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婴幼儿干预效果,为改善ASD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招募2015年6月—201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临床诊断为ASD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均接受ESDM干预;对照组30例,为干预等待的ASD婴幼儿。干预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1 h,持续24周。干预前进行基线系统评估,干预后两组均完成儿童心理教育评估(PEP-3)、Gesell量表评估。 结果 ESDM组和对照组月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沟通、社交互动、重复刻板行为、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ESDM组语言、个人-社交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2.379, P<0.05);ESDM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原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2.510、2.416、2.578、2.017、2.150,P<0.05)。此外,ESDM组Gesell量表中的语言发育商干预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5,P<0.05)。 结论 经ESDM模式干预后,ASD婴幼儿语言、社交明显改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能力明显提升,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刻板行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为特征。目前全球范围内ASD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ASD患儿多预后不良,而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本文就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关键反应训练(PRT)、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地板时光(Floortime)、结构化教育(TEACCH)和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模式(SCERTS)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梁涛 《中国妇幼保健》2020,(8):1554-155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障碍、交流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病因尚不明确,无特效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ASD症状于生命早期开始出现,但由于少数幼儿期孤独症患儿表现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部分医务人员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多数家长忽略孤独症幼儿的早期表现等多种因素,导致就诊时间延迟,延误就诊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三级网络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管理模式研究,探讨ASD早期发现的网络筛查程序及管理流程,为ASD儿童获得早期干预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成立市级ASD早期诊断管理中心,建立基层社区筛查一级网络及管理流程,进行社区筛查管理技术的指导及培训,再结合二、三级的筛查与诊断给予确诊。结果 1)社区一级网络ASD初筛率由2013年的20.19%上升到2014年的33.68%,呈逐年提高趋势,阳性率维持在4‰~6.0‰;确诊率由0.41‰上升到0.95‰。2)ASD早期诊断中心2年干预疑似患儿38例。结论三级网络ASD早期筛查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儿保医生对ASD的初筛率,有利于ASD儿童的早期发现,为ASD儿童早期干预提供了最佳时期,是切实可行的ASD早期筛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家庭干预模式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襄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家庭训练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予以上午医院规范训练,在家不训练;观察组患儿则上午在医院训练,其他时间由家长在家随时随地训练,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SD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ASD行为量表评分(ABC)进行比较,同时评定两组儿童的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TEC和ABC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0.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TEC和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9.51,P<0.05),也低于治疗前(t=7.02、10.97,P<0.05);另外,两组患儿间伤心、高兴、生气、害怕等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8.16、8.34、4.31,P<0.05)。结论 医院结合家庭进行ASD综合干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其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早期行为学特征,为开展儿童ASD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ICD-10 ASD诊断标准的420例儿童为ASD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门诊进行儿童系统保健的正常儿童50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儿童的相关资料。结果 ASD的早期行为学特征明显,严重的ASD儿童在12个月之前就存在异常。缺乏社会性微笑、眼神交流少而短暂、依恋行为缺乏、叫其名字无反应、姿势性语言发育落后、共同注意缺陷、面部表情识别困难和想象性游戏、模仿他人缺陷可作为ASD儿童的早期行为学特征。结论 ASD儿童12个月前已存在明显行为学特征,应加强早期识别和筛查。  相似文献   

8.
