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IL-34、FGF23及OPG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相关性。方法: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选择在河南市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13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34、FGF23及OPG含量,判定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30例患者有30例被判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组),占比23.1%。骨质疏松组的性别、透析时间、体重指数、年龄、血压、空腹血糖等与非骨质疏松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的血清IL-34、FGF23及OPG含量较非骨质疏松组高(P<0.05)。在13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血清IL-34、FGF23、OPG含量与骨质疏松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血清IL-34、FGF23、OPG含量为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高,且多伴随有血清IL-34、FGF23及OPG的高表达,血清IL-34、FGF23及OPG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也可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传统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HF)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清除效果.方法 维持性HD的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患者212例,随机分为HD组和HD联合HF组.HD组处方:3次/周,4 h/次;HD联合HF组处方:HD 2次/周,4 h/次,HF 1次/周,6 h/次.观察周期8周.两组患者在观察开始和观察结束时分别采静脉血进行以下指标检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磷(P)、血钙(Ca)、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总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FGF23水平,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结果 观察开始时两组患者血P、血Ca、BUN、Scr、iPTH、FGF23和1,25(OH)2D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D组观察结束和开始比较,血P、血Ca、iPTH、FGF23和1,25(OH)2D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UN和Scr水平显著性降低(P<0.001).HD联合HF组治疗前后比较,血ca和1,25(OH)2D3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P、iPTH、FGF23、BUN和Scr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01).治疗后,HD联合HF组与单纯HD组比较,血P、iPTH和FGF23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HD比较,HD联合HF治疗模式可显著降低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循环血中的P、iPTH和FGF23水平,表明HD联合HF治疗模式对中、大分子物质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是较理想的组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40例为透析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2组血钙、血磷及透析组甲状旁腺素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大转子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血钙及血磷浓度以及及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组中骨质疏松患者透析时间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长(P<0.05),血钙、血磷高于非骨质疏松者(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非骨质疏松者低(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下降以皮质骨明显,多不伴有低钙血症但甲状旁腺素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磷代谢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FGF23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稳定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92例患者,根据患者血清FGF23中位数821 pg/ml,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FGF23<821 pg/ml)和高水平组(FGF23≥821 pg/ml),比较2组患者饮食蛋白质及磷摄入量、血磷水平、腹膜磷清除率、残肾磷清除率、总磷清除率、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残余肾功能(RRF);根据透析液肌酐浓度/血浆肌酐浓度值,其中32例患者分为A组(高平均转运+高转运组)和B组(低平均转运+低转运组),比较A、B组患者腹膜转运功能与FGF23的清除。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PD患者血FGF2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FGF23高水平组蛋白质和饮食磷摄入量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血磷、iPTH水平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腹膜磷清除、残肾磷清除率、总磷清除率、尿素清除指数、周肌酐清除率较低水平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A组患者FGF23清除率较B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磷水平、总磷清除率、Log(iPTH水平)、残肾功能、透析龄是本研究中血清FGF23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血清FGF23更高水平的腹膜透析患者存在总磷清除率更低,饮食磷摄入和血磷水平更高的临床特征;残肾清除磷与腹膜清除磷均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清FGF23水平,腹膜转运功能高的腹膜透析患者具更低的腹膜FGF23清除率;血磷水平、总磷清除率、Log(iPTH水平)及残肾功能和透析龄是腹膜透析患者血清FGF2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益肾健骨汤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CKD-MB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益肾健骨汤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矿物质及骨代谢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降低(P<0.05),血钙、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磷、iPTH、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健骨汤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CKD-MBD患者有效,可调节矿物质及骨代谢指标,改善骨关节疼痛及皮肤瘙痒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通量低钙透析对尿毒症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磷、血钙和全段甲状腺旁腺素(iPTH)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透析方式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对照组)和高通量低钙透析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病人营养评价表(SGA)评分、血磷、血钙和iPT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GA评分、血磷、血钙和iPTH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GA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磷、血钙和iPTH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GFR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通量低钙透析对尿毒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钙磷和iPTH水平以及肾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1例,根据所使用透析器及透析方式不同,分为低通量透析组(LF组,n=23)、高通量透析组(HF组,n=64)及高通量透析滤过组(HDF组,n=34)。检测三组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及透析前后血磷、血钙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与LF组相比,HF组及HDF组患者透析前iPTH水平明显降低,透析后血磷的下降率明显增加,血钙水平明显升高(P<0.05),iPTH及血清磷、钙磷乘积的达标率优于LF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HF组与HDF组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透析前血磷、总碱性磷酸酶、钙磷乘积、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iPTH水平与透析后血钙水平有负相关关系。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较低通量透析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部分矿物质骨代谢指标,可能对改善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MHD患者伴SHPT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予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收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及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下降方面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MHD伴SHPT,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降低iPTH水平,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使用醋酸钙片联合司维拉姆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患者88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44例,入组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其中单一组口服醋酸钙片,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司维拉姆。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磷、钙磷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记录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较单一组明显降低(P<0. 05);治疗后,联合组ALP、ALB水平较单一组改善(P<0. 05);治疗后,联合组LDL-C水平较单一组降低(P<0.05),单一组HDL-C水平较联合组降低(P<0.05)。