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特点,探讨HCC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7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450例确诊的HCC住院患者病史及血清学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0例HCC患者HBV、HCV、HBV合并HCV感染分别为422、17例和11例。422例HBV感染者平均年龄(53.85±10.00)岁,高发年龄为50~59岁,男女比例为7.79∶1;17例HCV感染者平均年龄(60.18±5.47)岁,高发年龄为60~69岁,男女比例为2.40∶1。HCV相关性HCC(C-HCC)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HBV相关性HCC(B-HCC)患者;B-HCC男性患者比例高于C-HCC;高病毒载量及长期肝炎发作是HCC形成的相关因素;C-HCC患者中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B-HCC患者。结论HBV感染所致的肝炎较HCV所致的肝炎更容易发生HCC。年龄大、男性、肝炎史长、肝硬化是HBV/HCV相关性HCC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5.O×10~6~1.0×11~6病例。在我国,HCC已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三位。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最为重视。研究表明,全世界现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80%以上的HCC患者伴有HBV感染,持续HBV感染者发生HCC的机率比正常人高100~200倍;60%~80%HCV感染者将转为慢性,最终将有20%发展为HCC,而HCV相关肝硬化患者15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清除并不能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肝细胞癌(HCC)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HBV既往感染者(HBsAg阴性、抗-HBc阳性)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调查研究, 纳入2015年至2017年在南方医院住院并首次诊断为HCC的患者共1 605例。将HBV现症感染(HBsAg阳性、抗-HBc阳性)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作为参照,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FLD与HBV既往感染者发生HCC之间的关系。结果在HBsAg和抗-HCV均阴性的HCC患者中, HBV既往感染者占比达86.7%。与HBV现症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相比, HBV既往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NAFLD患病率更高(19.7%比8.5%, P < 0.001)。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丙氨酸转氨酶、肝硬化后, HBV既往感染基础上发生HCC的患者更可能患有NAFLD(OR = 2.29, 95%CI:1.40~3.74)。且这种现象只在非肝硬化(OR = 5.26, 95%CI:2.53~10.96)、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V、HCV感染对小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13例手术根治切除治疗的小肝痛(≤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组:HCV感染组75例、HBV感染组251例、HCV、HBV混合感染组33例和尢HCV、HBV感染组54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413例患者术后1、3、5年尢瘤生存率分别为83%、66%和58%,术后共有168(40.8%)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5年复发率HCV感染组最高(64.2%),其次为HBV/HCV感染组(48.4%),HBV感染组(37.8%)及无感染组(32.3%).肝内复发肿瘤为多发者在HCV感染组发生率最高(占肝内复发肿瘤的66.0%),其次为HBV/HCV感染组(28.6%),HBV感染组(23.3%)及无感染组(17.6%).413例小肝癌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70%和61%,HCV感染组预后最差.和其他组相比,HCV感染组肝硬化程度严重,肿瘤细胞分化低,更易发生血管侵犯.在随访过程中,HCV感染组肝内复发率高,且复发类型常为多结节型.结论 HCV感染相关肝癌的临床肝硬化症状更重,而且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选择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143例,采用常用药物治疗6个月,以肝功能不能复常为难治性慢性肝炎,其中慢迁肝26/56例(46.4%),慢活肝25/49例(51.0%),肝硬化29/38例(76.3%).经丙型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分析,26例慢迁肝中抗 HCV 阳性率46.2%,明显高于恢复组的16.7%(P<0.025);25例慢活肝中 HBV 复制标志阳性率68.0%,明显高于恢复组的29.2%(P<0.01);29例肝硬化中,HBV 复制标志阳性率58.6%,也明显高于恢复组的11.1%(P<0.05)。提示 HCV 感染可能是慢迁肝难治的重要因素,HBV 复制是慢活肝、肝硬化难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剪接特异性蛋白(HBSP)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HBV感染肝脏疾病患者152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CHBC)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2例、肝硬化(LC)患者38例、HCC患者32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SP水平,荧光定量法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自然病程特点,了解患者生存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2016年1月起所有MHD患者446例,随访2年。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CV抗体、HCV RNA等指标,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血小板(platelet,PLT)比例指数(APRI)及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four-factor-based fibrosis,FIB-4)指数,比较随访初期和随访末期指标变化。检测患者HCV基因型,记录患者自行开展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治疗情况,并统计所有患者死亡情况。结果:446例患者初次筛查抗HCV阳性患者43例(9.6%),HCV RNA阳性患者31例(7.0%),随访期间无HCV RNA阳转。31例HCV RNA阳性患者为HCV感染者,其中1例未及检测基因型即死亡,其余30例患者HCV基因1b型27例(90.0%),2a型3例(10.0%)。6例患者自行购买和服用DAA,治疗方案均为基于索磷布韦(sofosbuvir,SOF)的抗病毒方案,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时HCV RNA均转阴,平均随访(12.5±3.4)个月后,6例患者HCV RNA仍为阴性。