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 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3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67例口腔肿瘤患者,切除肿瘤的同时,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处,包括舌、颊、牙龈、口底,通常将皮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受区的颌外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受区的面总静脉或颈外静脉吻合。根据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厚度将其分成3种类型:股前外侧肌皮瓣、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皮瓣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结果 67例中股前外侧肌皮瓣为35例,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皮瓣17例,薄型股前外侧皮瓣15例。66例皮瓣存活,成功率为98.5%,其中1例糖尿病患者皮瓣发生小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痊愈;1例皮瓣完全坏死。67例皮瓣中41例吻合2条静脉,26例吻合1条静脉。8例出现血管危象:6例为静脉血栓(5例抢救成功、1例皮瓣完全坏死),1例为术区血肿,1例为穿支血管扭转,经过相应处理,血管危象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2~ 24个月,平均8.7个月,受区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满意,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受区功能良好,供区并发症少,是一种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进行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腓骨用于修复颌骨缺损,小腿外侧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口底、牙龈、咽侧、颊以及腭部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治疗26例,其中修复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5例,双侧上颌骨缺失1例.术中组织瓣制备顺利,没有出现伤及腓骨血管以及小腿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的现象.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术后12 h出现吻合动脉危象,经抢救成活;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吻合危象,静脉血栓形成,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抢救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修复区外形满意,患者能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结论 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修复前臂、小腿中下段、足跟部及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最小5 cm×8 cm;最大15 cm×28 cm.结果 移植1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处理后循环恢复,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2年,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解剖恒定,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移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复杂创面的疗效,讨论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笔者科室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24例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25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肌皮瓣5例)移植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8cm×10cm~20cm×20cm,术中吻合1根动脉,1~2根伴行静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皮瓣均成活,其中术后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及重新吻合、桥接血管后血管再通;2例皮瓣下积液,经换药处理后痊愈。皮瓣供区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复杂创面效果良好,供区损伤小,针对血管危象等严重并发症,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皮瓣个体化设计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其中舌癌9例,颊癌5例。术前对供区行CTA检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血管解剖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评估、挑选、定位优势穿支血管,结合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具体形状和范围,以穿支穿出点为中心进行皮瓣个体化设计。术中扩大切除原发灶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 cm×4.5 cm~8.0 cm×6.0 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7.5 cm×5.5 cm~10.0 cm×6.0 cm。结果 14例患者术前CTA定位的优势穿支血管的走行、起源和穿出点位置等,与术中所见一致,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及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不臃肿,患者咀嚼、吞咽及发音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供区未出现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结论术前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定位优势穿支血管,辅助股前外侧皮瓣个体化设计,制定精确的皮瓣切取手术方案,能有效提高皮瓣切取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获得理想的口腔颌面部形态及功能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穿支皮瓣桥接血管移植修复复杂前足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同时存在皮肤、血管缺损的前足复杂损伤采用旋股外侧穿支皮瓣桥接血管移植进行修复。结果 8例前足及9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前足及皮瓣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证实静脉危象1例、动脉危象1例,1例经手术解除危象,另1例血管危象未解除,皮瓣坏死。2例出现术后感染,其中1例前足及皮瓣均坏死,经坏死前足截肢、坏死皮瓣清创、VSD持续负压吸引,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后创面愈合;另1例前足坏死、皮瓣成活,经创面换药、创面新鲜后应用成活皮瓣覆盖残端创面。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6个月。成活皮瓣质地良好,修复前足及皮瓣外形满意,前足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旋股外侧穿支皮瓣桥接血管移植修复前足同时存在皮肤、血管缺损的复杂损伤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移植,缺损面积9 cm×6 cm~26 cm×15 cm.受区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厚度均为优良,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前外侧嵌合皮瓣及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7月39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嵌合皮瓣组)临床资料,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串联游离皮瓣修复的35例患者(串联皮瓣组)作为对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缺损范围、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开始经口进食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参照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后临床疗效评估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嵌合皮瓣组2例、串联皮瓣组4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串联皮瓣组1例皮瓣远心端出现部分坏死,串联皮瓣组3例出现口底颌下瘘和感染;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嵌合皮瓣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开始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串联皮瓣组,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术后3个月,根据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后临床疗效评估表,嵌合皮瓣组术后外形、患者满意度、工作状况、口腔闭合功能、咀嚼、语言表达、吞咽评分均显著高于串联皮瓣组(P0.05);饮食、张口度、口腔容纳水测试及咬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串联皮瓣相比,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口腔闭合、咀嚼、语言、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游离削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探讨游离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对手腕部创面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术中彻底清创,对受区血管状况做出判断,保证吻合血管质量,其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后,断蒂前修薄皮瓣至浅筋膜层,一般保留穿支血管周围1.5~2.0cm血管袖组织,可仅保留1支穿支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后密切观察血供,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结果临床应用19例,移植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手术后24h出现血液循环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皮瓣血液循环。结论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简便实用,可用于手腕部创面缺损修复,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及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游离组织瓣对27例不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股前外侧皮瓣16例,前臂皮瓣7例,腓动脉肌皮瓣1例,腓骨(肌)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 结果 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挽救成功,其余26例组织瓣无血管危象发生,完整成活,成活率100%.所有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1例术后4个月复发死亡,其余在随访期内均存活.重建的舌外形良好,虽然味觉功能无法恢复,运动功能随切除范围增加而降低,但均能满足发音、吞咽和咀嚼功能需要. 结论 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特别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造成的缺损提供了有力修复保障.  相似文献   

12.
