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理论为根基,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研究成果颇多,其常见学说有血瘀学说、瘀毒从化说、阳虚血瘀说、痰瘀学说、络病学说,心脾痰瘀相关说、热毒说及络风说等。冠心病病因病机观点阐发的角度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痰浊、瘀血、毒、虚等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心脉,与肝、脾、肾、肺四脏相关,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心气血阴阳亏损为本,血瘀、痰浊、热毒为标,血瘀、痰浊阻塞心脉,热毒损伤心脉,致史心脉不通或心脉不荣而病。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标本互为因果,可因虚致实,因实亦可致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450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血瘀、痰浊、寒凝等证型,按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术后12周不同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中医辨证临床证型本虚证以气虚证246例(54.7%)、标实证以血瘀证254例(56.4%)为最常见;术后1周以气虚证269例(60.0%)、痰浊证257例(57.4%)最为常见;术后4周则以气虚证272例(62.8%)、痰浊证258例(59.6%)最为常见,术后12周则以气虚证217例(50.8%)、血瘀证230例(53.9%)最为常见,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后,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血瘀证减轻,术后12周与术后1周比较,血瘀证加重,本虚证和标实证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以胸痛、胸闷等标实证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改善冠心病气滞证和血瘀证,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病机特点,益气活血对术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方药运用原则与规律。冠心病血瘀证在临床上可见5种基本亚型:气滞血瘀型、阳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痰浊血瘀型与寒凝血瘀型。每个亚型间有着不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每个亚型的辨证选方亦有所不同,在5种亚型的选方用药方面需辨清病因病机、灵活运用方药,虽都为血瘀证,治疗中均需活血化瘀大法,但病因不同,形成血瘀证的病机就各异,用药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H型高血压是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等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成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约75%为H型高血压。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浊血瘀为其病理产物。痰浊血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既是H型高血压的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临床治疗中,应注重祛痰降浊、活血化瘀,并兼顾其本。现代研究亦表明采用祛痰活血治疗H型高血压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近10余年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冠心病 AND 证"为关键词就1994年-2008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冠心病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冠心病的证候特点.结果 符合入选要求文献95篇,入选病例14 210例.冠心病总体证候及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分布涉及8个证候要素,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其中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包括痰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近10余年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反映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南方、北方患者未见明显差异.与上一10年间比较,痰浊、热蕴患者有所增加.今后应加强对冠心病不同人群的证候分布比较分析及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统计,证候分型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可归纳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以双侧病变较为多见(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两指标均表现为血瘀证肝肾阴虚证组痰浊证组,血瘀证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合并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动脉硬化时,血瘀证的患病率最高;合并高脂血症时,痰浊证患病率最高;合并高血压病时,肝肾阴虚证的患病率最高。结论痰浊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常见证型;血瘀证贯穿始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血管相关科室住院的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221例,按民族分为两组(维吾尔族91例、汉族130例)。入选后记录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中医证型判定由医院心内科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结果 1维吾尔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秽浊痰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秽浊痰阻、气阴两虚、其他证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以多支病变为主,气阴两虚以双支病变为主,气滞血瘀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气滞血瘀证以A型病变为主,秽浊痰阻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以B型和C型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转化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39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路径分析。结果①精髓亏虚证的发生受到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②气虚证的发生受到精髓亏虚证、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③痰浊内阻证的发生受到气虚证、血瘀证和气滞证的显著影响;④血瘀证的发生受到气虚证、痰浊内阻证和气滞证的显著影响;⑤气滞证的发生受到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包含了"虚"与"损"两方面的因素,而这两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影响与转化,形成不同证候之间的转化。路径分析能够定量描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作为糖尿病组;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100例作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中医主症积分、中医主要证型、舌象、脉象,并分析合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病人主症居前5位的依次为乏力、胸闷、气短、口干口渴、心悸,非糖尿病组病人主症居前5位的依次为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胸痛。两组中医主症积分中胸闷、心悸、乏力和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舌质暗的病人共56例,红舌20例,裂纹舌15例,舌苔居前3位的依次为白腻苔、薄白苔、少苔;非糖尿病组舌质暗的病人共86例,舌苔居前3位的依次为白腻苔、黄腻苔、薄白苔。气虚血瘀证及心阳不振证为糖尿病组的主要证型,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证为主要表现,占50%;兼证中痰浊占21%,水饮占12%。气虚血瘀证为非糖尿病组主要证型,其次为瘀血内阻证,血瘀证为主要表现,占70%;兼证中痰浊占22%,水饮占30%。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症状不典型;单纯冠心病病人舌象、脉象比较单一,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舌象、脉象比较复杂;气虚血瘀证及心阳不振证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证为主要表现,痰浊为糖尿病组主要病理产物;气虚血瘀证为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主要证型,其次为瘀血内阻证,血瘀证为主要表现,水饮为非糖尿病组主要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中医治疗心脑同病病人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例检索系统采集病人的基线特征、中医证型、舌脉象及主要临床症状等信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入选66例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和水凌心肺证较少见,其中痰阻心脉证29例(43.9%),心血瘀阻证9例(13.6%),阳气虚衰证1例(1.5%),心肾阴虚证1例(1.5%),水凌心肺证1例(1.5%)。中医证素分布以痰证和血瘀证最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虚证最少,其中痰证29例(43.9%),血瘀证9例(13.6%),虚实夹杂证14例(21.2%),虚证7例(10.6%)。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临床心脑同病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口地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海口地区2 01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完整的四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再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浊、痰热、气滞、热毒、寒凝,其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血瘀(91.5%),其次是气虚、痰浊。证型以气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虚痰热瘀血证为主。结论血瘀是海口地区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候要素,气虚痰瘀是冠心病最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4.
