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血浆可溶型不规则趋化因子(s FKN)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至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34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发病11 d内)、亚急性期(发病11~21 d);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伤,分为有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正常对照组20例,选自同期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体检的健康儿童。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浆中s FKN浓度,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判断冠状动脉损伤,同时记录相关的临床数据,进而分析患儿血浆s FKN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结果定量检测表明,川崎病组患儿血浆s FKN水平高于对照组(t=8.26,P<0.05);川崎病急性期组患儿血浆s FKN水平高于亚急性期组(t=2.51,P<0.05);川崎病急性期CAL组患儿血浆s FKN水平高于NCAL组(t=12.59,P<0.05)。相关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血浆s FKN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性(r=0.66,P<0.05;r=0.63,P<0.05;r=0.74,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s FKN有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并促进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小窝蛋白-1(caveolin-1)、微小RNA-146a(miR-146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择rt-PA治疗后发生HT的104例ACI患者为HT组,另选择同期接受rt-PA静脉治疗后未发生HT的536例ACI患者为非HT组。比较两组血浆caveolin-1、miR-146a水平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HT组血浆caveolin-1与miR-146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caveolin-1、miR-146a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结果】HT组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HT组(P<0.05),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0.05)。HT组血浆miR-146a与caveolin-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38,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146a、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78,miR-146a联合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AUC为0.9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病史、心源性栓塞、溶栓前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时间长、溶栓前血糖水平高、溶栓后2 h收缩压高以及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高、miR-146a表达水平低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caveolin-1、miR-146a异常表达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能够用于预测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中miR-181b和miR-194的水平变化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联性,确定新的aGVHD诊断及预测标志物。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3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移植前、移植后15 d以及发生aGVHD时血浆中miR-181b和miR-194表达水平变化,利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分析移植后第15天miR-181b和miR-194的表达量作为aGVHD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发生aGVHD时患者血浆miR-181b和miR-194表达水平较移植前显著上调(P 0.05),且在治疗后表达水平下调,与移植前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移植后第15天,aGVHD组miR-181b和miR-194的表达水平较未发生aGVHD组显著上调(P 0.05),且表达水平增高先于临床诊断。该检测时间点miR-181b诊断aGVHD曲线下面积0.91±0.05(特异性为0.94,敏感性为0.69),miR-194诊断aGVHD曲线下面积0.91±0.06(特异性为0.94,敏感性为0.77)。结论:miR-181b和miR-194的表达量可作为aGVHD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李慧  安新江  田静 《临床医学》2012,32(12):86-8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前血浆的VEGF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冠状动脉扩张患儿.治疗组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1 g/kg·d),连用2d],治疗后相同方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P<0.01),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1).结论 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川崎病炎症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VEGF增高可以作为诊断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一个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VEGF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可为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预防冠脉损害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沉比值(RDW/ESR)、趋化素(Chemerin)、白介素-13(IL-13)与急性期川崎病冠脉扩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35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出现冠脉扩张分为扩张组(n=28)、无扩张组(n=10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RDW/ESR、Chemerin、IL-1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冠脉扩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治疗反应性的患儿RDW/ESR、Chemerin、IL-1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预测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扩张组RDW/ESR、Chemerin、IL-13高于无扩张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ESR、Chemerin、IL-13均与冠脉扩张有关(P<0.05)。治疗敏感的患儿Chemerin、IL-13低于不敏感患儿(P<0.05)。ROC曲线显示,Chemerin、IL-13联合预测IVIG治疗反应性的AUC高于单独预测,AUC为0.891。【结论】RDW/ESR、Chemerin、IL-13均与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有关,且Chemerin、IL-13可有效预测静脉注射IVIG的治疗反应性,为及时采取有效、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儿童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川崎病(KD)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川崎病血管损伤的机制,并探讨D-二聚体改变与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检测52例KD患儿、4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浆D-二聚体.结果 KD患儿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增高,D-二聚体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D)组,与NCA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在KD患儿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有着密切关系.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川崎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纤溶异常和血栓形成倾向,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并发症具有很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及肌钙蛋白Ⅰ(troponinⅠ,cTnI)对川崎病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是否损伤分为损伤组(36例)和非损伤组(61例),损伤组又根据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25例)和冠状动脉瘤组(11例)。检测患儿血清IMA、SAA及cTnI水平,分析血清IMA、SAA及cTnI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损伤组皮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与非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损伤组血清IMA、SAA及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损伤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损伤程度的加重,冠状动脉瘤组血清IMA、SAA及cTnI水平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MA、SAA及cTnI高表达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IMA、SAA及cTnI诊断冠状动脉损伤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7、0.842、0.858。