24个月随访期间,HCV RNA阴性组患者死亡50例,HCV RNA阳性组死亡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CV RNA阳性组中,DAA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随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A未治疗组在随访期间血白细胞由(4.94±1.20)×109/L至(4.31±1.39)×109/L,FIB-4指数由(2.17±1.34)分增至(2.69±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HD患者是HCV感染高发区,1b型和2a型是MHD合并HCV感染患者中最主要的HCV病毒基因型。随访期间未接受DAA治疗者肝纤维化指标有显著进展,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HCC)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对门诊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癌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709例,计算aMAP及进行HCC风险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70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22.4%合并酒精性肝病,11.8%合并糖尿病。18.6%合并脂肪肝,19.0%合并肝硬化,9.7%合并肝癌。71.2%的患者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28.8%未用抗病毒药物。aMAP最高为75.2分,HCC低、中和高风险人数分别占70.0%、23.1%和6.9%;合并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aMAP高风险的比例高于无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9.4%vs 6.2%,11.9%vs 6.2%,19.3%vs 4.0%),高中低风险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1,<0.01)。抗病毒治疗组患者aMAP变化的年均值(-1.15±1.72)分,明显低于未用抗病毒治疗者的(0.93±2.0...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HBV DNA阳性,这些患者还处在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HCC)的危险中,只有抗病毒治疗,即清除或持续抑制HBV,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博州人民医院收治289例肝硬化患者发病与饮酒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我院就诊的289 例肝硬化及 423例非肝硬化患者的饮用酒量和HBV、HC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饮酒可增加HBV、HCV感染者患肝硬化的危险性. 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者饮酒发生肝硬化明显高于其他病例.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发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当一部分HCC病人血中可检测到抗-HCV和HCV RNA。同时HCV感染的病人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其潜伏期一般为20~30年。HCV感染可直接导致HCC,但通常经过肝硬化阶段。HCV基因型为1b、嗜酒及重叠感染HBV,可增加其发展成HCC的危险性。 1 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2.
从全球范围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重叠感染估计约有700-2000万人口感染.重叠感染和单一HBV或HCV感染比较,更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甚至肝衰竭的比例也高,HBV和HCV重叠感染可有四种不同的临床模式,即HCV活动...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引起慢性化的频率较高。在我国,HBV或HCV的感染也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发病的主要原因。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体液及各种组织中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来源于肝细胞,枯否细胞和内皮细胞,通过与整合素结合调节细胞间的粘附、免疫、凝血和血小板的聚集^[1],另外在肿瘤与纤维化的发展与发病机制中,Fn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4.
背景:我国是肝细胞癌(HCC)高发区,其中大部分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有必要对其自然史和临床进程作大样本调查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HBV相关HCC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地区321例HBV相关HCC患者作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行肝功能、甲胎蛋白(AFP)、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1例HBV相关HCC患者中,仅7.2%接受过抗病毒治疗;46.4%和25.5%分别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38.3%有饮酒史。21.0%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62.3%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HBeAg阳性者合并肝硬化的比例和HBV DNA水平较高。84.5%的患者HBV DNA阳性,但其中仅42.6%HBV DNA≥5.0log10,HBV DNA高水平者合并肝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HBV DNA低水平者。无症状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分别占4.1%、24.1%、39.0%和32.9%。71.0%的患者AFP升高,但其中仅33.8?P≥400ng/ml。结论:本组HBV相关HCC患者中,HBeAg阳性和高HBV DNA水平者不多,但病情常较重。肝硬化是HCC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和肝癌家族史对HCC的发生有一定影响。血清AFP筛查有助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嗜酒与肝炎病毒感染叠加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酒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类型,明显存在着国家和地域的差别.