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49岁男性因原发性肝细胞癌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多纳非尼治疗。2个周期后(第1次用药后37 d), 患者出现持续发热, 纳差、乏力,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 纤维蛋白原降低, 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91 501 μg/L), 脾脏增大, 临床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 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给予甲泼尼龙60 mg/d静脉滴注4 d, 40 mg/d静脉滴注7 d, 28 mg/d静脉滴注5 d, 之后换为泼尼松35 mg/d口服治疗(4~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治疗过程中,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逐渐好转。患者未再使用替雷利珠单抗, 并恢复多纳非尼治疗, 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2.
1例63岁女性食管癌患者, 既往无慢性肝病和糖尿病史, 手术后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单药治疗。替雷利珠单抗第4个周期治疗后39 d发现肝功能异常, 丙氨酸转氨酶494 U/L, 天冬氨酸转氨酶442 U/L, 碱性磷酸酶1 161 U/L, 总胆红素21.4 μmol/L。停用替雷利珠单抗。经肝脏病理学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 考虑其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给予甲泼尼龙(32 mg/d口服)及保肝治疗后, 患者肝功能逐渐好转。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 减量至16 mg/d, 减量2周后发现患者空腹血糖升高至19.4 mmol/L。甲泼尼龙减量至8 mg/d, 2 d后血糖升至33.7 mmol/L, 血乳酸3.66 mmol/L, 尿酮(++++), 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停用甲泼尼龙。实验室检查示空腹和餐后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降低, 提示胰岛功能损伤, 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的1型糖尿病。经补充胰岛素、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好转。8个月后随访, 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 但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1例67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伊立替康+奈达铂+替雷利珠单抗, 21 d为1个周期)。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 无痰中带血。治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Ⅳ度骨髓抑制, 暂停化疗和免疫治疗, 改为放射性治疗(放疗)。第29次放疗后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 痰中带血丝, 伴气促, 无发热。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新增双肺网格状模糊影, 以右肺为甚。停止放疗, 重启化疗, 患者咳嗽、咳痰等好转, 但气促逐渐加重。患者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双肺而非局部性, 排除放射性肺炎;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抑制免疫反应, 先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伏立康唑抗感染, 辅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逐渐消失, 氧合指数改善, 胸部CT复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范围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免疫、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含铂双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PC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按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5 mg·mL-1·min-1静脉滴注卡铂;TP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第1~3天按AUC=5 mg·mL-1·min-1静脉滴注卡铂。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每3周给药1次。3周为1个治疗周期,2组均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以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0.00%(16例/40例)和62.50%(25例/40例),疾...  相似文献   

5.
1例37岁男性患者因Ⅲ期鼻咽癌进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第1、6、41、48天分别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2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第6~51天行调强放疗;第28天起行2个周期同步化疗(顺铂80 mg/m2,分2 d静脉滴注,每个周期21 d)。首次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后第2天患者诉嗅觉丧失,对所有种类气味均不敏感,持续至第57天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1个月复诊,患者自诉可闻及刺激性气味;6个月复诊,自诉嗅觉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6.
戴丽  王凤玲  孟祥云 《肿瘤药学》2023,13(6):773-776
1例80岁男性患者因左肺腺癌行6周期化疗后进展,采用免疫治疗,给予卡瑞利珠单抗0.2 g静脉滴注(d1,21 d为1个周期)。首次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后1周,患者躯干部出现多处皮疹伴瘙痒,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第2周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后5 d,患者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再次出现大面积皮疹伴瘙痒,诊断为发疹型药疹。停用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物等治疗,10 d后皮疹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与安罗替尼分别联合化疗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0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化疗组(32例)、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24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28例)。化疗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卡铂注射液,并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组用药的基础上,于化疗第1天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10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14 d,停药7 d;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组用药的基础上,于化疗前1 d给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5 mg/kg,静脉滴注。3组患者均以每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的生存率。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两个联合化疗组患者的ORR、DCR均显著高于化疗组,mPFS均显著长于化疗组,且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D...  相似文献   

