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66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阿帕替尼(250 mg口服、1次/d)、替莫唑胺(口服,第1天500 mg,第2~4天400 mg/d)和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和第15天)联合治疗。5个周期(28 d为1个周期)后出现多发皮疹,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皮损,伴红疹、脱屑;全身水肿,四肢肿胀,双下肢为重,伴黏液渗出。第6个周期将阿帕替尼减量(250 mg口服、1次/3 d),皮疹未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白蛋白28.5 g/L,血清总蛋白55.5 g/L,嗜酸粒细胞0.096,血钾3.17 mmol/L。考虑为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红皮病,停用2药,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及皮肤护理,同时予补充蛋白、利尿、补钾、护胃等对症治疗。治疗10 d后皮疹消退,脱屑、瘙痒减轻。 相似文献
2.
1例68岁女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接受免疫治疗(维迪西妥单抗12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 14 d为1个周期)。首次用药后19 d, 患者诉腰部肌肉酸痛, 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079 U/L, CK-MB 33 U/L。暂停第2个周期免疫治疗, 并予泼尼松20 mg口服、1次/d。5 d后, 患者出现胸闷, 实验室检查示CK 3 366 U/L, CK-MB 91 U/L, 乳酸脱氢酶518 U/L, 肌红蛋白1 282 μg/L, 高敏肌钙蛋白T 0.068 μg/L,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148 ng/L。结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考虑为维迪西妥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心肌炎, 将泼尼松换为甲泼尼龙160 mg静脉滴注、1次/d。患者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逐渐下降, 但心电图检查示异位心律, 给予胺碘酮等治疗。甲泼尼龙静脉滴注11 d后, 改为甲泼尼龙片20 mg口服、1次/d(逐渐减量并停用)。停用激素后4 d复查, 患者实验室指标和心电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 致死率高、生存期短, 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 晚期多予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 但有效率不高。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进阶性、突破性发展, 同时也在临床中被证实可延长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分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并获得较佳疗效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1例57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后出现脑转移接受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用药2周、停用1周)+替莫唑胺150 mg口服、1次/d(用药3周、停用1周)联合抗肿瘤治疗。治疗5个月后, 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且进行性加重。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检查示两肺出现间质性肺水肿, 考虑与安罗替尼有关。停用安罗替尼与替莫唑胺, 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5 d后, 患者胸闷、咳嗽等症状缓解, 换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抗肿瘤治疗, 未出现不适。1个月后复查胸部CT, 两肺间质性水肿较前吸收。 相似文献
5.
1例51岁女性患者行左足拇趾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接受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1次/3周治疗。第6个周期用药后第18~21天, 患者先后出现腿部、脸部肿胀;第6个周期用药第28天, 实验室检查中示血清肌酐(Scr)186 μmol/L、肌酸激酶(CK)4 038 U/L、CK-MB 52 U/L、乳酸脱氢酶(LDH)1 034 U/L、丙氨酸转氨酶(ALT)20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69 U/L, 尿常规提示尿潜血(++)。考虑为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给予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补液及碱化尿液等治疗。15 d后, 患者腿部、脸部肿胀缓解, 实验室检查示CK 2 132 U/L、CK-MB 32 U/L、ALT 73 U/L、AST 47 U/L、Scr 70 μmol/L;22 d后, 患者腿部及脸部肿胀基本消失, 实验室检查示CK 1 804 U/L、CK-MB 33 U/L、ALT 66 U/L、AST 41 U/L。 相似文献
6.
1例66岁女性左肺浸润性腺癌患者接受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 服用2周, 停用1周, 3周为1个周期。规律用药14个月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 实验室检查示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1 698 ng/L, 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运动减弱,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考虑为心力衰竭, 怀疑与安罗替尼有关, 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8 d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 NT-proBNP 485 ng/L。因病情需要, 患者遵医嘱再次按原剂量口服安罗替尼。3个月后上述症状复现, 并突发心室颤动, 考虑患者的心力衰竭为安罗替尼所致。再次停用安罗替尼, 给予利尿、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补钾等治疗11 d后, 病情明显好转。此后患者未再服用安罗替尼。 相似文献
7.
