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从而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家庭养育干预指导。方法 于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城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共获得有效问卷1 817份,其中男童981人、女童836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在学习日、周末以及一周平均时间>2 h/d的检出率分别为34.8%、30.7%、38.2%,同时暴露于2种以上类型产品的有81.3%。较差家庭养育环境检出率为14.58%,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家庭养育环境越差(父亲文化程度OR=1.489、母亲文化程度OR=1.503,P<0.001)。学习日、周末、一周平均屏幕暴露是否>2 h/d组间的家庭养育环境各因子得分以及总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屏幕暴露时间与家庭养育环境总分负相关(r=-0.169,P<0.001)。结论 儿童屏幕暴露与家庭养育环境相关,树立正确的家庭养育理念,指导改进养育方式,有利于改善屏幕暴露过度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现况,分析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湖北、河南两省某儿童保健机构的3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及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其中男童199人(51.0%),女童191人(49.0%),幼儿平均年龄(27.13±6.86)月,年龄分布以24~36月幼儿居多,共305人(78.2%)。不同照顾者户籍(Z=-3.570)、父亲文化程度(H=17.106)、母亲文化程度(H=7.980)、家庭人均月收入(H=13.986)、家庭养育环境(Z=-8.881)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582,P<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自理(β=0.30,95%CI:0.18~0.52,P<0.01)及语言认知维度(β=0.22,95%CI:0.07~0.59,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社区1~3岁儿童语言发育与屏幕暴露的相关性,为儿童屏幕暴露现状提供改进意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随访的1~3岁幼儿共827例,男童406例,女童421例,平均年龄为(24.5±5.3)月。采用自制式调查问卷,由本科保健医生指导调查对象的父母或抚养人现场完成,并结合Gesell 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调查对象语言发育情况。结果 827例儿童中,93例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734例语言发育正常。两组儿童接触屏幕年龄段、儿童性别、家庭情况、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屏幕暴露时间、入睡是否规律、接触屏幕时家长陪同和限制屏幕暴露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屏幕暴露时间>2 h(OR=1.687,95%CI:1.022~2.236,P<0.001)、接触屏幕时无家长陪同(OR=2.035,95%CI:1.588~2.634,P=0.002)、未限制屏幕暴露时间(OR=1.475,95%CI:1.087~2.156,P=0.035)为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长时间的屏幕暴露会影响家庭语言环境和儿童睡眠,不利于儿童的语言发育,建议家长禁止小于18月的儿童接触屏幕,大于18月的儿童在家长陪同讲解下接触屏幕,时间控制在2 h以内,严格避免睡觉前观看电子屏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0月抽取闵行区10个幼儿园30个班级1 035名3~6岁儿童,对其抚养人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儿童每天使用视屏产品>1h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5名儿童中,有屏幕暴露730人(70.53%),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为(1.67±0.98)h。周末时3、4、5岁和6岁组儿童每日屏幕暴露时间分别为(1.77±1.13)、(1.76±1.04)、(1.98±1.10)、(2.08±1.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儿童5岁年龄组(OR=1.79,95%CI:1.19~2.68),抚养人每天在儿童面前使用视屏产品时间1~2h(OR=2.61,95%CI:1.90~3.60)及>2h(OR=2.10, 95%CI:1.35~3.27),抚养人支持儿童使用视屏产品(OR=1.59, 95%CI:1.17~2.15),儿童临睡前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婴幼儿家庭养育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养育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填写0~6、6~12、12~36月龄段《养育风险问卷》以及自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星,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0~6月龄为30.48%,6~12月龄为39.11%,12~36月龄为45.63%。小于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是儿童不吃母乳(10.61%)、家中玩具少于3个(8.34%)、儿童至少有2周新生儿期住院史(7.93%);6~12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 (23.73%)、儿童有营养性疾病(9.64%)、儿童每天吃奶少于3次(6.53%);12~3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儿童很少每天吃瘦肉或鸡蛋(22.46%)、家中没有图画书(14.85%)、每天很少跟儿童一起玩耍(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784,95%CI:0.697~0.881;OR=0.701,95%CI:0.599~0.820); 母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815,95%CI:0.724~0.917;OR=0.628,95%CI:0.539~0.732)是保护因素;性别男性为危险因素(OR=1.160,95%CI:1.066~1.262)。 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儿及家庭相关因素和婴儿屏幕暴露的关系,为减少婴儿屏幕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在济南市某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婴儿,由其母亲进行问卷填写,收集婴儿屏幕暴露以及婴儿和家庭相关资料如婴儿月龄、性别、家庭养育环境等。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2名婴儿,其中有55.8%存在屏幕暴露。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月龄(OR=1.27,95%CI:1.16~1.38)、母亲受教育程度(大专vs.本科及以上,OR=1.89,95%CI:1.09~3.28;高中及以下vs.