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邻位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邻位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月~2012年6月,对37例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对37例颌面部缺损患者,根据不同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Abbe瓣等邻位带蒂皮瓣即刻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7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肿瘤患者无复发,4例出现患侧口角轻度偏歪、3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手术或外伤造成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局部邻位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因其血供良好、制作方便、灵活,易于掌握,术后易存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但也需要在术中注意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对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行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2,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B组(n=51,行颏下岛状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皮瓣成活率、术后受区功能、术后供区不良情况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咀嚼吞咽功能、吐字发音功能均逐渐恢复,但两组各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供区瘢痕增生、色素沉着、感染坏死、麻木或感觉异常、暂时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满意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与颏下岛状瓣均可对口腔癌术后缺损进行较好修复,在条件允许下,颏下岛状瓣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前臂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及其对术后口腔功能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95例因肿瘤切除术后导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47例给予前臂皮瓣修复,B组48例给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比较两组皮瓣成活率、围术期指标、口腔功能、美观度及并发症。结果:B组皮瓣面积大于A组(P <0.05);两组皮瓣成活率、皮瓣制作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口腔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美观度优于A组(P <0.05);B组并发症较A组少(P <0.05)。结论: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疗效相当,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改善口腔功能,但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更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美观度,且不会延长皮瓣制作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cm×4.0cm,最小面积为4.0cm×2.5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 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 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 cm×4.0 cm,最小面积为4.0 cm×2.5 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 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游离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与游离静脉皮瓣用于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6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资料中手术方式分为A组(40例)和B组(36例),其中A组采用游离SPBRA皮瓣修复,B组采用静脉皮瓣修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长、两点辨别觉、一期愈合率、皮瓣成活率、患肢外观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手指功能活动度、皮瓣外观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B组更长(P<0.05),A组患者两点辨别觉较B组更短(P<0.05);A组患者术后手指功能活动恢复优良率(92.50%)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8.89%)(P>0.05);A组患者术后皮瓣外观恢复以及对患肢外观满意度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期愈合率、皮瓣成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BRA皮瓣与静脉皮瓣均能够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恢复手指功能活动度,同时均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外观满意度,且安全性高。但静脉皮瓣手术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3种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73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皮瓣修复技术不同分为A组(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26例,32指)、B组(采用邻指皮瓣修复,25例,25指)、C组(采用皮穿支链皮瓣修复,22例,27指)。比较3组手术情况、手功能评价、手部皮瓣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5±0.5)年。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组短(少)于A、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采用手指总自主活动度测定法评价手功能优良率,C组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术后1年手部皮瓣评价优良率,C组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腹部带蒂皮瓣、邻指皮瓣、皮穿支链皮瓣3种方法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比较,皮穿支链皮瓣修复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手功能恢复好、手部皮瓣评价优良率高,其次为邻指皮瓣,手功能优良率和手部皮瓣评价优良率均高于腹部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带蒂皮瓣和V-Y推进皮瓣在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临床收治的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腹部带蒂皮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V-Y推进皮瓣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缺损处血流速度(BFV)和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PR)、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BFV和BPR血流指标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腹部带蒂皮瓣术相比,采用V-Y推进皮瓣术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能够改善患指局部血运情况,促进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并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是临床用于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踝足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踝足部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血管蒂(肌)皮瓣、骨瓣等组织瓣移植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78例,其中吻合血管(肌)皮瓣移植术21例,带血管蒂(肌)皮瓣移位术53例,吻合血管骨瓣移植术4例。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3月~1年,骨愈合时间8~10周,踝足部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行走正常。结论踝足部组织缺损应用带血管蒂(肌)皮瓣、骨瓣移植、移位术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探究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2023年5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带蒂皮瓣修复,观察组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比较两组临床 指标、皮瓣成活率、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 照组,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AOFAS各 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实施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效果 确切,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外形满意度和皮瓣成活率,促进足部功能 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修复方法对治疗颌面部肿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行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前行活检或手术过程中冰冻组织活检均确诊,治疗医师根据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修复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行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36例,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颌面肿瘤切除术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修复后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修复后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行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后满意度略优于对照组患者行前臂皮瓣修复后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4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咬合关系差4例,张口困难1例,颈部血肿1例,淋巴瘘2例;对照组咬合关系差6例,张口困难2例,颈部血肿3例,淋巴瘘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采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方法简便,皮瓣成活率容易成活,且取材方便,修复后容易成活。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的其他部位创伤,整体效果优于前臂皮瓣修复,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阴茎皮肤大面积缺损的修复(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皮肤大面积缺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2例阴茎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采用带蒂皮瓣手术二期修复治疗。结果 术后皮瓣存活,外观可、尿道外口修复至正常阴茎头位置,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处理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时用带蒂皮瓣修复成功率高,修复后外观及功能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舌根癌患者分为3组各30例分别选取股前外侧皮瓣、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组织。分析比较其皮瓣成活率以及患者对修复术后的满意率。结果股前外侧皮瓣组皮瓣成活率(90%)均明显高于胸大肌皮瓣组(40%)和背阔肌皮瓣组的皮瓣成活率(20%),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结果满意率(97%)显著高于胸大肌皮瓣修复术(43%)和背阔肌皮瓣修复术(17%),组间相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皮瓣成活率高,对患者容貌和生理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5例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31例、对照组(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IL-6、IL-8、TNF-α)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各项指标较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 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相比,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相似文献   

15.
