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导致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1、2]。SCI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种[3、4]。其中,原发性损伤为机械力对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直接损伤,破坏轴突导致瓦勒变性[2、5];继发性损伤主要是源于创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引起轴索变性及脱髓鞘等[1、6]。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相似文献   

3.
<正>踝关节骨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 A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和手术致残率高等特点[1]。有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1%的成年人患有AOA[2]。与其他骨关节炎类似[3],AOA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非特异性症状。除此之外,AOA往往还伴随着步态异常[4]。  相似文献   

4.
<正>血液透析是延缓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有效措施,便秘是血液透析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之一。研究[1]显示,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超过28%。在日常生活中约30%的人有便秘的问题[2],包括各年龄段的人。便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经济的负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增加其他系统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目前,防治便秘包括泻药[3]、灌肠、微生物制剂[3]、中药免煎颗粒[4]、中药贴敷[5]、耳穴压豆[5]、灸法[5]和穴位按压等中西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当前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7%左右[1]。据WHO报道,2019年全球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2]。200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3],至2016年慢性HBV感染者达8 600万[4]。  相似文献   

6.
<正>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等,是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的危重急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始于1994年[1],已逐渐成为主动脉降部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2]。不过,主动脉升弓部疾病的治疗由于涉及到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问题,仍以开放手术为“金标准”[3]。虽然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去分支技术降低了侵入性[4],但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  相似文献   

7.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运动时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将导致膝关节前后、旋转和侧方不稳,继发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退变、活动时股骨与胫骨解剖位置异常,最终引起骨性关节炎[1,2]。ACL损伤后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活动水平、目标和期望来选择[3]。目前,关节镜下ACL重建是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方法,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首选方式。随着ACL重建理念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等长重建、  相似文献   

8.
<正>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在急、慢性心肾衰竭的过程中,心脏或肾脏引起彼此急、慢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具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2]。按照Ronco分型标准,Ⅳ型CRS为慢性肾功能损伤继发慢性心衰竭[3],临床中占比较大,而目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相似文献   

9.
<正>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是中大分子毒素代表,相对分子量为11 800,常被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其浓度可显著升高[2]。研究表明[3],β2-MG长期潴留是造成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ialysis-related amyloidosis,DRA)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破坏性脊柱关节病(DSA)、透析淀粉样关节病(DAA)和腕管综合征(CTS)等[4]。有文献证实β2-MG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和感染相关死亡率的的独立危险因素[5,6],控制β2-MG水平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调查分析了我院418例MHD患者β2-MG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94年Dake等[1]应用腔内支架成功治疗胸降主动脉瘤以来,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彻底改变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式,现TEVAR主要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损伤、胸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等[2,3]。与开放修复相比,TEVAR不仅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远期疗效相似[4],因此成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骨折,可导致患者髋部畸形、功能障碍、肢体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1]。Boyd等[2]最先将股骨粗隆下骨折描述为骨折线在股骨小粗隆下5 cm范围内的骨折,也有学者认为股骨小粗隆到股骨中上1/3处均是该骨折的定位范围[3]。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常见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常因基础病较多且骨质量较差,低能量便可导致骨折[4]。  相似文献   

12.
<正>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生率为1%~4%,严重影响预后[2]。其中大部分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3]。相比之下,真菌感染比较罕见,但其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4]。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发展迅速。它使用近红外光代替声波,利用类似超声波脉冲回波成像的方式[1, 2],通过干涉法测量光在不同深度组织的折射率,从而生成高分辨的组织内部横截面图像[3]。目前OCT已被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包括视神经病变[4, 5]、皮肤癌[6]、牙科[7]和血管等。OCT在冠状动脉的应用已比较成熟[8, 9],在评估斑块性质、血管壁钙化以及观测支架方面优于IVUS [10]。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将OCT应用于周围血管,并证实其在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导致的疼痛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疼痛也是KOA致残的重要原因[1-2]。KOA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是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其中HTO与其他术式相比能够实现更好的运动需求[4],而且在正确的适应证下,HTO和UKA均可产生持久和可预测的结局,并没有明显的差异[5]。现在随着“保膝”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单纯内侧间室KOA中此术式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过去30年中,全球SCI患者已从每百万人口236例增加到1298例,全球每年新发患者约25万~50万[1],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SCI后多出现脊髓缺血和水肿、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脱髓鞘、离子失衡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脊髓组织破坏。这些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多伴有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关节挛缩等,  相似文献   

16.
欧阳钰龙  孙贵才 《中国骨伤》2023,36(10):911-915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常导致胫骨近端相对于股骨远端的前方和旋转性松弛,大量ACL断裂患者会在中青年时期发展为症状性膝骨关节炎[1]。在美国每年新增约25万的ACL损伤患者,其中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的患者12.5~17.5万人[2]。目前,ACLR仍然是治疗ACL损伤的金标准,其目的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正>脊髓损伤(SCI)可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终身瘫痪,其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坠落伤及重物砸伤等。SCI造成的神经系统创伤至今仍是脊柱外科的治疗难题。自噬是一种主要依赖溶酶体介导的分解代谢途径,可使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降解以应对各种形式的压力[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Beclin-1和p62被认为是自噬的3种标志物,自噬通量的高低可以通过自噬标志物的水平来评估,LC3Ⅱ或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增加以及p62蛋白表达减少都可以表明自噬水平上升[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信号网络的核心和细胞生长的中央控制器,它在调节细胞代谢、死亡、存活和增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自噬的主要负调节因子[3]。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稳步上升[1]。肥胖不但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风险有关,还会导致或加重性功能障碍[2]。尤其在寻求减重与代谢手术(以下简称为“减重手术”)的病人中,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更高[3]。减重手术作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有效手段,对肥胖相关性功能障碍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腰骶椎间融合术后继发骶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常引起臀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近年来,腰骶椎间融合术后继发骶骨骨折的危险因素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3~7]。除了与长节段融合密切相关外,术后骶骨骨折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盆参数]也相继被报道[6]。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常见的小腿高能量损伤,在胫腓骨骨折的同时常伴有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救治难度较大,常常合并组织坏死、感染及骨外露,且该部位往往仅残存一条主要动脉,游离皮瓣应用受限,常常需交腿皮瓣或桥式交叉皮瓣修复创面,双腿固定在一起至少3周才能分离,痛苦不言而喻[1,2],且治疗周期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