本科及以上,OR=3.09,95%CI:1.64~5.82)和母亲焦虑(OR=2.89,95%CI:1.11~7.52)是婴儿期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婴儿期屏幕暴露现象普遍,母亲受教育程度低和母亲焦虑会增加婴儿屏幕暴露的风险。建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筛查高危婴儿,对母亲及其他主要扶养人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婴儿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屏暴露和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早期干预从而促进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10所幼儿园4~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城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作为研究工具。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屏暴露2 h/d报告率39. 4%。家庭养育环境良好的占13. 1%,较差15. 5%,一般71. 4%。检出行为问题儿童426例(32. 94%),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501,P=0. 001)。视屏暴露是否过度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不同等级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视屏暴露和家庭养育环境关系密切,保持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适度控制视屏时间可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省“二胎”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及行为问题现状,探索“二胎”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养育环境关系,为促进“二胎”儿童早期行为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3—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江苏省南京、无锡、南通、镇江、扬州、宿迁、连云港7个城市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1名4~6岁“二胎”儿童,采用3~6岁幼儿家庭养育环境量表、4~16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省4~6岁“二胎”儿童不良家庭养育环境总检出率为9.48%(112/1 181),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维度不良检出率最高。行为问题总检出率高达15.92%(188/1 181),4岁组、5岁组躯体体诉(χ2=4.027)和性问题(χ2=4.374)因子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家庭养育环境下不良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良好以及中等家庭养育环境(χ2=9.901、26.853,P<0.01)。多因素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0~3岁婴幼儿家长养育照护实践自评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后续的研究者、儿童保健人员提供相关评估技术的方法学支撑。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共识,在养育照护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婴幼儿养育文化,构建初始问卷。通过预调查对条目进行筛选,结合专家研讨会意见确定最终版婴幼儿家长养育照护实践自评问卷(C-NCPQ)。对北京、浙江及深圳共4所妇幼保健院的851名0~3岁婴幼儿主要养育人进行了调查,以评估C-NCPQ的信、效度,信度评价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效度评价采用效标效度及结构效度,以育儿环境指数量表(ICCE)和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作为效标。结果 构建的C-NCPQ包括养育方式、健康护理、营养喂养、回应性照护、玩耍体验、安全保障6个维度,共44个条目。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分半信度为0.853,重测信度为0.745。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提示模型拟合可接受(χ2/df=2.770,RMSEA=0.046,CFI=0.833,TLI=0.819,SRMR=0.50)。各条目因子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婴儿辅食添加状况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家庭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静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12月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辅食添加情况调查问卷和国内《0~1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评价婴儿家庭背景因素、辅食添加状况和家庭养育环境分值,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992名婴儿为研究对象,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在父母文化水平、产假时间和家庭主要照顾者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食各种类添加频次、肉类性状与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和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064~0.2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本科、研究生学历、产假时间≥12个月、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粗粮添加频次高,肉类添加质地粗是婴儿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处于高分组的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2.233、2.863、1.465、1.940、1.214、1.133,P<0.05)。结论 婴儿家庭养育环境受家庭背景因素影响,婴儿辅食添加状况与家庭养育环境存在相关性,应及时合理地添加各类辅食,提升家庭养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为婴幼儿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养育指导。