联合组与单一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使用醋酸钙片联合司维拉姆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血磷、血钙乘积,同时降低iPTH水平,改善脂代谢异常,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CRF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S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GSH治疗CRF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长期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低通量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持续16周。观察患者血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单次透析后,高通量组患者血清磷和iPTH下降率高于低通量组(P<0.05和P<0.01)。16周后,低通量组患者血清钙、磷及iPTH水平较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高通量组患者血钙水平稳定(P>0.05),血磷及iPTH水平较前下降(P<0.05)且低于低通量组(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增加磷的清除、稳定血钙、降低血清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病情稳定的MHD患者46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白蛋白(Alb)、血色素(Hb)、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收集并计算患者平均每日元素钙和活性维生素D摄入量.结果 MHD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为(283.3±219.1)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 125.5±127.0) ng/L(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Klotho蛋白水平与FGF23(r=-0.929,P<0.01)、SCr(r=-0.393,P<0.01)、BUN(r=-0.429,P<0.01)、血钙(r=-0.325,P<0.05)、血磷(r=-0.687,P<0.01)、平均每日元素钙摄入量(r=-0.411,P<0.01)和平均每日活性维生素D摄入量(r=-0.354,P<0.05)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GF23是血清Klotho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GF23是影响血清Klotho蛋白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管理联合帕立骨化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轴的影响。方法40例MHD患者随机等分为帕立骨化醇组(用药组)和运动联合帕立骨化醇组(联合组)。比较2组治疗前(0周)、治疗12周及24周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FGF23及Klotho水平。结果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组较用药组P、iPTH水平下降(F=4.614、4.144;P=0.038、0.049),联和组Klotho蛋白升高(F=27.744;P=0.007),2组Ca、ALP、FGF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4、0.379、0.115;P=0.070、0.542、0.501)。2组在干预前(0周)、干预12周、24周不同时间点上,血清P、iPTH、AL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31.395、60.159、38.469,P均<0.001)且具有下降的趋势,血清Ca(F=21.368,P<0.001)、Klotho蛋白(F=5.268;P<0.001)在不同时间点上也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具有升高的趋势;P、Ca、iPTH、ALP、Klotho蛋白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6.013、0.208、5.321、4.618、5.813;P=0.008、0.013、0.013、0.028、0.013)。FGF23组别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F=2.637,P=0.645)。结论运动联合帕立骨化醇提高Klotho水平,降低P、iPTH水平进而控制SHPT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CKD中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透析及透析模式进行分组,非透析(ND)组19例、腹膜透析(PD)组22例和血液透析(HD)组21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各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FGF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钙(Ca)、血磷(P),并计算Ca×P值,同时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分数(CaS),分析CKD冠状动脉钙化发生情况与FGF23的关系。结果 62例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为59.68%,PD组和HD组患者的冠状动脉CaS评分明显高于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明显升高,CKD患者的组内比较中,血清FGF23水平依ND组、PD组、HD组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FGF23与CaS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CKD中晚期患者存在血清FGF23水平高表达的状况,高水平FGF23与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及不良预后有关,FGF23可能是反映CKD冠状动脉钙化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营养护理,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2组护理前后前白蛋白与总白蛋白水平、热量,蛋白质摄入水平及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乘积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前白蛋白、总白蛋白指标均显著升高,且2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热量、蛋白质摄入显著升高且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钙、血磷、iPTH、钙磷乘积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血钙、血磷、iPTH、钙磷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同时可调节钙磷代谢紊乱,促进患者健康水平提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40例为透析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2组血钙、血磷及透析组甲状旁腺素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大转子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透析组血钙及血磷浓度以及及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组中骨质疏松患者透析时间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长(P<0.05),血钙、血磷高于非骨质疏松者(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非骨质疏松者低(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下降以皮质骨明显,多不伴有低钙血症但甲状旁腺素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6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那卡塞片联合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立骨化醇治疗,均治疗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及12周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4、8及12周后血清iP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好,能降低患者血清iPTH水平,调节钙磷代谢,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丁益忠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22-2124
[目的]观察烟酰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有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实验组加用烟酰胺,观察治疗期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血磷水平逐渐下降,4个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各时间点血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治疗组血钙水平无明显改变.实验组血钙磷乘积逐渐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血钙磷乘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血iPTH水平从治疗后30 d开始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30 d后各时间点血iPTH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烟酰胺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及其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骨质疏松未骨折患者纳入骨质疏松组,同期收治的9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纳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3.173,25.974,均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Q=16.497,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520,20.182;15.753,10.880,均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302,12.037,均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骨折发生呈负相关(r=-0.569,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与骨折发生呈正相关(r=0.437,0.490,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下降、血清骨膜素水平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为0.965,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2.00%,准确度为91.20%。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及血清骨膜素和铁蛋白水平升高有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临床应密切关注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将每周两次血液透析患者设为HD组,每周两次血液透析联合每两周一次血液透析滤过患者设为HDF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钙磷代谢指标变化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患者血钙(Ca)水平为(2.34±0.16)mmoL/L,高于HD组的(2.16±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H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对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