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风险要素,促进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标准化,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河南省药学会药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郑州市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中国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指南》。指南制订委员会将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最新指南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手册(WHO handbook)、指南质量评价工具(AGREEⅡ)及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RIGHT)的要求来制订指南。计划书主要报告制订该指南的背景、适用人群、指南制订委员会、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的确定、证据检索策略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眼科药物说明书外使用临床实践指南》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药学部发起,北京同仁医院、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及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共同支持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针对25个眼科药物说明书外使用问题,最终形成强推荐意见5条、弱推荐意见27条。指南于2022年5月发表于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本文为该指南的中文解读版本,涵盖本部指南所有推荐意见、证据解读,旨在为眼科药物说明书外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医疗机构提供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风险防控策略,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医务人员发生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进行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风险分级管控的防护指南的研究设计。通过系统检索,指南工作组广泛收集细胞毒性药物进入医院后的调配、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暴露风险问题,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临床问题,采用循证研究方法形成相关证据体后,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并再次通过专家共识法对推荐意见及证据级别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医疗机构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风险防护指南》。结果通过对143位专家进行网络调查问卷调研,采用德尔菲法对指南达成共识。将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设备3个不同等级管理相结合,通过分级管控的方式,最终确定了37个临床问题,共形成36条推荐意见。结论 本指南涵盖运输、接收、储存、脱包、调剂、成品使用、废物处理等7个环节,可为医疗机构制订细胞毒性药物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与补充,确保细胞毒性药物进入医院后,降低医务人员发生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的可能性,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甲氨蝶呤临床用药面临着较高的用药风险,用药前评估与个体化用药等方面亟待规范。国内外尚无大剂量甲氨蝶呤用药指南可供参考,亟需制订一部循证用药指南对大剂量甲氨蝶呤临床用药进行规范和指导。基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剂量甲氨蝶呤现行的循证药学实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循证医学中心、GRADE中国中心等机构与单位共同构建了大剂量甲氨蝶呤临床用药指南项目组,并撰写了指南制订方案。该指南由临床药师主导建立、多学科广泛参与,严格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制订步骤,并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最新指南定义、GRADE工具、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及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标准,最终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完成制订。该指南将是一部高质量、临床实用性强的指南,最终规范大剂量甲氨蝶呤临床用药,有效指导循证药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医疗机构提供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风险防控策略,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降低医务人员发生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定手册进行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风险分级管控防护指南的研究设计。通过系统检索,指南编写组广泛收集细胞毒性药物进入医院后调配、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暴露风险问题,采用德尔菲法调研专家并确定临床问题,采用文献调研、专家经验法整理形成相关证据体后,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并再次通过德尔菲法对推荐意见及证据级别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医疗机构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风险防护指南》。结果 通过对143位专家进行网络调查问卷调研,采用德尔菲法对指南达成共识,将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设备3个不同等级相结合,通过分级管控方式,最终确定37个临床问题,共形成36条推荐意见。结论 该指南内容涵盖运输、接收、储存、脱包、调剂、成品使用、废物处理等7个环节,可为医疗机构制定细胞毒性药物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与补充降低医务人员发生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的可能性,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共同制订了国内首部基于循证医学的《人血白蛋白用于肝硬化治疗的快速建议指南》。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指南推荐意见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从白蛋白的血浆浓度、低蛋白血症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以及病理生理异常诸方面,制订了人血白蛋白的应用原则和推荐剂量,以期为临床医师及药师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提供基本规范和具体指导。本文将主要对指南形成的推荐意见、证据总结以及推荐说明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是一部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发起,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批准制定,由兰州大学推荐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中国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于2017年8月被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正式收录,并于2018年12月发表于《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杂志。本文为该指南的中文解读版本,涵盖本部指南所有推荐意见、证据及解读,旨在为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牵头,联合51个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制订。该指南聚焦于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常见的临床问题,如住院时长、血糖控制、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控制、处方前置审核、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追加时机、延长用药、引流管拔除时机、患者宣教、消毒剂选择、环境清洁、人员流动、医务人员手卫生、健康状态及佩戴双层手套等,基于当前可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最终形成强推荐意见16条,弱推荐意见18条,暂无法判断强度等级的意见2条。指南于2023年2月发表于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本文为该指南的解读版本。  相似文献   

9.
摘 要为了促进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共同制订首部基于循证的人血白蛋白用于肝硬化治疗的快速建议指南。本指南计划书将主要介绍该指南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路线,如临床问题的收集及PICOS的确定,证据的获取和评价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9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和中国药学会《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协办,中山大学药学院和北京  相似文献   

