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佳云  覃丽君  陈雪贞 《新医学》2021,52(5):385-388
Loffler心内膜炎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是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心脏导致的病症。该文报道1例由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Loffler心内膜炎的患儿,经醋酸泼尼松治疗后好转出院。该例提示Loffler心内膜炎是一种少见病,致死率高,其危害性不容小觑,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随访追踪,监测疾病转归情况来改善预后甚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1936年Loffler首次报道纤维壁性心内膜炎伴嗜酸粒细胞 (EC)增多的病例。EC临床表现极复杂 ,诊断有一定困难 ,而治疗和预后又因病因的不同而不一。作者自1990年以来观察了38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病人的预后 ,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5例 ,女13例 ;年龄15~78岁 ,平均49岁。寄生虫病9例 (其中钩虫病3例 ,华支睾吸虫病2例 ,肺吸虫病4例 ) ,肺癌5例 ,胸膜间皮瘤1例 ,子宫腺癌1例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7例 ,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症5例 ,药物过敏1例 ,结核病2例 ,特发性气胸1例 ,风湿性心脏病1例 ,白塞氏病1例。高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6例、过敏性疾病6例、感染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2例。除恶性肿瘤2例外,经治疗其他16例均预后良好。结论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首先应给予病因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常能收到较满意疗效;对于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中国商品名:格列卫)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材 《新医学》1998,29(7):344-345
当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0.04或其绝对值超过0.4×109/L时,则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本症临床较常见,但并非独立疾病。临床上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3组:①轻度增多: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5×109/L,分类在0.15以下;②中度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IHES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咳嗽3周收入我科。3年前因蛋白尿、双下肢水肿于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1000×106/L,肾穿刺病理检查提示膜性肾病,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此次入院查血嗜酸粒细胞0.428,嗜酸粒细胞计数11044×106/L,完善相关检查无继发性因素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依据,且行骨髓穿刺、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嗜酸粒细胞迅速降至正常,故考虑为IHES。回顾分析患者3年来临床资料发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蛋白尿水平变化呈现同步关系,推测3年前因嗜酸粒细胞增多累及肾脏出现肾病综合征。结论 IHE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积极完善检查排除继发性和克隆性疾病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方可确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6.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诊治较为困难。感染相关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其最常见的原因。以往认为感染相关性嗜酸粒细胞增多属于轻度和中度增多,且为一过性。我院3例患者嗜酸粒细胞持续中、重度增多,同时伴多系统损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闭式预冲循环的方法对血液透析相关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持续存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7例,全部患者排除其它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应用闭式循环冲洗透析器及管路3个月,收集每月患者的静脉血,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观察患者每次透析的临床表现及记录每月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比较嗜酸粒细胞的变化趋势。结果7名患者经闭式循环冲洗透析器及管路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值的中位数由0.73降到0.48,百分比的中位数由13.0%降到5.6%,P〈0.05。结论闭式预冲透析器及管路可能改善血液透析相关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8.