1例65岁男性患者肺腺癌Ⅳa期患者既往有镜下血尿10余年, 尿潜血波动在(+~++)。因肿瘤靶点基因检测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858R突变(+), 接受吉非替尼250 mg口服、1次/d治疗。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白蛋白(ALB)37.2 g/L, 血清肌酐(Scr)73 μmol/L, 尿潜血(++)。治疗2 d后患者全身出现皮疹、大量泡沫尿、双下肢重度浮肿。2周后实验室检查示尿潜血(++++), 尿蛋白(++++), ALB 28.3 g/L, Scr 111 μmol/L。Scr峰值达135 μmol/L, ALB最低21.5 g/L。考虑为吉非替尼所致的药疹和肾病综合征, 停用吉非替尼, 给予对症治疗。3 d后皮疹和水肿逐渐消退, 抗肿瘤药物改用奥希替尼。肾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IgA肾病, 考虑吉非替尼在原发性IgA肾病的基础上导致肾病综合征。17 d后患者皮疹完全消退, 水肿明显好转。8个月后随访, ALB 37.9 g/L, Scr 130 μmol/L, 尿蛋白(++), 肾损伤仍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8.
1例73岁男性右肺鳞癌患者给予阿法替尼30 mg口服、1次/d靶向治疗, 80 d后出现双下肢水肿、纳差伴少尿。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658 mmol/L, 血尿素26.8 mmol/L, 尿蛋白(++++)、尿潜血(+++);肾脏组织穿刺活检示肾小管损伤、部分细胞呈新月体、轻度IgA沉积。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考虑为阿法替尼所致。停用阿法替尼, 给予血液透析、糖皮质激素、抗凝药、利尿剂等对症治疗, 12 d后双下肢水肿减轻, 19 d后日尿量约为800 ml, 99 d后肾功能指标趋于正常。患者未再行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9.
1例62岁男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脂质体240 mg静脉滴注、第2天+奈达铂120 mg静脉滴注、第2天, 21 d为1个周期, 共治疗4个周期, 病情部分缓解;之后改为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口服早40 mg、晚60 mg第1天至第14天, 21 d为1个周期, 共治疗1个周期。末次治疗后(免疫联合化疗第98天), 患者出现亚急性肌无力、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减退, 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结果示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治疗, 9 d后肌无力症状改善, 痛温觉有所恢复。此后未再采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1)
目的总结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消化道肿瘤致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外科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男3例, 女2例, 年龄43~56岁)使用阿帕替尼后, 均出现了口腔黏膜炎, 2例患者出现4度口腔黏膜炎;2例患者出现3度口腔黏膜炎;1例患者出现2度口腔黏膜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 包括综合化心理护理、严密用药指导、个性化饮食方案、全面的健康知识宣教等。结果 2例4度口腔黏膜炎患者疼痛程度迅速缓解, 2 d后即可经口进食;5例患者3~5 d 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表现是关键, 给予正规的治疗和综合化护理,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是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服用吉非替尼每天250 mg, 3个月后出现咳嗽、气急、高热, 胸部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提示肺炎, 予抗感染治疗无效, 后予停服吉非替尼, 予吸氧、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保肝等治疗, 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2.
克唑替尼是一种作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1(ROS1)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和/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损伤是克唑替尼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多数患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转氨酶水平升高,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致命性肝衰竭;发生机制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过度自噬、氧化应激、过敏反应等有关。克唑替尼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肝病史,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等。应用克唑替尼前, 须对患者肝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 必要时采取暂时(再次使用时减量)或永久停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普纳替尼(ponati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二线治疗。该药是针对ABL-T315I突变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 对于接受多次治疗或对第一和第二代TKI耐药的患者, 通常有效。然而普纳替尼心血管毒性常见且严重, 可导致动脉闭塞事件、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发生机制可能与诱导血小板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肌细胞损伤等有关。普纳替尼治疗中一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临床通常采取减量或停药措施, 但可能影响患者肿瘤治疗的效果。可考虑依据ABCDE法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普纳替尼心血管毒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淋巴瘤复发给予奥布替尼100 mg口服、1次/d, 用药第2天患者粪潜血呈弱阳性, 3 d后纤维蛋白原0.61 g/L, 经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冰冻血浆静脉滴注治疗后, 纤维蛋白原略有恢复, 患者未按医嘱规律服用奥布替尼, 纤维蛋白原恢复至1.71 g/L。再次给予规律奥布替尼治疗, 纤维蛋白原降至0.74 g/L, 并出现双下肢内侧皮肤多处不规则瘀斑及出血点。停用奥布替尼, 给予2次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静脉滴注后, 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17 g/L。再次给予奥布替尼治疗后, 纤维蛋白原降至0.94 g/L, 再次间断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3次, 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3.82 g/L。考虑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为奥布替尼所致。 相似文献
15.