结论血清IMA、SAA及cTnI表达与川崎病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26b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卵巢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86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卵巢癌组),同期选取5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及30例子宫肌瘤患者(正常组)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患者卵巢组织miR-26b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6b表达与卵巢癌组织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miR-26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19,39.018,P=0.000),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与正常组miR-26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3,P=0.291);miR-26b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8.432,5.031,6.798,P=0.000),与卵巢癌患者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t=0.958,0.490,P=0.341,0.626);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为86.57%,特异度为85.26%,对应诊断临界值为0.73;miR-26b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54.13%,明显低于miR-26b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7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6,P0.05)。结论 miR-26b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川崎病(KD)患儿各期血浆中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探讨HC gp-39对KD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确诊为KD的患儿50例作为KD试验组,每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发病1~2周,治疗前)和亚急性期(发病2~4周,治疗后),同时将KD试验组的急性期患儿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17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33例,将同时段来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HC gp-39的表达水平,同时记录与川崎病相关的实验室指标,通过各组间的比较来综合分析川崎病患儿各期血浆中HC gp-3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结果定量检测表明:KD试验组各期患儿血浆HC gp-3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三组血浆中HC gp-39的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94.42,P<0.05);KD试验组的急性期血浆HC gp-39的表达水平高于亚急性期(P<0.05);KD试验组在急性期CAL组血浆HC gp-3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t=4.3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血浆中HC gp-39与红细胞沉降率(r=0.78,P<0.05)、血小板计数(r=0.80,P<0.05)、C反应蛋白(r=0.71,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HC gp-39在K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动态检测血浆中HC gp-39可能对KD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肱指数(ABI),探究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52例,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29例)和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观察组(23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5例为健康组。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测量所有儿童的颈动脉IMT、ABI以及冠状动脉内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颈动脉IMT、ABI以及两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 结果23例观察组患儿中,仅发生冠脉扩张患儿21例(91.30%,21/23),发生冠状动脉瘤患儿2例(8.70%,2/23);共有57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3例(13.04%,3/23)患儿累及单支冠状动脉,8例(34.78%,8/23)累及2支冠状动脉,10例(43.48%,10/23)累及3支冠状动脉,2例(8.70%,2/23)累及4支冠状动脉。颈动脉IMT和冠状动脉内径观察组儿童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儿童[IMT:(0.61±0.07) mm vs (0.42±0.02) mm vs (0.36±0.04) mm;冠状动脉内径:(3.17±0.18) mm vs (2.51±0.28) mm vs (2.13±0.31)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MT:t=13.948,P<0.001;t=15.348,P<0.001;冠状动脉内径:t=9.802,P<0.001;t=14.050,P<0.001),对照组IMT和冠状动脉内径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8,P<0.001;t=4.732,P<0.001);观察组ABI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儿童[(0.78±0.17) vs (0.89±0.12) vs (0.9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3,P=0.009;t=3.940,P<0.001)。川崎病患儿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呈正相关(r=0.684,P<0.001);ABI与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呈负相关(r=-0.69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IMT、ABI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8(95% CI:0.475~0.781)、0.649(95% CI:0.499~0.786),敏感度分别为60.9%、64.3%,特异度分别为79.4%、76.8%;颈动脉IMT、ABI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 CI:0.716~0.940),当最佳截断值为0.706时,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9.4%,高于颈动脉IMT、ABI单独预测(Z=6.731,P<0.001;Z=6.492,P<0.001)。 结论川崎病患儿颈动脉IMT以及ABI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并且颈动脉IMT和ABI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可以为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iR-125b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血液中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正常新生儿和20例HIE患儿血液标本,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利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miR-125b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VEGF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IE患儿PBMC中miR-125b表达显著降低(P=0.00002),而血浆中VEGF水平显著升高(P=6.26×10–8);同时在正常组中,miR-125b表达与VEGF水平无相关性(r=0.016,P=0.946,n=20),但在HIE组(r=–0.505,P=0.023,n=20)二者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时可能通过降低miR-125b表达从而升高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小RNA-26b(miR-26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肺癌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0例NSCLC患者(肺癌组,其中腺癌48例、鳞癌32例,临床分期Ⅰ/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有30、24、26例)及4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miR-26b水平。80例肺癌患者中有50例收集到配对的治疗前后血浆,通过FQ-PCR检测上述5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的miR-26b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浆miR-26b相对表达量为33.03±19.6,肺癌组为11.57±9.41,肺癌组血浆miR-26b显著低于对照组(t=6.908,P0.01)。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血浆miR-26b水平分别为11.32±8.56、12.03±9.92,均低于对照组(t=6.841、6.162,P0.01);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之间血浆miR-26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肺癌组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浆miR-26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6±11.17、9.47±7.04、9.37±6.66,Ⅰ/Ⅱ期、Ⅲ期和Ⅳ期血浆miR-26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87、7.235、7.394,P0.01);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浆miR-26b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t值分别为2.32、2.43,P0.05);Ⅲ期与Ⅳ期患者之间血浆miR-26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5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R-26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8±8.18、18.69±10.71,治疗后血浆miR-26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4.855,P0.01)。结论 miR-26b在肺癌患者血浆中明显降低,并且血浆miR-26b水平与肺癌分期密切相关,血浆miR-26b在治疗后显著升高,血浆miR-26b水平有可能作为肺癌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1—2019-06期间我院收治的ALI患者145例,根据ALI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54)。