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问卷星填写《养育风险问卷》以及人口学和家庭基本情况,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40.83%,男童高于女童(43.11% vs 38.32%);初中及以下学历母亲阳性率49.11%,高中及大专40.68%,本科及以上33.51%,随着学历增加养育风险阳性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62,P<0.001),城镇与农村、一胎与二胎及以上家庭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家庭养育风险数量多于女童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47,P<0.001),低学历家庭养育风险数量多于高学历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62,P<0.001),城镇与农村、一胎与二胎及以上家庭在家庭养育风险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家庭因素分组比较中发现,不同分组中第一位养育风险因素均相同:儿童每天很少食用瘦肉或鸡蛋(8.95%~14.90%),其余前4位分别为家中没有图画书(5.27%~11.88%)、儿童有营养不良(5.77%~8.02%)、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5.19%~6.80%)、很少跟儿童说话、讲故事(3.60%~8.02%)。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与筛查,尤其是男童及母亲学历较低家庭,在开展养育照护工作时应重视辅食添加及辅食质量的宣教,同时强调早期图书接触及回应性照护的重要性,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养育现状,为进一步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儿童养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460名6月~3岁儿童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在养育行为方面:有15.2%的家庭曾经体罚过儿童,不能满足儿童接触大自然和与他人交往需求的家庭分别占34.6%、53%,有31.3%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1 h,53%的家庭当儿童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帮忙解决,43.3%的家庭很少设定儿童玩的时间。母亲自身特征方面: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陪伴儿童时间越短(χ2=0.153,P=0.001);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更易鼓励子女自己做事(χ2=4.423,P=0.035),较少体罚儿童(χ2=5.432,P=0.02);母亲生育年龄越大,陪伴儿童时间越长(χ2=0.150,P=0.002);母亲生育年龄≥30岁者,经常对子女的需求立刻满足(χ2=4.948,P=0.026);家庭结构方面:核心家庭经常带子女接触大自然(χ2=7.632,P=0.007)、家庭养育态度(χ2=4.557,P=0.033)一致性方面更高。结论 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婴幼儿家庭中存在一定不利于儿童早期发育的养育态度和行为,需针对性的开展家庭养育教育,以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现状,促进儿童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门诊开展以儿童为主导的新手父母亲职教育对婴幼儿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月本院出生的第一产健康儿童4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定期的父母亲职教育,教育父母根据儿童的气质等独特个性特征进行儿童为主导的家庭教养。对照组不予亲职教育指导。采用访谈及自制的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对所有儿童进行家庭教养环境的调查,同时使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进行智能及运动发育指数(MDI、PDI)的检测,并使用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问题测查。【结果】 1)两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儿童6月龄时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时观察组儿童的MDI和PDI高于正常儿童组(P0.01);3)观察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P=0.035)。【结论】定期开展以儿童为主导的新手父母亲职教育有利于婴幼儿心理发育,具有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普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6—2017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生电子屏幕使用现状。方法 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7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及1所高中共计73 629人(初三、高三除外),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结果 2016—2017年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为(1.65±1.54)h,M(P25,P75)为1.29(0.58,2.21)h。北京、天津、吉林、福建、广东、海南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电子屏幕时间均高于2 h。北京城市和农村、天津农村、河北城市、辽宁农村、吉林农村、福建城市、广东城市、广西城市、海南城市和农村和新疆城市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电子屏幕时间均超过2 h。此外,北京(Z=2.62,P<0.01)、天津(Z=5.94,P<0.01)、辽宁(Z=11.56,P<0.01)、吉林(Z=-7.59,P<0.01)、上海(Z=3.19,P<0.01)、江苏(Z=12.00,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华区学龄前儿童电子屏幕暴露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深圳市龙华区所有在园中班儿童25 26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监护人填写)于2019年4月对龙华区学龄前儿童电子屏幕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3 407份,其中男童12 593人(53.80%),女童10 814人(46.20%);年龄分布以5岁儿童居多,共17 188人(73.43%);参与调查儿童中,电子屏幕过度暴露(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含看电视累计超1h)率为37.72%,6.40%的学龄前儿童每天累计电子产品暴露超2h。过度暴露组与非过度暴露组儿童在性别、户籍、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总收入、是否有专属电子产品、看护人是否限制使用电子产品、、是否与长辈同住、是否为独生子女、主要看护人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未与长辈同住、主要看护人是父母或保姆/其他、无专属的电子产品是儿童电子产品过度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常住人口(非户籍)、非独生子女、主要看护人不限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是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祖辈参与教养和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的关系,为减少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3月选取济南市3所幼儿园的儿童,由其父亲或母亲进行问卷填写,收集儿童屏幕暴露、祖辈是否参与教养以及儿童和父母的一般资料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婚姻状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的不同人口学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祖辈参与教养与屏幕暴露的关系。