王艳娟  卢云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36-4238
目的:在进行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早期诊断孤独症患儿,为早期干预做准备,并总结早期识别患儿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连云港市8 532名0~3岁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筛查出可疑儿童,以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的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8 532名儿童中9名为孤独症阳性,阳性率为10.55/万,其中1岁内1例,1~2岁3例,2~3岁5例;男孩8例,女孩1例,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P<0.05)。结论:加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对孤独症患儿的日后康复意义重大;总结出的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方法,为婴幼儿父母及医务工作者提供早期筛查孤独症患儿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艳娟  卢云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25-4727
目的:探讨连云港市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的早期诊断及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连云港市8 532名0~3岁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筛查出可疑儿童,进一步应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8 532名儿童中9名为孤独症阳性,阳性率为10.55/万,其中<1岁1例,1~2岁3例,2~3岁5例;男孩7例,女孩2例。结论:加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识别能力,做到早期诊断孤独症患儿,对孤独症患儿的日后康复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其病因不明,目前无有效的治愈方法,预后差,其矫治和重归社会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家庭治疗主要是针对患儿的长期教育训练和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干预,有助于提高家庭功能,在今后的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脑的结构、神经通路和神经元兴奋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即可通过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发现ASD患者脑发育的异常,如胼胝体结构的异常,白质神经通路的混乱等改变。此外,发现部分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与ASD行为学改变有关,其兴奋性与某种受体活性和某种信号传导通路有关,这有助于解释ASD患者发病机制、行为学表现等,同时,相关生物学改变也有助于协助ASD的诊断并成为ASD治疗干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左旋肉碱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治疗效果,为ASD患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2月选取诊断为ASD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特殊教育干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左卡尼汀[100 mg/(kg·d)]。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检测游离肉碱含量,采用异常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中文版心理教育评定(C-PEP)进行量表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游离肉碱均偏低,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游离肉碱均有所提升[(28.28±2.26)μmol/L],对照组仍偏低[(16.54±2.08)μmol/L];治疗3个月后两组ABC总分(t对照=-6.32,t治疗=-8.05)、CARS总分(t对照=-1.24,t治疗=-1.38)较前有所降低,PEP-3 评分较前均有所提高(t对照=-3.584,t治疗=-4.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C总分、CARS总分及PEP-3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67,-2.43,2.884,P<0.05)。结论 ASD患者口服左卡尼汀能进一步促进认知、语言和行为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谢怡  孙晓勉  郑雪媚  赵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04-2906
目的:通过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早期诊断社区筛查管理模式研究,探讨ASD早期发现的网络筛查程序及管理流程,为ASD儿童获得早期干预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成立辖区ASD早期诊断管理中心,建立社区筛查网络及管理流程,进行社区筛查管理技术的指导及培训。结果:①社区儿保医生的ASD知识掌握正确率逐年提高,由76.83%上升到90.63%;②社区一级网络ASD初筛率由42.00%上升到80.02%,转诊到位率由37.33%上升到63.81%,呈逐年提高趋势;③ASD早期诊断中心2年干预疑似患儿39例。结论:ASD早期诊断管理中心的建立提高了社区儿保医生对ASD的初筛率及转诊到位率,有利于ASD儿童的早期发现,为ASD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早期发现及识别方法。方法对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常体检的1 000名婴幼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和Gesell发育量表筛查出可疑儿童,进一步应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 1 000名儿童中9名为ASD患儿,阳性率为0.9%,其中1.52.0岁1例,2.02.0岁1例,2.02.5岁3例,2.52.5岁3例,2.53.0岁5例;男孩7例,女孩2例。结论加强对ASD患儿的早期识别能力,使患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早期发现及识别方法。方法对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常体检的1 000名婴幼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和Gesell发育量表筛查出可疑儿童,进一步应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 1 000名儿童中9名为ASD患儿,阳性率为0.90%,其中1.5~2.0岁1例,2.0~2.5岁3例,2.5~3.0岁5例;男孩7例,女孩2例。结论加强对ASD患儿的早期识别能力,使患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ASD大多发病于儿童,往往持续终身,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具有本质的缺损.临床中ASD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一部分患儿在早期筛查中容易被漏诊,而有些患儿虽然在早期经过干预治疗,但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社区监测模式的研究,探讨ASD早期发现的管理流程,实现对ASD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选择深圳市福田区6个社区为试点,建立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点、区级妇幼保健院和市级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的三级监测网络。比较监测模式建立前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SD监测网络建立后,ASD的筛查率、阳性检出率、二级确诊及疑似阳性率均比上一年有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40.47、135.48、4.39,均P<0.05);初筛阳性儿童转诊到位率、二级确诊及疑似阳性儿童转诊到位率均比上一年有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02、4.92,均P<0.05)。结论 ASD社区监测模式的建立提高了ASD儿童的系统管理率,有利于ASD儿童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操作性强,适于在基层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梁涛 《现代保健》2011,(11):192-194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早期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据各国报道,患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这类儿童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临床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心理研究方面对其病因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诊、早治、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儿童期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致残率高.语言障碍是ASD儿童的最常见共患病,其早期识别、诊断和早期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ASD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棋盘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方法 采用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入组孤独症谱系障碍组12人;正常对照组12人。对所有对象进行5个不同空间频率刺激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 1) 5个不同的空间频率刺激下的P100波的潜伏期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5个不同的空间频率刺激下的P100波的振幅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棋盘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中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表明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信息处理存在着异常,视觉传导通路中小细胞通路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