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标准将ALI患者分为低中危组(n=79)和高危组(n=6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预测ALI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浆miR-127(3.22±1.04 vs.1.05±0.46)及miR-155(2.46±0.75 vs.0.84±0.3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高危组血浆miR-127(3.04±0.95 vs.1.31±0.52)、miR-155(2.38±0.71 vs. 0.97±0.38)表达水平及死亡率(60.6%vs. 17.7%)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582,95%CI:1.674~4.105)、血浆miR-127(OR=3.306,95%CI:2.428~6.174)及miR-155(OR=2.804,95%CI:1.903~5.226)表达水平升高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127、miR-155表达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5、1.64、18.50分,3项联合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22,95%CI:0.864~0.983)最大,其敏感度(93.7%)和特异度(87.4%)较好。结论:血浆miR-127及miR-155表达水平升高与ALI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测ALI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血浆中miR-23b、miR-126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及健康人群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收集AMI患者105例(AMI组)、健康者82例(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患者手术前后miR-23b、miR-126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AMI患者术前血浆中miR-23b、miR-12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miR-23b表达水平与CK-MB、cTnI水平呈正相关(r=0.832,P0.001;r=0.245,P0.001);术前miR-126表达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r=0.316,P0.001);PCI术后血浆miR-23b及miR-126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血浆miR-23b和miR-126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可对AMI进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iR-125b-5p与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57例为冠心病组,体检健康者57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最大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miR-125b-5p(0.81±0.10)和miR-155(0.64±0.09)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98±0.12、0.82±0.13)(P0.05);冠状动脉狭窄≥50%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0.74±0.11)和miR-155(0.59±0.10)相对表达量低于狭窄50%冠心病患者(0.87±0.08、0.72±0.09)(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643,P0.001;r=—0.669,P0.001)及最大狭窄程度(r=—0.718,P0.001;r=—0.728,P0.001)均呈负相关。当血浆miR-125b-5p相对表达量0.776、miR-155相对表达量0.641为最佳截断值时,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AUC分别为0.949(95%CI:0.892~0.982,P0.001)、0.907(95%CI:0.839~0.954,P0.001),敏感度分别为91.2%、79.4%,特异度分别为92.5%和92.5%。结论血浆miR-125b-5p和miR-155相对表达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性,对冠状动脉狭窄≥50%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 3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常规治疗组 )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冠状动脉内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IVIG治疗组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川崎病的复发率为 0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早期大剂量IVIG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iR-26b、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85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70例为良性组和来本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65例为健康组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miR-26b、miR-1182水平,分析miR-26b、miR-1182表达与卵巢癌组织病理特征以及对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miR-26b、miR-1182水平均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健康组患者(P0.05);不同分化程度以及FIGO临床分期患者miR-26b、miR-1182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0.05);miR-26b、miR-1182表达均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FIGO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miR-26b和miR-1182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982,其中miR-26b的特异度为90.90%,敏感度为80.80%;miR-1182的特异度为97.00%,敏感度为94.20%(P0.05)。结论 miR-26b、miR-1182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且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段莎  刘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9):2834-2837,2840
目的 探讨微小RNA-181b(miR-181b)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28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癌前病变组,另选取同期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81 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健康组血清miR-181 b、CEA水平;分析血清miR-181b、CEA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81 b、CE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组血清miR-181 b、CEA水平高于健康组和癌前病变组(P<0.05);癌前病变组血清miR-181b、CE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miR-181b、CEA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病理分型、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miR-181b水平与CEA水平呈正相关(r=0.554,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81b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79.1%,均高于CEA.结论 miR-181 b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还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R-195、miR-204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25例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定期产检的56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孕妇胎盘组织中miR-195及miR-204相对表达水平;统计观察组孕妇妊娠结局,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良好妊娠结局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子痫前期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95、miR-204及二者联合对子痫前期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miR-19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20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25例子痫前期患者中,39例为不良妊娠结局,86例为良好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组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例数占比、年龄、分娩孕龄、谷丙转氨酶(ALT)、24 h尿蛋白、miR-204均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P<0.05),miR-195水平低于良好妊娠结局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年龄、miR-195、miR-204均为子痫前期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95、miR-204及二者联合预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687(0.598~0.767)、0.667(0.578~0.749)、0.740(0.654~0.814)(P>0.05)。【结论】子痫前期胚胎组织中miR-195表达水平下调,miR-204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二者可用于预测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浆微小RNA-379(miR-379)、微小RNA-195(miR-195)、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早期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65例患者,分为AMI组(n=127)和非AMI组(n=138),选取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入组时的血浆miR-379、miR-195表达量及Gas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MI患者入组时的血浆Gas6水平与miR-379、miR-195表达量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入组时的血浆Gas6水平及miR-379、miR-195表达量对早期AMI的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入组时的血浆miR-379、miR-195、Gas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R-379水平比较:AMI组<非AMI组<对照组,miR-195、Gas6水平比较:AMI组>非AMI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