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祖辈参与教养与每日屏幕暴露时间段、屏幕活动类型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53名学龄前儿童,55.0%的祖辈参与儿童的教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比其他照顾者教养,祖辈参与教养的儿童上学日屏幕时间、周末屏幕时间及一周平均每天屏幕时间分别高出7.9、12.9和9.4min(P<0.05)。祖辈参与教养的学龄前儿童选择在周末20:00以后观看电子屏幕设备的风险显著高于主要教养者为非祖辈的学龄前儿童(OR=1.43,95%CI:1.01~2.04,P=0.047),但祖辈参与教养的学龄前儿童屏幕活动类型与非祖辈教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家庭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状况的关系,寻求对儿童睡眠有利的养育方式,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9—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儿科体检的214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C)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价家长养育方式及儿童睡眠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SHQ总分在不同年龄(t=6.45,P<0.001)、共睡情况(F=11.82,P<0.001)、电子屏幕使用时间(F=5.13,P=0.007)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EMBU-C与CSHQ的多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从与抚养人同床睡到不同房间睡,CSHQ总分逐渐降低(β=-1.81),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与CSHQ总分呈负相关(β=-0.50),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β=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共同解释18%的变异(ΔR2=0.18)。结论 儿童的睡眠状况与年龄及家庭养育方式有关,家庭养育方式中的共睡和屏幕使用时间过长会降低儿童的睡眠质量,母亲情感温暖则对儿童睡眠的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5~6及11~12月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婴幼儿家庭养育环境干预策略和指导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10月,在闵行区所有13家社区儿童保健门诊中,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6和11~12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0~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了解其家庭养育环境,描述量表评价结果(良好、中等及不良的检出率)的分布及其在不同月龄的组间差异,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养育环境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152例儿童,其中男女分别为573例(49.74%)和579例(50.26%),5~6和11~12月龄分别为589例(51.13%)和563例(48.87%);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的总体及4个维度(感知/认知、情感温暖、忽视/限制、人际互动/喂养)的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47%、4.60%、6.42%、8.07%、7.20%。“忽视/限制”维度5~6月龄良好检出率高于11~12月龄、中等检出率低于11~12月龄(χ2=11.17,P=0.004),其余量表评价结果在不同月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听处理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听处理发展提供线索。方法 2021年6—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南京市4所幼儿园在园的3~6岁儿童1 311例,利用自制的基本信息问卷及《学龄前儿童听处理评估量表》对儿童的听处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234份,男生和女生的听处理量表总分分别为49.01±12.70和47.26±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0.05)。随着年龄增长,听处理量表总分均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1.169)、年龄(β=-0.976)、是否患有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β=-10.849)以及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长(β=1.432)是听处理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男童、年龄越小、患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越长,听处理异常风险越高。结论 儿童听处理能力受性别、年龄、是否患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及电子屏幕使用时间的影响,应当提升对学龄前儿童听处理发展的关注,早期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北京市0~3岁婴幼儿家长养育照护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科学且有针对性的家长养育照护能力指导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2020年7—11月在北京市5所区级妇幼保健院1 514名0~3岁婴幼儿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家长养育照护能力自评问卷》评估家长养育照护能力,包括养育观念与方式、健康护理、营养与喂养、回应性照护、玩耍体验和安全保障6个方面,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家长养育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家长养育照护能力的总分为(77.81±10.31)分,养育观念与方式得分为(78.81±13.84)分、健康护理(69.43±11.17)分、营养与喂养(78.51±13.06)分、回应性照护(84.00±13.66)分、玩耍体验(73.35±18.84)分和安全保障(82.77±12.80)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1岁:β=-2.09,95%CI:-3.17~-1.02;2~3岁:β=-3.95,95%CI:-5.27~-2.62)、家庭年收入(β=1.39,95%CI:1.16~3.95)、儿童拥有绘本数(β=2.55,95%CI: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