对286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7.8h,供区组手术时间2.0h。286例患者中有18例(6.3%)穿支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经重新吻合血管17例成活,1例术后1d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成功;头颈部伤口积液11例,感染4例,供区腿部伤口积液6例,分别经局部换药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提出认真做好患者入室后管理,熟练掌握手术配合要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强化高频电刀使用安全及预防感染护理,术后严格交接班,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1例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皮瓣成活率、效果及供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修复皮瓣均成活,供区与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愈合率100%;无1例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外形均满意,术后吞咽、发音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效果显著,且供区组织量丰富,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缺损修复,术后受区、供区功能均恢复良好,是修复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头面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点及研究皮瓣切取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2例,前臂、手部创面21例,小腿创面10例,足踝部创面27例,创面缺损范围6 cm×10 cm~28 cm×16 cm。结果术后58例存活,其中有2例皮瓣发生感染经治疗后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另2例发生血管危象,1例部分坏死,1例坏死。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薄,切取面积大,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不牺牲主干血管,对供区、受区功能影响小,可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远端缺损的效果。方法: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8cm×16cm~15cm×18cm。供区直接缝合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与足背动静脉吻合,修复足前端缺损15例。结果:15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4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修复后缓解,患者恢复行走功能,避免了截肢。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简便实用,是修复足远端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36例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血管吻合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吻合器组(18例)和手工组(18例),吻合器组皮瓣中的两条静脉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手工组中患者的两条静脉手工行端端吻合。所有动脉均手工行端端吻合。结果 应用微血管吻合器静脉吻合的时间为(12.3±1.1)分钟,较手工吻合时间(24.4±2.2)分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血管吻合器组术后静脉通畅,未见血栓形成,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手工吻合组有2例皮瓣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危象。吻合器组术后血管吻合通畅率为100%,手工组术后血管通畅率为89%。结论 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吻合口通畅、操作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李舒琳  陆九州  蒋军健  徐雷 《骨科》2016,7(1):27-30
目的:探讨应用三种不同的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科采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健侧胫后血管束桥接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患者纳入股前外侧皮瓣组,15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的患者纳入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组,10例采用小腿内侧穿支皮瓣转移的患者纳入穿支皮瓣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情况等。结果3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成活。股前外侧皮瓣组发生1例感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组发生4例静脉危象、2例感染;穿支皮瓣组发生1例动脉危象。三组皮瓣成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P=0.276);而三组间供区情况(闭合/植皮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7,P=0.000),股前外侧皮瓣组供区植皮率远远低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结论三种不同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改良CT血管造影(CTA)术, 探讨基于浅筋膜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术前全程穿支评估与术中偏心设计, 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及10例上肢开放性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 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3~75岁, 平均56.6岁。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在同期行肿瘤扩大切除+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重建口腔或颌面;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在Ⅰ期行彻底清创后, 于Ⅱ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5 cm×3.5 cm~25.0 cm×10.0 cm, 所需皮瓣面积为4.0 cm×4.0 cm~23.0 cm×13.0 cm。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检查, 改良CTA的参数设置主要为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 增加造影剂剂量及双时相扫描。将获取的图像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 采用容积再现功能进行可视化重建并对全程穿支评估。术前根据前述评估进行穿支及其源动脉信息的体表标记, 术中根据所需皮瓣面积及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 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39~58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例, 交通伤6例。其中4例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1例伴有尺神经缺损。所有创面经一期行清创VSD术, 术后合并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 各创面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9 cm×35 cm, 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切取最大面积35 cm×9 cm。手部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与尺侧血管吻合2例、桡侧血管吻合3例;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与胫前血管吻合, 3例与胫后血管吻合。结果 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后均存活, 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 清洁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 皮瓣感觉部分恢复, 外形、质地、效果良好;供区仅存留线性瘢痕, 外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舌根癌患者分为3组各30例分别选取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组织。分析比较其皮瓣成活率以及患者对修复术后的满意率。结果股前外侧皮瓣组皮瓣成活率(90%)均明显高于胸大肌皮瓣组(40%)和背阔肌皮瓣组的皮瓣成活率(20%),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结果满意率(97%)显著高于胸大肌皮瓣修复术(43%)和背阔肌皮瓣修复术(17%),组间相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皮瓣成活率高,对患者容貌和生理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