲍杨东 《安徽医药》2015,(8):1567-1568
目的:观察颅脑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针刺和吞咽康复训练,另外给予治疗组患者颅脑穴位按摩。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记录治疗前后的试验得分,并评定治疗后疗效;采用 VFSS 吞咽困难评价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困难分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饮水试验得分显著降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颅脑穴位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93-296
目的探讨经口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口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4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40例),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VFSS评分、咽通过时间)、负性情绪(HAMA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咽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口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能提高疗效,降低负性情绪,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3例脑卒中患者,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吞咽造影检查,比较对吞咽障碍和误吸的检出率。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洼田饮水试验检出吞咽障碍和误吸为22例(34.92%)和11例(17.46%),吞咽造影检出34例(53.97%)和23例(36.51%)。经χ2检验,吞咽造影对吞咽困难和误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洼田饮水试验(P<0.05)。结论吞咽造影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优良检查方法,其评估价值优于洼田饮水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