试论瘀血与痰浊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瘀血、痰浊之形成、来源、致病特点来探讨二者之关系.认为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病情、引起新的病证的致病因素.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时相互为用,致病特点相似."怪病多痰""怪病从瘀"之说,提示疑难病证都与痰浊、瘀血相关,尤其是痰瘀同病,痰瘀交阻致使病证更加复杂怪异、多变,诊治困难.故在诊断疑难病证时要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治疗时要痰瘀并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181例冠心病病人进行临床调查,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181例病人中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瘀阻证33例(18.23%)、痰阻心脉证32例(17.68%)、气滞血瘀证30例(16.5%)、气虚血瘀证28例(15.47%)、心肾阴虚证20例(11.05%)、气阴两虚证16例(8.84%)、阴寒凝滞证13例(7.15%)、阳气虚衰证9例(4.98%);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多见,多支病变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多见;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为主,轻度狭窄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及心肾阴虚证为主。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368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以及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冠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证(73.3%)为主,冠脉病变较重者以痰瘀相兼证(66.4%)、血瘀证(58.1%)为主,两者与气滞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证、血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痰浊证、瘀血证、阴虚证、阳虚证为主。在多支病变组,痰瘀相兼证明显多于痰浊证、血瘀证和阴虚证(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20.7%),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的也最多(80.7%);单纯左主干(LM)病变33例,但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加重,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逐渐增加,而气滞证、气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与随访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纳入稳定期冠心病患者303例,详细记录入选时、半年、1年的中医证候情况及2年随访时事件发生情况。应用频数分布法,观察两组患者整体的证候分布。应用多因子降维(MDR)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结果频数法显示3个时间点(两个时间段)的演变趋势:两组的气滞、寒痰(第2时段)均呈现降低趋势,痰热证在事件组呈现逐渐增加。阴虚、气虚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阳虚的变化两组则呈现相反的方向。应用MDR来研究证候之间的转化,结果提示,第2个时点的阳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第2个时点的气虚转化为第3个时点的痰热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结论证候演变中以气虚—痰热、阳虚—痰热的转化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聚类变量分析方法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8—9月在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自制资料提取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医证候因子。对中医证候因子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及聚类变量分析;最后,由4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根据相关指南从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筛选合适的聚类簇目,总结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及中医证候。结果 根据聚类变量分析结果,中医症状和舌脉体征可聚为24类,共归纳出15类证素,其中病性证素9个,分别为气虚、气滞、阴虚、阳虚、血虚、实热、痰浊、水湿、血瘀;病位证素6个,分别为心、肝胆、脾、肾、肺、胃。剔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聚类变量,发现中医证候聚为5类时,各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1,提示聚类结果较好。5类中医证候分别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瘀热互结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属本虚标实,实证以气滞、实热、血瘀、痰浊、水湿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血虚为主,病位涉及心、肝胆、脾、肾、肺、胃等脏腑,中医证候可分为心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按照其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浊证组、血瘀证组、非瘀非痰证组,每组30例。对比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组Lp-PLA_2、eGFR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Lp-PLA_2在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病人表达水平较高(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随着Lp-PLA_2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eGFR水平与Lp-PLA_2水平及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随着eGFR水平下降,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增加(P0.05)。结论中医证型、Lp-PLA_2、eGFR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中医辨证和Lp-PLA_2、eGFR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能在早期防治冠心病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显示一定效果和良好的前景,尤以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为特色。深入研究冠心病证候分布特点,对于提高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热蕴,反映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然而,冠心病常合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