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排锚钉技术结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治疗大型(撕裂口3~5 cm)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3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单排锚钉修复肩袖(对照组),男8例,女14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5.5±6.74)岁。21例采用单排锚钉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转位固定术(联合组),男9例,女1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0.19±6.74)岁。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的疼痛感受,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以此判断两种手术方式对大型肩袖撕裂近、远期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4.2)个月。两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 d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其本组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末次随访中,联合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中,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术后肩袖再撕裂,约占总人数的22.72%,而联合组患者肩袖肌腱均愈合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型肩袖撕裂患者,与单排锚钉技术相比,关节镜下单排锚钉技术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术后早期关节疼痛加重,但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肩关节功能,降低肩袖再撕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采用双排固定技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3、6、9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撕裂侧别、撕裂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均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评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较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在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58-1263
[目的]探讨肩袖是否缝合至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3年8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13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内侧柱是否完整及肩袖是否缝合至钢板分为A1、A2、B1、B2四组。其中内侧柱完整的肩袖缝合组(A1组)33例,内侧柱完整的肩袖未缝合组(A2组)39例,内侧柱不完整的肩袖缝合组(B1组)32例,内侧柱不完整的肩袖未缝合组(B2组)35例。记录各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组内比较。[结果]139例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A1组、A2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B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肩关节功能评分、颈干角变化比较B1组明显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组未见明显并发症,B2组2例出现螺钉穿出关节面,1例内固定出现松动。[结论]肩袖是否缝合至钢板对内侧柱完整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肩袖缝合至钢板对内侧柱不完整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可通过中和肩袖的内翻应力作用,维持术后骨折复位、减少并发症、提高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修复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采用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治疗的23例中型肩袖撕裂。结果23例均获得(17.9±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Constant-Murley及UCLA评分明显增加,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外展上举、90°外展位外旋及90°外展位内旋活动度、患侧肩关节外展肌力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修复中型肩袖撕裂术后患肩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提高显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缝合修复,对照组26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全层缝合修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撕裂类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3,P=0.000)。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12个月时UCLA、ASES、VAS、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4例(14.3%)、对照组5例(19.2%)患者发生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在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方面与传统缝线桥全层固定术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关节解剖因素与中小型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民航总医院收治的55例中小型肩袖损伤行单排缝合术患者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 术后6个月及术后1、2、3年的再撕裂率, 术后3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shoulder scale, UCLASS)以及基于CT测量的临界肩关节角(critical shoulder angle, CSA)、肩峰指数(acromial index, AI)。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再撕裂将55例分为再撕裂组和未撕裂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两组CSA、AI各随访时点差异,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术后次日CSA、AI、各随访时点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 将术后次日CSA与AI作为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肩袖再撕裂的易感因素进行二分类变量lo...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保留与去除残端肩袖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自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2例足印区伴有残端肩袖损伤(2 cm <撕裂大小<5 cm)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保留足印区肩袖残端分为2组:保残组(足印区保留肩袖残端)和去残组(足印区去除肩袖残端)。保残组16例:男5例, 女11例;年龄(61.8±9.9)岁;左肩9例, 右肩7例;肩袖撕裂大小为(3.7±1.1)cm。去残组16例:男4例, 女12例;年龄(61.3±8.8)岁;左肩8例, 右肩8例;肩袖撕裂大小(3.9±0.9)cm。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及患肩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双肩外展肌力比值(患侧/健侧), 并通过MRI评估术后肩袖的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32例患者术后获(14.3±3.5)个月随访。术后3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切断于胸肌不同位置固定治疗LHBT病变伴肩袖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62例LHBT病变伴肩袖修复患者镜下修复肩袖并切断病变二头肌腱后,30例采用小切口胸肌下肌腱固定(胸肌下组),32例采用全关节镜胸肌上关节内肌腱固定(胸肌上组)。比较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采用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胸肌下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胸肌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随时间延长,两组的Constant评分和ASE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胸肌下组VAS和ASES评分优于胸肌上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Constant、ASES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固定物松动、大力水手征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LHBT切断小切口胸肌下固定和全关节镜胸肌上关节内固定对伴肩袖撕裂LHBT病变患者均能有效改善功能和缓解疼痛,但小切口胸肌下固定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前期疗效改善更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短期疗效报道较多,而长期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撕裂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使用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技术修补肩袖撕裂患者32例,平均年龄53.4岁,比较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61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术后VAS、UCLA、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肩袖肌力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撕裂手术效果确切,长期随访显示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边-边缝合修复肩袖肌腱体部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因外伤导致的肩袖肌腱体部撕裂而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边-边缝合的17例患者资料。男11例, 女6例;年龄(47.9±8.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0.4±21.3)d。记录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再撕裂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6.5±3.5)个月随访。术后2例出现肩袖再撕裂情况出现, 其余患者MRI显示肩袖愈合良好, 术后无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范围分别为152.9°±8.5°、172.4°±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外展肌力分别为3.5(2.6, 4.1)、6.9(6.3, 8.3)kg, 外旋肌力分别为(3.8±1.0)、(5.9±1.6)kg, 内旋肌力分别为3.9(3.4, 4....  相似文献   

11.