欧美国家(包括日本)嗜酒合并HCV感染高达12.2%,合并HBV感染仅为7%;而我国则明显不同,嗜酒合并HCV感染仅为0.12%~3.4%,而合并HBV感染者高达12.9%~28.3%(仅为临床调查资料)[1-5],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几率更高,东北地区饮酒合并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肝硬化的第三大病因[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282例绝经后妇女均抽血检测HCV抗体,应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和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分评估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风险。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HCV抗体阳性组腰椎、全髋及股骨颈的BMD均明显低于HCV抗体阴性组(P<0.05),HCV抗体阳性组骨质疏松发病率(50.6%)明显高于HCV抗体阴性组(31.0%)(P<0.05)。根据FRAX评分结果,各风险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低风险组、中度风险组HCV感染率明显低于高风险组(P<0.05)。HCV抗体阳性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11.3±7.6)%及(3.7±1.7)%]均明显高于HCV抗体阴性组[(9.0±6.8)%及(2.4±1.9)%,P<0.05]。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血压、吸烟、饮酒及其他协变量后,HCV是绝经期妇女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95%CI:1.16~2.81;P=0.009)。结论 HCV感染是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HCV感染可能有助于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9例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数据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39例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中,HCV优势株型35例,占89.7%;HBV和HCV混合优势株型4例,占10.3%.39例合并感染组患者HBeAg阳性率为15.4%,明显低于42例单纯HBV感染者的45.3%(χ~2=8.446,P=0.004).合并感染组患者的HBV DNA平均值为(4.6±O.9)lg拷贝/mL,,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5.9±1.2)lg拷贝/mL(t=5.544,P<0.01).在29例基因1型患者中,合并感染组的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率为51.7%,明显高于25例单纯HCV感染组的24.0%(χ~2=4.432,P=0.037);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为93.1%,也明显高于HCV感染组的56.0%(χ~2=10.112,P=0.001);复发率为55.6%,也明显高于HCV感染组的21.4%(χ~2=4.360,P=0.037).非基因1型患者中,合并感染组与HCV感染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持续病毒学应答和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组39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8.5%,单纯HCV感染组25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17.6%(χ~2=3.851,P=0.049).结论 HBV和HCV合并感染以HCV为优势病毒株,HBV复制受抑制.与单纯HCV感染相比.基因1型患者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复发率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相似;合并感染对非基因1型病毒学应答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过程中,HCC发生与HBV P区耐药突变模式及患者治疗方案的关系,为评估HCC发生风险,指导HB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9例基线(治疗前)为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既往服用NUCs出现疗效不佳或病毒学突破,此次住院采用焦磷酸测序检测到HBV P区耐药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进展为HCC将病例分为肝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在基线肝硬化水平(代偿期/失代偿期)、基线HBV DNA、基线ALT、基线AST、性别、年龄、HBs Ag、HBe Ag、AFP及耐药突变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既往初始用药,分析初始服用阿德福韦酯(ADV)患者与初始服用拉米夫定(LAM)患者在HCC发生和病毒突变模式上的差异。结果 79例患者中,有10例进展为HCC。肝癌组患者平均年龄[(58.30±6.40)岁]大于对照组[(51.64±7.69)岁](t=2.609,P=0.011);肝癌组患者平均AFP水平[(566.24±563.79)ng/ml]大于对照组[(17.32±77.04)ng/ml](t=-7.879,P=0.000);肝癌组出现rt A181T突变的比例(70.0%)、年龄50岁患者的比例(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6%、52.2%)(χ2=6.488,P=0.011;χ2=6.365,P=0.012)。初始服用ADV出现疗效不佳或病毒学突破患者HCC发生率(23.7%)显著大于初始服用LAM出现疗效不佳或病毒学突破患者(2.8%)(χ2=5.240,P=0.022)。结论 HBV相关肝硬化患者NUCs治疗过程中,HBV rt A181T突变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年龄50岁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服用ADV出现疗效不佳或病毒学突破,需进行HBV P区耐药突变检测,并密切监测HCC发生;肝硬化患者初始服用ADV发生耐药突变较初始服用LAM发生耐药突变可能更容易进展为HCC。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桂中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07-01~2009-12确诊的2 342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IV/HBV、HIV/HCV、HIV/HBV/HCV共感染率分别为16.8%、22.5%、2.5%,其中吸毒和性传播者HIV/HCV感染率分别为74.7%和8.0%、HIV/HBV感染率分别为15.6%和17.2%、HIV/HBV/HCV感染率分别为7.8%和1.0%。结论广西桂中地区HIV/HBV共感染在性传播和吸毒传播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HCV、HIV/HBV/HCV共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控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分型与相关慢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感染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受宿主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引起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等。我们分析了我院26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