宋鸿  赵亚刚  孙大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17-3317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等为常见.伴有消化道不同程度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或浸润)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等.极易误漏诊。现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误诊的5例病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阵发性咳嗽和哮喘发作,以及游走性肺部病变为其临床特征,少数患者出现高热[1]。在我国北方很少见。我院于2007-07收治1例,护理体会如下。1病历摘要女,23岁。2007-06去印度尼西亚探亲30 d,回国后出现阵发性哮喘,夜间加重,每次发作持续10~15 min,伴咳嗽,咳少量黄色黏液,胸闷气短,午后发热,体温波动在37.1~38.4℃之间,明显乏力,P 82次/min,R 18次/min,BP 18.7/10.7 kPa,在社区诊所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0 d余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亚热带地区旅行史,连续查嗜酸性粒细胞极度增高达600×106/L,胸片提示两肺下野纹理略模糊,左下见淡片状阴影,诊断为亚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中以左旋咪唑为主,50 m g,3次/d口服,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2护理体会2.1卧床休息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乏力感明显减轻后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卧床期间要定时作肢体按摩。2.2心理护理由于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北方很少发生此类病例,且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嗜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61例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嗜酸粒细胞形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23例,包括:AML伴inv(16)t(16;16),(CBFB/MYH11)10例;AML伴t(8;21)(q22;q22),(AML/ETO)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伴嗜酸粒细胞增多18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嗜酸粒细胞增多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每组计数200个骨髓嗜酸粒细胞,分析各阶段嗜酸粒细胞比例以及形态特征。结果AML伴inv(16)t(16;16)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而细小,有少量细小的嗜碱颗粒散在嗜酸颗粒上;AML伴t(8;21)(q22;q22)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多数胞核和胞质上覆盖粗大紫红色嗜碱性颗粒;CML—CP骨髓以嗜酸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为颗粒多、细小、密集,少量金黄色颗粒覆盖在胞核上,少数为灰黑色嗜碱颗粒;CMML骨髓嗜酸细胞以嗜酸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虽少但颗粒粗大,易见双核畸形;MDS骨髓嗜酸粒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匀,折光性强,呈多色性改变;ALL骨髓嗜酸粒细胞以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轻度异常,特点为嗜酸颗粒减少,浆内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明显无颗粒间隙。结论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除各自原发病形态特点外,嗜酸粒细胞数量和异常形态特征各不相同,通过形态学初步筛查可为遗传学检查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组嗜酸粒细胞持续升高,并伴有器官损害的疾病,最早在1968年由Hardy报道[1],由于其病因不明,故又称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0.07,绝对值0.45×109/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当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持续1.5×109/  相似文献   

12.
收治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皮肤损害的男性患者,26岁,以周身皮肤脱屑、散在皮肤破溃为主要症状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结合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结果,临床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3.
正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组病因不明,易造成多脏器受损的疾病。该病好发于中年男性,预后较差,儿童患病罕见。对于没有经过明确诊断、系统治疗的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5年存活率大概在20%~80%之间,儿童患此病的真实发病率尚不清楚。2019年10月本病房收治了1例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发右心室血栓的患儿,现将其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女,8岁,以"皮疹11 d、腹痛8 d、发热咳嗽3 d"为主诉收入院。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罕见疾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向各组织器官浸润,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上常以皮肤瘙痒、溃烂、发热、腹泻、咳嗽、胸痛等不适首次就诊[1].HES病因不明,主要根据Chusid的排他性诊断标准[2]:(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1.5×109/L且持续6个月以上;(2)明确各系统脏器损害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导致;(3)排除其他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已知疾病,如寄生虫、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毒物反应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对14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寄生虫感染6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恶性腹水1例。结论: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考虑一些少见病因,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外周血中嗜酸细胞增多一般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而在实体肿瘤发生时极为少见。恶性肿瘤可合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且患者无寄生虫疾病、过敏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相关性依据。研究发现肿瘤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可能与恶性肿瘤细胞本身特性如异位内分泌激素等有关,有学者在肿瘤组织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5)等。本研究选取本院诊治的1例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确诊肺腺癌患者,结合文献对肺癌合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进行复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旻 《天津护理》2010,18(3):162-163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s,IHES)是以嗜酸粒细胞持续、过量生成为特征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HES)的诊断标准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超过1.5×10^9/L(I500/mm3)持续半年以上;缺乏明确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该疾病文献报道较少,我科于2008年3月12日收治了1例由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致多发性单神经炎的患者,经过有效救治和精心护理,25天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包括一组非血液系统(继发或反应性)和血液系统(原发或克隆性)疾病, 该组疾病可能伴有器官受损。基于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和对疾病分子遗传学解析结果,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共识分型(ICC)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进行了更新。本指南是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基础上的更新, 旨在为我国血液学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邓辉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8):571-572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临床少见疾病 ,文献仅有少数病例报道[1] 。多数病例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或轻微 ,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 ,常在X线检查时被发现[2 ] ,而伴胸腔积液者临床更为少见。现将笔者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女 ,4 1岁。因咳嗽、发热、胸痛入院。 5天前  相似文献   

20.
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92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1a,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1a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双下肢出现散在的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皮疹渐扩至头颈部及双上肢,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泛发性湿疹,外用皮炎平及冰月膏,未见明显好转.2个月前,皮疹增多,融合成片,瘙痒加剧,影响睡眠,否认有药物、食物等过敏史,无遗传性家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