11.
外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的主要药物之一,但目前对于这类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使用等药学相关的内容尚无指南做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为解决现有指南临床适用性不足的问题,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采用多学科协作方式,制定外用NSAIDs治疗肌肉骨骼疼痛合理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将严格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制定步骤,指南2.0标准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声明来制定及报告指南。指南项目组将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临床问题、指导独立的系统评价小组进行系统检索与证据整合,依据现有最佳证据提示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患者偏好与价值观、成本与成本效果等因素,基于GRADE证据推荐表形成推荐意见,再通过指南制订小组内部讨论和外部评审完善指南内容,最终形成一份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同时,该指南将聚焦临床医务人员和肌肉骨骼疼痛患者在使用外用NSAIDs时最关切的问题。因此,该指南将是一部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导性强的指南,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外用NSAI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科阿奇霉素注射使用的快速建议指南》推荐意见外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以进一步修订推荐意见,为快速建议指南的外审提供方法学支持和实践经验。方法:对外审单位的临床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等专家和患者家属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对第二届福棠儿童医学发展论坛的高级职称参会专家进行纸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对指南形成的18条推荐意见的评估,包括赞同程度、表述清晰程度、临床可行程度和主观意见4个部分。指南制订小组根据一定的修订规则,讨论外审反馈意见,于定稿会对推荐意见进行修订。结果:共有86名外审专家和2名患者家属参与了指南外审,收到有效反馈4 762条,所有推荐意见的"赞同"、"清晰"或"可行"率均不小于80.0%,总体赞同程度为92.8%,总体表述清晰程度为96.3%,总体临床可行程度为92.7%,共收到78条主观建议。指南制订小组通过讨论,修订了4条推荐意见的表述,修改了1条推荐意见的主体内容,规范了措辞,未删减推荐意见,最终形成了18条推荐意见。结论:本研究对指南推荐意见外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完成了推荐意见的进一步修订,并为快速建议指南的外审提供了方法学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临床长期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监测、未获批适应证的外推应用、互换用药及药物警戒等方面亟待规范。目前国内外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生物类似药用药指南,制定一部循证指南对规范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全流程应用十分必要。本文对现有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导文件和系统评价进行全面检索与循证分析,结合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现状,对《中国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循证指南》制定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本指南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发起,中国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批准制定。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注册号:IPGRP-2020CN172。指南制定过程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严格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制定步骤,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最新指南定义、GRADE工具、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及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标准,并由多学科多地域专家共同完成。本指南的制定旨在为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全流程提供循证指导,以提高生物类似药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2):1912-1912
由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于2006年11月5—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理通讯》2007,24(1):28-29
由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于2006年11月5日-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相似文献   

16.
"2017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于2017年11月15-17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论坛"。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天然药物药理分会主席张永祥教授,中国药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冠华教授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伟担任论坛共同主席。IUPHAR秘书长Michael SPEDDING教授、IUPHAR天然药物药理分会副主席Valérie SCHINI-KERTH教授、英国Robert Gordon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主任Cherry WAINWRIGHT教授和韩国药理学会理事长金仁谦教授等外籍专家、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研人员7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应邀参会。论坛针对中药新药与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文对部分专家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整理,以期为提高我国中药新药与健康产品研发水平及国际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用三轮德尔菲法形成《儿科阿奇霉素注射使用的快速建议指南》的推荐意见的方法与流程,以期为指南的制订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秘书组将27个临床问题形成的24条草拟的推荐意见的证据情况汇总后,在推荐意见形成会上呈现给专家组,专家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证据质量、患者(及家属)意愿和价值观及经济学分析并权衡利弊后,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和GRADE网格法打分,根据共识规则形成指南推荐意见,该过程通过积极系数和协调系数进行质量控制,最终结果交由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结果:共15位专家参与打分,第一轮有16条推荐意见达成共识,第二轮收到23条匿名反馈意见,第三轮有2条达成共识,4条不在本指南中形成推荐,2条进行合并,最终共形成18条推荐意见(9条强推荐,9条弱推荐),共识率达75%,积极系数均为100%,各推荐意见协调系数差异较大,最小为0,最大为50.44%。结论:本文详细介绍和总结了用三轮德尔菲法形成指南推荐意见的方法与流程,为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化疗药配置时护士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研究证实,抗肿瘤药物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使操作人员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导致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目前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治疗药物监测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助力个体化药物治疗。根据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行业现状,该标准制订中参照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指南、共识及规范,梳理了治疗药物监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遵循科学性、通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编写原则,经过“内部意见征集-论证会-外部意见征集-审议会”等多轮意见征集,从“基本要求、服务过程、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三方面进行规范。该标准是国内首部对治疗药物监测全过程进行规范的团体标准。该文阐述标准制订过程,并对其内容进行解析,以期指导二级及以上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化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促进个体化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国内外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学术交流,提高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水平,减少新药临床试验的风险,促进创新药物的研发,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共同决定于2011年10月下旬在上海市联合召开首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2011年)暨国际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本次会议与论坛由上海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