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揿针疗法用于缓解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88例产后宫缩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持续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24、48 h,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物质(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24 h催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PGE2、24 h PR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48 h出血量分别为(243.96±34.84)、(305.22±36.78)ml,均少于对照组的(351.18±45.68)、(398.66±40.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揿针疗法效果显著,揿针疗法能够增加PRL分泌,促进产后子宫恢复,缓解当前疼痛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到本院产前检查门诊定期产检初产妇776例,其中451例为知情同意,选作观察组,另325例为知情不同意,选作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产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4天时间内的泌乳量和产后3天内乳房胀痛情况、硬结存在情况、泌乳通畅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泌乳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第2天、第3天、第4天泌乳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沪〈O.05);乳房胀痛、乳房存在硬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良好,并可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妇产科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产后缺乳产妇采用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9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后缺乳产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泌乳量、乳房充盈度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泌乳量及乳房充盈评分均较护理前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产后缺乳的发生,提高产妇护理后泌乳量及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邓宗娟  吴星 《中国当代医药》2024,(8):163-166+170
目的 探讨吕氏八步排乳法联合火龙罐在产妇泌乳不足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的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吕氏八步排乳法联合火龙罐护理。比较两组的乳汁分泌量、乳房胀痛的变化情况以及产后缺乳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泌乳始动时间。结果 两组干预后乳汁分泌量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数字评价量表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泌乳护理中实施吕氏八步排乳法联合火龙罐能够明显促进乳汁的分泌,提高护理满意度,提早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缩宫素鼻喷雾剂对初产妇产后乳腺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初产妇60例,按照产后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缩宫素鼻喷雾剂。两组产妇均观察5 d。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乳腺管通畅度、干预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48 h乳汁分泌良好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乳腺管通畅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48 h乳汁分泌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宫素鼻喷雾剂可有效促进初产妇产后乳腺泌乳,提高乳汁分泌量和乳腺管通畅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促进产妇提前泌乳、增加泌乳量、乳房胀痛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意愿随机选择自愿接受康复仪治疗的90例产妇为观察组,不愿接受康复仪治疗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娩后返回病房6h内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乳房催乳治疗,其余护理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责任护士观察记录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乳量增加、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低,出院时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用于产后催乳安全、方便、可靠,效果显著,产妇乐于接受,在产科护理中应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产后奶胀且常规定期产检的孕妇2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常规产检的孕妇19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后3d内泌乳通畅情况、乳房胀痛情况、硬结情况以及产后4d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硬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第2天、第3天、第4天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乳房胀痛,有效预防产后奶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53-155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在产后缺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足月顺产产后缺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于产后1 h,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催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催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48 h,72 h的泌乳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采取不同催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48 h,72 h的泌乳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对产后缺乳患者有明显的催乳效果,且安全性高,能够缩短产妇泌乳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穴位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产后护理;产后穴位按摩组6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泌乳改善效果,产后24、48h泌乳量评分,泌乳时间以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等。结果产后穴位按摩组患者泌乳改善总有效例数为57例,总有效率为95.0%;产后穴位按摩组产妇泌乳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产后穴位按摩组产妇产后24、48h泌乳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产后穴位按摩组产妇泌乳时间及乳房胀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穴位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泌乳量,缩短泌乳时间,减少乳房胀痛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00例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局部按摩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缺乳改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027,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泌乳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泌乳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疗产后缺乳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进行产后乳房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产后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 d泌乳量、母乳喂养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泌乳量为(170.36±24.55)mL、母乳喂养率为80.0%,明显高于的对照组(132.17±25.48)mL、50.0%(P <0.05)。研究组乳腺炎、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对初产妇进行产后乳房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加产妇的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且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火灸与下乳涌泉散联合用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24~48h内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给予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采用雷火灸联合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设为实验组。两组治疗3d,对比两组总有效率、24h泌乳量、乳汁淤积积分、乳房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4h泌乳量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24h泌乳量为(698.14±30.84)mL,对照组为(612.32±28.2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乳汁淤积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乳汁淤积积分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乳房疼痛程度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3 d、7 d,观察组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全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混合喂养率及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可缩短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乳房护理用于母婴分离刺激泌乳、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后其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母婴分离乳头牵拉刺激组(干预组)及母婴分离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产后除进行产后常规护理外,进行乳头牵拉刺激泌乳排乳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前3d每天泌乳量、产后4d内乳房肿胀及产后42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比较有差异性,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产后42d母乳喂养比例较对照组高,两组两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乳房肿痛减轻,有利于母乳喂养,减轻产妇不适,在临床和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8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泌乳起始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盆底肌紧张度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乳房胀痛Ⅲ级分别为11.76%、2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数、泌乳起始时间、产后盆底肌紧张度、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SA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帮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缓解盆底肌紧张度,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的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80例分娩后缺乳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泌乳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5 d的泌乳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泌乳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3、4、5 d,两组泌乳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5 d,观察组泌乳量评分分别为(4.75±0.44)、(3.19±0.78)、(2.05±0.96)、(1.27±0.8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2±0.57)、(4.25±0.92)、(3.01±0.84)、(2.57±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0例(50.00%)、好转18例(45.00%)、无效2例(5.00%);对照组痊愈16例(40.00%)、好转14例(35.00%)、无效10例(2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泌乳指导基础上加用产后穴位按摩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的改善分娩后缺乳产妇的乳汁分泌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方案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缺乳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产后缺乳的剖宫产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 年龄20~45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使用常规护理联合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泌乳素值、泌乳始动时间、各时段泌乳量评分及母乳喂养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 两组产妇泌乳素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干预组泌乳素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4±13.99)μg/L比(209.81±9.69)μg/L], 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1.91±1.83)h比(19.97±1.79)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78、18.077, 均P<0.05)。干预后, 干预组24~<48 h、48~<72 h、72~96 h泌乳量评分分别为(1.18±0.67)分、(1.85±0.89)分、(2.88±0.48)分, 均高于对照组[(0.69±0.78)分、(1.09±0.82)分、(2.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足月分娩的18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产妇接受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穴位按摩,对比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产后前3d泌乳量及穴位按摩对产后康复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90例产妇,在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开始泌乳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前3d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房肿胀评分、乳房疼痛评分、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以明显促进产妇的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生物电刺激乳房护理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收治的产后出现乳房胀痛需要乳腺疏通的4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手法,观察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手法,两组产妇在乳房疏通按摩过程中,均辅助低频脉冲生物电刺激。护理干预3 d后,比较两组产妇乳腺疏通效果及护理疗效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 d后,观察组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也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 d后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与生物电刺激相结合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产妇产后乳腺管疏通度,护理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青萝卜汤对产妇产后出现的腹胀便秘、缺乳、恶露不尽、产后身疼五类产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产科护理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青萝卜汤。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腹胀、便秘、缺乳、恶露不尽、产后身痛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萝卜汤对产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