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病变是造成前肩疼痛和肩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往往伴有肩袖撕裂等周围结构病变。这可能是由于肩袖撕裂破坏了肩关节生物力学平衡,从而诱发LHBT病变。目前合并肩袖撕裂的LHBT病变常用的治疗方式有LHBT切断术和LHBT固定术,恰当的术式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和术者技术水平。该文就LHBT解剖结构、生物力学功能及合并肩袖撕裂的LHBT病变机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转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节镜下不同方式LHBT转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关节镜下LHBT转位是一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断近端"、"两头断"、"断远端"及"不切断"4种方式。临床研究表明上述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明确。结论关节镜下LHBT转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手术简便、有效,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大结节足印区骨床新鲜化对肩袖撕裂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4例肩袖撕裂患者依据术中足印区新鲜化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磨钻打磨足印区骨皮质至骨松质外露及脂肪外渗;观察组(17例)采用刨刀清理足印区瘢痕组织至极少软组织存留,但不处理骨质。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SES肩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以及MRI的Sugaya标准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MRI的Sugaya标准分级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SES肩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行肩袖缝合术中,对肱骨大结节足印区骨床新鲜化至骨皮质层和骨松质层处理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而新鲜化至骨皮质层者在术后促进肩袖愈合及改善疼痛方面要优于新鲜化至骨松质层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手法松解联合关节镜下清理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撕裂合并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一期手法松解联合关节镜下清理肩袖修补术治疗的15例肩袖撕裂合并冻结肩患者(冻结肩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的24例肩袖撕裂不合并冻结肩患者(非冻结肩组)进行比较。冻结肩组患者年龄大于非冻结肩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肩袖撕裂分型、损伤侧别、合并糖尿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UCLA)以及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价。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冻结肩组随访时间为13~31个月,平均19.2个月;非冻结肩组为12~33个月,平均20.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3,P=0.570)。冻结肩组术前VAS评分高于非冻结肩组(t=–2.166,P=0.037);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结肩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肩外旋及前屈)低于非冻结肩组(P0.05),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内旋均超过L3。两组术后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冻结肩组术前UCLA评分低于非冻结肩组(P=0.037),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两组手术前后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手法松解联合关节镜下清理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撕裂合并冻结肩,早期疗效略差于肩袖撕裂不合并冻结肩,但6个月后可获得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肩袖中度撕裂和肩袖较小撕裂患者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与肩关节制动对其肩关节功能及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1-12完成的62例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31例术后未制动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31例术后制动6周并进行合适的康复训练(术后制动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ASES评分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2.97个月。早期康复组与术后制动组术后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3个月、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ASES评分优于术后制动组(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早期康复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为9.68%(3/28),术后制动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为6.45%(2/2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肩袖中度撕裂和肩袖较小撕裂患者,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在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且并没有增加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风险,可以不考虑术后早期肩关节制动。  相似文献   

16.
王东  李朋  赵峰  吴剑波  邱关羿  张宇明 《骨科》2024,15(1):24-2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62例肩袖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糖尿病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62.10±11.87)岁;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63.78±12.98)岁。手术方式均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缝合肩袖。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前1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各时间点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值,以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urgeon,ASE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据此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62例病人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僵硬、术后再撕裂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度值、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纯微创钢板固定与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本科手术治疗的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24例采用单纯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单纯钢板组),23例采用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内固定(钢板-肩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以及肩关节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DASH评分、盂肱关节活动度(ROM)和肱骨颈干角。[结果]钢板-肩袖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均大于单纯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平均随访(26.14±2.18)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及单纯钢板组的UCL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DASH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钢板-肩袖固定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和DASH评分均优于单纯钢板组。此外,随时间延长,两组的ROM均改善,其中,钢板-肩袖固定组前屈-后伸ROM及外旋-内旋ROM有显著改善(P0.05),钢板-肩袖固定组ROM优于单纯钢板组。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肱骨颈干角均有丢失,但钢板-肩袖固定的颈干角丢失少于单纯钢板组。[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微创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固定,可改善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内翻畸形及大结节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峰减压加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切断与单纯肩峰减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探讨LHB切断的适应证.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对42例(42肩)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其中24例行单纯肩峰减压成形手术(A组),18例行肩峰减压的同时附加LHBT切断(B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50~7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活动度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的肩关节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手术前后采用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个月(12~24个月)随访,A组患者Constant总评分从术前平均38.3分(20~54分)改善至术后67.3分(47~89分),21例(87.5%)患者术后满意.B组患者Constant总评分从术前平均38.1分(18~54分)改善至术后68.6分(47~88分),16例(88.9%)患者术后满意,两组Constant总评分和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周疼痛缓解较A组有明显改善(P<0.01),但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对肩峰撞击综合征有明显疗效,LHBT切断能短时间缓解肩关节的疼痛.经过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肩关节严重疼痛不能缓解或疼痛加重、运动要求不高、肩关节镜下发现LHBT有病变的老年患者(>65岁)是LHBT切断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与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以80例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行开放式肩袖修补术,研究组(40例)行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统计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反应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耗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创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ASES、Constant、UCLA评分、前屈活动度和外展活动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与开放式肩袖修补术均可有效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然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医源性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对56肩(55例患者)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两种修补方法的疗效比较,至少随访19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分为A组30肩(29例患者),B组26肩(26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肌力、MRI评价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等,并进行UCLA、VAS及ASE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ASES、UCLA、VAS评分测试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组间术后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A组再撕裂4例(13.3%),B组再撕裂3例(11.5%),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撕裂患者与肩袖完整患者相比,术后ASES、UCLA、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在2~3年的随访期内并无统计学差异,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0%~15%,肩袖再撕裂与肩袖完整患者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