手部组织缺损修复方法的个性化路径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部组织缺损时如何较快地进行路径式个性化的修复方法选择. 方法 通过总结临床上治疗过的3559例病例,对不同情况的手部组织缺损进行分类,总体分皮肤软组织缺损和复合组织缺损两大类,而每一类又根据缺损面积、质地、缺损组织种类、是否有骨肌腱等外露情况,再分出11种缺损类型,并相应选择出游离植皮、腹部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微型游离皮瓣、微型游离复合组织瓣等18种可选手术方案.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多采用游离或带蒂皮瓣修复,而复合组织缺损多采用游离或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通过归纳,从而形成一条较为快捷的手术方案筛选思路. 结果 本组共3559例,其中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802例,顺利成活787例;部分坏死8例;失败7例;成活率98.2%.带蒂的组织移植1302例,顺利成活1288;部分坏死14例;成活率98.9%;全厚植皮1455例,顺利成活1432例,部分坏死23例,成活率98.4%.本组中,共有254例获得6~ 36个月的随访,患者手部外观无明显臃肿,皮瓣区质地、弹性及功能满意.感觉恢复为S2 ~S4;两点辨别觉5~8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良率达86.7%. 结论 将手部组织缺损进行分类并列出相应的手术方案,可更有效的对手部组织缺损进行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双筋膜蒂耳后皮瓣一期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利用耳后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患者11例,一期进行耳轮、耳舟区精细结构塑形,其中最大修复面积达到3.2cm×1.6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9个月,耳廓外形良好.结论 耳后区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提供较大的组织瓣修复.修复后耳廓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邻近区域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部采用带蒂ALTF修复阴囊、转子区及膝周部软组织缺损11例, 合并股骨髁上骨折2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39(10~52)岁。近端蒂皮瓣3例, 其中修复阴囊坏死性筋膜炎软组织缺损2例, 嵌合股外侧肌皮瓣修复大转子外伤后组织缺损1例;远端蒂皮瓣修复膝周部软组织缺损8例, 其中嵌合股外侧肌皮瓣3例。皮瓣大小9.0 cm×7.0 cm~18.0 cm×11.0 cm, 嵌合肌瓣大小6.0 cm×4.0 cm×1.1 cm~10.0 cm×6.0 cm×1.3 cm。定期对患者进行门诊及微信随访, 修复膝周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末次随访时采用皮瓣功能和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结果皮瓣均成活, 仅1例远端蒂嵌合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再次扩创、换药愈合。8例供区直接缝合, 3例取中厚皮植皮, 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8个月~6年, 皮瓣质地、弹性良好, 外形满意, 按KSS评分, 结果优5例, 良3例。结论带蒂ALTF解剖相对恒定, 操作相对简...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广泛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985年 ̄1993年,用带蒂胸大肌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广泛组织缺损21例临床经验。对胸大肌瓣的应用价值以及皮瓣的设计、制备、转移和预防皮瓣坏死的措施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胸大肌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广泛组织缺损的良好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股前外侧嵌合皮瓣及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7月39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嵌合皮瓣组)临床资料,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串联游离皮瓣修复的35例患者(串联皮瓣组)作为对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缺损范围、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开始经口进食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参照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后临床疗效评估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嵌合皮瓣组2例、串联皮瓣组4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串联皮瓣组1例皮瓣远心端出现部分坏死,串联皮瓣组3例出现口底颌下瘘和感染;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嵌合皮瓣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开始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串联皮瓣组,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术后3个月,根据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后临床疗效评估表,嵌合皮瓣组术后外形、患者满意度、工作状况、口腔闭合功能、咀嚼、语言表达、吞咽评分均显著高于串联皮瓣组(P0.05);饮食、张口度、口腔容纳水测试及咬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串联皮瓣相比,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口腔闭合、咀嚼、语言、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推进皮瓣修复上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9月联合应用皮下蒂皮瓣和矩形推进皮瓣,修复3例血管瘤术后所形成的上唇缺损创面。结果:3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局部平整,瘢痕隐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皮下蒂皮瓣和矩形皮瓣复合推进,是修复上唇缺损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