1例67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伊立替康+奈达铂+替雷利珠单抗, 21 d为1个周期)。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 无痰中带血。治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Ⅳ度骨髓抑制, 暂停化疗和免疫治疗, 改为放射性治疗(放疗)。第29次放疗后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 痰中带血丝, 伴气促, 无发热。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新增双肺网格状模糊影, 以右肺为甚。停止放疗, 重启化疗, 患者咳嗽、咳痰等好转, 但气促逐渐加重。患者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双肺而非局部性, 排除放射性肺炎;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抑制免疫反应, 先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伏立康唑抗感染, 辅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逐渐消失, 氧合指数改善, 胸部CT复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范围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6.
1例73岁男性淋巴结转移性肉瘤样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 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0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 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99.1 mmol/L, 血清肌酐(Scr)260 μmo/L, 血钾5.8 mmo/L, 血钠129 mmol/L, 血渗透压368 mOsm/(kg·H2O), 血气分析示pH 7.1, 乳酸2.8 mmol/L。考虑为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好转, 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4 mmol/L, 血钠134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17.0 mmol/L, 空腹C肽0.02 nmmol/L。7 d后实验室检查示空腹C肽0, 餐后2 h C肽0, 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 考虑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19 d后患者空腹血糖5.8 mmol/L, 餐后2 h血糖19 mmol/L, Scr 102 μmol/L, 血钠139 mmol/L, 血氯108 mmol/L, 血钾3.9 mmol/L。 相似文献
17.
1例49岁男性因原发性肝细胞癌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多纳非尼治疗。2个周期后(第1次用药后37 d), 患者出现持续发热, 纳差、乏力,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 纤维蛋白原降低, 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91 501 μg/L), 脾脏增大, 临床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 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给予甲泼尼龙60 mg/d静脉滴注4 d, 40 mg/d静脉滴注7 d, 28 mg/d静脉滴注5 d, 之后换为泼尼松35 mg/d口服治疗(4~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治疗过程中,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逐渐好转。患者未再使用替雷利珠单抗, 并恢复多纳非尼治疗, 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8.
1例64岁女性左肺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 首次化疗后查体颈部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埃克替尼125 mg口服、3次/d。4 d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 同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自行增加剂量至250 mg口服、3次/d, 2 d后, 颈部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7.7 cm×6.4 cm。考虑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迅速增大为埃克替尼所致肿瘤超进展。停用埃克替尼, 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疗1个周期, 同时给予阿美替尼。治疗3 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9 d后颈部肿块缩小, 7周后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4.6 cm× 5.3 cm, 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3例、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用卡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缓解情况、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8.30%, 高于对照组的69.89%(χ2=9.59, P < 0.05)。治疗后, 观察组糖类抗原125[(16.25±5.47)μg/L]、糖类抗原50[(15.23±3.27)μg/L]、癌胚抗原[(5.91±2.66)mg/L]均低于对照组[(21.49±6.61)μg/L、(19.11±3.48)μg/L、(10.14±2.73)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1、7.86、10.73, 均P < 0.001);观察组CD3+、CD4+、CD4+/CD8+分别为(69.34±8.85)%、(38.15±6.52)%、(1.40±0.33), 均高于对照组的(64.51... 相似文献
20.
1例68岁男性肺腺癌患者接受埃克替尼125 mg口服、3次/d和康莱特软胶囊2.7 g口服、4次/d治疗。用药前血清肌酐(Scr)91 μmol/L。用药29 d后患者出现泡沫尿、乏力、胸闷、食欲下降、颈部及胸前皮肤出现红色皮疹等, 未予干预, 共用药76 d。实验室检查示Scr 167 μmol/L, 免疫球蛋白A(IgA)4 090 mg/L, 尿蛋白2 g/L, 24 h尿蛋白2.61 g, 尿红细胞6.8个/高倍视野, 尿α微球蛋白66.9 mg/L。病理检查结果示局灶增生型IgA肾病和急性肾小管损伤, 考虑由埃克替尼引起可能性大。嘱患者低蛋白饮食并予对症治疗, 80 d后, 患者Scr 189 μmol/L、尿蛋白2 g/L。此后患者失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