8.
1例73岁男性淋巴结转移性肉瘤样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 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0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 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99.1 mmol/L, 血清肌酐(Scr)260 μmo/L, 血钾5.8 mmo/L, 血钠129 mmol/L, 血渗透压368 mOsm/(kg·H2O), 血气分析示pH 7.1, 乳酸2.8 mmol/L。考虑为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好转, 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4 mmol/L, 血钠134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17.0 mmol/L, 空腹C肽0.02 nmmol/L。7 d后实验室检查示空腹C肽0, 餐后2 h C肽0, 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 考虑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19 d后患者空腹血糖5.8 mmol/L, 餐后2 h血糖19 mmol/L, Scr 102 μmol/L, 血钠139 mmol/L, 血氯108 mmol/L, 血钾3.9 m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舟山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2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治疗, B组采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治疗, 21 d为1个周期, 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 治疗前后Ⅲ期、Ⅳ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免疫功能指标, 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近期总有效率[51.92%(27/52)]高于A组[32.69%(17/52)])(Z=4.11, P < 0.001)。治疗后, 两组Ⅲ期、Ⅳ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D8+百分比均比治疗前低, 且B组均低于A组(均P < 0.05);两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 < 0.05), 且B组均高于A组高(均P <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泾县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同时口服卡培他滨片1 000 mg/m2,2次/d,连续治疗14 d,并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200 mg/次,3周用药1次,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T/CD8+T比值均显著降低,治疗组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T/CD8+T比值均显著升高(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预测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应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至少1个周期恶性肿瘤成年患者的电子病历, 对irAE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发生irAE, 将患者分为irAE组和非irAE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发生irAE的危险因素。对有预测意义的生物标志物,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irAE发生风险的折点。结果共纳入患者107例, 男性81例(75.7%), 女性26例(24.3%), 年龄(61±15)岁, 其中25例(23.4%)判定为替雷利珠单抗相关irAE, 6例(5.6%)严重程度≥3级。25例患者共发生28例次irAE, 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次、免疫相关性肠炎4例次、皮疹4例次、免疫相关性肺炎3例次、肾损伤3例次、肝损伤3例次、免疫相关性肌炎1例次、高血压1例次。替雷利珠单抗开始治疗至irAE发生的中位治疗周期为3(1, 5)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Avastin)联合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FOLFOX4)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MCC患者84例,其中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者39例,单纯用FOLFOX4方案化疗者45例。FOLFOX4化疗方案:第1天,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5-氟尿嘧啶60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贝伐珠单抗方案:贝伐珠单抗10 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1 h(第1次应用时为90 min),每2周1次。2组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比较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贝伐珠单抗+FOLFOX4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FOLFOX4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Ⅲ~Ⅳ级恶心呕吐、粒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4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首次化疗后给药,剂量15mg/kg,1次/3周,每次间隔3~5d再给药,共治疗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莱特注射液,200mL/次,1次/d,连续滴注21d,21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结束后间隔3~5d进入下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和糖类抗原125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8+、CD3+、CD4+和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CD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64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d1,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3粒/次,2次/d,餐后30 min服用,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3个周期评价。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KPS评分、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NSCLC患者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CC、CEA和CA1...  相似文献   

15.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Ⅳ期接受化疗,具体方案为培美曲塞二钠0.8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3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同时给予靶向治疗,吉非替尼口服250 mg、1次/d。在第3个化疗周期停药第10天、服用吉非替尼第59天,...  相似文献   

16.
1例66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阿帕替尼(250 mg口服、1次/d)、替莫唑胺(口服, 第1天500 mg, 第2~4天400 mg/d)和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和第15天)联合治疗。5个周期(28 d为1个周期)后出现多发皮疹, 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皮损, 伴红疹、脱屑;全身水肿, 四肢肿胀, 双下肢为重, 伴黏液渗出。第6个周期将阿帕替尼减量(250 mg口服、1次/3 d), 皮疹未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白蛋白28.5 g/L, 血清总蛋白55.5 g/L, 嗜酸粒细胞0.096, 血钾3.17 mmol/L。考虑为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红皮病, 停用2药, 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及皮肤护理, 同时予补充蛋白、利尿、补钾、护胃等对症治疗。治疗10 d后皮疹消退, 脱屑、瘙痒减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后,出现头痛、头晕和一过性意识不清,临床药师仔细阅读患者病案、用药医嘱和相关检查结果,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为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立即停用替雷利珠单抗,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人免疫球蛋白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通过对此病例的分析,期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例78岁男性结肠癌晚期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方案:贝伐珠单抗200mg静脉滴注,第1、15天;卡培他滨1500mgbid口服,第1~14天;奥沙利铂150mg静脉滴注,第2天;21d为1个周期。化疗第8天,患者开始出现腹泻糊状便,每天5次,每次约90~100mL,立即给予洛哌丁胺,2d后(化疗第10天),患者腹泻未缓解,出现水样便,每天8~9次,每次约40~50mL,伴轻度脱水,停用洛哌丁胺,给予皮下注射醋酸奥曲肽注射液,48h后,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天5次),继续给予醋酸奥曲肽及补液治疗,2d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二线治疗中国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经济性。方法 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构建三状态Markov模型,评价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总人群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阳性人群二线治疗中的经济性;模型周期为1个月,模拟时限为10年,成本和效果的贴现率为5%。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以及情境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表明,与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二线治疗中国晚期或转移性ESCC及PD-L1阳性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分别为26 864.01元/QALY和37 510.07元/QALY,远低于1倍我国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80 976元)。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化疗采用何种方案(紫杉醇、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ICER均低于1倍我国2021年人均GDP;随着模拟时限的延长,替雷利珠单抗方案的ICER逐渐降低,降幅逐渐减小,但均低于1倍我国2021年人均GDP。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ICER影响最大的3个参数分别为替雷利珠单抗组无进展生存期、替雷利珠单抗价格以及替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用药史、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协助医师分析可能导致TEN的药物,采用诺氏不良反应评估量表和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因果关系推算法(ALDEN)评估该不良反应与使用替雷利珠单抗的相关性,并调整用药方案。TEN与替雷利珠单抗的使用为“可能”有关或“很可能”有关(诺氏不良反应评估量表和ALDEN评分分别为2分、5分)。临床药师建议暂停抗肿瘤治疗,甲泼尼龙的用量从40 mg/d增至100 mg/d,并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3 d。结果 医师采纳建议,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好转,渗出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结论 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尤其是TEN),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